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成功的勵志故事

  那麼有關有哪些呢?成功的經驗不一定自己去經歷,問路才會不迷路。快速喝到牛奶,不一定自己要去養牛,要採取拿來主義,要問要學,要學要問,才能真有學問。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一:唯品會聯合創始人沈亞的故事

  沈亞,唯品會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畢業於上海鐵路學院,擁有長江商學院EMBA學位,在創立唯品會之前,他曾擔任廣州能越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

  低調做人做事看準就幹

  沈亞一路走來,對他的成功幫助最大的就是商業敏感度、強執行力以及低調做人做事的風格。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很多人想這個、想那個、舉棋不定,我是看準了就幹”。

  在電商群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沈亞是馬雲最想見的電商人”。而且不止一位電商人士透露,“能否請到沈亞,是判斷一個電商活動規格的一個標準”。被譽為中國電商傳奇黑馬的唯品會創始人—沈亞,身價百億,卻極少接受採訪,關於他的一切都是個謎?

  你一定聽過這麼一句廣告:“唯品會,一家做特賣的網站”。但就是這麼一家做特賣的網站,2012年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了,且僅僅用了1年的時間,股價就翻了5倍。如今唯品會已成為中概股中的“大牛股”,從最初上市時的2億多美元市值,到如今的百億美元市值,唯品會只用了2年是時間。

  唯品會的成功無疑創造了一個新的中國概念股公司市值上漲的傳奇。總市值已大致相當於10個噹噹網,僅次於騰訊、百度、奇虎360,成為中國第四大市值的網際網路公司。垂直電商唯品會可謂是“垂直升空”。

  而作為唯品會的董事長兼CEO,沈亞卻很少接受媒體採訪,也幾乎不參加各大業內論壇。沈亞表示,“股價和業績是緊密相關的,別的都是空談,天天露臉,上中央電視臺都沒用。”少說,多做,這是典型的溫州商人性格。

  善於思考在逆流中前行

  唯品會成立之前,沈亞共有兩次創業,但都跟電商無關。來自溫州的他身上帶著濃濃的溫商氣質,從商就是他們的事業密碼。

  創業初期,由於定位較高,沈亞和他的夥伴洪曉波曾被視為“掃貨團”,到巴黎一擲千金購買各式奢侈品,回國後賣不出,全部積壓在倉庫裡。買斷的方式和稀少的訂單讓沈亞苦不堪言。經過三個月的冷靜思考,當明白到“定位太高”的模式在中國確實“水土不服”,他果斷調整模式,將“奢侈品特賣”迅速轉向到中高檔大眾時尚品牌的方向,集中精力放在如何做好服裝特賣的供應鏈上。這之後的唯品會一路狂奔,交易額不斷翻番,團隊也從最早的25人增加至目前的3000多人,倉庫也由當時的80平方米擴張至2013年底的40多萬平方米。

  沈亞這種敏銳的市場嗅覺以及強執行力一直貫穿於他的經商過程中。在面對逆境時冷靜思考、擁有看準目標後就毫不猶豫、立刻去坐的態度和魄力,相信所有通往成功的挫折,都可以變成我們成功的一種助力。

  少說多做執著者的反擊

  2012年唯品會終於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了,但由於當時股市低迷,唯品會上市時不僅零盈利,還遭遇虧損,甚至被當時的媒體稱為“流血上市”。

  “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會受此影響”這是當時沈亞面對各種質疑聲時唯一的一句迴應。沈亞堅持自己的路,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他“每天晚上8點下班,吃晚飯,和家人聊聊天,從22點開始到凌晨1點之間,基本是坐在電腦前面的。”

  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由純規模的粗放式擴張轉變為精細化管理,讓唯品會在危機中成功反擊,迎來盈利,在上市的第二年實現淨利潤5230萬美元,成功扭轉之前虧損的950萬美元。“沈亞更願意做,而不願意多說”沈亞的多年搭檔洪曉波這樣評價到。少說多做,切忌持才傲物,杜絕鋒芒畢露,不僅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和態度,也是很多成功者共有的特質。

  善於抓住機會低調前行

  唯品會獨特的閃購模式並不特別,初期規模小又非常低調,阿里等巨頭根本沒有將其視為對手。這給了它瘋狂生長的機會。據說,在唯品會成立初期,沈亞拒絕了政府提供的創業支援資金,就這樣一直保持著低調前行。今年初唯品會收購樂蜂網,終於實現了服裝與美妝產業優勢互補的戰略。

  今年5月,唯品會發布季度財報,實現了盈利上得暴漲。財報資料釋出後,唯品會股價僅次於騰訊、百度、奇虎360,成為中國第四大市值的網際網路公司。

  對此,身價百億的沈亞淡淡迴應:“離成功還早,但一直在路上,執著的前行者就會有收穫”。越是功成名就的人,越是低調做人的典範;越是能低調做人的人,越是能在關鍵的時候成就一番事業。在低調中積蓄自己的實力,厚積薄發,使其成為自己路上的奠基石。

  篇二:25歲創辦途牛旅遊網的於敦德

  80後、上市公司CEO、不善言辭是於敦德身上最為明顯的標籤,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偶像。25歲,創辦途牛旅遊網;30歲,公司年銷售額達12億元;今年33歲,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他說:“人生從來沒有捷徑,追求夢想需要有一股子敢拼敢闖的牛勁和永不言棄的精神。”

  25歲創辦途牛旅遊網

  於敦德的創業經歷,和當下很多創業的80後、90後非常相似:在大學校園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畢業後開始幾番創業摸索,最後找準一個方向,一頭紮了進去。

  2001年,在東南大學頗具民國風情的校園裡,數學系的於敦德和金融系的嚴海鋒,都參與到東南大學的校園入口網站——“先聲網”的運營當中。在先聲網的合作,成為這兩個喜歡網際網路的年輕人,在大學時代最難忘的社團活動經歷。

  如今的嚴海鋒,已經是途牛網的運營總監。“在校期間我們就愛折騰,也創過業,做軟體、代理產品,都失敗了。但那段經歷非常珍貴,學到了很多東西。”於敦德說。

  畢業之後,於敦德先後參與創辦了五家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但在每家公司都待了不到一年。

  因為酷愛做網站,想在這個領域幹出一番事業;又因為喜歡旅遊,於敦德在這個市場看到了更多商機,個人創業就瞄準了旅遊網站。

  2006年,於敦德和幾個朋友一起籌備100萬元,租了一間70平方米的辦公室,創辦了“途牛網”。“圖牛”是於敦德當時部落格的名字,後來更名為“途牛”,用作公司的名字。2006年10月,途牛旅遊網正式啟動,這一年於敦德25歲。

  於敦德和合作夥伴花了大半年時間建立網站。“最初的4萬多個景點都是那時一個一個手工新增進去的,那時就是沒日沒夜地幹,不知疲倦。”於敦德說。

  網站完成,是做社群網站提高流量賣廣告,還是通過賣旅遊產品直接賺錢?於敦德選擇了後者,直接賣產品。“我認為賣旅遊產品發展空間大,並且內容容易放大。”他說。所以那時盈利模式很簡單,為旅行社提供旅遊線路預訂服務,驢友跟旅行社簽訂合同後,公司從中抽取一定服務費。“事實證明,這個大方向是對的。”

  靠200萬美金風投活下來

  2008年,於敦德100萬元的啟動資金花完了。而這時網站軟體急需升級,30多名員工要發工資,網站對外營銷需要大量資金……更糟糕的是,這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

  大環境不好,投資人都捂緊了口袋不敢輕易掏錢。於敦德記得他那時一共見了50個投資人,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可是大部分人並不看好這個沒有名氣的小網站。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他來不及沮喪,又匆匆趕去見下一位投資人。“一個沒戲,接著約見下一個,但從未想過放棄。”他說,因為資金緊張,在外地只能住小旅館、地下室。“當時壓力很大,如果融資不成功,那公司肯定就掛了。”非常幸運的是,公司獲得了20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憶起當初,他有些感慨:“有夢想就要勇敢去追逐,不要放棄,因為成敗有時就只有一步之遙,支撐我們走完這一步的是堅定的信念。”

  拿到資金後,於敦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工資,接著又開始升級呼叫中心。之前,途牛網扮演的一直是中介的角色,接了訂單交給旅行社。2009年,於敦德成立自己的旅行社,直接和消費者籤合同。此外,又收購一些旅行社,並不斷開發出北京、上海、深圳等不同城市出發地、目的地的旅行線路。

  然而,當時內地線上旅遊市場基本被攜程網、去哪兒網、藝龍網3家網商把持,於敦德靠何良方突圍呢?

  在思考途牛的商業模式時,於敦德有過猶豫。他說,2006年是途牛起步年,公司主攻社群旅遊,如果堅持做下去基本就是現在的窮遊、螞蜂窩,但這些旅遊社區網站由於多是圍繞話題、目的地做文章,面臨許多流量無法變現的難題。“產品的創新是衝鋒,商業模式的創新是變現,兩者密不可分。通過使用者好的體驗,可以極大降低使用者成本,來積累一個非常龐大的使用者群。”

  經過幾年打拼,於敦德悟出了途牛要在同業中牛起來的“變現經”。“途牛與攜程在業務上是差異互補,途牛70%產品專注出境遊,而攜程主要是境內遊。另外,途牛主要是休閒旅遊客戶,而攜程更多是商旅客戶。”於敦德如是分析其商業運作模式與攜程之間的不同,“途牛更像電商,做線上旅遊行業的‘京東’或‘唯品會’。”

  2010年,途牛業務量快速增長,銷售額4億元。2011年獲得紅杉資本等C輪聯合投資5000萬美元。2012年,網站註冊使用者達120萬人,銷售額達12億元。2013年9月,途牛完成D輪6000萬美元的融資。

  美國上市身家過億美元

  今年4月,途牛旅遊網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擬融資1.2億美元,主攻線上休閒遊。5月9日,繼攜程、藝龍、去哪兒網後,途牛旅遊網成為登陸納斯達克的第四家中國線上旅遊企業,成為美股市場上第一家專注於線上休閒旅遊的中國公司,口號是“要旅遊,找途牛”。

  市場對途牛的熱情出乎不少人意料:僅僅半個月,途牛股價最高漲幅已超100%;到8月8日,股價最高觸及25美元,已經比9美元的上市發行價上漲了178%。途牛的市值為10億美元,而持股10.9%的於敦德,其身家超過1億美元,成為億萬富豪。

  對於敦德來說,途牛旅遊網抓住了中國人出國“跟團遊”的商機,途牛的火爆也再一次印證了資本市場對中國線上旅遊市場高預期值。

  他說,途牛主打的“跟團遊”跟亞洲人的旅遊文化有關。“我們在中國跟團遊這個市場是排在第一位的。歐洲人和美國人基本上出門旅遊,在語言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很多目的地都是講英語的國家。但是在亞洲,以韓國、日本和中國為首的,大多數人都只會講本國語,對英語的掌握程度不太高,所以‘跟團’的需求就比較大。”“亞洲人第一次去一個地方,多數都傾向於選擇跟團。現在,因為中國城市的消費層次、文化差異、英語水平不同,所以,一線城市中的自助遊增長比例比較快,在二三線城市,跟團遊仍然是最主流的產品型別。”

  於敦德說,隨著網際網路接受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客戶會在網際網路上購買高“客單價”的產品。目前,途牛網平均一個跟團遊訂單是1.3萬元,自助遊平均一個訂單是1.5萬元。“人生從來沒有捷徑,追求夢想需要有一股子敢拼敢闖的牛勁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於敦德說,“‘牛人’還在一路狂奔。”

  創業還是要趁早

  最初,於敦德做網站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讓旅遊更簡單”,讓客戶最簡單、最方便地找到合適的產品。為了瞭解客戶的滿意度,於敦德要求工作人員對每個訂單都進行回訪;某個產品滿意度較低,將會下線。另外,公司不斷增加新產品,如“牛人”自助產品,未來幾年,於敦德寄希望於自助遊市場。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要創業。在於敦德看來,創業之路從來都是無限精彩,但又荊棘叢生。回想自己的創業經歷,於敦德感觸頗多:“年輕人創業不容易,失敗率很高。但創業還是要趁早,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有堅定的信心,有承受痛苦和磨難的心理準備,能承受得了大的壓力和痛苦。”

  篇三:小米的成功源於80%的運氣

  他是金山軟體的代言人,他參與了卓越網的建立;他是中國大陸著名天使投資人,陸續投資了20家創新型企業,並使它們成為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大亨。他二次執掌金山,41歲開始二次創業,用小米手機助威國產手機品牌。

  建立最牛的IT公司

  雷軍在獲得“2012中關村十大年度人物”時表示,“參加中關村十大系列評選活動,對於我來說有特別不一樣的意義。因為我是一個老中關村人,1992年就開始在中關村創業,20年過去,我覺得我作為一個經歷者感受到了中關村作為創新之都的魅力,也感受到了20多年中關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87年,在武漢大學計算機系讀大一的雷軍看到了一本書《矽谷之火》,講述喬布斯等計算機愛好者給電腦帶來的變革。18歲的他就夢想著辦一家全世界最牛的IT公司。

  1992年他加入了金山軟體,在中關村開始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鬥。2007年,38歲的雷軍將金山軟體帶入資本市場,又投資了十幾家公司,擁有超過3億元身家。在旁人看來,這時的雷軍好像人生所有目標都實現了,但他卻沒有停步。2010年,41歲的雷軍二次創業。這次他選擇了智慧手機。

  “我從來沒做過手機,也不瞭解手機行業的規律。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手機當電腦來做。”雷軍的想法正好是智慧機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每一部手機就是電腦。正因為他這種將手機當做電腦的想法,在手機行業引起了顛覆性的反響。

  公司成立四個月後,小米釋出了第一個產品:MIUI手機作業系統。小米開始被世人所熟悉。

  以客戶需求為源動力

  與中外巨頭閉門做研發的慣例不同,小米敞開門做研發,根據使用者意見每週進行更新。

  一個外地使用者因停電被困在黑暗的電梯裡,在手機上找不到手電筒圖示。通過小米社交工具“米聊”,使用者向雷軍建議開發手電筒功能。於是,在下一個週五推出的MIUI新版本中,摁著最常用的Home鍵,就能開啟手機的手電筒。實用獨有的小功能,贏得使用者們的褒獎。

  在雷軍手機通訊錄裡,有1000多名小米粉絲的電話。在他們的參與下,200餘項符合國人使用習慣的創新在系統上陸續誕生不安裝軟體找回手機功能、上百種主題風格的解鎖方式、群發簡訊前自動新增名稱、在使用者不接電話前提下友好提醒來電方的開車模式……

  “有很多人超級喜歡我們小米,我們把他稱之為米粉,我經常接到微博私信,有很多的米粉到小米公司送各種各樣的禮物,每天都會有各地的米粉給我們送禮物,我收到最珍貴的禮物是一個米粉用小米粘了一部小米手機模型,還有一個講他是怎麼完成的視訊,我想這需要對小米怎麼樣的感情才能做出這樣的禮物?” 雷軍告訴記者,“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把很多的事情想得很簡單,我們每天只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竭盡全力把產品做好,我們還有多少事情沒有做好?第二點,我們做所有的東西使用者是不是真的滿意?”

  正是以客戶需求為源動力,成就了小米的大市場。

  成功源於80%的運氣

  “我覺得小米創造這點成績的背後80%是運氣。”說到這話時,雷軍一臉的認真,“我在很多場合都講過這句話。當然很多人的解讀是這是雷軍在謙虛,一定不是這樣的,但是我真的認為80%是運氣。”

  “小時候我們聽到的是成功是99%的汗水+1%的運氣,但有時後面1%的運氣遠遠超過了99%的汗水。”雷軍說,“我個人認為,團隊的努力是成功的必要前提,除此之外還需要天時地利,小米開始做智慧手機的時候,正趕上了我國手機市場一場轟轟烈烈的換代浪潮,智慧手機逐步成為主流。我們趕上了這股潮流,佔到了天時,這也是促使小米成功的最大原因。”

  在雷軍眼中,地利無疑是中關村的大環境,“中關村匯聚了無數的人才,小米初期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走,我們在辦小米的時候,很容易地就匯聚了像摩托、谷歌等很多大公司的精英。而中關村在過去這些年的努力下,擁有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小米乾的事情,一部分是在於人才,一部分在於資金,沒有資金是做不成的,離開金融支援做這麼大的事情是不可能的。正是成長於中關村,才讓小米走到了今天”。

  允許創業者犯錯

  投資人要建立對創業者的絕對信任,並允許創業者犯錯。

  雷軍同時還是幫助其他創業者的天使投資人。雷軍有著獨特的投資理念,他曾多次強調自己只投熟人,而且不超過熟人及熟人的熟人這兩層關係。比如,UC優視的俞永福、凡客的陳年都是雷軍的朋友。

  另外,雷軍投資只看人。“我不在乎你在做的專案是什麼,我認為在中國,在今天的中國創業市場上,缺的是執行力而不是主意。”他說:“投資人要建立對創業者的絕對信任,並允許創業者犯錯”。

  建立小米後,雷軍更加註重幫助年輕創業者,他說:“今天我們都在講要投資90後。小米和順為基金,都鼓勵他們投資年輕人,30歲以下的年輕人。”

  同時擁有天使投資人和46歲創業者的雙重身份,雷軍更懂得創業的艱難。“創業如跳懸崖,我46歲,還可以為我18歲的夢想再賭一回。”雷軍表示,抱著必輸的信念來創業,那就做一個創新的東西。這種心態讓他迅速獲得成功,創立5年的小米2014年已經估值達到450億美元。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