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名人經典勵志小故事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都喜歡時不時地找一些來看,那麼成功名人經典勵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氣味女皇”婁楠石

  作者:青青子衿

  北京三里屯,有一家特殊的圖書館,這裡沒有萬卷藏書,有的只是一排排白色格子上陳列著的造型獨特又非常漂亮的小瓶子,上面貼著各種標籤:青草、爆米花、蠟筆、雨後花園、寶貝爽身粉、全麥餅乾……開啟瓶蓋前,你絕對想不到裡面裝的竟然是相應的氣味。這是一家“氣味圖書館”,賣的不是書,而是氣味。

  “氣味圖書館”的創始人叫婁楠石,是一名“85後”陽光女孩。16歲那年,她就讀於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當代藝術系。留學期間,她為當地農場主打工,採摘奇異果。她喜歡在藍天白雲下與羊群為伴的浪漫生活,喜歡大自然散發出來的各種獨特氣息,尤其是奇異果的奇特香味,讓她百聞不厭。婁楠石的師哥聽說後,羨慕得不得了,說好多人回國後都很懷念那奇特的果香,要是能把那氣味帶回國該多好啊!她靈光一閃,想要研製專門散發奇異果香味的香水。

  朋友都覺得這想法太虛幻了,可婁楠石不甘心。她上網搜尋,發現有兩個美國男孩已經研究出了這樣的東西。她立刻赴美一探究竟,原來這對兄弟以高度模擬的方式來生產氣味。如西紅柿味就是在西紅柿地裡抽的空氣,蚯蚓味是深層泥土的味道。他們還可以模擬出開在水邊的花草氣味,葡萄酒味,菩提樹味,“天堂”的味道。產品為純手工製作,每天能生產兩三百瓶,他們打造的Demeter品牌在北美已經小有名氣。

  聞著店裡各色香水的氣味,婁楠石陶醉了,她果斷地與男孩簽訂合作協議。回國後,婁楠石和朋友合夥,在香港成立了“氣味圖書館”公司。第二年,北京三里屯體驗店正式掛牌營業。

  出於好奇,光顧的人絡繹不絕。一個女孩買了一瓶“菩提樹氣味”,聞到那味道,女孩頓時熱淚盈眶,這味道讓她想起了兒時外婆家的山林,勾起了她對過世外婆的思念;一個男孩常來買“木頭氣味”,因為他初戀女友身上散發的就是這種味道;“蚯蚓氣味”聞起來有些刺鼻,稍帶黴味,不過卻令成功後的“北漂”愛不釋手,因為這讓他們想起蝸居地下室時的辛酸……

  每個人心裡都會有關於氣味的記憶,可惜它離開你已經很久。走進婁楠石的“氣味圖書館”,人們找到了那顆迷失的心。短短几個月之後,來這裡消費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找尋的不是用來點綴生活的香水,而是一種情感寄託,一段塵封在心中已久的記憶……

  “氣味圖書館”很快在北京聲名鵲起,獨特的味道不僅吸引了“80後”“90後”,許多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也常在這裡流連忘返,還有何炅、小S、周迅、鍾麗緹等娛樂圈名人,都成為這裡的常客。不到兩年時間,婁楠石就在全國開了20多家分店。

  不過,出售香水只是“氣味圖書館”嗅覺生意的第一步,婁楠石發現,在國內企業的形象設計中,幾乎沒有嗅覺識別系統。萬科請她研發與企業相關的衍生品,打造專屬的嗅覺形象,因為精裝修後的房子具有獨特的“雨後花園”“竹林”等氣味,會讓簽單率明顯增加。一家銀行請她設計營業大廳的氣味:炎熱的夏天,排隊辦業務的人們嗅到了夏威夷海浪的涼爽氣息。張藝謀找到婁楠石,請她為影院設計與《山楂樹之戀》情節吻合的氣味,做到情味並茂,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

  雖然“氣味圖書館”發展得如火如荼,可婁楠石的頭腦並沒有發熱,她覺得更重要的是普及氣味消費的概念。她堅信,通過不斷培養人們的嗅覺消費習慣,完全可以打造出一個市場潛力巨大的嗅覺產業。她要做的不是“賣氣味的小姑娘”,而是中國的“氣味女皇”!

  :瘋狂然後成功

  作者:菊韻香

  對於一個年僅25歲的德國鄉村醫生沃納·福斯曼來說,這絕對是一次不可理喻的瘋狂之舉。

  這天下午,坐在安靜的工作間裡,這個剛剛成為助理醫師的年輕人準備在自己的身體上做實驗,去實現心中那個夢寐以求的理想。

  實驗開始了。

  福斯曼閉上眼睛,深呼吸,讓身體無限放鬆。接著,他刺破自己左臂肘部的靜脈,將一根由無菌橄欖油潤滑過的細管緩緩插入。當細管進入靜脈半英尺,大約到達肩頸部位的時候,福斯曼停了下來。他以為會感覺到刺痛,或者會痛得昏厥過去。但事實是,在此之前他所預想的種種糟糕的狀況並沒有發生。

  這是個好兆頭。福斯曼笑了笑,再次捻動細管,緩緩深入。

  這個部位,應該是心臟!隨著不斷捻動,細管越插越深,最終到達了他希望的部位。那一刻,連他自己都覺得吃驚:細管進入脆弱而敏感的心臟,不僅沒有絲毫疼痛,相反他卻“感受到了一絲如太陽般照耀的暖意”。

  這太不可思議了!這足以證明:心臟並不像權威專家所說的那般不可觸碰,是嚴禁涉足的“禁區”,它和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也可以做手術。稍稍平復一下激動的心情,福斯曼並未中止實驗,而是帶著自己這個“試驗品”奔出門,跑到樓下一個配有X光機的房間,興奮不已地衝醫師喊:“喂,快給我做掃描,你會看到世界上最美麗的畫面!”

  很快,片子出來了。那的確是一張震驚世界的片子——憑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夢想的執著追求,福斯曼成功完成了醫學史上的第一例心臟導管術!

  出人意料的是,福斯曼的大膽嘗試給他帶來的不是榮譽和尊重,而是暴風驟雨般的批判和嘲弄。媒體把他的實驗稱為“瘋狂之舉”,長篇累牘地大肆報道,他的頂頭上司更是堅決禁止這項實驗:“這是一個只有上帝才知道是怎麼回事的個例。你必須停止你的瘋狂之舉,不,是愚蠢之舉,愚蠢透頂!”好心的同事則警告他:由於他所進行的實驗違背了倫理道德,再繼續胡鬧很可能會在監牢中度過一生。

  這是科學,科學需要獻身,和愚蠢無關,就算坐牢我也要進行下去。福斯曼頂著鋪天蓋地的冷嘲熱諷,決定再進行一次實驗,以證明這不是陰差陽錯的個例。他義無反顧的舉動,感染了一名年輕的女護士。女護士不想讓這個優秀的醫生遭受任何意外,便提出做他的“試驗品”。如果不接受她的建議,他的實驗將很難開展。

  福斯曼思來想去,只好同意了女護士的要求。然而,在將女護士綁上手術檯之後,意外還是發生了——福斯曼衝著動彈不得的女護士微微一笑,隨即刺破自己手臂上的靜脈,熟練地插入了細管……

  這次實驗,同樣取得了圓滿成功。福斯曼信心滿滿地宣稱:他已制定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要全力優化、改善心臟的診斷方式。不料,整個行業對他的計劃置之不理,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瘋子”,他所做的醫學實驗也被稱為“小丑表演”。瘋子是不能行醫的,沒多久,福斯曼便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工作,不得不回到了原來的鄉村醫院。

  那段時間,福斯曼鬱鬱寡歡,他想到了改行,再不去觸控那些冰冷的金屬器械。就在失意之中,他收到了那個女護士寄來的信。信中寫道:沃納·福斯曼,如果你是月亮,就請珍愛靜謐的夜空,不要厭倦她……

  女護士的話,深深地觸動了他的心。於是,福斯曼選擇了用心守候。轉眼27年過去,早已被人們遺忘的沃納·福斯曼終於等到了一封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郵件——他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氧氣美女”左小青

  38集家庭情感劇《家常菜》正在四大衛視熱播,獲得了喜人的收視率及良好的口碑,左小青憑藉唯美質樸的氣質成功演繹了“文惠”這個角色,在觀眾中人氣急升,被譽為“氧氣美女”。短短几年,左小青這顆新星的當紅勢頭直躋一線女星之列。

  外柔內剛的丫頭片子

  出生於湖南長沙的左小青小時候是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四年級的一天課後,操場上圍著一幫人,左小青跑去湊熱鬧。一探頭,就被一位老師拽住了,送進了湖南省藝術體操隊。

  小青剛開始覺得去體操隊挺好,可以不用去學校上課,後來才知道,在學校裡坐著不用跑步,不用訓練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作為藝術體操運動員,對體重的控制居然精確到兩。超大的運動量和超低的伙食標準成為減肥的基本原則。一次,左小青因為貪吃,體重超過標準6兩。按照規定,這意味著左小青要在操場上跑60圈,需要4個小時!60圈跑完後,左小青累得癱在地上,連話都說不出來。只見雙腳腫得老高,滿腳全是血泡,一走路就鑽心地疼。

  咬牙堅持的左小青從業餘隊進了專業隊,從省隊進入了國家隊。每天的訓練讓左小青有了“消極怠工”的念頭。一次,隊裡要求所有的隊員跑步到首都體育館去參加集體訓練。可剛跑到半路,左小青就遊說隊友們集體“逃跑”,到北京遊樂園玩得不亦樂乎。教練發現後火冒三丈,讓每人寫個紙條,指出這次事件的主謀。所有的紙條交上去,只有一個名字:左小青。

  儘管調皮,但左小青訓練起來毫不含糊。雖然苦,但她從來沒有對父母提起過,也從來不讓父母去看自己的訓練。“這一切,左小青都挺過來了。她在藝術體操隊一呆就是八年,捧回五座全國藝術體操冠軍獎盃。

  偶然中踏入演藝圈

  1993年,參加完七運會的左小青從藝術體操隊退役。左小青來到北京,打算上北京大學體育系。當時姜文執導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已經在北京開機。父親一位朋友是該劇組劇照攝影師,就帶左小青去中戲附近的外景地看熱鬧。導演姜文一眼瞥見左小青,說:“還缺一個舞蹈演員的戲,你來試試吧。”電影裡有一個跳舞的小女孩,於是就讓小青“演著玩了”。

  左小青的戲是在莫斯科餐廳門外開始的。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拍的卻是夏天的戲,左小青穿著單衣,呵著寒氣喝汽水,一點也不覺得冷,開始只覺得新鮮又好玩,但後來演著演著就不覺得好玩了。有個場景是她上樓梯,練了8年藝術體操的左小青無論怎麼努力,上樓梯的時候總踩著八字步。這讓導演姜文大呼頭疼,一個鏡頭拍了又拍,他念唸叨叨就是一句話“你怎麼總改不了你那八字步?”最後電影公映了,“跳舞的女孩張曉梅”還是踩著八字步。歪打正著,這一幕反而成了影片頗具趣味的亮點。

  雖然這次演的只是個小角色,她卻因此愛上了表演,隨後毅然改考了北京電影學院,被表演系錄取。

  上學期間,左小青先後參加了多部影視劇的拍攝。畢業後,她有了在湖南電視臺擔任《娛樂急先鋒》主播的機會。這一個小時的娛樂節目,既鍛鍊人,又特別緊張、熱鬧,主持人的生活並非無趣,節目的收視率也在慢慢提高。但她覺得不滿足,她總是想念北京,想念學校,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往往也會讓她淚水漣漣。她找到了不快樂的原因:自己真正喜歡的是表演,現在做的是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於是,她又回到了演藝圈。

  以柔克剛,堅韌有力

  左小青從配角演起。《財神到》、《因為有愛》、《棒球少年》,很多片子原本在人們心中就沒有什麼印象,更別說讓大家記住作為配角的左小青。那段日子,她總是一遍又一遍地看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劇中的一句話也因此牢牢刻在她腦海中:“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她想,既然已經選擇了走這條路,就要在最暗淡的時候耐得住寂寞。

  2002年,左小青在電視劇《名捕震關東》中飾演俠女雅風,她以綵帶為武器,飄逸而美麗,給對手溫柔一擊。還是這一年,影片《天脈傳奇》在內地招演員,左小青憑藉著當年“八年磨一劍”的功底,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成為演繹楊紫瓊少女時代的最佳人選。這是一部打鬥戲,要求左小青身手利索。導演只給了左小青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要求左小青恢復練體操時的體型。已經七年沒有練功的左小青愣是每天都堅持練功,儘管經常疼得淚流滿面。有人勸她不要那麼認真,反正有替身演員。左小青卻說:“我希望自己能做好這些東西,給觀眾更直觀更好的效果。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再苦也值得。”

  《家常菜》是左小青拍戲以來週期最長的一部作品,“文惠已經長在我的身體裡了,”左小青坦言,拍《家常菜》是最辛苦的。需要情緒爆發時,她拼盡了全力去演,一場戲下來,她往往有一種虛脫的感覺。在她看來,把詮釋小人物的表演化為無形,更加貼近生活是最大的難點。劇中文惠被推進手術室前撕心力竭地說:“洪昌別生我氣,我不跟你離婚,我要跟你這一輩子。”這一畫面讓熒屏前的人都流下了眼淚,文惠柔弱的外表下,那堅定執著的感情打動了每個人。

  也許文惠讓我們看清了真正的左小青,一如當年俠女雅風手中的綵帶,看似柔軟,卻堅韌有力,給我們溫柔一擊,直抵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