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正能量的故事

  在我們學習工作之餘,要是能夠時不時地找一些名人勵志故事來看看也是不錯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分享別人的喜悅

  吉勒斯是美國著名的汽車銷售員。

  有一天,一位客人西裝筆挺、神采飛揚地走進店裡,吉勒斯明白,這位客人一定會買下車子,於是熱情地接待,為他介紹不同廠牌的車子,說明車子的效能、優點。客人頻頻微笑點頭,然後一起走向辦公室,準備辦理手續。

  不料,由展示場到辦公室,短短2分鐘,客人的臉色越來越難看,開始發脾氣,最後竟然拂袖而去。

  吉勒斯百思不得其解。當晚,實在按捺不住,他照著名片撥通了電話。

  “先生,對不起!我看您本來要買車,後來卻生氣不要了,能不能告訴我我哪裡做錯了,好讓我以後改進?”

  “我是很生氣!我是要買車子,連支票都開好帶在身上了!可是 ,我在走廊上提到買車子的原因時,你卻毫無反應。知道嗎?我兒子考上了醫學院,全家高興極了,所以要買車子送他!我說了三次:兒子!兒子!兒子!你卻只說:車子!車子!車子!

  吉勒斯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錯在自己根本沒有真正關心客人,沒有體會客人慾與人分享喜悅的心情。

  :雕塑家羅丹砍“手”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精心雕塑了一座文學家巴爾扎克的像:巴爾扎克目光炯炯,身披寬袖長袍,一雙手非常自然地疊合在胸前。羅丹喚來了自己的三個學生來欣賞他的得意之作。不料,三個學生不約而同地被雕像上這雙栩栩如生的手吸引住了,連聲讚歎:“好極了,這真是一雙奇妙的手啊!”羅丹從學生的表情中感到這雙手雖然塑得絕妙,可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太突出了,起了喧賓奪主的作用,因此,他找來了一把大斧,劈里啪地把這雙手砍掉了。幾個學生被羅丹的舉動嚇得目瞪口呆。

  雕塑是這樣,寫文章難道不是這樣嗎?我們有的同學寫作文常常也是喧賓奪主,明明應當主要寫某一內容,結果寫得很簡單,而對另一關係不太密切的事物卻寫得很具體;或者主次不分,寫主要的和次要的花同樣的力氣,平分秋色。這樣的作文,即使某些段落寫得很好,也只是“帶手的巴爾扎克”,中心思想是無法突出出來的。

  羅丹砍“手”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迪,我們寫作文時,對那些與表達中心沒有用的材料或關係不大的材料,一定要果斷地砍去。

  :音樂大師的氣度

  著名的鋼琴家及作曲家帕岱萊夫斯基,準備到美國某大音樂廳演出。

  那是一場樂迷期待已久的音樂盛宴,所有到場的觀眾們都隆重地穿著黑色的燕尾服或晚禮服出席。

  當晚的觀眾中有一位母親,帶著一個活潑的9歲男孩赴會。母親希望他在聽過大師的演奏後,會對學琴產生更大的興趣。

  演奏還未開始,孩子似乎有點不耐煩了,在座位上蠕動不停。當這位母親轉頭跟朋友交談時,孩子再也按捺不住,從母親旁邊悄悄溜走。

  他被舞臺上那漂亮的大鋼琴吸引。就在臺下觀眾不注意的時候,把小手指放在琴鍵上,開始彈奏他最近學會的一首曲子:《筷子》。

  觀眾聽見琴聲,一下子都靜下來,數百雙眼睛一齊看著小孩,有人開始埋怨:

  “誰把他帶來的?”

  “他母親在哪裡?”

  “制止他!別讓他弄壞了鋼琴!”

  在後臺,鋼琴大師也聽見臺前的琴音了。他趕忙跑到臺前,站在小孩的身後。大師伸出雙手,即興地彈出些配合《筷子》的和音,並在小孩耳畔低聲鼓勵他:“繼續彈,不要停止……”

  一曲既畢,臺下掌聲雷動。孩子的母親更是熱淚盈眶。

  這是比聽演奏會更好的一個啟蒙機會,指導的還是一位大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