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論文參考

  作為現代經濟管理的重要形式,成本會計是基於財務管理基礎上處理成本資訊的會計活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本會計論文,供大家參考。

  成本會計論文範文一:物料流量成本會計運用分析

  眾多企業將在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直接投放到自然環境中,,嚴重汙染了環境。環境成本會計自20世紀90年代起便以不同形式在企業中,開始運用。但其在具體運用中,並沒有披露環境破壞、環境恢復成本資訊,而這些資訊卻與企業發展戰略息息相關,且材料成本與能源成本構成了企業成本的很大組成部分。物料流量成本會計將大量資料與物料流轉聯絡起來,使得物料流轉過程透明化,對環境損害進行核算,為企業降低環境負擔提供了有效資訊。

  一、物料流量成本會計引入

  ***一***例項選取口本在2007年釋出指南中,將運用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步驟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準備階段,在準備之初需要事先明確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應用的產品、生產線及流程,進而分析適用物件並以此來確定物量中,心、應用模型、資料採集期間和資料採集方法;其次是資料收集與整理階段,此時需要依靠財務部提供的財務資料和製造部提供的生產資料,將企業生產中,所發生的成本分為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統成本和配送及處理成本。最後階段是將採集到的資料運用到物料流量成本模型i}i。因此,結合案例企業,例項選取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明確適用物件。企業首次引進物料流量成本會計,實施物件為單一生產線的產品、在後期會產生大量損失的產品及使用多種材料的產品。本文以我國某船用裝置製造公司為研究物件,詳細闡述物料流量成本會計在該企業中,的具體應用。本文選取的船用裝置製造公司,成本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造成了許多浪費,_I幾要原因有:一是不合格產品在生產工序中,的材料損失;二是切割工序過程中,由於工藝不足所造成的殘留材料;三是輔助材料的消耗;四是在生產工序中,,由於不可抗力導致的不可使用材料。在使用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時,可以單獨核算以上的浪費和損失,以此便利於管理人員認清環節中,的利用率,從而加強控制;同時,將物料流量成本會計與生命週期評價相整合來核算其成本,從而使得企業能夠將未來發生的成本事先確認,並且減少環境風險,利於企業的長期穩定的發展。本文選擇船舶艙口蓋建造為實施物件。船舶艙口蓋工藝流程如圖1所小:第二,確定物量中,心。物量中,心是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核算的理論單位。在選擇物量中,心時應根據如下步驟確定:首先列小出製造現場的工作流程;其次對每個流程進行描述;再次記錄各流程中,所投入的材料、動能源成本,並在本流程結束後記錄產成品、在產品和廢棄物;最後決定採用的物料中,心。第三,選擇資料採集期間及方法。企業在確定資料採集期間時應能清晰分配系統成本,通常為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等,但若企業產品本身帶有明顯的週期性,則可以根據企業具體情況來設定。本文選擇其自身的生產週期為歸整合本的期間。資料收集的方法有兩種:一種對原始資料的記錄;另一種是現場採用物量測定方法來實測確定。本企業調研過程中,使用前一種方法。

  ***二***資料整理資料整理步驟包括:先收集、整理每一工序中,的物料型別資料及其投入量與廢棄物數量;然後收集、整理材料成本、系統成本、能源成本、配送及處理成本;再次確定系統成本、配送及處理成本的分配原則;最後收集、整理每一工序上機器執行狀況的資料。物料能源流物量流轉表能反映每一工序中,的物料型別的資料及其投入量與廢棄物的數量。案例企業在核算成本時應當該按照前述分類方法進行歸集,具體包括:一是材料成本,分為_i幾要材料、輔助材料;二是系統成本,包含人工工資、裝置折舊費用、檢測等間接費用;三是能源成本,包含企業用水、用電、用氣等發生的費用;四是配送及處理成本,_i幾要是***一內運輸費、案例公司至碼頭之間的運輸費及廢棄物處理成本。以上的成本乘以各物量中,心合格率和廢棄率的佔比,便可以得到對應的成本矩陣表,如表2,表3,表吐所>}:

  二、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應用計算

  ***一***材料成本核算物料流量成本會計法下材料成本投入量的核算口徑是取自企業生產過程中,所投入的鋼材、油漆、焊材等的耗用量與以上材料採購單價的乘積。廢棄物成本是以廢棄物的重量乘以廢棄物的單價得到的。同時,根據品保部提供的質量統計表得到了各物量中,心施工隊實施生產的完工情況,其中,預處理、塗裝兩個工序的合格率為91.73%。切割工序的鋼材利用率超過90%率,剩下為合理損耗。小組立、中,組立和大組立的合格率分別為82.01%,96.12%,82.75%。綜上所述,得出如下結論:第一,選定材料成本為物量流轉過程中,重點改善物件。_i幾要材料構成了案例企業成本的絕大部分。研究負產品材料成本的構成發現切割中,心是產生該成本的_i幾要物量中,心。改善途徑_i幾要集中,在技術部對鋼材的工藝切割設計以及製造部、倉庫對餘、廢料的管理。第二,能源成本、系統成本也是構成案例企業負產品成本的_i幾要原因。案例企業在剔除了切割中,心的情況下發現能源成本與系統成本也是構成案例企業負產品成本的重大誘因。本文中,在對能源成本與系統成本核算時均採用了作業成本法的思想進行分配,因而物量中,心的選擇以及動因分配比率的確定對正確計算能源成本和系統成本起著重大影響。第三,大組立物量中,心是負產品產生較多的中,心。同樣地在剔除了切割物量中,心以後發現案例企業大組立物量中,心的系統成本都高於其他兒個物量中,心的負產品成本。因而,案例企業應該對大組立工藝流程進行分析,以此來確定該工序是否有改善的可能性,同時管理人員應當以提高正產品的產出、降低損失成本為目的,嚴格監督大組立施工隊作業完成的合格率。另外,案例企業也可以制定出各物量中,心的理想狀態,並將其與實際成本構成進行比較,以此來分析理想狀態與現實狀態之間的差距,制定工序改進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企業也要注意正產品的改善空間。企業本環節材料的投入中,大部分是來自於上一環節合格半成品的轉入。此時若上一環節轉入的半成品未能處於最佳狀態,則可能會影響到該環節產品的合格率,繼而將上一環節的潛在缺陷轉換在本環節中,體現出來,最終成為本環節的負產品。因此,企業只有不斷的提高產品的質量,才能使得那些不能實現價值的物料消耗得以有效利用。

  三、結論

  本文引入了一項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物料流量成本會計,通過對製造企業資料資源的分析,表明物料流量成本會計能夠很好運用於製造業企業。同時,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尋找相關辦法降低企業生產過程中,廢棄物產生以及對環境的影響,進一步推進了物料流量成本會計進入企業。

  成本會計論文範文二: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探討

  一、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

  成本會計是職業技術學校會計專業不可缺少的必修課程之一,它是一門實踐和應用性強、理論體系複雜的系統性專業課程。這門課程能讓學生全面地瞭解和掌握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和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式、方法和技能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對企業的產品成本進行核算和分析等,也能為今後學習《財務管理》等課程打下結實的基礎。

  二、成本會計的教學現狀

  1、成本會計的教材內容陳舊並與實際脫節。首先是有的學校沒有根據財政部頒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和要求對所用教材及時更新。還有的學校雖然啟用了新財務會計的新教材,但沒有及時更新成本會計教材的內容,這些都會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教學過程中的考試與實踐更給學生帶來了許多誤解與困惑,最大限度地影響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當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企業的內部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與挑戰,企業的成本核算的內容與成本管理方法也隨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目現在大多數學校所用的成本會計教材的內容只停留在企業生產工藝的過程和生產的耗費上,對現代企業所採用的新方法、新理念很少提及或只做初步介紹。造成不少教材內容與當今企業的生產成本管理內容嚴重脫節。

  2、成本會計教學的方法陳舊,教師缺乏實踐教學經驗。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成本會計教學仍然受應試教育的束縛,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根據考試內容和要求對書本中的例題進行細緻的傳授,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並掌握所學內容,學生更本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只是機械地把考試的重點和難點記下來應付考試。而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從一所學校進入另一所學校,根本不瞭解企業的生產情況和成本會計的核算,這些知識對於沒有一點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抽象的。為此,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就不會很高,不少學生只是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其次,教師的素質和教學經驗、教學水平對學生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想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必須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經驗。然而,現在不少成本會計教師都是由一所高校的學生直接進入另一所高校進行從教,只是有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嚴重缺乏實踐經驗,?無疑在這種教育方法下培養出來的學生肯定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成本管理需求,終究會被社會淘汰。

  三、成本會計教學的改革措施

  1、選擇合適的成本會計教材,使理論教學和實踐課程相結合。首先,學院要結合目前企業管理的需要以及本院的辦學模式來選擇適合的成本會計教材,對學院不同類別學生的教材都要有所區分,而且要採用財政部頒佈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和要求的教材。另外,還可以讓教師對教材中的部分內容結合本院的實際進行合理的調整和修訂,特別是要加入一些便於學生實踐方面的內容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其次,成本會計這門課程的實踐應用性較強,對於不熟悉企業產品生產情況的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而成本會計一直採用最古老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效果較差。因此,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善於探索和創新,採用理論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上課時教師要結合目前企業管理的需求,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滲透到社會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和應用能力。如:定期組織學生到管理比較完善的企業進行實地參觀和實習,使學生能深入第一線瞭解產品的生產情況。沒有實習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各種成本核算方法的系統培訓,學生進一步瞭解和掌握成本會計課程中各種業務的操作程式和方法,以強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實現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操作技能訓練的統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提高教師素質,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的素質決定教學改革的成敗。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教學理論和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精湛的企業成本核算和管理經驗。杜絕教師用過時的知識和技能去應付學生,要求教師要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業務知識和技能。對教材中不適用的部分及時修訂,其次教師還應該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培訓,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另外學校還要定期派一些教師到企業參加會計實踐,讓他們從實踐中充實教學內容,隨機瞭解一些經濟管理一線對會計專業人才的要求和發展趨勢,在教學中做到及時調整新內容、落實新要求,保證學生畢業後能迅速成為適應當今形勢的會計人才。還有一點,由於成本會計這門學科實踐性較強,而面對的學生又從未接觸過企業,所以要想給他們上好課就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到一些表格和成本計算單,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讀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學習效果肯定不佳,因此,要求教師要積極利用現代化網路,蒐集和製作一些生動實用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讓學生直觀地瞭解企業成本核算的全過程,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總之,我們要逐步建立以提高學生素質和實踐能力為導向的成本會計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成本會計的教學質量和人才質量,以適應當今會計人才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