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庭教育論文範文

  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個環節中 ,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起關鍵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家庭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家長素質與家庭教育藝術分析

  摘要: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不可能造就良好學校教育的,所以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前提與基礎。而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素質的提高和家庭教育藝術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家長素質;家庭教育;家長;孩子

  一、家長素質對家庭教育的影響

  家長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責任,由於家長的素質各異,家庭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通過對周圍家長的總結和查閱資料,我發現影響家庭教育的家長素質主要有:

  ***一***家長的文化素質。家長的文化素質對家庭教育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一方面,家長的文化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家長的道德水平、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等,從而直接影響著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方法以及家長教育質量的高低。另一方面,家長文化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家長的職業、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間接決定著家庭的生活方式與心理氛圍,從而使置身於相應家庭環境之中的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家長的道德素質。家長的道德素質的高低,會影響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只有家長具備了良好的道德素質,才能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孩子正確的道德觀。同時,家長的道德素質通過家長的行為表現出來,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

  ***三***家長的心理素質。家長心理素質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有的專家認為好的家長應當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正確的分析能力,要有健康的情感和堅強的意志,要有廣泛的興趣和開朗的性格。只有具備了這些積極的心理素質,家長才能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迅速調節自己,避免家長把負面情緒帶到與孩子的相處中,從而影響家長與孩子的關係以及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也許有的人會說,有的家長素質不高,但他們教出來的子女卻非常優秀。的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因為家長素質只是影響家庭教育的因素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教育藝術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選擇正確的家庭教育藝術能夠給孩子的成功帶來事倍功半的效果。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經難以適應當今的形勢,愈來愈多的教育家投身於家庭教育藝術的研究與探討。

  二、家庭教育藝術之讓孩子自由發展

  法國思想家盧梭主張自然主義教育,他在自己的著作《愛彌兒》中曾說:“孩子生下來是完整的,教育者的任務在於今後一直保持兒童的這種完美特質,順乎自然,促進兒童的自然發展,保證兒童的自由獨立,尊重他們的個性,研究他們的特性,創造必要的條件,引導他們進行思考和行動。”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張孩子的六大解放,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教育。第一,解放他們的頭腦,使他們能想;第二,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幹;第三,解放他們的眼睛,使他們能看;第四,解放他們的嘴,使他們能說;第五,解放他們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取得豐富的學問;第六,解放他們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表添滿,不逼迫他們考試,不合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閒時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們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做一點他們自己高興做的事情。但讓孩子自由發展,並不是對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的自由發展是在法律道德範圍內的發展,是在家長正確指導下的發展。給孩子自由,讓他們自由發展不失為一種好的家庭教育藝術。

  三、家庭教育藝術之賞識激勵

  有人曾說,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更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愈來愈壞。賞識是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我們家長應該學會賞識孩子,尊重孩子,因為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窮的。心理學家認為,家長對孩子的賞識與激勵猶如是孩子們的營養劑。只要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並且嘴邊經常掛著一些由衷的讚美之詞,便可使喪失信心的孩子恢復自信;不求上進的孩子樂於求知;表現不錯的孩子更加積極上進。而責罰與報怨只會讓孩子更加沮喪自責。周巨集老師認為,教育孩子不是盯著孩子的缺點,而是專找孩子的優點。然後將這些星星之火,通過家長的“小題大做”,使其形成燎原之勢。因為通過對孩子的激勵,可以增強孩子的想象力,能開發孩子的創造力,能增強孩子的記憶力以及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那要怎樣來賞識激勵孩子呢?其一,可以用激將法,當孩子們將別人與自己比較時,我們可以激勵他們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他們。其二,可以多方讚美,對於孩子,只要他們有可取之處,家長都應該肯定他。其三,可以帶孩子去做戶外活動,在活動中對他們進行賞識激勵,這樣不僅可以舒緩壓力,還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的關係。

  四、家庭教育藝術之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

  在我國傳統教育中,提倡孩子要聽從家長的意見,不能做違背家長意願的事情。而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現在我們更強調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更好的與孩子相處。孩子希望,家長和我們平等相處的時候能夠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意願與權力。作為家庭的一員,家長在討論家庭事情的時候,應該讓他參與,講出自己的想法,做決定的時候,多問問他的意願。

  ***二***尊重孩子的興趣與愛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每一份興趣,每一份愛好都有被尊重的權利。或許有一天,我們的興趣和愛好可以成就我們的一番事業。

  ***三***與孩子交流時,家長要少說多聽。當他犯錯誤的時候,我希望家長能夠先停下來聽他講明事情的緣由,而不是見到他就指責。

  ***四***不將孩子與別人做比較。很多家長喜歡將自家孩子與鄰家孩子進行比較,從而來激勵自己的孩子,殊不知這樣做是不科學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肯定自己的優點,但是很多家長卻恰恰相反,將孩子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進行比較,打擊他的信心和自尊心。

  五、家庭教育藝術之做好孩子的榜樣

  《莊子•天道》曰:“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也,不可以言傳也”,又有《論語.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從這些古語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古人已經意識到了要教育好孩子,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為孩子做好榜樣作用。心理學家班杜拉指出,榜樣的作用是強大的,孩子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從而來調節自己的行為。在班杜拉的理論中,他強調了榜樣對他人的示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影響著孩子的言行,好的家長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做好榜樣示範作用,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尊重他人從說話做起。作為與孩子最親的人,父母始終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不論何時何地,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孩子,甚至會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態度以及與父母的關係。身為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對配偶的說話方式,如果經常發牢騷、指責甚至辱罵對方就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反之,如果能隨時看到對方的優點並且讚美對方,孩子也會成為心中充滿愛的人。

  ***二***父母適當的親密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很多家長認為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太親密,怕孩子“學壞”。其實愛人之間的適當的親密可以很早就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不是他們一個人的,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孩子養成盲目強勢霸道的壞習慣,可以給孩子提供充滿愛的家庭氛圍,讓孩子也學會愛人,也可以提高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六、我國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們陷入了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溺愛現在家庭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也都比較好,很多家長都捨不得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讓孩子在家裡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加之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溺愛,讓他們嬌生慣養,甚至有的父母出於自私狹隘的偏見,對幼兒錯誤的思想行為,仍無原則地支援和保護,對孩子所犯錯誤置之不理,甚至找理由為孩子開脫。殊不知,這樣過度的寵愛最後可能斷送了孩子美好的未來。

  誤區二: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很多父母抱著傳統觀念,認為子女是屬於父母的,父母也就不需要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因此,父母進入子女房間不會先敲門,沒有得到孩子的允許就隨便移動或使用孩子的東西,牽涉到子女的決定也不會先和子女商談,甚至有的家長怕孩子早戀,經常偷偷檢視孩子的筆記本或手機簡訊等等。家長這樣的做法侵犯了孩子的隱私和權利,不利於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

  誤區三:把學習成績當成一切表現的指標現在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孩子一切表現的指標,而忽視了孩子在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個性的發展等。這種唯成績論不僅會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厭倦學習,更可能扼殺孩子某方面的天賦,磨平孩子的個性,培養出沒有個性和創造力的孩子。

  總之,家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在家庭教育,一方面家長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為孩子做好榜樣作用;另一方面,家長要正確選擇家庭教育的藝術,防止自己走入家庭教育的誤區。

  參考文獻:

  [1]盧梭.《愛彌兒.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九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周明星,曾令國.《家庭教育新區》[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4]吳奇程,袁元.《家庭教育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二:家庭教育工作研究

  我們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頗為重要,但要想使孩子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僅靠學校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這項工作呢?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長的港灣,孩子自出生之日起,父母就陪伴在他們身邊,照顧他們的衣食起居,因此父母與他們的關係極為親密。父母的言行,都會有意無意的填充著孩子的思想和頭腦,對他們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忽視,它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的孩子性格、愛好和行為習慣,因此,在孩子接受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教育要想做得好,家長之間必須做到相互尊重、相互謙讓、相互包容。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家長在寬鬆的氛圍中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更容易聽從,效果也會更好。如果家長之間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進行爭吵,那麼家庭氛圍就會變得非常緊張,孩子也會因此惶惶不安,無疑會影響孩子的身心成長和學業進步。另外,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如果要對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家長最好在統一意見後,再向孩子提出。針對孩子的一些言行,家長可能出現截然相反的態度,此時,即使一方認為另一方做得明顯不對,自己也要努力去剋制、去忍耐,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進行爭執,去駁斥對方,那樣,孩子就會感到茫然,感到無所適從。甚至會產生自己有了靠山的錯誤想法。可事後進行交流,如果仍達不成共識,可向單位裡經驗豐富的同事進行請教,也可向孩子的老師尋求幫助。孩子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家長必須和孩子之間關係融洽,才能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如果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有些緊張,我們遇事時不妨徵求孩子的意見,在不違反大原則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去尊重他們的意見。這樣,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已經受到重視了,在家庭中也有地位了,從而產生一種知足感和自豪感。這樣一來,家長和孩子之間關係就會逐漸緩和。當然,我們家長還可嘗試著去做孩子的大朋友,尋找機會共同參與到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中去:可以和孩子一起下下棋,打打乒乓球等,在這些活動中,我們不妨有意地成為幾次輸家***當然,可別讓孩子覺察到***,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孩子就會逐漸向我們敞開心扉,我們和孩子的關係也就顯得親密了。

  三、提高自身素質,以身作則

  家長不僅要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認知規律,做到科學育人,還要經常讀書看報,使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家庭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這樣,不僅自己的知識豐富了,也會使孩子受到一定的感染和薰陶。另外,家長也要努力使自己具備謙虛好學、堅忍不拔、尊老愛幼等優秀品質,並以身作則,在各方面成為孩子的表率。這樣,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就會更省心,效果也會更明顯。

  四、適時引導,相互學習

  作為家長,我們要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善於欣賞孩子,並向孩子學習。這樣,孩子就會信任我們,向我們道出內心的困惑和煩惱,我們才可能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煩惱,進而適時地對他們進行幫助和引導。作為家長,雖然我們的生活閱歷和社會經驗比孩子豐富,但也不能因此要求孩子按照我們的處事方法去處理問題,也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的感受。也許有時候,孩子的思想比我們更加純潔高尚,孩子的心胸比我們更為寬廣,孩子的觀念比我們更為超前,甚至孩子處理事情的方法比我們還要合情合理。這時,就需要我們屈尊向孩子學習了。

  五、家校溝通,促進家庭教育

  孩子在學校學習,家長很難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因此,學校可定期召開家長會,或老師定期進行家訪,向家長說明學校近期對孩子的要求,以及孩子近期在校的表現情況。家長也可向任課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現情況,做到家校溝通,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充分發揮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作用,同時,老師也可督促家長配合學校,定期向學校反饋學生在家表現情況。只有加強家校溝通,家長和老師才會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

  六、家庭教育要鼓勵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努力為其提供必要的發展空間,當好參謀和助手,設法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望。鼓勵他們把學到的知識以及自己的設想運用到實踐當中去,要對孩子的創新精神給予肯定和鼓勵,教育孩子敢於面對失敗,不怕失敗,不要因為孩子因實踐遭受失敗而埋怨孩子、指責孩子,打擊孩子在創新徵途上的積極性,只有反覆實踐,才會提高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才會產生一些小發明和小創造。

  七、家庭教育也要區別對待

  性格外向的學生大多具有自負、自傲的心理,不會輕易接受別人的建議,因此,家長在說服教育時,要有耐心,做到心平氣和、以理服人,使他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去改正,以達到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目的,切不可壓制,以免適得其反。性格內向的學生大多自卑膽小,不願主動與人交流。但家長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適時地予以鼓勵。必要時可向老師求助:建議老師課堂上多提問孩子,多表揚孩子,多給孩子講話的機會,也可建議讓孩子做班級某一工作的管理者,使其克服羞怯、自閉心理,變得自信、樂觀。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綜合發展。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教育孩子僅靠家庭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和學校教育、社群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才會使孩子更好地全面發展,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當然,這也正是每位家長所期望達到的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