關於教育學的論文範文

  教育學沉浮於中國近一個世紀多的歷史,一路走來,也曾經迎來一批傑出的教育學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陽初、陳鶴琴、徐特立、楊秀峰等,他們倡導發動的教育實踐改革運動,引領了時代的教育思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教育學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研究

  [摘要]將教育學理論運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結果,也是符合當前時代和學生身心特點的必然趨勢,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校應該積極重視教育學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本文主要對教育學理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對其影響和具體策略進行了討論,以期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參考價值。

  [關鍵詞]教育學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應用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與教育學之間其實是相通的,因而將教育學理論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對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價值,因而高校應該充分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與教育學之間的關係,用教育學理論來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推動思想政治教育不斷革新,不斷進步。

  一、教育學理論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從教育學中發展出來的,教育學是對教育現象和教育規律進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對人的思想觀念進行研究,雖然兩者從研究物件上看存在著不同,但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學理論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價值,不僅體現在理論發展上,而且也體現在教育實踐當中,具體來說教育學理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可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離不開教育學理論。教育學主要是對教育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認識,這些認識構成了教育學理論,也可以說教育學理論屬於認識理論的一種,而這種理論也是在近代逐漸發展起來的,是教育習俗發展的必然結果。由於原有的教育習俗認識在教育生活經驗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認識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思想和認識,這就會使得教育習俗認識之間產生矛盾和歧義,並且隨著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髮展豐富,這些傳統的教育習俗認識也不能夠解釋很多教育活動中的問題,這就促使科學教育學體系和理論誕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中認識論的部分主要就來自於生活習俗和教育理論當中。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來自於日常家庭和學校教育生活當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也往往通過藉助於日常的習俗認識來進行,而這些日常教育習俗就是教育學理論誕生的基礎部分。並且隨著現代教育學理論的發展,學校和家庭也逐漸受到現代教育學理論的影響,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也會採取一些教育學理論上的方法,這些都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學生的自身素質與基礎教育階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習俗已經不能滿足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更應該藉助於現代教育學理論來支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現代教育學理論為基礎來構建思想政教育理論框架。

  ***二***、教育學理論能夠幫助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教育學理論是在實踐基礎上得到的解決教育方面問題的方法和規律,因而對於解釋和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樣如此,是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科學解釋,教育學能夠清楚明確教育問題,這是教育學理論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屬於教育問題之一,因而教育學理論也同樣能夠對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進行明確界定。再者,教育學理論能夠對教育問題進行科學解釋,包括通過專門的術語、概念來對教育問題進行深層次的解釋,這時日常語言所做不到的,作為教育問題中的一部分,教育學理論也能夠運用專門的語言或概念來解釋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而且這種解釋是建立在科學根據基礎上的,而不是根據直接感性經驗判斷出來的,這就使得運用教育學理論解釋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帶有了科學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層次提升了一個等級。正是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進行不斷的科學及時,才促進了人類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不斷增加,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不斷髮展和豐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學理論的發展、教育知識的增長,對於更加有效解釋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價值的,能夠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理論的不斷髮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學理論的應用

  ***一***、培養堅定正確的教育態度教育態度是教師在進行教育工作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體現,正確的、積極的教育態度能夠不斷促進教育工作的發展,推動教育工作者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教學當中,也能夠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而消極的教育態度則會阻礙教育工作的開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由此可見教育態度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響。而積極正確教育態度的培養與教育學理論是分不開的,教育學理論的學習對於養成積極正確的教育態度,樹立堅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積累自身的教育學知識,在用教育學理論來支撐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樹立積極的教育態度和信念,讓自己能夠積極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這樣才能不斷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論素質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各項教育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而教育學理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理論素質,通過對教育學理論的不斷學習能夠不斷豐富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讓教師能夠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者轉變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過對教育學理論的學習不僅能夠讓教師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問題和概念,而且也能夠幫助他們學習如何來面對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問題,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不斷用自身的觀點和見解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標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關鍵。再者,深入教育學方面的理論知識,能夠不斷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視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開展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往往是依靠現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經驗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這種方法是比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沒有從多個角度對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進行論證和思考,也沒有將自身經驗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結合起來,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並不順利,因而在實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多學習和瀏覽教育學理論方面的知識,瞭解有關一個教育問題的各種觀點和流派觀念,從不同的角度來對一個教育問題進行不同解釋,從中體會教育問題本身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從不同的觀念和觀點中找出最適合當前教育問題的方法和手段,並且學會將自身的經驗和教育理論高度結合起來,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觀念,走出經驗主義教學的怪圈,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開闊自身的理論眼界,接觸更多國內外的教育學理論和流派,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打好理論基礎。

  ***三***、運用教育學理論研究方法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在現代教育學理論發展過程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研究方法是質性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是對多種資料進行收集分析,對現有的社會現象或問題進行整體性探究,而後通過歸納、整理形成相應的理論,在現代教育學理論研究中非常常見,也是現代教育學研究者比較推崇的一種研究方法,而這種方法也同樣適合於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中的基礎課程,包括很多學科方面的內容,像是心理學、哲學、教育學、政治學、法學等方面的內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跨學科的體系,而質性研究方法的基礎就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對於涉及如此多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採用質性研究方法對於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統性和整體性是非常有價值的,質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種系統的研究方法,這與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絡,值得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借鑑。同時,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對人的思想觀念行為進行研究,包括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方面的關注,而質性研究方法也是關注於人的價值,這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質性研究方法對於突出人思想價值研究主體,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層次具有重要價值。另外,質性研究方法強調意義建構和深度解釋,強調對研究物件從整體上進行研究,這一點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過運用質性研究方法能夠揭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最深層和最基本的教育問題,通過從整體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進行探究,能夠不斷深入行為和思想之間,揭示人的思想與行為之間的本質關係,同時研究人的思想行為來分析其價值觀和人生觀等,從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規律和認識,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質性研究方法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發展和理論發展都具有重要價值。

  三、結語

  教育學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基礎,其不僅能夠解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各種教育問題,而且還能夠不斷髮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不斷向前發展,因而教育學理論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是非常高,高校應該充分認識教育學理論的價值,將其更好地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吳小娜.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評《當代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優化》〔J〕.當代教育科學,2015,***17***.

  〔2〕牛倩.關於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研究--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J〕.當代教育科學,2015,***17***.

  〔3〕張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學建立的現實意義及條件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4***.

  〔4〕宋俊成.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政策內容分析:文字與正規化〔J〕.高等農業教育,2015,***07***.

  〔5〕張凡.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新課程改革〔J〕.經營管理者,2012,***04***.

  〔6〕王翠.關於馬克思主義人學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探討〔J〕.廣西青年幹部學院學報,2014,***05***.

  〔7〕秦在東.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結構探究〔J〕.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1***.

  〔8〕牟向東.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建構———評《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J〕.中國教育學刊,2015,***03***.

  二:教育學三維一體改革思考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以及人類教育的不斷髮展和更新,傳統的教育模式及方式已很難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教師及學校作為教育者,三者之間要靈活的轉變角色,加強相互間的有效互動及合作,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會所學知識,提高學生在複雜的教學情境中的應變能力、實踐能力,以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需要。

  關鍵詞:教育學原理;案例教學;改革創新

  一、引言

  教育學原理作為高等師範院校及欲取得教師資格證的高校學生來說,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同樣也是教育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學生通過對教育學原理的學習,在教育基本問題、基本概念以及規律、原理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有效幫助學生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及開拓思維方式,瞭解本項課程的研究方向及發展趨勢,在瞭解教育學原理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有選擇性、系統的把握,並將其逐步應用到教育實踐當中,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教育學原理課程在高校課程的設定中,由於概念複雜、內容枯燥以及理論與實踐不相結合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育學原理課程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策略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教師教學思想、教育觀念的滯後,使得一些新的知識不能有效傳遞給學生,教育學原理課程需要系統化的改革及創新。教育學原理學科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一個系統性的教育學及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本學科發展的方向和研究的內容,在掌握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獨立進行學科研究,教育學原理學科共分為三個研究方向,即:教育基本理論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法以及成人教育學。教育基本理論主要是教育的本質上及歷史發展為主要研究方向,體現教育的價值,教育發展與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教育科學研究法主要是在研究教育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對教育問題的實踐、教育工作的評價以及教育工作中訊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分析。

  二、受教育者——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問題解決方式

  當前高校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自身綜合素質缺乏和實踐能力的鍛鍊與積累等方面的問題。高校學生通過較長時間學習,對理論水平的掌握程度較高,但是僅僅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社會的發展需要一專多能的人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知識技能,需要較強的綜合素質及紮實專業知識,綜合素質主要是包含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等。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高校學生要從自身學習實際出發,增強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積極調整心態,主動的參加到社會實踐活動中,深入社會發展中,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為以後的就業創造有利的條件,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增強自身能力,符合社會發展需求。

  三、知識傳授者——教師存在的問題及問題解決方法

  ***一***對基礎教學實際的瞭解以及對案例教學方法的應用

  1.存在問題

  當前高校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對基礎教育實際的瞭解以及對案例教學的有效應用。高校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研究的課題以高等教育理論為主,對於基礎教學的實際情況的瞭解相對較少,高校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較為單一,實踐機會較少。由於缺乏教學實踐,使得一些教師只能按照書本所設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創新及實踐與理論不能很好的結合。

  2.解決辦法

  當前高校教育需要教師在結合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多參加教學實踐,根據教學理念和教育課程大綱,設定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在所設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運用教學實踐對教育學原理中所遇到的問題作為教學材料,向學生呈現特定的環境、具體的事件,組織學生對案例材料進行積極主動的探討,提高學生在特定情境中英語教育學原理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案例材料分析的過程中,要注重改變傳統教育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和創造力,改變單調、枯燥、乏味的教學課堂環境,營造自然、輕鬆、積極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和教師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教師的教學思想及責任感

  教師作為一個獨立的思考者,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擁有自身的見解擁有辨別新思想的能力,構建一個適合當前教育發展及未來教學發展的思想觀念,以清晰的思維來辨別複雜的教學思想,以批判繼承的態度來面對、選擇傳統的教育思想。高校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有堅定的態度和立場,切不可人云亦云,教師要根據自身發展的能力在一定範圍內最大化的替身自身能力,這樣既是對自己負責,同樣也是對學生負責。師德是教師得到學生尊重的基礎,樹立師德,能讓教師在學生期待的知識的目光中不斷反省、檢討自身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以現金的教學思維教育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表達自己對教育學原理知識的見解,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四、學校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學校教育評價之急的不完善是學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高等院校教育過於種種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學實踐,一些高校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存在著嚴重脫節的現象,大多數的一線教師擁有較強的理論技能但是缺乏相對的實踐,缺乏必要的專業教學知識還缺乏教育改革的規律,使得教學研究工作僅侷限於教育理念的研究,忽視了實踐與教育相結合,對於教育學所涉及的實踐內容並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認知。教育學原理課程是對教育學專業的基礎概括,它是教育專業學生對本專業進行探究和認知的起點。教育學原理的基礎地位在於讓學生形成初次理論化的思維,從教學實際出發,學校承擔著從理論到實踐的連線者。高校在構建教育學體系時,不能過於理論化,要更多的體現出教育學原理在教育學專業中的價值所在,促進教育學的建設和重構,促進教育教學實踐在現實中的發展。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接受知識、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媒介,學校教育的發展能有效促進教學改革的發展和創新,學校在對教學體系進行構建時,要保持教育學理念的活力和創造力,融入科學氣息和時代氣息,準確把握教育學理論的精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雙方面增長,從教育學理論和教學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並逐步應用理論解決問題,以教育學理論為依託,以現實發展為突破點,構建極具鮮明時代特徵和反應當代經濟文化的課程。

  五、結語

  學校在構建教育學理論體系的過程中,要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進行深入的改革和探究,教育學理論的不斷髮展為教育學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課程保障,使教育學原理成為更加完整、邏輯性更強的教育學理論體系,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積極創設教學環境,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尊重學生的價值,並不斷引導學生認識、探索教育學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1]林佳.“教育學原理”三維一體的改革探討[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

  [2]趙靜.“導•學•評三維一體”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內蒙古師範大學.

  [3]謝慧.學校、家庭、社會三維互動德育網路初探[D].福建師範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