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學生創業致富故事

  做好創業最好是選擇一個合適的想法,看看那些大學生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從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業道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大學生暑期借錢創業 兩月賺5萬

  暑假來臨,南通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基地裡仍然十分忙碌,留校學生在這裡緊張備戰即將舉行的機器人大賽。大二女生張晴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實驗室來,不斷補充知識、自學相關內容,備戰機器人公開賽。

  近年來,南通大學重視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課程主導、實踐培育、研究支撐、多方支援”的創業教育模式。學校組建10年來,培養近7萬名畢業生,湧現出一大批懷揣創業夢想、投身創業實踐的優秀創業人物,用知識與激情為人生揚起風帆。

  她創辦人力資源公司

  大學生從學校的“第一課堂”到社會的“第二課堂”銜接中,很多學子彷徨過:找什麼樣的工作、去哪兒實習、如何完成好面試等。南通大學2009屆畢業生楊秋蘭從畢業經歷中摸索出了一條理論聯絡實際的道路——為在校大學生開展課餘實踐鍛鍊、職前培訓、素質拓展的系統培訓和指導。

  今年29歲的楊秋蘭,畢業已5年,如今是一家注資達200萬元的人力資源公司總經理。“從大一開始,在學好課程知識的同時,我還注重鍛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做家教、發傳單、做策劃,這些我都幹過。”楊秋蘭發現,不少同學想要鍛鍊自己的能力,但苦於沒有合適的機會、缺乏社會經驗。於是,剛畢業的楊秋蘭開始籌劃接一些專案,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兼職、實習以及見習的機會,並將面試技巧、職業規劃、商務禮儀等培訓專案融入自己的服務之中,使大學生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而這一切,與學校組織的創業師資專項培訓是分不開的。楊秋蘭說,2008年9月,她有幸參加了南通市婦聯舉辦的第一期女企業家與女大學生結對的SYB***創辦你的企業***導師活動,利用這個平臺,楊秋蘭結識了創業以來的第一個校外導師——南通金曼谷健康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冰玉,參觀學習了一個成熟公司的經營模式、企業文化、管理制度、人事財務制度、日常管理等。

  有了經驗和底氣,半年後,楊秋蘭注資50萬元成立了一家人力資源公司,待公司日趨成熟後,於今年4月又追加資本;6月則引進風險投資,德國GEA哈帕爾公司亞太區總裁、北京艾孚恆信公司總經理劉洪濤注資120萬元,公司正式更名為遊子線上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打造兼職培訓行業的“O2O模式”***即:線上線下電子商務***。楊秋蘭說,待新的商業模式在江蘇運營成熟後,公司將於2016年開始將業務向全國拓展。

  他向水果零售業進軍

  在南通大學,不乏楊秋蘭這樣有膽識、有魄力的姑娘,當然也有許多有經營和管理頭腦的小夥子。去年從通大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沈建祥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創業方向是水果零售業。

  要幹,首先得積累經驗。為此,沈建祥利用暑期時間專程前往長三角地區交易規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浙江嘉興水果市場,利用實習機會學經驗。2012年下半年,沈建祥與兩個小夥伴開始做起水果團購的生意,去年則在學校就業創業中心的扶持下,正式往門店零售的方向發展。他們在學校的食堂附近租店鋪,開了一家水果店。後來,又接連在張芝山和五山家園一帶各開了一家。據介紹,去年3家店鋪的營業額達100多萬元,收支基本持平;今年的狀況從目前來看,日營業額有望保持在1萬元上下。

  近日,記者走訪了沈建祥“優果萃”團隊經營的其中一家店鋪,銷售的水果有40多種,價格比零售水果店便宜15%左右。在近兩年的摸索中,“優果萃”團隊的生意越做越好。對於未來的發展規劃,沈建祥的思路相當清晰。他將其歸為兩點:第一,水果銷售要進行連鎖化的整合。現在南通的水果店鋪大都呈現家族化的狀況,唯有通過整合,才能達到低成本、低損耗,更好地服務消費者;第二,電商化勢在必行。沈建祥希望自己的水果生意能夠做到類似“麥德龍+京東”的模式,既有利於店鋪營業額的提高,又有益於賣家與消費者之間的良性溝通。

  他的培訓事業風生水起

  南通大學歷來重視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培養,在積極探索“課程主導、實踐培育、研究支撐、多方支援”的創業教育模式下,另一名“90後”小夥兒同樣幹得非常出色。他叫黃剛,通大化工院應用化學系2011屆畢業生,現為通城一家教育培訓公司的負責人。

  黃剛說:“在擔任學校大學生就業創業協會會長期間,自己有幸接觸了很多企業家、職業講師。如何將我接受到的一些社會及就業資訊提前讓通大學子知道?依照這個想法,我找到了最初創業專案的雛形:做大學生‘軟實力’培訓。”

  專案有了,培訓老師有了,後來還有了兩名合夥人的加入。經過約1年的摸索,基於成本、招生、續班的種種壓力,最初的專案無以為繼;失敗之後,黃剛的核心團隊開始籌劃轉型,在前往南京、上海等地學習後,終於有了現在的“中小學全科個性化一對一輔導”模式。

  據瞭解,黃剛的教育培訓公司在南通一共有3個校區,分佈在通州、崇川、港閘。崇川校區現擁有近600平方米的精裝教學區,年營業額逾200萬元;通州校區2013年6月成立,正迎頭直上;港閘校區於今年初成立,還在發展中。3個校區,預計今年總營業額將突破400萬元。

  二

  兩大學生開網店一年賺10萬

  一年前,重慶大學兩名大四學生下海觸網,到淘寶店開網店、做服裝零售。一年過去了,生意越做越大。兩人不但在沙區步行街開了兩家服裝店,網上生意也紅紅火火。目前,已獲10萬餘元純利潤。

  最初月入3000元

  “我們是時尚人,我們要做時尚領袖!”這是沙坪壩步行街王府井百貨大樓13樓一家服裝批發店的廣告語,今年24歲的大學生張鵬翔是這家服裝店的店主。記者昨日在該服裝店看到,除了琳琅滿目的衣物和裝飾品,三臺電腦擺放在服裝店的角落裡,電腦螢幕不停地閃動,顯示網上業務正在不斷進行。

  張鵬翔和宋美秋是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同班同學,張鵬翔來自河南鄭州,宋美秋來自山東濟寧。去年1月,兩人聯手到淘寶店開店,最開始賣遊戲錢,隨後開始做服裝零售,其銷售物件是年輕時尚人士,尤其是大學生。“一邊上課,一邊開店,最初一個月可掙3000元。”張鵬翔介紹,當時他們採取的模式是,從沿海一些城市進貨,網上有訂單後,再從重慶將貨品通過快遞寄出去。

  放棄工作投資5萬

  去年7月,兩人順利從重慶大學拿到畢業證,當時,他們已在網上成立了“時尚領袖”工作室,服裝銷售重點從零售轉向了批發。

  “父母已為我聯絡了一家大銀行,月薪4000多元。”張鵬翔來自河南鄭州,為了繼續經營自己的網店,開啟重慶本地的服裝批發市場,他決定放棄這份誘人的工作,繼續留在重慶打拼。為了擴大規模,去年8月,張鵬翔每月花2000元,在沙坪壩步行街王府井百貨大樓13樓租賃了兩間民房,用以展示服裝和聯絡批發業務。“加上電腦配置、進貨費以及廣告費等,總投資約5萬元。”

  張鵬翔的女友馮雙梅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也是該服裝店的營業員,她介紹,目前每天都有重慶本地商家來店看貨,加上網店,每月張鵬翔開店的總收入在8000元左右。

  將建大學生創業聯盟

  今年2月,張鵬翔登記註冊了自己的網站,除了繼續在淘寶店開店做零售外,兩人還在自己的網站批發銷售產品。張鵬翔今年的目標是,建立“大學生創業聯盟”,他準備在重慶高校裡建立100人的創業隊伍。

  “加入創業聯盟,大學生不用投資,就可以到淘寶店開店,貨品由我提供,店主賣貨所得的差價就是他的利潤。”張鵬翔說,目前已有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學生加入到該聯盟。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