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職稱論文

  建築是組成城市的基本細胞,精製而富有特色的建築最能展示城市的藝術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

  談住宅建築設計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住宅建築自然成為人們最為關心的城市發展要素,筆者通過本文對住宅建築設計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探析,希望可以通過本文可以給廣大同行通過借鑑和參考。

  [關鍵詞]住宅 建築 設計 環境

  中圖分類號:TU3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5-0126-01

  一、住宅建築設計

  1.造型設計

  外部造型的基本形態雖然取決於建築平面的佈局, 但立面處理也很重要。現在家庭都是封閉陽臺,到處看到的都是一串串玻璃匣子,生硬呆板,沒有一點生氣。其實, 住宅立面可裝飾的部位還是挺多的,如陽臺、簷口、樓梯***、窗臺等都可作為造型的藝術點綴, 利用陽臺的凹凸、窗眉、腰線、***雨蓬、屋頂造型等都能產生很好的造型效果, 外牆面色彩的合理搭配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亦能營造出典雅優美的感觀效果。

  2.功能設計

  功能設計是住宅設計根本的著手點。住宅內不同功能的空間在佈置上應緊湊合理,交通聯絡應方便簡捷,又要有相對的獨立性,各得其所。住宅內使用功能一般有二個分割槽:一是公共活動區***如起居室、餐廳、廚房***宜佈置在住宅***處,便於對外往來;二是私密休息區***如臥室、書房***應佈置在住宅的深處,以保證個人行為的私密性不受外界影響。總之,這些分割槽各有明確的使用功能, 在設計中要正確處理這二個功能區的關係,滿足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使之動靜分割槽、公私分割槽、潔汙分割槽,不致相互干擾,保障生活規律。此外,在合理安排各部分功能的同時還要做到流線順暢, 交通面積緊湊集中。

  3.套型設計

  住宅的套型設計應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為住宅提供最佳套型空間,設計出多元化多層次的面積標準及套型***如二房一廳、二房二廳等*** 。每套內應由門廳、起居室、臥室、餐廳、廚房、衛生間、陽臺、戶內交通及儲藏空間構成。

  其中起居室是全家生活的活動中心,套內各空間組織應以起居室為中心進行套型設計。廳內不能有太多的門和洞口,否則會因沒有足夠長度的延續牆面影響傢俱佈置,還會因有人在廳內來回穿行而干擾會客、視聽、休閒等公共性活動。由於廳內活動人數相對較多,又是家庭的聚焦點, 所以還應有良好的日照和視域。臥室則要有一定的開窗面積。人們喜歡低窗臺凸窗,這樣能夠增大居室空間感,使陽光更加充分, 寬敞的窗臺便於放置綠色植物,調節氣候、擴大視野,使人感到溫馨。廚衛設計應綜合考慮操作順序、裝置安裝、管線佈置的要求,要有足夠的面積和尺度以保證裝置、傢俱合理配置的需要,此外還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和直接採光。衛生間應儘量做到浴、廁與洗漱、洗衣分離,以減少使用干擾。陽臺是人們接觸室外空氣陽光的主要活動場所,設計時應加大陽臺進深,有利於進行健身活動。廚房與餐廳要緊鄰,端上菜餚和撤除餐具就會方便。

  此外,由於居住者層次不同,審美意向和價值取向不同,家庭結構不同,對住宅要求就不同。同一居住者在不同時期對空間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與選擇.因此,在設計時除了提供豐富多樣的套型平面外, 同時要求住宅的平面佈局應能適應這種變異性和差異性。比如對於大齡而暫不結婚的人士,他們需要獨立的住宅套型,面積不需很大,一室一廳或一個大廳可再分隔成兩個空間就能滿足,但裝置設施要齊全。對某些家庭諸如老齡人和殘疾人家庭還需提供特殊的套型,設計時應考慮無障礙設施, 如***設坡道加扶手,室內地坪無高差等,還應注意地面,特別是廚衛地面要防滑, 廁所靠近臥室等以方便使用。

  4.內部空間設計

  住宅建築室內空間比例和尺度、裝飾與色調對室內空間環境的氣氛、居住心理和精神調節起著重要的作用。房間沿高度一般分為兩個空間區域:2m以下高度的空間屬室內動靜主體的活動空間,比較緊湊和頻繁;2m以上到頂棚的空間是燈具和裝飾性掛物互相襯托的一個寬敞的空間,上下兩個空間區域相互對應, 設計時應滿足採光、通風及人的心理效果。如對空間較少的衛生間施以吊頂既可隱蔽頂上管線,又可增加美觀, 臥室、餐廚間設定頂櫃、壁櫃,向空間要面積,多騰出一些人們自由活動的空間。

  二、居住環境設計

  人們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後,心理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居住環境設計是提高居住質量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一個好的外部環境,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總平面佈局,在總圖設計時儘量避免外部空間的呆板劃一,努力創造一個活潑生動、有機的外部空間;其次是環境設計,如何形成優美的戶外環境。這決不是單純地種植花草可以做到的,而需要對住區環境進行系統而完整的專業景觀設計。

  1.生態設計

  綠化設計長期以來, 人們偏重於從美化環境的角度出發認識綠化、建設綠化。綠化當然有美化環境的作用, 但如果僅停留於此,則是片面的、不夠的。我們應充分認識到綠色植物的生態作用, 認識到植物是改善微觀小氣候,獲得理想居住環境的重要保障。綠化的規劃設計應摒棄以往過分注重人工構築物,過分重視建築小品的傳統,儘量提高綠化面積,注重發揮綠色植物淨化大氣、防風、防塵、防噪的作用。因此,綠地內不僅要有草地,更要有喬灌樹木, 在中心綠地應有大樹。在植物材料的選擇上立足於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優先選擇喬木,切忌盲目引進外來珍貴樹種。喬木、灌木、地被、草地的合理配比也十分重要。住區植物景觀忌雜亂無章,太繁太簡都不可取,儘量做到疏密有致,通常在密處配置層次分明的植物,疏處保留完整的草坪, 形成空間上的對比關係。另外對於建築角隅部分的植物配置也需精心處理。在配置植物時還需充分考慮植物的季節變化,使住區環境一年四季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特點,不一定要做到四季有花可賞,但必須充分體現季節的特色, 為人們創造出安靜、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

  2.鋪地與道路設計

  鋪地是居住區人們通過和逗留的場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其處理的精細程度直接影響到住區整體景觀效果,有必要在外觀、色彩及質感方而有所變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區別, 創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場地景觀。目前, 居住區鋪地材料非常豐富,如廣場磚、石材、裝飾矽、卵石、木材等。優質的硬地鋪裝往往別具匠心,極富裝飾美感。比如在小區中的裝飾廣場中嵌入孩童腳印具有強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現代園林中源於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鵝卵石、塊石等營造出類似溪水的形象,頗具寫意韻味,是一種較新的鋪裝手法。

  3.人文設計

  在今天的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可以經常看到西式古典造園手法的盲目模仿, 尤為常見的是大面積的模紋花壇被原封不動的搬到居住區,佔用了大量的綠地面積。居住區內融合居住文化、教育文化、飲食和娛樂文化,建築和綠化等方面均要有文化品位,使人們感受到一種高雅的文化環境氛圍,要從環境的內涵塑造, 使居住者能夠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從而得以陶冶情操。

  三、結語

  住宅設計應做到功能分割槽合理、室內交通便捷、干擾小,套型方便實用、靈活多樣,空間能充分利用和應變能力更強, 造型豐富有特點,居住環境舒適優美,更加人性化有歸屬領域感,從而為我們創造出一個真正高質量、高品質、高情感的住宅及住區環境。

  參考文獻

  [1] 孫貴文, 馮俊捧. 新時期住宅設計的理念[J].科技資訊,2005,***15***.

  [2] 向長平.居住建築的環境與節能[J] .科技創新導報,2003,***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