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格式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以預防性和發展性為主導。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問題導向為主,忽略了學生心理的發展性目標,不利於提升學生適應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校創新人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在創新與發展的當代,創新人才應具有這個時代的素質特徵。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創新人才培養髮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就如何充分發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促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對策

  隨著全球一體化程序的不斷加快,各國間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只有持續創新才能在經濟、軍事和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獲勝,創新的關鍵在於大量具有過硬創新素質的創新人才。創新人才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高校要發揮培養創新人才的職能,為早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當代創新人才的涵義及特徵

  當代創新人才要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勇於突破的創新精神,靈活的創新思維和高水平的創新能力,才能夠創造出新穎、獨特、有社會價值的創新成果,因此創新人才是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其主要特徵為:1***創新人才不願墨守成規,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對事物的敏銳洞察力。2***有別於傳統的接受性學習習慣,創新人才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學習習慣。3***創新人才具備個性化、求新求異的思維方式。4***創新人才具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勇於面對困難、解決困境。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增強創新人才的創新意識。心理健康教育強調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用尊重、積極關注的態度給予大學生髮揮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的空間,發掘並培養其潛在的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新動機和慾望,在創新活動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強化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創新內化為一種自覺自願的習慣,樂於創新、樂在創新。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培養創新人才的創新精神。創新是有風險的,創新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會有困難和失敗的挫折,因此發揮創新精神也要正確對待創新道路上出現的失敗。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堂講解、團體輔導、心理干預等形式引導大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正視和應對失敗,教育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解析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汲取有益的經驗教訓,走出失落的低谷,將失敗轉化為成功的階梯和創新的源泉。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激發創新人才的創新思維。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堂講授、心理輔導、個體諮詢等多樣的教育形式,幫助大學生解除困惑,在身心愉悅、心情舒暢的狀態下,學生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等更容易被激發出來,使其養成勤於動腦、求新求異的科學思維習慣,加深對事物內在規律性的理解,將大腦中的感性和理性知識進行分析、重組和昇華,善於捕捉靈感,有意識的進行創新。

  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提高創新人才的創新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從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入手,培養高校學生求新求異的創新思維,鼓勵大學生運用聚合、發散、辯證思維等思維方式進行創新活動,通過不斷的訓練逐步培養出較好的創新能力。並積極引導大學生對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技能進行歸類並重新組合,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提高創新能力的水平。

  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塑造創新人才的創新人格。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堂講授、團體輔導、心理疏導等形式引導大學生學會釋放心理壓力,合理宣洩、轉移和昇華負面情緒,增強情緒調節能力,培養開闊的心胸和積極樂觀的性格,通過發揮自身的智慧和潛能勇敢面對並戰勝困難,促進其創新人格的形成和塑造。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高校創新人才培養

  ***一***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服務於創新教育

  創新性教育尊重人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提倡獨立思考與創新意識,鼓勵大學生通過創新性活動應對挑戰、在危機中發現機會。人的行為不可避免受觀念的制約,因此,教師更要轉變教育理念,尤其是在轉變那些如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進行輔導與糾正等錯誤觀念,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鼓勵學生掌握一些創新思維、創新心理素質培養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強化課程設定,構建有利於創新能力培養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需要一套合理和完整的課程體系。課程設定方面要體現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實施多元化、個性化培養,因此,課程體系的設定一方面要體現綜合性,保證通識課程的數量,另一方面還要體現出時代性,尤其要重視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多開設一些如創造心理學、創造力開發、創新心理素質培養、擇業與就業的心態調整等課程,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強化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式的內容,培養創新素質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視和強化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方式的內容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用尊重、積極關注的態度給予大學生髮揮積極、主動性的空間,發掘並培養其潛在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主要包括髮散思維、聚合思維以及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等多樣的思維形式。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並掌握基本的創新思維方式,幫助他們動態、多角度的把握事物內在的規律性,不斷鍛鍊和提高思維能力。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外活動,全面提升創新心理素質

  高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課外活動,使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鍛鍊和提升創新心理素質。如開放大學生心理測評系統,讓學生通過測評科學、客觀的評估自己的能力。測評後,心理健康老師定期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或團體心理輔導。通過課堂教學與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一起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解除大學生在創新方面的困惑和心理困擾,鼓勵學生通過自我體驗開發心理潛能、樂於創新。

  ***五***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高創新素質的教師

  教師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施和引導者,其言傳身教具有強烈的示範效應,教師隊伍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學生素質的高低,因此將全體教師的創新能力凝聚在一起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心理健康教育在這方面也要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宣傳、引導和營造創新氛圍,激發教師學習創造心理學、創新教育等相關知識,改進教學方式,科研與教學並重,把培養創新人才作為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務。

  四、結論

  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關鍵,高校要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發揮好培養創新人才的職能,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個體諮詢、團體輔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積極運用校園網路、校報、校內廣播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大力弘揚創新精神,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營造良好的氛圍,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程美華等.淺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2]王凌鋒等.實施"積極"創新心理素質教育,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3.

  [3]王繼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功能研究[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

  範文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健康、積極的心態,不僅能防止大學生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解決大學生學習中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各種角色,在社會上獲得長遠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社會環境也發生了極大變化。

  關鍵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資訊快速膨脹,各種價值觀念受到了衝擊,人際關係更為複雜。在這種背景下,高職學生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還有與教師同學相處、與父母相處及與社會相處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處理不妥當,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限制了高職學生的未來發展。如何為高職學生消除成長道路上的阻礙,幫助高職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就成為各個高職院校所思考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1.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學生的成長,其本質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髮展過程,教學能使大學生學習到豐富的知識,但是隻有結合心理教育,才能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通過心理建設,才能使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尤其是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唯有具有良好的競爭能力、適應能力及創新意識,擁有自我調節的能力,才能使學生有勇氣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挑戰,而這些素質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緊密聯絡。

  2.開發學生潛能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開發和創新的基礎,唯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有效激發學生潛能。而高職院校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學生潛在的能力進行發揮,使學生集創造力與心理素質為一體,從而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適應自己角色變換,提升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力得到充分發展。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

  1.在校園中建立並完善心理輔導機構

  當前,很多高職高校尚沒有建設專業的心理輔導機構,僅僅設定“心理諮詢室”,輪流對學生的心理疑惑進行解答,專業程度不夠,並且缺乏規範的心理諮詢流程。因此,在高職院校基礎設施建設中,應構建健全的心理教育輔導機構,組建專業的心理諮詢團隊,並且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編制心理輔導教材,對前來諮詢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同時,還可以招募一些心理專業的學生加入到心理諮詢輔導機構中,向全校學生宣傳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幫助身邊的同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於積極、活潑和好奇心旺盛的階段,因此喜歡在接觸事物的過程中對人和事物進行感受,從而產生心靈上的感觸。通過社會實踐中的積極參與,能使學生的性格更加完善,心理髮展更加健全。首先,可以舉辦一些獻愛心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愛心幫助老人、植樹種草等活動,讓學生能在社會行為中受到精神上的感染,從而是人格更加健全;其次,可以介紹學生加入到企業實習中,多多增加社會工作經驗,學習社會人際交往的方法與訣竅,幫助大學生從學校生活向社會生活過渡,減少大學生在就業、人際交往方面的焦慮感。

  3.增加心理教育必修課

  開設專業心理諮詢室知識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中一個方面,作為學校,應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必修課,讓學生在教師系統的講解中明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擁有自我心理疏導的能力,並且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程設定上,應針對學生面臨的問題而開設課程。例如,很多學校開設了“大學生戀愛心理指導”課程,很多學生從高中走出校園之後,不明白如何處理男女之間的關係,很容易出現鑽牛角尖、固執和盲目的現象,使學生產生消極、迷茫的心理現象。通過心理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能夠使大學生明確戀愛的目標,並找到適合的方法,理智地去進行戀愛,從而使大學生的戀愛質量提升,幫助大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心理問題。

  三、結語

  健康、積極的心態,不僅能防止大學生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解決大學生學習中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各種角色,在社會上獲得長遠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變化,社會環境也發生了極大變化,為了能幫助大學生擁有幸福、順利、成功的人生,我們應重視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並且積極採用有效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信心、耐心,從而走上順利的人生道路。

  參考文獻

  1、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孟萬金教育研究2008-05-15

  2、論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機與學校教育干預 優先出版張豔玲中國校外教育2014-09-15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