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晨會勵志小故事

  很多企業都會在晨會分享一些關於工作的勵志小故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只要堅持下去

  人在職場,不免有些失意、坎坷和挫折,或者有些與自己的目標不一致的地方,如何面對它,如何理解它,如何應對它,這是職場人非常重要的心理問題。

  有人活得很開心快樂,有人心事重重。事實上,任何事物都有兩方面,“塞翁失馬”、“樂極生悲”都是對是福是禍的客觀描述。有的人丟了官,掉了職,卻笑道:“無官一身輕,大不了從頭學起,做一些有價值的東西!”事實上,他會成為職場上舉足輕重和受人尊敬的人;有的人,沒有爭到理想的位置,從此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一落千丈,從而默默無聞。這就是心情和心理的作用。

  往往人們的憂患只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反映。從前有個愛操心的老婆婆,她的大兒子賣傘,小兒子晒鹽,於是晴天老太太就為大兒子發愁,雨天就為小兒子發愁,所以每天都高興不起來。

  美國已故總統羅斯福當總統之前他的家曾被盜,丟了很多財物。他妙趣橫生的說有 “三好”:第一,偷了東西沒有傷人,是一好;第二,偷了部分東西,沒有偷全部東西,是二好;第三,他當小偷,不是我當小偷,這是更大的好。說明他遇到倒黴事時仍能樂觀對待。他年幼時患小兒麻痺症,多數人會悲觀失望甚至於萎靡不振,而他照樣奮發向上,最後以病殘之軀被選登上了總統寶座。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風趣幽默地說:“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裡燃燒起來,那你應當高興,多虧你的口袋不是火藥庫。要是你的手指紮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在眼睛裡。要是你的妻子對你變了心,那你應當高興,多虧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國家。依此類推,照我的勸告去做,你的生活就會減去許多煩惱。”

  所以一個人無論一時的碰到何等突如其來的橫禍,都應當坦然面對,樂觀向上,採取積極的人生態度。

  笑對人生是一種心理健康與成熟的表現,經歷過風雨的人知道如何躲避,經歷過風浪的人知道如何去搏擊,挫折和失敗是一處經歷,是經驗的積累,是走向成功的資本。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最大悲哀是攀比,有了這種心情,心靈深處就會變得扭曲,思維就易變得狹隘、閉塞,走進死衚衕。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他年輕時體弱多病,常頭痛、失眠,吃什麼藥都不奏效,有位名醫對他說:《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他如獲至寶。此後他常去觀看喜劇和滑稽表演,盡心大笑,最後活到98歲。105歲的留美博士?杜若古醫學教授去年曾自信的對記者說:“我教書很優秀,望應聘大學教授和娶一位50來歲的醫生妻子。”說明他對生活充滿著樂觀和熱愛。學會知足和找樂,讓自己多一點快樂,少一些苦惱,何樂不為?

  笑對人生關鍵是對人生的態度,人為什麼而活著,為了臉面?為別人的眼睛和嘴巴?為了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的榮耀?人活著最主要的是人生的價值,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生存價值,這種價值不在於他的官有多大,不在於他的錢多少,重要的是在於他在某領域上的獨特技能和技巧。

  一位65歲的上校退役後身無分文,當他拿到第一筆105美元救濟金時,儘管很沮喪,但不願向命運低頭。他想到自己有一份炸雞祕方,可以賣給餐館。整整兩年,他被拒絕了1009次之後,終於聽到了第一聲“同意”。這個執著的老人叫桑德斯上校,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桑德斯上校。上校如此執著,就是因為他的身上擁有“能力法則”的東西,做任何事時,都吸取教訓,找出下次做得更好的辦法。

  笑對人生,不僅在於一種態度,還在於時間和一種堅持,只要能堅持下去,歡笑與快樂屬於你的!

  :幹出成績才叫資本

  二十歲大三時,他就參加了托福考試,雖然英語成績不錯,但因為專業不過關,沒有能夠去美國留學,

  他有些失望,輔導員安慰說:“你還小,今後有的是機會,千萬別灰心。”輔導員的話雖簡潔,對他卻是極大的激勵,他重新樹立信心,他堅信那一點,“年輕就是資本”。

  第二年大學畢業,他再次報考,可惜還是差了一點兒。他很不情願地進了一家國內的小研究所,一邊應付差事,一邊堅持自學。他不想放棄最初夢想。好在還年輕,有的是精力和時間。兩年後,雖然單位一再阻攔,但他仍然義無反顧地參加考試,並取得了較好成績。他主動辭職,信心滿滿地飛向大洋彼岸。

  三年碩士學業眨眼過去,他的論文答辯還算成功,並被導師推薦給了美國的一家公司,那家公司雖不是世界知名企業,但在當地名氣很大,想進去工作的人不少。面試時,高管問他:“你為什麼想進我們公司?”他早有準備,不假思索地回答:“貴公司適合我,也和我的專業對口。”

  高管又問:“那你憑什麼進我們公司呢?”他想了想回答:“我具備專業知識,我很年輕,完全有能力勝任這裡的工作。”

  高管笑道:“我雖然欣賞你的自信,不過想問問你,難道年輕也成了資本?”他仍然自信地回答:“當然,年輕當然是資本。”高管突然收斂起笑容,說:“對不起,小夥子,我沒有發現你能進我們公司的資本和素質,請另謀高就吧。”他不甘心,追問道:“那貴公司的人才需要具備什麼素質呢?”高管說:“等你工作幾年之後,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那次應聘失利,對他是個打擊。好在自己才二十六歲,應當還有機會。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去了舊金山,在矽谷的一家華人公司打工。因為是同胞,經理很快和他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當他把自己的挫敗經歷說給經理聽時,經理笑著說:“我和你有類似經歷,美國這個地方可從不在乎年齡。”

  他有些吃驚:“不是說美國人特欣賞自信者嗎?難道年輕不是資本嗎?”經理回答:“自信當然好,可年輕和自信都不是什麼資本。”他打斷經理的話:“那什麼是資本?”經理回答:“你我都沒有資本,幹出成績才是資本,成功在這裡就是資本,而成功和年齡無關,在美國,四十幾歲可以成為總統,七十幾歲同樣能當總統。”

  原來如此,經理的點撥讓他茅塞頓開。

  :我不是來推銷的

  華爾菲亞電器公司的推銷員威伯先生,在一個富饒的農業地區做一項調查。

  “為什麼這些人不使用電器呢?”他經過一戶管理良好的農家時,問該地區的銷售代表。

  “他們一毛不拔,你無法賣給他們任何東西。此外,他們對公司的火很大。我試過了,一點希望也沒有。”

  也許真的一點希望都沒有,但威伯決定無論如何要嘗試一下。因此他敲開一家農舍的門,門開啟一個小縫,一位老太太探出頭來,看見是威伯,她立即把門關上了。威伯又敲門,她又開啟門,而這次她把對他們公司的不滿,一股腦地說了出來。

  威伯說:“抱歉,我們打擾了你。我不是來這裡推銷電器的,我只是想買一些雞蛋。”

  她把門開大了一點,懷疑地瞧著。

  威伯說:“我注意到你那些優良的多明尼克雞,我想買一公斤鮮雞蛋。”

  門又打開了一點,“你是怎麼知道我的雞是多明尼克種的呢?”她問,好奇心引起來了。

  “我自己也養雞,”威伯回答,“但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優良的多明尼克雞。”

  “那你為什麼不吃自己的雞蛋呢?”老太太問,仍然有點懷疑。

  “因為我養的雞下的是白蛋。當然,你知道做蛋糕的時候,白蛋是比不上棕蛋的。我太太以她的蛋糕而自豪。”

  到這時候,那位太太放心地走出來,表情溫和多了。這時威伯的眼睛到處打量,發現這家農舍有一個很好看的牛棚。

  威伯繼續說:“我打賭你養雞所賺的錢,比你先生養乳牛所賺的錢還要多。”

  聽了這話她可高興了!她賺的錢確實比較多!她邀請威伯參觀她的雞棚。沒多久以後,她說她的一些鄰居在雞棚裡安裝了電器,據說效果極好。她徵求威伯的意見,問他安裝電器是否值得。

  兩個星期之後,威伯把電器賣給了那個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