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青春勵志小故事

  你會不會也跟小編一樣喜歡經常找一些現代青春勵志的小故事來看看呢,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村子裡,一個老人正靜靜地坐在馬路邊放鴨子。

  不一會兒,一個青年準備來到這個小村子裡生活,他看到了老人,停了下來向老人問道:“老人家,我想到這個村子裡住,你能告訴我這裡的人都如何嗎?”老人抬頭一眼陌生人,回答說:“那麼你能告訴我,你原來居住的那個村子裡的人是什麼樣的嗎?”

  青年皺著眉頭說:“別提了,他們都是一些毫無禮貌、自私自利的人。住在那裡簡直無法忍受,根本無快樂可言,這正是我想搬離的原因。”

  老人嘆了口氣,對青年說:“先生,恐怕你又要失望了,這個村子裡的人和他們完全一樣。”青年聽了,十分沮喪。

  過了幾天,又有一個青年來到這個村子裡,向老人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住在這裡的是哪一種人呢?”

  老人也用同樣的問題來反問他:“你以前居住的村子裡的人怎麼樣?”

  青年笑著回答:“住在那裡的人非常友好,非常善良。我和家人在那裡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是,我因為職業的原因不得不離開那裡,希望能找到一個和以前一樣好的村子。”

  聽了這話,老人也笑了。說:“你很幸運,年輕人,居住在這裡的人都是跟你們那裡完全一樣的人,你將會喜歡他們,他們也會喜歡你的。”

  於是,青年一家在這裡幸福地生活了下去。

  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如果眼睛是太陽,那麼看到的也是太陽,如果眼睛是黑暗,那麼看到的也是黑暗;看待人生和社會,一定要有辯證的思維和科學的態度,不能追求完美無缺,不能求全責備。

  :竹籃打水亦不空

  每天早晨,爺爺都會早早起來,在餐桌旁誦讀一本聖典。孫子也照樣學樣地在一旁模仿。

  一天孫子禁不住問道:“爺爺,我試著像您一樣誦讀這本聖典,可是我怎麼也做不到全部讀懂,而且讀懂的那部分,合上書就忘個精光。您說讀這個有用嗎?”

  爺爺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轉身把煤炭從盛煤的籃子裡放入火爐,他告訴孫子:“你把這籃子拿到河邊,給我帶一籃水回來。”

  男孩照著爺爺的吩咐做了,可是在他到家之前,水就從籃子裡漏光了。爺爺見狀笑著說:“你下次應該走快點。”說著,又讓孫子回到河邊,進行第二次的嘗試。

  這次男孩跑得很快,但是在他回家之前籃子還是再一次地漏空了。他上氣不接下氣地告訴爺爺竹籃是打不了水的,他想要個桶打水。

  老人說:“我要的不是一桶水,是一籃水。你還是沒盡力啊。”這次他來到門外,監督男孩再一次嘗試。

  雖然知道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男孩還是想讓爺爺看見他已經盡了全力。男孩把籃子深深地浸入河中,提起後拼命往家跑。但是跑到爺爺面前時,籃子依然沒水存下來。他喘著粗氣對老人說:“爺爺您看,一點用也沒有啊!”

  “你覺得沒用嗎?”老人說,“看看這籃子。”

  男孩這才疑惑地看著籃子,突然意識到籃子跟他剛拿到手裡的時候不一樣了——這不是那個盛過煤炭的髒籃子了,它已經變得從裡到外都乾乾淨淨。

  爺爺這才對男孩說:“孩子,你也許讀不懂或者記不住聖典裡講的東西,但是在你誦讀它的時候,從內心到外表都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改變。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啊。”

  :別一不留神把我們的聰明打碎了

  如果花瓶碎了,怎麼辦?大多數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且一扔了事,乾脆利索,全然不曾思考與之有關的規律。

  那麼,這裡頭有規律嗎?

  有。這就是,將碎片按大小排列並稱過重量後即可發現: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的和0.1以下的最多!尤其有趣的是,這些碎片的重量之間有著嚴整的倍數關係,即:最大碎片與次大碎片的重量比為16:1,次大碎片與中等碎片的重量比為16:1,中等碎片與較小碎片的重量比是16:1,較小碎片與最小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於是,發現這一倍比關係的人便將此規律用於考古或天體研究,從而由已知文物、隕石的殘肢碎片推測它的原狀,並迅速恢復它們的原貌!

  這位極善思考的聰明人,就是丹麥科學家雅各布·博爾!

  可是,我們做到了嗎?沒有!

  打碎瓶子的經歷,我們肯定有過,可是,當包含其間的規律從我們的身邊淘氣地溜走時,我們擁抱過它嗎?

  沒有!就因為遲鈍!

  如此看來,花瓶碎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千萬別一不留神,把我們的聰明打碎了!

  有位奧地利醫生叫奧斯布魯格,他父親是個賣酒的,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裡還有沒有酒,這位父親經常用手在桶外頭敲敲,然後由聲音判定桶裡還有多少酒,是滿桶還是空桶。父親的這一做法啟發了他,他便由此推論,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嗎?醫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並細心聽聽,不就可以由聲音判明他的病情了嗎?於是細細鑽研,認真總結,終於發明了著名的診病方法———叩診。

  有人更聰明,由木桶而提出了著名的“木桶理論”,即: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反之,只有一塊不夠高度,木桶裡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怪不得人們常常大聲疾呼要補缺補差抓落後環節,原來其意蓋出於此。

  如此看來,這個世界處處有哲學,瓶裡有,桶裡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