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致富人生故事

  創業要學習別人的精神,學習他們的成功方法,學習積極向上的習慣。看看那些,學習他們的方法,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致富之路。

  一:

  他高二時研究軟體賺4000塊,從草根消費者做起,如今身價過億

  經歷失敗:高中時代就開始網路“掘金”

  與大多同齡人一樣,黃承鬆從小就對新的事物十分熱衷,凡事總喜歡刨根問底。他的這種執著,也讓他比別人想得更多,看得更遠。進入高中後,黃承鬆開始接觸電腦。當同學們不是打遊戲打得風聲水起,就是上網聊天聊得火熱之時,他卻通過電腦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花了20天研究軟體,賺4000塊錢!”黃承鬆說,網際網路時代,網路上遍地都是機遇和商機,只要看得準,下手快,就有成功的希望。黃承鬆被保送華科大後,高三下學期就閒了下來,做起了全職軟體開發,從那時候起,他再也沒有向家裡要過錢。從高中到大二上學期那段時間,經濟來源主要靠寫程式來掙學費和生活費。2010年8月,還在讀大二的他開始嘗試創業,註冊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用兼職賺到的錢作為創業資金,做電商導購網站。就是消費者通過他們的平臺渠道,購買其他大型電商商戶的產品,累計積分,然後他們根據買家所積累的積分,得到相應的返利。誰知,看似前景很好的平臺渠道,真正運作起來並不簡單,加之同類網站競爭激烈,大的電商平臺擔心利潤被擠壓等原因,黃承鬆的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差點連吃飯錢都折騰光了!”回憶起當時的窘境,黃承鬆至今記憶猶新,坦言不僅積攢的錢打了“水漂”,身上也只剩下幾十塊錢。這次失敗,黃承鬆思考得最多的不是折騰出去了多少錢,而是失敗的原因究竟在哪裡。經過三個月深思熟慮,黃承鬆悟出一個道理:做網路要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己,才能走得更遠。

  逐漸演變:抓住一個需求點持續去做

  2012年4月,黃承鬆剛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就創立了“九塊郵”,9.9包郵成為了國內這一商業模式的首創者。不過,在黃承鬆看來,人們選品牌貨會想到“淘寶”,選電器會想到京東,消費能力好一點的會選“唯品會”。那麼,18-35歲群體中,收入差別很大,消費能力也各異,不是每個人都會選品牌貨,選擇低價實惠的群體並不在少數。如果補齊完善這一空間,必將大有可為。2012年8月,黃承鬆創立的折扣精選特賣網站“卷皮網”正式上線,主要瞄準“草根”消費人群,定位為“低價版唯品會”。卷皮網專注在低端市場,從高性價比入手,與唯品會覆蓋中高階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做到所有的貨品是網路上的最低價並非易事。為了控制成本,一方面與許多品牌廠家建立了很好信任合作關係,其中有10多萬大小商家,1000餘家獨家合作品牌商;另一方面,千方百計的精打細算,努力打造全國首家買手製電商。機會總垂青有準備的人,黃承鬆的“卷皮網”已很快地在電商界嶄露頭角。2012年,銷售收入近1億多元,2013年銷售達7億元;2014年全年銷售收入達25億元。擁有超過3000萬買家會員、移動端APP總使用者達1500萬,成為了國內折扣特賣電商第一品牌和國內成長最快的網際網路電商企業。

  不驕不躁:像上帝一樣瞭解使用者

  “做產品,核心的核心就在於一定要像上帝一樣瞭解使用者,無論他們多麼小眾、多麼與正常想象不一致,這樣才能清楚地知道提供‘水’還是‘飲料’。當真正理解了你為使用者提供的是什麼,你才會知道你的使用者究竟是誰,喜歡什麼。”黃承鬆說。他們堅信“昂貴不一定好,精準才是好的”。同樣價格的商品對於不同人來說,價值是不一樣的,人們在判斷自己“有多想要一件物品”時,除了受到該物品價格的影響,還受到個人喜好、場合等更多更復雜因素的影響。即我們常說的使用者“痛點”。“對創業團隊而言,最怕的是丟了最初的創業夢想”,黃承鬆說,到今天“上卷皮,購便宜”成為老百姓很熟悉的廣告語,卷皮團隊一直不忘創業之初的夢想:讓購物變得更省時、省心、省錢。如今,卷皮折扣已經完成兩輪融資,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壯大,商業大潮中的黃承鬆也將繼續迎接挑戰,其中的風雨只會比以前更艱難。但他表示,卷皮折扣將一如既往為使用者“解渴”,關注低收入人群、關注購物體驗、關注中國,並最終成為一家“偉大公司”。

  二:

  從貧困生到女老闆 第一桶金源自高中

  談起自己的“原始積累”,魏思源回憶說:“那時我還在家鄉上高一,主要學國畫,每個星期只有10元錢的生活費。”由於家庭貧困,魏思源為了能繼續唸書,就在學校的食堂裡做衛生,業餘時間在校外給一些孩子做家教。“高中三年,每年除了生活費外,還能攢下6千元錢。”

  為了得到更好的學習機會,魏思源2002年年底專程來到天津,花800元錢報了一個美術班學習專業課,目的就是為了能考上大學。“學國畫需要大量顏料、畫筆和紙,這些東西又很貴,我就偷偷撿同學畫過的紙,用背面練習。”魏思源說,高考結束後,她分別報考了青島、北京以及天津三個地方的四所高校,但所報的專業並不是國畫,而是服裝設計。“藝術生的學費很高,我的家庭根本負擔不起,所以就選擇了相對好找工作的服裝設計專業,當時我是我們村第一個本科女大學生。”

  成立雄鷹創業聯盟

  大一寒假時,為了省錢,魏思源沒有回家過年,而是選擇留在天津,在食品街的一家飯館內找到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月薪500元。魏思源要開學了,老闆極力挽留她:“小魏,我挺欣賞你的,以後你可以帶一些家庭貧困的大學生過來打工,每年寒暑假我這都要人。”

  正是這樣一句話啟發了魏思源。隨後,魏思源就利用業餘時間四處尋找適合的工作機會,最終有6家飯館同意了她的要求,一共招收120名服務員。到大一暑假時,魏思源就在學校裡張貼了“免費為貧困大學生安排兼職工作的海報”,沒想到吸引了240多人報名,最終90人表示可以接受這份工作。大二開學後,這90名學生主動找到魏思源,每人交給了她30元錢,並稱:“魏姐,你幫我們找到了工作,這是你應得的。”

  拿到這兩千多元后,魏思源又動起了腦筋,“可以借這個機會創辦一個學生社團,專門幫這些貧困學生找工作啊。”於是,雄鷹創業聯盟成立了,設有活動部、策劃部、宣傳部等6個部門,會員也擴大到了500多人。

  實體鞋店大獲成功

  2005年,魏思源成為天津大學生創業協會主席,有了開一家實體店,做服裝和鞋子生意的想法。在簡單做了創業計劃,保證不會虧損後,魏思源得到了一家大企業的資金支援,首筆投資5萬元。魏思源為了實現夢想,找企業挨個洽談,最終說服了幾家福建鞋廠的老闆,答應免費提供鞋架、宣傳資料,並答應貨物可以賒銷。沒有實體店的店面,魏思源又找到曙光市場的老總,在市場內所有攤位都已出租的情況下,老總最終被她的真誠所打動,將辦公室騰了出來給她做店面。“由於我們是大學生創業,開店那天好多人都來捧場,前三個月的營業額達到了1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