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專業論文範文

  針對目前國內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存在的問題,分析了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土木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對策,以期通過實施教改措施,提高教師指導水平和學生畢業設計質量,達到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的雙重目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土木專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改分析

  [摘要]文章在總結了“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具有內容多、實踐課程缺乏、教材內容及教學大綱滯後等特點的基礎上,提出本課程在教學方法及內容、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的一些改進措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土木工程材料;教學;方法;實踐

  土木工程材料是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該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質、用途、製備和使用方法以及檢測和質量控制方法。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組分、結構與材料性質的關係、外界環境和施工工藝對材料效能的影響,以及材料效能改善的途徑,為以後畢業設計、進行科研以及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礎理論和技能訓練。

  1課程現狀

  1.1課程內容多、範圍廣、與工程應用密切相關

  土木工程材料種類繁多。根據材料的來源,有天然材料及人造材料;根據材料的功能,有結構材料及功能材料;根據材料的成分,有無機材料、有機材料及複合材料,這就使得“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內容十分廣泛[1]。另外,課程的理論性、概念性及經驗性的內容比較多,以文字敘述為主,而計算推理的內容相對較少。土木工程材料與工程應用緊密相連,每種土木工程材料***原材料或產品***都有相關的技術指標,有些技術指標還在不斷修改和完善。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各種材料往往構成混合材料或產品,各種材料的效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整個混合材料或產品的效能都有重要影響。另外,工程應用環境對於材料的耐久性也有重要影響。因此,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既要體現各型別材料的基本特性,又要在工程應用上形成統一體系。這些因素使教和學都有一定的難度。

  1.2實踐課程缺乏,經費不足

  實踐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個薄弱點。傳統的三大實踐教學環節***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被越來越弱化[2]。“土木工程材料”作為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同樣存在實驗裝置老化、實驗經費短缺、缺乏實習基地等問題。另外,該課程的理論性、概念性及經驗性的內容比較多,且以文字敘述為主,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作為在校學生,平時也無法接觸工程實踐,缺乏感性認識,如果實驗配套缺乏,更加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單純的理論學習,會使學生學到很多的知識“碎片”,缺乏整體性的概念。例如,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耐久性是與組成材料、配合比設計、養護條件、結構和構件設計緊密相關的整體論,而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

  1.3教材內容及教學大綱滯後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三新”***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技術為標誌的工程建設新時代已經到來[3]。工程應用的實際需要也促進了新材料的發展。例如普通磚的磚塊體積小,施工效率低,而且磚塊燒製需要毀田取土,破壞生態環境,同時消耗大量能源,而加氣混凝土砌塊不但體積大、施工效率高,而且使礦渣、粉煤灰等工業廢物得到再利用,減少了環境汙染。因此這種傳統的燒結磚正越來越多地被加氣混凝土所替代。但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總是較新材料的發展速度慢,而教學大綱是根據教材內容而制定的。我校的教學大綱修訂年限較長,進一步導致授課內容跟不上新材料的發展速度,學生畢業後不能很好地滿足工作的需要。

  2教改方法

  2.1結合工程案例,加強多媒體技術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工程案例教學法代替傳統的理論講授法能獲得較好的效果。因為土木工程材料中敘述性的內容較多,如採用平鋪直敘的教學方法,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4]。工程案例教學法就是利用多媒體展示實際工程中常出現的現象,然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一認知過程也符合人類對事物的認知規律,因此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通過多媒體展示工地上出現的石灰牆面鼓包、開裂現象,北方地區出現的路面、橋樑用水泥或混凝土剝落現象、沿海地區大壩的鋼筋裸露、鏽蝕現象,以及近幾年出現的整棟房屋突然垮塌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各種材料特點及施工技術分析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另外,由於課程中教學內容較多,通過製作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圖片、動畫、例項演示等教學資訊通過螢幕呈現給學生,提高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例如對於鋼材的拉伸效能,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測試,以及時間長、操作難的實驗等,通過播放錄影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瞭解實驗過程和操作方法,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2.2加強實踐教學

  實驗教學對於學生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工程實踐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學生能力和素質提高的重要環節。然而由於實驗學時有限,而涉及的內容較多,並且有些實驗週期很長,無法在課堂內把所有實驗都完成,因此應採用多種方式進行。首先,在實驗課上完成基礎實驗,例如完成水泥細度、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膠砂強度試件的製作,水泥凝結時間的檢測,水泥水化產物的分析,石膏製品的製作,瀝青的粘度測試等實驗。其次可以利用開放實驗室,以教師指導及研究生助教的形式,在課餘時間完成設計性或綜合性實驗。例如各種礦物外加劑和化學外加劑對混凝土流動性、保水性、凝結時間、水化熱、水化產物、強度等效能的影響。教師可以提供題目,學生確定選題,然後分組完成。最後每組同學遞交實驗結果及分析報告。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採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學生利用假期到企業實習,積累實踐經驗,鼓勵部分有能力的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材料效能檢測實驗、新材料的開發研究或者實際工程專案,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2.3關注學科發展前沿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1],但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總是較新材料的發展速度慢,因此,教師應密切關注土木工程材料研究和工程應用的最新進展以及相關技術指標的更新,引導學生及時瞭解學科發展動態,拓寬專業視野,培養創新意識,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關注學科前沿和培養創新意識上,特別注意要根據我國國情和工程實際情況,研發符合我國工程特點的新材料。例如,在國內外,聚氨酯外牆保溫材料得到了廣泛應用,但聚氨酯的防火性較差。許多事故表明,火災造成的巨大傷害都是由於所用材料的防火性差,並且燃燒釋放出大量的毒氣而造成的。由於我國的特點是人口密度大,建築物密集且高大,聚氨酯作為外牆保溫材料必然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因此,要引導學生這些事故中吸取教訓,並且研發符合我國國情特點的新材料。另外,應縮短教學大綱的修訂年限,同時應把教學內容的主動權交到教師手中,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固有體制會制約教學的發展和提高。

  2.4改變考核方式

  閉卷考試是應試教學方式中的傳統評價方法,對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存在著一定的弊端[5]。對於考核方式,本課程採取平時成績、實驗報告與開卷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平時成績的評定主要根據課堂出勤、上課聽講、平時作業完成情況等作為依據。平時作業緊扣教學重點,例如石灰的成分與效能的關係,骨料細度模數的計算,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砂漿的配合比設計等,主要考察學生對基本知識掌握情況。實驗報告反應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程教材包含了大量關於材料的技術指標以及混凝土和砂漿配合比設計公式。隨著新材料和技術的發展,很多技術指標也會不斷地被修訂和完善。在資訊時代,電腦能夠為人類提供海量資料,並可及時查詢,因此很多內容無需特別記憶。因此,開卷考試能夠迴避很多需要記憶的內容,更多地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三種考核方式的結合,更能全面地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

  3總結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緊密聯絡工程例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視野;通過實驗和實踐認識促進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並且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改革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程雲虹.“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研究[J].高教學刊,2015***4***:27-28.

  [2]張俊,羅偉.《材料工程基礎》教改[J].廣東化工,2011,38***3***:200.

  [3]張靈輝.《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的改革[J].四川建材,2015,41***2***:295-296.

  [4]蘇達根,張志傑,鍾明峰.以學為中心的網路課程設計[J].中國遠端教育,2007,27***11***:49-51.

  [5]靳正國,郭瑞鬆,侯信,等.大材料專業“材料科學基礎”課程的教改認識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增刊***,2005:31-34.

  二: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地位與作用

  【摘要】《土木工程概論》是土木工程專業以及土木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具有內涵廣泛、支系眾多、科目複雜的特點,它肩負著引導學生進入土木工程專業領域的責任。本文從課程開設的背景、目前高校開設的現狀等角度出發,分析該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

  【關鍵詞】土木工程概論;大土木;教學現狀;專業責任感;工程思想

  《土木工程概論》是“大土木”各專業方向的入門性質的課程,是構建土木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內容和方法的專業基礎課。我校作為地方性教學研究型高校,其土木工程專業從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出發,培養目標定位於:立足貴州,輻射西南,面向施工企業、面向基層、面向生產管理第一線,服務於土木建築事業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會設計、能施工、懂管理”的工程應用型高階專門人才。《土木工程概論》作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入學後最早接觸一門專業課程,肩負著把完全外行的學生引入土木工程行業的大門,使其瞭解並熱愛這個專業、激發其學習興趣的重要使命,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起著奠基與導向的作用。

  1課程開設的意義

  1.1課程開設背景

  1998年教育部新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新目錄中土木工程專業覆蓋了建築工程、交通土建、礦井建設、城鎮建設等8個專業領域,成為一個寬口徑的大專業。在“大土木”歷史背景下,高校教師迫切需要向學生介紹“大土木”的教育思想和“強基礎、寬口徑、多方向”的教育理念。土木工程具有內容廣、支系多、科目繁等特點,涵蓋領域極為廣泛。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站在大土木的高度,對學科全域性有充分認識與把握,畢業後能在房屋建築、地下建築、道路與橋樑、礦井等的設計、研究、施工、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1]。為滿足以上教學要求和人才培養目標,開設《土木工程概論》勢在必行。

  1.2課程定位與任務

  《土木工程概論》的開設立足於“大土木”的理念,定位是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高校通過不斷動態擴充教學資源、持續開展教學研究,提倡教師“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和創造性的教學工作,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和提供平臺[2]。該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大土木”的專業範疇:一是,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土木工程所涉及領域的內容和發展情況,初步構建專業基礎知識;二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清晰和有邏輯性的工科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課程教學現狀

  2.1內容多,學時少

  作為一門引導性的專業基礎課程,其內容涉及到建築工程、道路與橋樑工程、工程材料、水利工程、給排水工程、專案管理、防災減災、建築施工等,涵蓋十分廣泛,其教學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熱情及效果。經調查,《土木工程概論》一般設定在大一上學期,受到軍訓等入學教育的影響,授課學時最少的只有16學時,最多的是28學時,多數介於兩者之間。較之一般課程的36學時,如此少的學時,是不能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

  2.2對教師要求高

  教育部要求:要配備對土木工程有著深刻認識且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來講授這門概論課。多數高校的實際情況是,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承擔著更為繁重的教學任務或指導研究生作科研與生產,該課程只能由年輕的講師承擔。青年教師通常對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較熟悉,而對於其它方向則知之甚少。由於實踐經驗的不足,講述工程例項時難以做到旁徵博引、生動活潑、深入淺出[3],從而難以到達培養目標預期的效果。

  2.3幾點建議

  鑑於上述問題,筆者認為:第一,合理取捨授課內容。任課教師須對教材內容進行取捨,在有限的課時講清楚基本知識、重點及難點;針對各校專業方向,有側重地詳細講授有關知識,使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基本內容、性質和特點有系統的瞭解;授課內容儘可能反映該學科在近幾年所取得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成績。第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該課程涉及工程領域較多,要求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紮實的專業背景、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因此,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雙師型”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新開辦的學校應在中青年教師中培養一批專業知識廣、實踐能力強、教學基本功紮實的骨幹教師,並定期的派出參加工程實踐培訓與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實現“教師進工地,工程師進課堂”。第三,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課外利用資料室、圖書館或網路收集相關資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彌補課時過少的缺陷。

  3課程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3.1豐富教學方法,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不同章節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一如,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土木工程問題提到課堂的層面上來進行討論。首先學生自己進行討論解決,實在有爭議的,再由老師進行提示解決。這種模式既能有效的防止思維上的定式,也能有效的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二如,實景式教學:講授建築物基本構件如板、樑、柱等時,引導學生觀察教室裡基本構件的佈置及形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並結合荷載傳遞的基本路徑知識去理解和掌握荷載傳遞的基本原理、基本構件等有關知識。三感染式教學:讓學生了解國內外土木工程領域的一些重大工程和有重要影響的土木大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專業榮譽感。例如,世界上第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的建設歷史與意義,耳熟能詳的“水立方”和“鳥巢”,茅以升老前輩如何修建錢塘江大橋‘樑思成的建築思想等等。

  3.2分析工程事故案例,培養學生專業責任感

  土木工程專業建設物件涉及到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在課堂中可以引入一些實時的工程事故案例,特別是對人為造成的事故案例,讓學生時刻認識到事故造成的嚴重後果。對剛入門的新生灌輸專業責任感,使其入學開始就養成嚴謹的工程觀非常重要[4]。例如杭州地鐵工地塌陷***2008年***;上海在建商住樓整體倒塌***2009年***;遼寧撫順市月牙島西橋竣工前垮塌***2012年***;遵義樓房倒塌半棟樓斷裂如懸崖***2015年***等等一些案例。通過工程案例的講授,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些案例中涉及到的問題,哪些是人為,哪些還是理論技術缺失造成的,並且發散思維提出這些問題的處理方案,培養專業責任感。

  3.3注入工程思想,培養大工程觀

  現今的“大土木”範疇並不是之前土木相關專業的簡單歸併,而是更高意義上的整合與擴充套件。“大工程觀”的本質就是將科學、技術、非技術、工程實踐融為一體的,具有實踐性、整合性、創新性的“工程模式”教育理念體系[5],是以“整合、系統、應變、再迴圈”的視角看待大規模複雜系統的思想。教師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適合科學地灌輸工程思想,將歷史人文內容、哲理貫穿於教學過程,逐步建立基本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環境意識和人文意識,並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工程思想教育一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總任務、總目標和本專業學習的關係,啟迪學生把祖國的前程與個人的歷史責任緊密聯絡起來,激發自己學習和成才的主動性;二是揭示本專業和工程事業對人才的全面素質要求,使學生體會到社會發展對他們在知識、能力、觀念和心理品質等方面的需要;三是幫助學生在總體上認識學習的目的、方向、任務和規律,認識各門課程在本行業和工程事業中的作用和地位[6]。

  3.4瞭解專業構成,方便學生職業選擇

  近年來,各高校新開設的土木工程專業都屬於“大土木”的培養模式。一般而言,學生在大二或大三年後自然會選擇一個或兩個的學習方向,這些學習方向的形成,除了部分家長或老師指導外,多數由學生的興趣來決定的。而這種興趣又是建立在學生對大土木各方向的初步瞭解的基礎上。因此,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所需知識和就業前景”等系列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在目標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拓展專業知識面,促進學生更好的擇業與發展。

  4結語

  《土木工程概論》教學任務的特殊性,以及涵蓋內容多、知識更新速度快的特點,決定了該門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及意義。因此,只有對該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認真分析,才能確立共同的教學目標;只有進行積極的教學改革和探討,才能促進該課程的教學發展,才能體現該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琰,等.對現代土木工程專業教育的幾點探討[J].高等建築教育,2003***9***.

  [2]王清標,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

  [3]方薇,等.《土木工程概論》教學現狀與課程改革[J].廣州化工,2014***7***.

  [4]顏榮濤.《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科技視界,2013***1***.

  [5]謝笑珍.大工程觀的涵義、本質特徵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6]羅福午.工程思想教育是工科大學德育的組成部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