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工業設計藝術論文

  藝術對於工業生產設計而言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藝術源於生活,二工業設計更是為生活而服務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業設計藝術論文,供大家參考。

  工業設計藝術論文範文一:藝術設計專業之工業設計前景眺望

  我們在體驗、在享受、在品評、在分析電腦、電話、電視、電車等現代工業產品的時候,實際是在體驗、享受、品評、分析工業設計。

  因為產品是物化的文化,是設計的具體體現。

  我們在分析、研究產品開發、產品推廣、產品質量、產業結構乃至經濟發展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在評判工業設計。

  因為工業設計是現代工業文明的靈魂,是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統一,也是科技與經濟、文化的統一。

  21世紀初,工業設計在德國興起,促進了德國經濟的大發展;工業設計也創造了美國現代工業發展的神話,使美國能夠在半個多世紀內雄居世界經濟“大哥大”的寶座……

  工業設計前景之設計競爭力是工業發展的重要競爭力

  21世紀的市場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同時也是工業設計的競爭。

  什麼是工業設計? 1980年,巴黎國際學術年會權威的論述是,賃借訓練、技術知識、經濟及視覺感受,而賦予材料、結構、構造、形狀、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裝飾全新的品質和風格。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與代表新世紀潮流的工業設計相結合,將為人類書寫美好的篇章。

  由於工業設計是由工業設計師、結構工程師、價值分析師、模型工程師等專家集團組成的共同勞動,其本身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競爭力。專家們基於他們對技術、產品、市場、消費者、購買力、價格水平、生活習慣等的科學把握,開發、設計出了一大批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如瑞士的機械手錶,微軟的軟體……

  日本千葉大學著名學者宮畸清教授在介紹日本經濟發展的過程時,談到日本產業振興和經濟增長有三要訣:一是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二是領先一步的工業設計;三是不斷完善的經濟政策。這三者相輔相成,其中,工業設計對日本經濟的起飛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日本人痛定思痛,面對21世紀,又一次將“設計競爭力”作為日本經濟振興的法寶。他們用全新的設計思維,在策劃、在設計“太陽經濟”、智慧建築、地下城市、空間城市、模糊汽車等等。

  工業設計是核心競爭力,是因為它可以科學地配置資源,投資少,見效快。據測算,工業品外觀每投入一美元,可帶來1500美元的收益。日本日立公司的資料則更具說服力,該公司每增加1000億日元的銷售收入,工業設計所佔的作用佔51%,而裝置改造的作用只佔12%,顯而易見,工業設計的主旨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一脈相通的。在21世紀,工業設計將成為企業生存的關健和核心。商家將切實感受到,如果沒有卓越的產品設計,任何先進技術精良裝備與嚴格的管理都無法創造出精美的商品。

  工業設計前景之“組織設計”是全新的革命

  現代工業設計應該包括組織設計。

  現代企業制度是20世紀組織設計最重要的成果。但是,企業制度的革命是永恆的。企業組織設計也沒有終點。

  隨著資訊化、自動化、全球化的出現,人們設計了“全球工廠”、“元紙貿易”、“戰略聯盟”、“電視直銷”、“網路營銷”等各種生產和營銷組織形式d

  我們需要設計“全球工廠”。在社會分工日趨細化的時代,“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已經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竟爭的優勢,商戰的嚴峻現實需要眾多的各具優勢的企業聯合起來,互相支援、互相補充,形成“全球工廠”。

  耐克***NIK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鞋供應商和製造商,公司將主要精力放在產品的設計和銷售上,產品的生產製造主要在新興國家和地區進行。耐克甚至連樣鞋也不生產。這就是“全球工廠”的初級階段。

  我們需要設計“戰略聯盟”。康柏電腦公司為迅速進入自己並不熟悉的個人電腦市場,獲得競爭優勢,一開始就與十幾家著名的軟硬體公司,如微軟、迪吉多等結成技術戰略聯盟,“借他人力量發展自己”。康柏電腦的大部分零件也採用外包的形式來組織供應,公司本身僅僅掌握快速的研究開發能力及行銷網路。由於實行輕巧的高彈性組織,配合低價策略,康柏很快佔領了個人電腦市場,成為全球個人電腦的著名品牌。

  工業設計前景之設計創意是企業人的基本素質

  科學的工業設計,其靈魂是設計創意。

  設計創意是21世紀企業入的基本素質。

  我們所知道的有關設計創意的經典事例太多了。索尼的盛田昭夫苦於女兒的收錄機的聲音太大的煩躁,促發了“隨身聽”的構想:美國矽谷兩個青年電腦“發燒友”基於“讓每個消費者桌上都有一臺電腦”

  的理想,領導了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技術革命”的PC電腦潮流;海灣戰爭後賦閒的摩托羅拉工程師為了“讓普通人在移動中通訊”,輕鬆地將軍工技術轉化為民用,引發了“大哥大”的流行;“令婦孺都能操作攝象機”的目標,使索尼創造了“掌中寶”;“在拍攝中即時觀看影象”的設想,激發了夏普“彩色液晶顯示屏手提攝象機”的獨創......

  21世紀的設計創意是在“世界產品大交流”的衝撞中產生的。目前世界市場各類商品的總量是150萬種,中國市場才40多萬種。由此可見,我國產品種類的市場空間還很大。企業應當大力激發設計師,多多創意,多多開發,積極投身於風起雲湧的全球工業設計浪潮當中。

  21世紀也是設計教育大發展時期。創意是需要教育的。創意也需要教育來普及。目前,各國都在加大設計學院的建設力度,如美國有35所工業設計的專門學院,日本與德國各有20所,韓國有15所,這些設計院校把目光都放在21世紀。未來世界級的服裝設計師、汽車設計師、建築設計大師......將從這裡誕生。

  工業設計前景之“虛擬設計”是高科技設計的旗幟

  21世紀的設計,應該是“虛擬設計”。

  “虛擬設計”***Virtual Reality 簡稱VR***技術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拉厄爾於80年代初提出的,現在它已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虛擬生產”、“虛擬貿易”、“虛擬市場”、“虛擬網路”等等。而虛擬設計則是通過“虛擬現實”的手段,追求產品的設計完美和合理化。

  虛擬設計通過“三維空間電腦圖象”達到:1***真實。藉助電腦和其它技術,逼真地模擬人在自然環境中的各種活動,把握人對產品的真實需要;2***互動。實現人與所設計物件的操作與交流,以不斷改進設計模型;3***構想。強調三維圖形的立體顯示,使設計物件與人、環境更具現實感和客觀性。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科隆研究中心設計部經理羅勃認為,採用虛擬設計技術,可使整個設計流程時間減少2/3。

  21世紀,虛擬設計將在建築設計、裝備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中發揮神奇的效用。

  工業設計前景之“綠色設計”是新世紀的設計主題

  綠色設計,是維護人類地球綠色環境的設計。綠色設計的目的是系統有序地探索人類產業發展與社會文明的關係,有效地避免高科技工業化社會與生態環境的衝突。

  綠色設計要求必須從生態倫理學出發,掌握如下原則:

  ——在新產品中儘可能節約物質資源。

  ——實行語義學革命。隨著產品日趨多樣化,能賦予產品“生命與意義”的產品語義學,正在取代傳統的產品“機能與外型”的關係。要突出自然、環境的命題。

  ——設計創新。在造型、功能、色彩、選材等方面,努力向高、精、尖攀登。同時,要兼顧民族性和層次性

  談到工業設計專業,可以先看看在上海"中國工業設計周"瞭解的兩組資料,其一是我國近20年來培養的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僅3萬人左右,只相當於韓國目前該專業在校生的數量;其二是我國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好,很多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都不得不改行。每年約有30%至40%的人流向包裝和商標設計等行當,有40%至50%的人改行去搞裝潢、廣告,也有部分畢業生到網站進行網頁設計,真正去做工業設計的人很少。  為什麼如此少量的畢業生就業要改行呢?難道真是市場飽和,還是市場不需要工業設計人才嗎?

  一些專家指出,這是因為國內許多企業對工業設計的重要性不甚瞭解,更談不上重視。有的企業甚至認為工業設計就是產品外觀設計和包裝。許多企業的產品設計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一成不變,如熱水瓶、自行車、床單等,"老面孔"傳了幾代人。

  令人可喜的是進入21世紀,更多企業已意識到工業設計的重要性。據國家輕工業局副局長朱燾介紹,現代工業產品的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工業設計的成功。隨著高科技技術的發展,產品的質量不再是主要矛盾,搶佔市場,獲勝的關鍵在於工業設計的創新,在於其能否引導世界潮流。今天的汽車、手機、電腦市場中,各企業越來越關注其設計問題,誰的工業設計有創新能取勝,誰就能贏得市場。目前國外許多大企業都擁有龐大的設計機構,象日本東芝,擁有的工業設計師數以百計。還有國內大企業海爾集團,就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國工業設計專家,每年投入的開發設計費達8000多萬元。這些高投入獲得了高回報,海爾產品廣泛行銷海外世界市場就是一個證明。這說明,市場需求更多的專業設計人才,工業設計越來越在市場受到重視,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加入WTO之後,只有工業設計人才得到重視、使用,我國的工業產品才能躋身廣闊的世界市場,市場需要多層次、多門類的工業設計人才,工業設計人才在未來有極大的升值潛力。"工業設計"將是一個為我們國家、我們的企業大量創造智慧財產權的黃金水道,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21世紀的文化將是設計的文化!

  工業設計藝術論文範文二:論藝術在工業設計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

  工業設計在許多國家都普遍受到關注和重視,如日本,從政府到企業都因為推行工業設計而嚐到甜頭,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提高了國力水平。他們看到工業設計的巨大潛能,因此將設計定為立國之本,視作企業的生命線。而普通的大眾,亦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實惠,從豐富的商品及切身的使用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工業設計對人們生活態度及生活方式的影響和改變。

  日本千葉大學著名學者宮畸清教授在介紹日本經濟發展的過程時,談到日本產業振興和經濟增長有三要訣:一是艱苦奮鬥的民族精神;二是領先一步的工業設計;三是不斷完善的經濟政策。這三者相輔相鹹,其中,工業設計對日本經濟的起飛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大陸的設計教育的歷史才只有短短的十幾年,可以說,我們的工業設計事業才剛剛起步。隨著大陸改革開放政策全面深入的貫徹,我國的工業正面臨大幅度發展和騰飛的局面,隨之而來的工業設計事業也將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設計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工作,就顯得格外緊迫了。

  綜觀幾十年來,國內對工業設計概念的逐步認識和深入,體現了時代的變革和社會對工業設計的認識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21世紀的來臨使我們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深入認識和重新定位工業設計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對於確定工業設計教育體系、確定工業設計的職業化與產業化都將是十分重要的。

  國內工業設計教學的現狀

  眾所周知,工業設計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今後的社會經濟發展中將發揮巨大優勢,由它所帶動的工業設計教育方面將會形成極大的產業優勢。

  1.工業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兩個傾向

  據統計,我國千年前設有工業設計專業的院校只有十幾所。目前,已設有工業設計專業和有能力開設工業設計專業的院校已達百所。但其所開辦的工業設計教育專業,大多數都是從與工業設計有關聯的專業中派生出來的。工業設計專業多則是從工藝美術專業中派生出來的。而理工科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多是在建築或機械專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這兩類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都多多少少帶有原來的“胎記”。這種“胎記”,與其說是表現了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毋寧說它恰恰顯示了在設計教育上的缺陷和不足。因為工業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邊緣學科,設計本身需要考慮眾多而複雜的各種因素。用英國工業設計大師卡茵士的話來說:“工業設計是適應人性需要、調和環境、滿足人的需求、發揮產品的機能與價值的創造性行為。”所以,在設計教育中,必須融合科技與人文的精髓。工業設計是以人為出發點設計產品而又使產品歸於人——使其成為人的用品。

  在國內對工業設計的認識只不過十幾年,國內的工業設計教育也剛剛起步,供需不平衡,工業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供不應求,全國各高校紛紛開辦工業設計專業。工業設計教學正在起步和發展階段,但工業設計的師資力量還不是很強,工業設計教育的開拓者一部分來源於學藝術的,一部分來源於學理工的。基於此,學生生源也來源於兩方面:一部分來源於文科藝術類,另一部分來源於理工類。這種辦學方式各有各的優勢,也存在一定問題。

  2.對工業設計與藝術關係的認識

  目前對工業設計教學中藝術和設計的關係存在這樣的觀點,對“藝術與設計”的概念模糊不清,認為藝術就是設計,設計即藝術,持這種觀點的人較多,尤其是在文科類生源和藝術院校的工業設計中,他們感覺自己應該學的是藝術,對教學計劃中的一些邏輯性較強的課程不願意接受,甚至抱怨。對設計缺乏理解,對於藝術和設計的關係不夠明確,還停留在“工藝美術”的概念上。從更深層看,這一概念反映了中國當代一批工藝美術界學者們對工業設計的認識。過去一些學者認為只有工藝美術,沒有設計,所謂設計只不過是“現代工藝美術”。雖然這一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了變化,但認為工業設計是藝術的一部分,要將其納入“設計”範圍還不如稱其為“藝術設計”為好。越是在傳統工藝美術教育觀念集中的地方,人們越強調一種藝術,對直截了當的採用“設計”這一概念採取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態度。而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和理工院校的工業設計中,人們卻積極地採用“設計”的名稱,以追求與傳統概念的區別。

  如何理解藝術與工業設計的關係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工業設計教學總的趨勢是好的,但教學中有一定的盲目性,其中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藝術與工業設計的關係。技術與藝術,科學和美學,在工業設計中哪方面更重要,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藝術——崇尚自我個性的一種行為表達方式,在人類生產和創造活動中,實用與美觀相結合,賦予物品物質與精神雙重作用,這是人類設計活動的一個基本觀點。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分工,設計與藝術開始分離走向互有區別的兩個獨立體系。但無論從設計或從藝術發展軌跡來看,設計與藝術始終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並相互作用的。

  設計——立足於解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問題。

  設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它的變化反映著時代的物質生產和科學技術水平,也體現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的狀況,並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有密切的關係。從原始社會到工業革命,設計與藝術之間,從一開始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邊沿學科的滲透、科學化程度的普及與提高,它們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任何真正的富有創造性的產品設計都必然滲透、交織和表現著美。因此,設計中的審美孕育著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設計與藝術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及互相啟發的。沒有對藝術的深刻認識,純公式化的設計開發產品是不會成為真正有創造力和感染力的產品設計的。設計創造中充滿了藝術的美感和想象力,而藝術創造同樣地受到工業設計發展的制約與影響。設計對藝術的創造作用和影響不僅是區域性的、個別的、具體化的,而且是巨集觀的、整體的、廣博的。

  縱觀工業設計的發展歷史,設計與藝術經歷了最初的一體化,逐漸形成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直至發展為當今設計與技術和藝術之間建立的新融合,設計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滲透著藝術的存在,所以我們不能孤立地強調功能主義,而忽略藝術對產品本身的影響,同時也不能過分為表現藝術而忽略功能性,藝術與設計必須完美地結合。

  如何解決藝術與工業設計這一問題

  1.明確辦學方向

  由於我國工業設計處在初級階段,有些院校開辦了工業設計專業,但師資尚不充足,教學經驗有限,其所培養出的工業設計師,就不可能個個都是優秀人才。教育者應對工業設計有正確的理解,正確認識工業設計教學的目的和方向,給被教育者以正確的引導,把握工業設計教學的正確方向。讓受教育者認識到工業設計與藝術的聯絡和本質區別。在教學實踐中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無論是從工藝美術專業中派生出來的教師,還是理工科院校中從建築業或機械專業派生出來的工業設計專業教師,一般來說其知識結構較偏頗而不夠全面,或多或少欠缺著一個真正的、成功的教師所應具備的多方面的特質、能力和條件。作為一名設計專業的教師除應該具備普通教師的條件外,還應該具備強烈敏銳的感受能力,探索和追根究源的慾望和能力,發明創造的能力,對產品的美學功能的鑑賞能力,對設計構想的表達能力等設計師應具備的能力。這是對教師總的要求,教師的這些能力非常重要,是把握教學方向不致偏頗的重要環節。作為一個設計教師,則必須有獨特的素質,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設計智慧和創造能力。

  2.走文理結合的發展道路

  在教學中,忽略了藝術等學科在工業設計中的重要作用,只強調設計創造性思維和技術含量,或者只注重基本美學觀的培養,放棄了設計的創新都是錯誤的。要把二者結合起來,走相互結合的道路。國內的部分高校已經在嘗試走這種道路。在生源上文理兼招,在課程設定和安排上形成比較完整的教學體系,使兩方面的學生在知識結構上互相影響和滲透,從而使學生的知識結構趨於合理化。縱觀工業設計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看出,設計與藝術經歷了最初的一體化,逐漸形成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直至發展為當今設計與技術和藝術之間建立的新融合,設計過程中自始至終都滲透著藝術的存在,所以筆者認為不能孤立地強調功能主義,而忽略藝術對產品本身的影響,同時也不能過分為表現藝術而忽略功能性,藝術與設計必須完美地結合。所以我們應該培養出這樣的工業設計師:他既具有藝術家的審美情趣,又具有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嚴謹的工作態度,同時又是掌握市場導向、推動企業生產、引導消費的經營者。唯其如此,才堪稱為一個優秀的工業設計師。

  無論如何,在21世紀的今天,“工業設計”的概念已經越來越多地為人們所認同和接受。工業設計教育應當向何處去?工業設計教育在科教興國的強國戰略中應當具有什麼樣的地位和作用?工業設計教育何時達到國際一流的狀態和水平?這些都是作為今天的工業設計教育者最應關心的問題。面對走在設計教育前面的社會發展和需要,不能再停滯不前。

  參考文獻:

  [1]郭宇承著《設計中的藝術滲透——從工業設計發展的歷史看設計與藝術的關係》,原載於《河北理工學院學報》

  [2]朱建強著《企業CI戰略》,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