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夢想勵志故事精選

  相信有不少的年輕朋友都會經常找一些青春夢想勵志小故事來激勵自己,那麼青春夢想勵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青春夢想勵志故事:堅持住的夢想最有價值

  作者:胡敏

  辭別原公司時,公司的董事長曾經對我說:“老胡,你離開公司就如同從九層***當時的公司總部在一幢寫字樓的九層***到了一層,你要想好啊。”我笑著回答:“到一層好啊,萬丈高樓平地起。”

  辭別之後,我在家裡休養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留下的一個重要紀念是,當時進行戶籍統計的人在我家戶口本我的職業欄裡寫上了“無業”兩個字。經歷了到北京後十幾年的打拼,在那段時間裡我終於實現了能夠有空陪夫人散步、陪孩子聊聊天的想法。但是其實我的大腦從來沒有空閒過,心中不斷思索,今後自己幹些什麼,其中包括深造讀一個博士學位,讓自己在學術研究上再上一個臺階。經過幾個月的思考,我最終還是選擇重回培訓業,雖然做學問的夢想充滿著誘惑,但是“改變中國學生英語學習態度與方法,培養真正能運用英語的中國人”的夢想和責任感讓我再次上路,只要這條路在,我就一定要走在這條路上。就像有人曾經問一位著名的登山家,“你為什麼登山”,他答:“因為山就在那裡。”

  就這樣,在知春路的一間民居里,拼湊起了一個公司的雛形。總共就是那幾個人幾條槍:整個圖書部一個房間,大家圍著一張會議桌,電腦擺了一圈;財務部、綜合辦公室和總裁祕書在另外一個房間;客廳裡則是研發教材的中外籍專家和培訓學校籌備組。有一次趕上大樓停電,同事們揮汗如雨地爬上九樓,興致勃勃地圍在客廳裡聊正在策劃的新書和教材。那時沒有想到幾年後是什麼樣子,夢想也沒有那麼大,但是每天都很有奔頭,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那間普通民居里,看我們的第一套教材什麼時候做完、第一個校區選在什麼地方。有夢想,並且去實現它的日子是快樂的,雖然這個夢想還很小,但是無疑有一個堅硬的核心。

  正因為這份堅持,我們的事業漸漸步入了正軌,“新航道”的名聲也漸漸為人所知。而此時競爭對手的火力也被吸引了過來,潛伏反水、造謠誹謗、四面圍剿,以前在電影、電視劇裡才能看到的橋段紛紛登場。接著是現金流枯竭,信任的戰友病重故去,一個個打擊接踵而至。一年多的時間,幾乎經歷了人生當中的百味,而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被推向了極限。2006年春節時,我第一次沒有與家人共度,就把自己關在了房間,整整七天,閉門思索,反覆考問自己,是不是還應該繼續做下去?是不是應該繼續堅持夢想?當我走出房間,面對滿院子明媚陽光時,已經下定決心,把公司繼續做下去。因為公司早已不是我實現個人夢想的地方,而是所有員工承載夢想、為之奮鬥的家園。越是快堅持不住的時候,就越是應該再堅持一下。

  再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彷彿還是昨天發生的事,而公司已經走過了十個春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轉眼間我們已經走過十年,每年越來越多的學員通過新航道學好英語,進入世界名校,所有的這些都源於夢想,成於堅持!

  假如,當時我選擇了繼續去深造,而不是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中國教育界可能會多一個飽學之士,但是就不會有如今影響了千萬學子的“新航道”。

  假如,當時我們不屑於從一點一滴,一本書、一堂課、一個讀者、一個學生做起,不怕讓夢想從小處開始,總想著好高騖遠,一下子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可能我們早就在第一個大踏步跳躍時就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

  拿什麼來換,你都不放棄的夢想才是最有價值的夢想,因為它無可比擬。回首往事,種種打擊和痛苦已煙消雲散,那些磨難都成為勳章,掛在每個不動搖、不放棄、一直走到底的新航道員工胸前,就像我們共同的夢想一樣,持久彌新,光芒四射!

  青春夢想勵志故事:你的夢想到底在哪裡?

  作者:顧智愷

  巴西當代作家保羅·戈埃羅在《煉金術士》裡說:“天命就是一個人總夢想著去實現的事情。每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知道他自己的天命是什麼。在生命的那個階段,所有的事情都是清晰的,所有事情也都是可能的。在那個時候,人們敢於去夢想,也敢於去企慕那些他們希望發生在自己生活裡的奇蹟。”夢想不是青春的特權,青春卻因夢想而璀璨。

  初識“經濟學”

  多年前,父親朋友的女兒丹丹姐從復旦畢業,出國後進入摩根士丹利工作,年薪數十萬元。人們告訴我“經濟學”是“最有前途”的專業。於是,“考名校的經濟學院”成為我中學時代的夢想。當我倦怠之際,這個簡單的夢想,能讓我靜心學習。

  幾年後,我考進復旦大學。那天傍晚,我來到了經院。學院大樓的玻璃幕牆晚霞中熠熠生輝,發出炫目的光彩,夢一般近在咫尺。眩暈中,我有了目標:爭取進入經院“熱門”的金融系。

  我每天穿梭在教室與圖書館之間,如飢似渴地汲取專業知識。同時,一如既往地研習數學,以助專業提升。我的生活很忙碌,忙得沒空看望百里之外的父母。

  第一個學期匆匆逝去,寒假我到一家券商實習。公司的職員大都出自名校經管專業,但他們的工作似乎並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他們或推銷產品,或陪客戶聊天,或裡外打雜,每個人都機械而忙碌。

  “你天天重複工作,不覺得單調麼?”某天午休時,我問同事小王。

  “還行。高薪工作難找,枯燥一點算什麼?”小王滿足地答道。

  “你所學的知識對工作意義大嗎?”我追問。

  “意義不大也不要緊。反正文憑已經證明了我的實力。”小王輕描淡寫道。

  小王的話,令我思索。十餘載寒窗苦讀,結果是拋開知識,從事一份機械的高薪工作?我不禁問自己:職業理想唯高薪是求嗎?

  思考“經濟學”

  為解疑惑,我拜訪了正休假的丹丹姐。她已在高盛的香港分公司工作,年薪高達70萬。

  “丹丹姐,你的工作需要哪些專業知識?”我徑直問。

  “我主要負責金融產品的設計和檢驗,用的僅僅是C語言,以及《微觀經濟學》中的基本原理。許多的工作用不上專業知識,技能大多在工作中學習。”丹丹姐耐心解釋。“據說,投行的工作很辛苦。”我探詢道。

  “沒錯,工作到一兩點很正常。薪水高,總要有所犧牲嘛。”丹丹姐很坦然。

  我隱隱感到失落:“如果工作能發揮自己的知識和特長,就更理想了。”

  “做經濟研究挺好的。中國經濟改革正處於關鍵時期,需要引領實踐的先進理論。你可以去數理經濟班,那個班有名師指點,研究氛圍濃厚。”丹丹姐建議。我知道,國家迫切需要高階的經濟人才,我也清楚,掙錢遠不是我的夢想。

  我渴求知識,並希望運用知識有所建樹。但是,龐大的經濟學大廈建構至今,已經相對完善,我能有所作為嗎?一人靜處,我問自己:你的夢想到底在哪裡?

  選擇“數理經濟”

  大一第二學期,我提前自學經濟學的專業課程,並繼續強化專業數學知識。同時我廣泛閱讀經濟學文獻。我深感經濟學的博大精深,體味箇中精妙,甘之如飴。經濟學的魅力,不僅能讓一個人充實,更能推動一個民族昌盛。

  時光滑去,“旦園”春紅漸落,夏葉始發。我讀過的書日漸增多,從《巨集觀經濟學》《博弈論》等專業課本,到數學系的重要專業書《集合論》等。此時,夢想若隱若現。

  大一期間,校園裡噩耗不斷傳來。從經學宗師朱維錚到幾何巨匠谷超豪,那些我景仰的大師相繼辭世。徘徊校園小徑,看著靜默的千紙鶴,我的心底陡然升騰起一種莫名的緊迫感——學術研究應該薪火相傳。每一個時期都該有年輕人站出來,勇敢地接過先輩的事業,繼承優良的學術傳統,弘揚嚴謹的治學精神。小則為校爭光,大則為國出力。那一刻,我豁然開朗。

  找到夢想

  我找到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中國的經濟學家。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那一刻,毛澤東主席的囑託,遙遠而清晰地在耳邊響起。如此樸素而真實,熱切而凝重。

  二年級專業分流時,我毫不猶豫選擇了“數理經濟”。我的“天命”是“經濟強國”?

  堅定“經濟強國”。

  夏去秋來,校園的梧桐枝葉零落。大二的第一學期倏忽遠去。數理經濟班的生活緊張充實,我接觸了精深的技術理論,見識了豐富的學術思想。我讚歎經濟學體系的完備,憂慮自己能否有所建樹。我試圖學習更深的數學理論,從而“更完整地理解經濟學”,卻不能在抽象的數學與精微的經濟學間找到更多契合;我設想通過重複實驗,總結出像“物理學定律那樣的經濟學定律”,卻很快陷入經濟學繁多又難以駕馭的變數之中。

  “經濟理論真的難以突破了?怎麼才能找到研究的切入點?”這些疑惑一直盤桓在我的腦際。

  元旦期間,我偷閒讀完了袁志剛教授的著作《非均衡理論及其在中國經濟中的應用》。此書以西方經濟學傳統理論為基礎,結合中國雙軌制經濟實際,對現有經濟理論作了大膽的揚棄與創新,成功地解釋了中國經濟轉型期間的諸多現象。

  掩卷沉思,我醍醐灌頂:一切經濟研究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發展經濟,讓人們生活更幸福。只要還有亟待改善生活的人群,經濟學家的使命便沒有完成。經濟建設中層出不窮的問題,就是經濟研究最好的突破口。

  我開始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及現狀。我對“市場經濟改革關鍵期”的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認知。雖然,經濟學無法像自然科學那樣反覆試驗,可是中國經濟轉軌期相當於人類歷史中一次經濟學實驗。作為一名經濟學子,能夠身臨其境,面對大量湧現的經濟學問題,“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為了億萬同胞生活更幸福,上下求索,何等幸運!我的“天命”就是“強國富民”啊。

  我找到袁志剛教授,交流了對經濟學的思考,懇請他做我的學習導師。袁老師愉快地答應了,讓我參與他組織的每週五的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袁教授的激勵給了我莫大的動力。參與討論,讓我受益匪淺,我嘗試用自己的知識分析我國的經濟動態。今年4月初光伏巨頭——“無錫尚德公司”的驟然倒閉,讓我意識到,地方政府對企業的直接補貼對新興行業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危害,而危害形成的機制可以用“委託—代理模型”以及“博弈論”的知識加以刻畫。如能深刻地認識這一機制,我國的產業政策將會給經濟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我將想法變成了正式研究課題,成為復旦“曦源專案”。

  或許,我的研究不能給自己帶來財富,但研究與我的祖國密切相連,與我的同胞休慼相關。春秋時期的冉求追求“富國足民”:“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論語》***如今,成為經濟學家,強國富民,是我的夢想。

  保羅·戈埃羅在《煉金術士》中還有一段話:“實現自己的天命是人們唯一的義務。萬物唯一。當你全心全意夢想著什麼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協同起來,助你實現自己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