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創業勵志故事

  人生一個樂事就是創業有成,但創業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創業勵志的故事,學習他們,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堅定決心,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一:

  90後大學生創業淘金500萬

  拖延學費,負債兩萬,租7萬塊的門面開店,作為一名大三學生,你敢這麼做嗎?但是雲南小夥子蘇建益做了。

  “我正好趕上國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好時候。”蘇建益說,“‘十二五’馬上就來了,我計劃在全國開500家店。 ”昨日下午,蘇建益坐在自己辦公室的陽光裡,信心滿滿地說。

  家鄉特產 覓到大商機

  蘇建益家在雲南鄉村,父母靠種地和養奶牛供他讀書。2002年,考取長春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後,他便開始了在長求學生涯。初來長春,南北的地域差距讓他既新奇又有點不適應,但正是這種地域差距,讓他抓到了商機。

  大一寒假結束後,蘇建益從家鄉帶回一些飾品,沒想到,引起了班上不小的熱潮,很多人對這些東西感興趣。蘇建益嘗試搞起了小生意,他把飾品做成海報貼出,留下寢室電話,竟不斷有人來詢問。後來,蘇建益乾脆在學校的書屋租下一角,不定期從家鄉進貨。

  懶散的午後,書屋一角,半壁牆面掛滿了雲南飾品,牆下襬放著一張圓桌,三兩好友稀疏圍坐,品酒、吹牛、暢想未來。蘇建益說,那時候,每個月能淨賺1000元左右,這對於每月生活費只有500元的蘇建益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別看店小,將來準能發展成大的連鎖公司。”蘇建益說,那時候,哥幾個相比,他吹的牛皮最大。但事實證明,蘇建益的理想並不是空談,通過精心經營,他打出了自己的招牌,並且在兩年後,擁有了自己的店面。

  “借雞生蛋” 掘第一桶金

  2005年,蘇建益大三下學期,為了保證資金鍊的完整,蘇建益已經拖欠了兩年學費。而此時,由於賺不到錢或不敢鋪入更大成本,校園內一起創業的同伴越來越少,可就在這時,這個雲南小夥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借錢到桂林路開店,店名就叫“茶馬雲南”。蘇建益說,大學生創業一直受到國家支援,他看好了這 個方向,再一個,光提“雲南”兩個字就已經讓無數人神往,在東北地區銷售雲南飾品,他看好了這個市場。

  店面的啟動資金就要10萬,除從親戚處借來2萬,自己1萬多塊的積蓄外,錢遠遠不夠。蘇建益想到了“借雞生蛋”的辦法,他拉來了自己的一位老師和同 學入股,湊夠了剩下的6萬塊投入資金。蘇建益說,那時,他從沒見過兩萬,卻已負債兩萬。後來,拿著7萬塊去交房租的時候,他手都在抖。

  2005年,蘇建益通過這家店,挖來了人生第一桶金。他說,當時長春還沒有云南方面的飾品出售,茶馬雲南開業後,營業額扶搖直上,並逐漸打出了品牌,開始有商家諮詢加盟的事。

  5年拼搏 創富500萬

  誰也沒想到,短短5年之內,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竟成了擁有上百萬資產的大老闆。

  陽光透過玻璃投入辦公室,厚厚的一摞檔案形成參差的陰影,蘇建益喜歡放鬆地靠在椅背上,聽《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這個在創業道路上披荊斬棘,在商戰中聰慧果斷的創業新銳,今年只有28歲,穿著短風衣,戴著眼鏡的他很斯文,還沒有完全褪去身上的男孩氣。

  經過5年的發展,“茶馬雲南”店已覆蓋吉、黑兩省,知音店和加盟店共計80多家。在蘇建益公司走廊的行程表上,還有多家店面即將開業,店面總數在年底將達到100家。蘇建益說,2005年是一個起步,現在公司邁上了一個臺階,已擁有資產500萬左右。

  目前,雖然長春已有20多家店面,但這並不是茶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發展的本部。在雲南,他們已經建立自己的公司負責採購。蘇建益說,長春是他的第二故鄉,是茶馬雲南的發源地,並且他的愛情之花也在長春盛開。

  堅持學習 引進管理人才

  蘇建益把“平凡的人也有偉大的夢想”設為電腦桌面,他不懈地去追夢,也擁有普通人該有的愛好和困惑。

  蘇建益不抽菸,偶爾喝酒,酒後話略多。他喜歡打羽毛球,喜歡自由,喜歡聽《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偶爾會懷疑自己不擅管理……蘇建益說,如今公司的員 工上百人,他一個人根本管理不過來,於是便拉來了親人幫忙管理。“但這種模式不會持續太久”,蘇建益認為,在企業發展初期,家族管理模式會有一定好處,但 絕不是長久之計。

  目前,蘇建益不但堅持學習,增強自己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斷引進中級管理人才。每次面對手下上百名員工,蘇建益知道自己肩上的重量,這不再是大學校園內喝酒侃大山的光景。

  8年以後 醞釀公司上市

  “5年以後,茶馬雲南店面將達到上千家。”提起未來,蘇建益信心滿滿,他預計,茶馬雲南發展的大目標在中國東部和中部,四川、重慶還可以,雲南、貴州、西北、新疆、西藏沒有多大發展前途。他說,全國的潛力在2000家左右,他要做的是做好每一個知音店和加盟店,控制好步伐,踏實地實現品牌升級,實現精品化。

  蘇建益說,8年以後,他將準備融資四五千萬,運作茶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上市,那時,茶馬雲南將實現另一個飛躍。

  二:

  一道龍蝦月入50萬!“陳小蝦”煉成記

  在四川、重慶等其他西南地區,老百姓都有在夏天喝夜啤酒吃江湖菜的習慣,而小龍蝦則是當地人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吃小龍蝦的旺季是在每年七、八、九三個月,陳竹旺和李沅壎清楚的知道能不能把“校草陳小蝦”的名號打出去就看這三個月的了。

  2014年4月,“校草陳小蝦”在綿陽涪城區正式開業了。

  開業沒多久陳竹旺就帶著他部分團隊去了成都、南京、武漢等一些做小龍蝦好的地方去考察,不斷除錯陳小蝦的口味。品類也由開業最初的7道菜變為了現在的15道菜,不僅增添了新口味還加入了新菜品。

  “對於做餐飲的老闆來說,除了產品自身的口味,食品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李沅壎告訴我們,他們店鋪裡的蝦子都是由陳竹旺親自到市場上去挑選,下鍋之前還要清洗三遍。“洗蝦子的過程,只要消費者願意都是可以看到的,對於食品安全這一塊我們十分重視。”

  為 了配合吃蝦子旺季的到來,陳竹旺和李沅壎還帶領著他們的團隊在綿陽當地高校舉辦評選校草活動,在當地高校引起了巨大反響。利用電臺、網路,微信進行推廣、活動策劃、話題引爆這應該是陳小蝦做的十分到位的一點了,店鋪經常會結合近期發生的熱點事件舉辦一系列的落地活動,同時還邀請了四川電視臺綿陽電視臺等美 食欄目前來錄製專題節目。他們清楚的知道,培養粉絲的粘連性是需要真實互動.

  這些宣傳推廣活動對於陳小蝦品牌推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李沅壎告訴我們這應該和他們工作經歷相關,“陳竹旺以前是做活動策劃執行的,腦子很活泛,我是當兵的,所以執行力很強。”這樣默契十足的配合對於才開始創業的一對年輕人實屬不易。

  小龍蝦的旺季如期而至,而對於陳竹旺和李沅壎來說,一切都才剛剛開始。兩兄弟起早貪黑的去市場挑選蝦子,買菜,和掌勺師傅一起研究新菜品,培訓團隊,學習管理,李沅壎甚至開始學習做小龍蝦,“不懂不怕,但幹了就要鑽進去,餐飲要求就是精細,我知道我們能做的更好。”

  開業的第一個月,營業額達到了40萬元,這讓他們兄弟二人十分振奮,在龍蝦旺季的三個月裡,“校草陳小蝦”的營業額更是達到了平均每個月50萬的銷售額。

  一切都太順利了,順利的讓他們相信創業的艱辛都只存在故事裡,2014年9月他們決定開分店!分歧和意見都沒能阻止校草陳小蝦分店的開張,分店也順利開張。但好運卻不再相伴他們左右。

  冬天是吃蝦的淡季,生意想要像之前那樣是不可能,但是總要想個辦法過冬吧。“大多數做龍蝦的都會選擇在冬天關門,但是我們不關門!我們要做出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特色!”李沅壎告訴我們2014年的冬天他們選擇了冷鍋串串帶著他們的陳小蝦一起過冬。

  “雖然沒有預想的那麼好,但也不差。”2014年的冬天,校草陳小蝦的兩家店鋪就這麼走過來了,新店開張後分流了客流量很多客人都去了新店,後來老店生意也不好了,新店生意也一般在今年6月份,他們決定關掉分店!李沅壎說,分店雖然沒給他們帶來收益,卻給他們的創業之路上了生動的一課。急功近利怕是創業起始的大忌,始終保持謙卑謹慎的態度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至關重要,要想做好產品,做好品牌,穩紮穩打才是第一步。

  如今的陳小蝦無論是在菜品質量,味道量化上已經較為完善, 下一步即將是實現戰略擴張,陳小蝦團隊同時也希望更多熱愛餐飲行業的人加入進來,全國連鎖的路上將不在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