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特效在電影中的運用芻議論文

  數字電影特效的出現對電影藝術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表現傳統影像不能表現的視覺奇觀,滿足網路時代觀眾的心理需要,真切地傳達人的情感和心靈感受,表現人類創造影像的無窮潛力。但數字技術支撐下的數字電影特效是製造電影真實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電影藝術家應抓住“人文”這一電影生存命脈,讓電影綻放迷人的藝術魅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數字特效在電影中的運用芻議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數字特效在電影中的運用芻議全文如下:

  摘要: 數字特效是指用計算機圖形影象技術實現的電影特效,數字特效技術包括數字影像與合成、計算機生成影象技術等。數字特效技術能夠提高電影的視覺效果,豐富影片的角色造型,拓展電影的想象空間,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特效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電影製作領域,併成為電影製作的重要手段。

  在眼球經濟時代,觀眾不僅要“看”電影,還要“感受”電影,而數字特效技術恰恰能夠滿足觀眾的視覺需求,迎合人們的視聽經驗與審美習慣。數字特效技術源於上世紀8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特效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電影製作領域,併成為電影製作的重要手段,如今,半數以上的美國影片都採用了數字特效技術。因而,應深入探究數字特效技術在電影中的運用,以提升影片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增加影片的票房收入。

  一 簡述電影中的數字特效技術

  數字特效是指用計算機圖形影象技術實現的電影特效,數字特效技術包括數字影像與合成、計算機生成影象技術等,涉及計算機三維動態、數字角色繪製、數字影像氣氛渲染、虛擬模擬、數字合成技術等。1982年,迪士尼公司完成了數字特技影片《特朗》,這標誌著數字特效技術開始被應用於影片製作之中;2009年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開創了電影製作的新時代,從此數字特效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電影製作之中。

  第一,計算機生成影象技術。計算機生成影象技術是指以數字建模理論為基礎,用計算機合成三維動畫、靜止影象等進行影象製作的技術。生成影象技術能夠創造出獨立的、虛擬的三維空間,強化影片的視覺效果,提高電影畫面的視覺衝擊力。比如,電影《終結者2》中,手指能變成殺人利器、身體可以熔化並瞬間復原的殺手,就是用計算機生成影象技術合成的。

  第二,數字影像處理技術。數字影象處理是指用計算機分析影象,以達到所需結果的數字技術。在電影製作中,數字影像處理是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通過數字影像處理技術可以調節電影畫面的色彩、質感、形狀等,製作出生動、逼真的電影畫面,創造出符合影片和觀眾需要的視覺效果。比如,影片《緊急迫降》中,飛機在灑滿泡沫的跑道上疾馳,翻倒的吉普車擋在跑道上,龐大的飛機與搶險人員擦肩而過,讓所有觀眾的心裡都將心提到了嗓子眼。其實,這些電影畫面都是用數字影像處理技術製作的,呼嘯而來的飛機根本不存在,不過是設計師用三維動畫新增上的。

  第三,數字影像合成技術。數字影像合成技術是指根據計算機圖形影象學原理與方法,將不同電影元素整合為單一影象的處理過程。數字影像合成技術是對影像內容的進一步深化,主要包括計算機制作畫面、拍攝與製作畫面兩方面。數字影像合成技術能夠使電影內容更豐富、更細膩,提高電影畫面的藝術感染力。電影《阿甘正傳》中,主人公阿甘與三位美國總統擦肩相會,並握手交談,這個場面就是用數字影像合成技術製作的。

  二 數字特效技術在電影中的重要意義

  數字特效師技術不僅是處理電影素材的工具,還是電影策劃、編劇的重要手段,對提高電影製作質量和電影畫面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數字特效技術能提升電影的視覺效果。良好的視覺效果能夠提高影片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吸引受眾的眼球,提高影片票房收入。同時,數字特效技術能將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場景生動逼真地表現出來,提高影片的清晰程度與視覺效果。許多科幻片、動畫片、災難片等都以數字技術製作出巨集大的視覺場面,創造出恢弘的場景氣勢,實現真人表演與虛擬場景的完美結合,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感受,以提高影片的可觀賞性。比如,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中郵輪觸礁的龐大場面、《阿凡達》中的潘多拉星球、《哈利?波特》中的魔幻世界等,這些電影場景都充分運用了數字特效技術,並在電影製作領域掀起了一場數字化革命。

  第二,數字特效技術能豐富電影的角色造型。在電影產業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數字特效不僅彌補了傳統化妝技術的不足,還為角色造型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在傳統電影製作中,為了塑造謀殺、變異、恐怖的造型細節,化妝師用泡沫膠製作腫瘤、動物假體、腐肉等,並將這些零件粘附於角色的面板之上,《猛鬼追魂》、《夜行駭傳》、《喪屍出籠》等恐怖片就使用了這種角色造型手法。但是,在計算機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可以通過數字特效技術製造各種造型,比如,電影《阿凡達》就是一部數字特效電影,設計師用數字特效技術創造出造型獨特的外星人,創造出良好的視覺效果。[2]

  第三,數字特效技術能拓展電影的創作空間。電影是一種融舞蹈、音樂、繪畫、文學等於一體的視聽藝術,有著強大的藝術魅力,人們進入電影院看電影,不僅是為了體驗生活、感受人生,還是為了欣賞奇異的電影畫面。在傳統電影製作中,由於電影製作技術的限制,無法制作出生動逼真的電影畫面,而數字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則為電影畫面製作提供了全新的表現形式,設計師可以通過數字特效技術拓展電影創作空間,表現原本沒有的人物、景物和環境。比如,可以通過對現實的描繪實現歷史再造和動作再現,通過虛擬現實的方式創造出現實生活中無法看見的場景。

  三 數字特效技術在電影中的具體應用

  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視聽藝術形式,可以用生動的視聽語言講述悽美的愛情故事與曲折的歷史故事,以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在電影製作中,數字特效技術不僅能夠修復一些不理想的電影鏡頭,還可以生成一些生動有趣的電影畫面,提高電影畫面的視覺效果,形成獨樹一幟的視聽語言風格。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數字特效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電影製作之中,比如,《星球大戰》、《終結者2》、《侏羅紀公園》等好萊塢大片都摒棄了傳統拍攝技術,以“機械模型+電腦動畫”的數字合成技術進行電影製作。

  第一,用數字特效技術創新電影表現手法。在電影製作中,數字特效技術已經成為表現電影內容的重要手段,可以用數字特效技術能創造出原本沒有的人物、景象,復原雄偉龐大的古典建築,讓人物自由穿梭於歷史與現實之間,使影片具有強大的藝術表現力。同時,可以用三維軟體創造故事場景,並將文字、動畫等融入故事場景之中;也可以用電腦軟體製造粒子特效、光線特效、煙霧特效等,形成虛擬的視覺效果。比如,電影《X戰警》中,魔形女可以隨意變幻成其他人的形狀,這就是用數字特效技術完成的。

  此外,在電影製作中,常常會出現許多高難度動作,或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故事場景,僅僅依靠傳統影像技術無法制作出這些技術動作,這時可以用數字影像技術進行畫面處理,並將這些虛擬場景與現實場景天衣無縫地組合起來。比如,好萊塢經典大片《黑客帝國》就用數字特效技術渲染畫面、敘述故事,創造出全新的視覺效果。影片《唐山大地震》就運用特效技術生動展現了地震來臨時的場景,如房屋倒塌,飛機呼嘯而過,大地崩裂,等等。美國災難大片《龐貝末日》中,導演保羅?安德森用數字特效技術再現了雄偉壯觀的鬥獸場、血腥殘酷的屠殺、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威力無比的火山爆發、波濤洶湧的海浪等,帶給觀眾美奐美輪的視覺效果。

  第二,用數字特效技術改變電影製作方式。在電影製作中,數字特效技術不僅豐富了電影製作的手段,也改變了電影製作的方式,顛覆了傳統的、線性的電影製作思維模式,可以讓製作者天馬行空地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比如,在電影製作中,從電影分鏡頭開始,就需要考慮數字特效技術,籌劃與安排敘事方式與過程,唯有如此,才能在後期製作中收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在影片拍攝前期,可以將現場拍攝與佈景、模型等結合起來,創造出傳統攝像機無法拍攝的視覺效果。

  此外,可以利用數字特效技術將現實生活中無法呈現的畫面呈現出來。比如,可以通過鏡頭處理實現連續動作的靜止捕捉,將故事場景、聲光色等結合起來,實現拍攝技術的創新,創造出獨特的電影畫面。有時,為了獲得一些通過正常手段無法拍攝的鏡頭,可以讓演員在純藍或純綠的背景下進行表演,然後用Affect Effect軟體中的Keying將所有的背景色摳除,形成前景蒙板形狀,再合成到背景鏡頭之中。

  第三,用數字特效技術創新電影的思想內容。如果說雕塑和繪畫是人類追求視覺效果的開始,那麼電影、電視等將這種藝術追求推向了巔峰。就電影製作而言,數字特效技術進一步引領了電影藝術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的想象空間,極大豐富了電影的思想內容。比如,影片《泰坦尼克號》以虛擬而逼真的畫面創造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使觀眾被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所打動。此外,可以利用計算機三維技術能實現人物動作與物體運動軌跡的生成,使電影的思想內容更加豐富。比如,國產片《尋槍》的開頭,極快的鏡頭撞到了“尋槍”兩個字之上,然後迅速劃過畫面,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也提高了影片的懸念效果。

  在電影製作中,數字特效技術能夠以虛擬現實的方法拓展電影的視覺空間,用現實主義手法和主流媒體技術創造歷史場景和動作奇觀,在銀幕上創造一種虛擬場景或不存在的事物,帶給觀眾一種真假難辨的視覺效果,從而極大豐富了電影的題材和內容。但是,在數字特效技術運用時,不能過分依賴數字特效技術,如果忽視了影片的思想內涵與人文精神,就會導致本末倒置,使電影喪失應有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因為數字特效技術只是服務電影藝術的工具。

  從本質上講,百年電影發展史就是一部電影技術發展史,在這段發展史中數字特效技術佔據重要位置,它賦予電影全新的生命形式,也成就了導演的想象與創意。從某種意義上講,數字特效技術將電影與生俱來的、製造夢幻奇觀的天性發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在電影製作中也不能盲目追求數字特效,更不能讓藝術淪為技術的附庸,而應將數字技術與人文精神、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想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推進電影藝術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