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人物的童年故事讀後感

  傑出人物的童年故事,肯定很精彩。我們去欣賞一下,順便寫點讀書感受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我是一個不愛看課外書的人,我的書架上除了一些作文書幾乎沒有其他了。但是這次寒假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項作業:讀1-2本書然後寫讀後感。我想總不能寫讀《作文大全》有感吧!

  於是我拖著媽媽去買書。這本書是《100個傑出人物的童年故事》自買回家後,三個晚上我就一大半,書的內容生動有趣,讓人愛不釋手。講的是古今中外一百位傑出人物的童年生活。它給我一個很深的印象:他們大多都有一個活潑自由的童年。在我沒看書之前,很難想象,原來這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小時候也這麼淘氣可愛,但轉眼一想,無論什麼人,不管他取得多大成就,有多大名氣,都是由孩子長大的。

  孩子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著名的學者、將軍、科學家、詩人和藝術家。這說明了一個人的成材,在小時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和模式,因此,現在大人們也不應該用一種眼光和標準去看所有的孩子。

  比如說牛頓,牛頓是一位世界聞名的科學家,不要看他為科學事業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誰都不會想到這位偉人小時候是怎麼樣的:牛頓小時候是個不幸的孩子,他出生只有3斤重,身體很虛弱,而他的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牛頓上小學時,學習很差,很多同學都欺負他。他雖然學習不好但他對做手工很感興趣。於是他克拉克大叔送給他《自然和技藝的奧祕》,他發明了風車,他把風車帶到學校給同學們看,幾個傲慢的同學就諷刺他:讀書不好,當個木匠還行甚至有人還把他的風車踩壞。一項懦弱的牛頓氣憤了給了那同學一拳,牛頓變勇敢了,他下決心要讀好書。他以後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做作業,做作業做不完絕不做手工。很快,小牛頓的成績好了起來,併成了班上的學習尖子。

  還是書中前言說的好:“每一個天才曾經都是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日後都可能是一個天才。”我十分同意編者的話,因為它道出了我的心聲。

  書看完後,除了得到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名人童年的故事激勵和鼓舞了我,讓我樹立了自信心,內心好象有一個聲音在說:將來我一定行!

  篇二

  “每一個天才曾經都是一個孩子,每一個孩子日後都可能成為天才”。這是《100個傑出人物的童年故事》前言中的一句話,讀到這句話,我不時的問爸爸,“什麼叫天才?”、“這一句話好像很難懂啊?”等等的問題。爸爸的解釋讓我恍然大悟,這本書已經深深地吸引了我。

  書中的沈括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曾經在鎮江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現在的東門廣場命名為夢溪廣場,也跟沈括有關。沈括出身名門,但是他卻沒有放縱自己,在他童年的時候,就非常愛讀書,遇到什麼事情都喜歡問問題,對什麼事情都要弄明白。一次為了一個字的解釋,他就查閱了大量資料,終於把這個字的解釋糾正過來,這種對待問題不放過,不弄明白不停止的學習態度太值得我學習了。在我平常學習過程中,這種態度就是欠缺,尤其是語文學習。語文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對待問題有時我只求表面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常常也是這樣子,不求甚解,造成我語文基本功不紮實,成績總是難以提高。學習中沒有能夠像童年的沈括那樣,刨根問底。今後我一定要改正這個缺點,向童年的沈括學習,把知識學深、學透,爭取成績有更大的提高。

  “沈括勤奮好學,讀書也很多,但是他並不完全相信書本,他善於獨立思考,常常用自己的見聞檢驗書上所寫知識是否正確。”這種態度就同我們語文書上寫的那樣,學語文不但要學會查有字字典,更要學會用“無字字典”。我的學習也是一樣,除了要勤奮之外,還要靈活學習。現在教的知識很多,有的與生活聯絡非常密切,如果只學會了死讀書,讀死書,往往不會考出好成績,想問題的思路也不會廣。書上的知識是精華,需要我們認真學,生活中的知識更是精髓,需要我們大量的掌握,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知識全面的好學生。

  “沈括有時為了研究一門科學,往往要花費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為了發現北極星的正確位置,一連三個月沒有睡好覺。”讀到這裡,我不知不覺的慚愧起來,想想自己對待學習的態度跟沈括相比,差距就太大了。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自己也知道,就是在某些方面,要求一直堅持不好,興趣高就用心學,興趣不高就放鬆了要求,這樣子怎麼能夠學好知識呢?我應該像課文中的彼得那樣,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收穫更多的“金子”。要像科學家安培那樣,盯住問題不放鬆,學習知識不洩氣,考慮問題全神貫注,更好的把自己的學習習慣培養好!

  善於學習,勤于思考,刻苦努力,使沈括獲得了很多的知識,今後我一定要向他那樣,勤奮好學,向老師請教,向同學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掌握更多有用知識的好學生!

  篇三

  走一步,就會有一個腳印,一些傑出人物的童年,一定和他***她***現在的生活有著許許多多的聯絡。他***她***們童年的生活也許很幸福,也許很悲哀。在假期間我讀了名著《100個傑出人物的童年故事》我深有感觸。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是:屠格涅夫和霍英東。這是兩個非常極端的童年。

  屠格涅夫的童年非常幸福,他的故事是這樣的:屠格涅夫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由於父親的地位,屠格涅夫家有許多農奴。農奴魯凱里亞是個心靈手巧的小女孩,屠格涅夫喜歡和魯凱里亞一起玩,可媽媽不讓,因為她是個農奴。一天魯凱里亞在工作室裡,一邊哭,一邊工作。屠格涅夫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幫助了魯凱里亞。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無論一個人的家庭、身世是卑微還是高尚我們都不要瞧不起他。

  另一個是霍英東,霍英東的童年非常悲慘。他兒時的故事是這樣的:霍英東小時候父母去世的早,兩個哥哥也葬身魚腹。為了生存霍英東不得不出來打工。他找了第一份工作因身體薄弱被辭退,又找了第二份、第三份……早年的挫折和困難並沒有打到霍英東,還是他有了一種勇氣,一種頑強的勇氣。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在這個世界上,不在於困難有多難而在於你怎樣去克服。

  這本書告訴我的不是隻有一個傑出人物的童年故事,更告訴了我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