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成功的勵志故事大道理

  成熟不是不流淚,而是含淚奔跑;成熟並非不恐懼,而是儘管恐懼,仍有所行動,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培養成功的勵志故事。

  培養成功的勵志故事1:畏縮與嘗試

  一個求職者滿懷希望地去應聘新聞播音員,結果被面試官一口回絕。面試官認為他的嗓音不適合當播音員,甚至還調侃說他的名字又長又臭,此生都難有出頭之日。這個求職者名叫阿米塔布·巴沙坎,後來成了印度寶萊塢的天王巨星。

  一個出身貧寒的小男孩,靠賣報紙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和學費。他讀書時並不出眾,卻對高深莫測的宗教和火箭十分著迷。長大後,他研製發射的第一艘火箭不幸墜毀,研製的導彈也多次發生故障。他成為了眾人眼裡的笑柄。他名叫阿卜杜爾·卡拉姆,後來成了印度總統、“導彈之父”。

  1962年,在德卡唱片公司的面試官面前,一支樂隊的4個小夥子忐忑不安地演奏了他們最拿手的幾支樂曲。結果,面試官們無動於衷。其中一個面試官說:“我不喜歡他們的音樂,更何況吉他樂隊就要過時了。”這支樂隊名叫“甲殼蟲”。

  1944年,藍書模特公司的老闆不無嘲諷地對一個夢想做模特的女孩說:“你還是去學做祕書工作吧,或者乾脆結婚得了。”這個女孩就是後來的瑪麗蓮·夢露。

  1954年,鄉村劇院經理看過旗下一個歌手的表演後,當場解僱了他。這個經理毫不客氣地說:“你哪裡也別去了,孩子,你還是回家開卡車吧。”這個歌手就是後來的“貓王”艾爾維斯·普萊斯利。

  1886年,亞歷山大·貝爾發明了電話。當他興致勃勃地向總統演示電話的使用方法時,這位總統卻潑了一瓢冷水:“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但是誰會願意用它呢?”

  經過2000多次實驗,托馬斯·愛迪生終於發明了電燈泡。有一次,一個記者問他對此前屢戰屢敗有何感想,他說:“我從來沒有失敗過,只不過電燈泡的發明正好需要2000個步驟而已。”

  1940年,意氣風發的切斯特·卡爾森帶著自己的新發明一連拜訪了全美20家公司,竟沒有一家公司理睬他。7年之後,即1947年,飽受白眼的卡爾森終於得到紐約一家小公司的青睞。這家小公司買下了他的新發明——靜電覆印機,並搖身一變成了世界馳名的施樂公司。

  有一位小女孩,因為是早產兒,剛出生時,人們甚至擔心她能否活下來。4歲時,她又不幸染上了雙側肺炎和猩紅熱病,導致左腿癱瘓。9歲時,她扔掉左腿的金屬支撐架,開始練習獨立行走。13歲時,她奇蹟般地恢復了行走能力,並異想天開地要去參加賽跑。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她參加了一場比賽,結果得了倒數第一。接下來幾年,每逢有比賽,她必會參加,但總是排名最後。人們都勸她放棄,但她始終堅持。直到有一天,她贏了一場比賽。接著,她又贏了一場。到後來,她逢賽必贏。最後,她竟然拿下了3塊奧運會金牌。這位女孩名叫威瑪·魯道夫。

  成功不是永不失敗,而是永不退縮。生活是不公平的,但是它對每個人都是如此,因此生活又是公平的!面對生活,你是畏縮不前,還是勇於嘗試呢?

  培養成功的勵志故事2:摸得著的理想

  曾見過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農喂牛的過程。剛開始這位老農直接把草料放在地上,讓牛毫不費力地食取,農人滿以為這樣牛會吃得很飽,幹活會更加賣力。可是一段時間下來,農人發現,這頭牛學會了挑三揀四,不僅浪費了不少草料,身體也不如以前壯實了,還常常懈怠工作,不把主人的話當回事。後來,這個老農想了一個辦法,每次給牛喂草料時,他總是將草料放在一個比牛的頭略高一些的架子上。這樣,如果牛要想吃到草料,就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從那以後,牛不但不再挑三揀四,對一些稍次一點兒的草料也吃得津津有味,並且眼神中還流露出滿足與自豪。

  我好奇地問老農,為什麼把草料放在地上,牛會嫌好道歹,或不屑一顧,而放在高處卻要努力去吃呢?老農笑著說,這就叫做越容易得到的東西,越不懂得珍惜,越不容易得到的東西,越會想盡辦法得到。

  聽了老農的訴說,我不禁恍然大悟。不光是牛,我們人也常常這樣,太容易完成的的事情,往往讓人沒有前進的動力,也找不到絲毫的成就感。而太難完成的事情,往往又讓人望而生畏,覺得遙不可及。只有那些通過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才會讓人產生成就感和幸福感,認為成功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難。

  而生活中,許多人總是喜歡將自己的人生目標定得很高遠,認為理想越遠大,取得的成就越豐碩。

  比如,有些人從小就立志要當科學家,當作家,當政治家,當畫家,當音樂家,當億萬富豪等。

  結果,因為好高騖遠,這些人在人生的路上總是碰壁,無論怎麼努力也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最後只得灰心喪氣地放棄了,並且還在心裡烙下了一個自卑的陰影。

  從此以後,事事不順,空餘一聲長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其實,我們應該給自己定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這樣在攻克一個目標後,就會收穫到成功的喜悅,進行建立起自信,有了自信心,就會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就會一步步地邁向成功。這有點像爬山,如果一開始我們就把目標定在高聳入雲的山巔,在艱難的攀爬中,我會一點一點兒喪失掉信心,還未到達山腰,就失望地放棄了。

  如果一開始不是將目標定在山巔,而是定在山腳的某個山頭,那麼你就會一鼓作氣地征服這個山頭。嚐到甜頭後,你又會滿懷信心地去征服另一個更高的山頭。也許最後你到達山巔的時間推遲了,但你收穫的快樂遠比別人多得多。

  一個成功者,不是因為他把自己的目標定得有多高,而是因為他始終把目標定在自己勉強能夠得著的位置。

  在成就事業的路上,我們需要一把看得見、摸得著的草料,在前面時刻誘惑著我們,激勵著我們,那樣才能克服重重困難,翻越一座座崇山峻嶺,到達事業的峰巔。

  培養成功的勵志故事3: 小小標籤創奇蹟

  19世紀末,有一位美國小夥子一心想擺脫生活的困窘,於是隻身來到紐約。他最初的目標就是找一份店員的工作,但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再加上生性木訥,所以沒有人願意僱用他。

  整整兩個星期,他不停地奔走於紐約的每一家商店,希望有一位善心的老闆能夠給他提供一個工作機會,讓他能夠繼續留在紐約。他從家鄉帶來的那點盤纏很快就用光了,即將露宿街頭。

  終於有一個雜貨店的老闆答應臨時僱用他,但是老闆只同意給他提供食宿而不發薪水。即使這樣,他還是非常高興。他幹活非常賣力,卸貨、上架、清掃垃圾,他一個人幹三個人的活兒,從早到晚,不怕苦,不叫累。

  但是作為零售商店的僱員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生性木訥,不善與人交流,尤其害怕和陌生人說話。店小人少,他不得不時常應付那些詢問價錢的顧客;打聽價錢的顧客常讓他手足無措。他的木訥常令前來買東西的顧客懊惱無限,拂袖而去。

  老闆外出採購,留他一個人在店裡,對他來說那是最恐怖的事,他幾乎躲在店鋪後面不敢出來,有的顧客見沒有人甚至會順手牽羊拿走一些貨物。發現丟商品的雜貨店老闆暴跳如雷,甚至當著他的面說:“你是我見過的最沒用的售貨員!”

  一天,他紅著臉對老闆說:“我們是否在商品上把價格標出來,這樣不是方便了顧客嗎?”商品的價格都在老闆的心裡,有時候根據顧客需求情況,老闆還可以上浮一點價格,賺得更多的利潤。

  “傻瓜才這樣幹呢!”老闆用欣賞馬戲團小丑表演的神情望著他。

  經過長時間觀察,他發現幾乎所有商店都喜歡銷售利潤高的商品,而利潤低廉的小商品老闆都不願意備貨,而這些小商品恰恰需求量又大,如果把這些小商品集中起來經營,商業前程一定非常好。

  於是他果斷地從雜貨店辭了職,向朋友借了300美元,1879年,他在紐約市開了第一家商品零售店。

  這家商品零售店與別的店最大的不同在於,經營的商品都是別家商店不願意賣的利潤微薄的小商品,而且所有的商品上都貼著一張小小的標籤,上面標明最低的售價。

  商品的價格一目瞭然,再加上店內貨物齊全,商店的名氣很快傳了出去,連住的比較遠的居民也跑過來購物。這用來避免直接與顧客打交道的價格標籤,不僅讓他贏得了顧客的信賴,還讓他賺得盆滿缽盈。

  後來,他又去別的街道開了幾家模式相同的商店,每家都非常成功,在之後兩年時間裡,他在紐約開了20多家連鎖店,所有這些為他帶來了無窮財富;在隨後10多年裡,他不斷擴張實力,他的連鎖店一家接著一家,在全美國有900多家這樣的連鎖店,他的業務還擴充套件到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到1996年,他創立的連鎖店在全球已經超過了8000家,成為世界之最。

  他就是被譽為現代零售業鼻祖的弗蘭克·伍爾沃斯。他的成功提醒人們,每一個缺陷後面都隱藏著一個成功的機會。不要害怕缺點,也許缺點就是上帝丟給你的一把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呢!

  
培養成功的勵志故事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