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春勵志的短篇故事

  有很多朋友都喜歡看一些,這挺好的,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意外的成功

  一個人的一生究竟會在哪個領域取得傑出的建樹,並不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能夠看得出來的。很多傑出的人最終的成就並不是他一開始追求的道路,甚至是背道而馳的。

  1985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義大利經濟學家莫迪利阿尼就是一個意外的成功者。他在17歲那一年考上了大學,但是到了大學以後學什麼自己卻毫無主見。作為醫生的父親在他13歲那一年就去世了,周圍的親戚都希望他能夠繼承父業學習醫學。他想想自己也沒有什麼其他特別的興趣,就下了決心攻讀醫學。但是當他走向註冊視窗,就要簽下醫科的申請表格的時候,他想到醫生將要經常面對血淋淋的場面,就感覺自己還是離醫學遠一點好。學習什麼好呢?他就採用了當時最流行的做法,進入法學院就讀。入學以後,每天面對枯燥乏味的法律術語,他簡直厭惡透頂,因而常常逃課。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路過經濟學院的課堂門口,聽到一個年輕的經濟學家正在講課,就走進去聽了一會,頓時感覺趣味盎然。他就找來了一些流行的經濟學書籍閱讀,並經常去經濟學院旁聽,漸漸對經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一個朋友的公司委託他把一些金融方面的資料從德文翻譯成義大利文,由此廣泛接觸到德文的經濟學資料,使他的經濟學視野大為開闊。正巧這時義大利有一項專為大學生舉行的論文競賽開始了,他毫不猶豫地撰寫文章參加徵文。果然,他的文章獲得了頭獎,大家都認為他在經濟學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年輕的莫迪利阿尼踏上了研究經濟學的道路。後來,莫迪利阿尼在企業金融、資本市場、巨集觀經濟學以及計量學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貢獻,特別因對儲蓄及金融方面的開創性分析而獲得了1985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的家人甚至他本人都沒有想到,他們刻意要他學習的專業沒有什麼進展,他一次偶然留意,竟然成就了一番偉業。

  開闢了科學史一個新時代的控制論先驅,美國人維納也是一個意外的成功者。進入大學以後,維納的興趣就沒有穩定過。第一年他對物理和化學產生了旺盛的熱情,常常自己偷偷溜進實驗室去做化學實驗或去進行電學的課外冒險,並且常常自己構思出一個實驗,再想辦法實施。但是不久,他的興趣又轉移到了工程學上。喜歡工程學的時間並沒有持續多久,第二年他又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為斯賓諾莎對倫理學的精闢見解和萊布尼茲的多才多藝所傾倒。他貪婪地閱讀大部頭的哲學書籍,從中汲取智慧的營養。第三年,他的興趣又轉移到了生物學上。這一次他似乎真的鑽進去了,他認定自己應該成為一個生物學家。他常常偷偷跟著生物系的學生外出採集標本,但是因為一次失敗的生物實驗他險些葬送了實驗室。他嚇壞了,不再去學習生物學了,在父親的勸說下開始學習自己並不感興趣的數學。

  但是,令他自己也感到驚訝的是,他竟然有著非常奇異的數學天賦,他一下子進入了數學的領域而一發不可收,在39歲就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世界上有不計其數的傑出人物都有這樣的經歷,比如魯迅和郭沫若,他們本來是去日本學習醫學的,但是最後卻都成為了一代文化巨匠。

  我們需要時刻領悟的,是提醒自己和我們的孩子,一個人的成功之路不是事前選定的,而是存在於不斷的探索和變化當中。

  :堅持的祕籍

  作者:李尚龍

  三年前,我是一個大胖子,教過的學生每次給寫評語的時候都會說,您要是再瘦點,就完美了。隨著大家說我胖的聲音越來越多,我終於明白,減肥刻不容緩,不是為了別人,更是為了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體重,怎麼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堅持都是困難的,為了怕堅持不到幾天就放棄,我甚至在朋友圈裡發了這樣的話,如果三個月不減肥20斤,我就給點讚的每人發一個紅包,結果瞬間,贊滿了。可是,沒有詳細計劃,只是被雞血打過的人,興奮時間最多也就是一週。一週後,當雞血融進了懶惰,興奮消失於舒適,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了,彷彿這些雞血,從來沒有出現過。

  有意思的是,就在快扛不住的時候,健身房多了一臺體重器。這無疑是點亮了我繼續減肥的目標。當站在秤上看到體重時,把我刺激到了。忽然間明白了,不能總是拿雞血當飯吃,飯雖難下嚥,但有營養。但既然難下嚥,為什麼不一口一口吃?自然就吃完了。

  我開始把自己的減肥規劃了起來,細到我能夠看見,能細緻到每一天。

  我告訴自己,這一週,我要減去兩斤肉;下一週,我要減去另外兩斤肉。這一天,我要節食晚餐,第二天我要跑夠40分鐘。每一週甚至每一天,我都有了明確的任務,小到能夠看見,而不是巨集觀地給一個減肥到20斤的目標。路太遠,看不到終點,無論多努力,只要心裡沒底,自然就堅持不下去。可當能看到每天的計劃,不那麼偉大的目標近在眼前,堅持的力量也就強大了許多。

  三個月後,我真的減了20斤。

  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我堅持不下來。答案很簡單:一個看不到終點的長跑運動員無論體能多好,都會心裡發怵,很難堅持下來。馬拉松運動員在長跑的時候,幾乎都會去提前看場地,他們會把每公里的拐點記下來,這個動作很大程度決定了他們的名次。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知道跑了多久,還剩多久,這一公里要怎麼呼吸,下一公里要用多少力氣。

  我想起當老師時的一個故事,一個學生提前五個月考四級。他告訴我,自己是藝術生,英語特別差,現在想多花一些時間去準備。

  他告訴我,自己會堅持這幾個月,他不怕吃苦,只是怕沒有好的結果。

  我告訴他,你先去背單詞,然後把近五年的真題吃透,不留任何疑問。每天花五個小時讀英語背文章,弄懂每道題,最後肯定沒問題。

  我說這話的時候很緊張,因為幾乎每個人我都要求過他們做這些,但因為工作量太大,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

  那孩子用力地點了點頭,自己計劃了一個單子,從此魔鬼訓練開始。

  五個月後,對完答案,他考得不錯。他們藝術班,只有他順利通過了考試。他的朋友說,他像一個瘋子,我們很多同學跟他同時起步,可最後只有他堅持了下來,做完了所有題、背完了所有單詞。

  我笑著問他,你們覺得他有什麼竅門嗎?

  那人說,他就是能堅持,估計跟人品有關。

  那天我請他自己跟朋友說堅持下來的訣竅,他拿出一個表格,上面畫得亂七八糟,他說,我把任務細化到每一天,細化到每一天要完成的東西。每解決一個目標,都劃掉,要知道目標一旦寫到了紙上,我就會認真執行。其實每天完成目標後,成就感就很足,甚至期待第二天的任務。

  其實他沒說明白,在黑暗中能讓自己堅持下來的,不僅要有信念,更需要讓自己每天的目標細化,能看到今天的終點。

  夢想和生活一樣,一步一步走,哪怕周圍一片黑暗,只要能看到每天的路標,離洞口的那束明亮的光也就不遠了。

  :她說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澈亮的玻璃,投射進溫暖的小屋時,我緩緩張開朦朧的雙眼,在我眼前的是一個並不高大的身影。她說:“快起床了,要遲到了。”我懶懶散散的伸了個懶腰,迷迷濛濛中起了床。

  簡單地梳洗,簡單的早飯過後,接下去自然而然的就是往學校了。臨走前,她總不忘說一句:“多吃一點,上學容易餓。”“路上小心”之類的。每次,她總是在門口望著,望著漸行漸遠的我,直至我消失在她的視線中,才真正的安心的回過頭,關上了門。

  中午,是一個奔波的時刻。每天的她,總是一如既往的在工廠和家裡奔波。她不忘快一點,再快一點。因為她知道,她的兒子,就要放學,就要到家了。有一次,她為了快一點回到家崴到了腳。可我,卻什麼都不知道,卻還一味的笑著她,覺得她像小丑般滑稽。

  每次當我快要跨進家門時,一句熟悉的話語又從不遠處傳來。“餓了吧。來,快來吃飯吧。”,每一頓午餐,也都並不豐盛,但是它卻很暖,很充足。

  每一頓飽飯後,接下來的又是一句熟悉的叮囑:“快一點了,去睡個午覺吧,下午才有精力上課。”,我走進了房間,躺在了床上。可客廳裡,依然是燈火通亮。她,並沒有去睡,她,還在幹什麼呢。透過房間的縫隙,我看著,她,正在為她的兒子裝著水,在為她兒子做著她力所能及的一切。

  每天的晚上,是她最忙的時候。下班後,她跑著去市場,準備著晚餐的食材。她,依然像中午那樣,奔跑著回家。為的依然只是給她兒子送上一頓暖暖的晚餐。大包小包的提著,纖細的雙手早已變得粗糙。當我踏進門裡,她說:“再等一等,晚餐就快好了。”以前的我卻還抱怨著,抱怨著她的慢,卻又曾想過,她奔波時,心裡只想著,她的兒子在等她。

  倘若那天晚上,我比平時晚了那麼幾分鐘到家,她便會打上好幾個電話,問著:“你在哪,怎麼還不回家。”小時候,我總嫌她煩,不情願回答。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知道,她只是為了知道,她的兒子,是否安全,是否溫飽,是否……初三,那是一個拼搏的時刻,可是,卻又不止我一人在拼搏。她也在與我並肩著。

  每天晚上,七八點回家。這時,天,早已暗了下來,路上也只有昏黃不定的燈光和來來往往的人群。匆匆的回到家裡,看到的是滿滿的一桌飯菜,可並不是熱的,是涼的。她,就坐在桌子旁,一點都沒吃。她說:“回來了,我幫你熱一熱飯菜吧。”我總對她說:“你真的不必等我,你先吃吧。”。可每天,回到家,都還總是滿滿的飯菜,都還總是涼的。

  每天晚上,十一二點,早已是家常便飯。她總在一個固定的時辰,拿著一杯紅茶,小心翼翼的走進我的房裡。她也總不忘說上一句:“別太累了。”有時,或許因為她的一句話,或者一個行動,讓我一道想了很久的題斷了思緒。這時的我會說上她一句:“別來煩我”。可每一句“別來煩我”說完後,我的心卻是充滿了無盡的懺悔。

  夜,漸漸深了。我,還在拼搏,可早已能休息的她卻還在等著我。她總不忘拿著一件衣服給我,並說上一句:“夜深了,天冷了,小心著涼。”。

  有時的我在一夜的學習後,不知不覺的趴在了桌子上,漸入夢鄉。可每天早上,當我醒來時,我的肩上,總有著一席被子。

  中考,七場考試,她總不忘了去接我。即便她知道,她瘦小的身軀擠不過別人,可她卻還是去了,在人潮裡,擠著。每場結束,我總能看到門口有著一個那麼熟悉的身影站在那裡,等著我。在路上,她總不忘問一句:“考得怎麼樣。”可這時結果的好壞又怎麼樣呢,一切都還不如這句問候來的溫暖,我也總笑著回答:“嗯,還不錯。”。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是那麼燦爛。

  她,並不出名,並不高大。可她,卻願為我傾盡所有。

  她,沒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可她卻有著一個響亮的名字,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