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的名言大全

  餘秋雨,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電視名人、節目特邀主持人。專業從事散文、藝術理論的寫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餘秋雨的名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欣賞

  1、超越是一種孤獨。

  2、***中國***文藝作品讓全世界都承認的幾乎沒有。我們的文化形象,國內外都承認的是姚明,當然還有郎朗。但文藝作品卻是缺席的。我們到處都是人,但是優秀的創造者被各種各樣的麻煩困住了。被各種人事關係、某種體制、謠言、爭論、麻煩事,一下子困住了。如果海明威、貝多芬生活在這個時代,被很多緋聞困住,那也完全沒有辦法出來。

  3、很多老人的長壽,是犧牲很多樂趣換來的。例如,拼死冒險的樂趣、孤立無援的樂趣、遭受圍攻的樂趣。文化也是一樣,長壽的代價就是失落太多。

  4、判定一種文明的優劣有多種標準,而最高標準和最低標準又常常首位相應,形成一個迴圈圓形。中華文明至少在一點上既符合最低標準,也符合最高標準,那就是:自己好好活著,不去招惹別人。

  5、我看到,被最美麗月光籠罩著的總是荒蕪的山谷。我看到,被最密集的“朋友”簇擁著的總友情的孤兒。我看到,最怨紛的蒼老嘆息總是針對早年的好友。 我看到,最堅固的結盟大多是由於利益。 我看到。最堅決的分離大多是由於情感。 我看到,最容易和解的是百年血戰。我看到,最不能消解的是半句齟齬。 我看到,最低俗的友情被滔滔酒水浸泡著越泡越大。我看到,最典雅的友情被無知的彩筆描畫著越描越淡。我看到,最早到臨終床前的總是小人。我看到,最後被告知噩耗的總是摯友。

  6、羅丹說,什麼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東西。我們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鑿掉那些異己的、卻以朋友名義貼附著的雜質。不鑿掉,就沒有一個像模像樣的自己。

  7、一個混濁的中游不可能帶來一個清澈的下游。

  8、真希望世間能有更多的日珍視自己的每一步腳印,勤於記錄,樂於重溫,敢於修正,讓人上的前前後後相互滋潤。

  9、文學一進入考場已經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創作。

  10、為什麼那麼多中國民眾突然對韓國的電視劇,對超女表現出那麼單純的投入,很重要的原因是,韓國藝術家不知道中國評論家,而超女根本不在乎評論家的存在。

  11、人格尊嚴的表現不僅僅是強硬。強硬只是人格的外層警衛。到了內層,人格的天地是清風明月,柔枝漣漪,細步款款,淺笑連連。

  12、當代大都市的忙人們在假日或某個其他機會偶爾來到江南小鎮,會使平日的行政煩囂、人事喧嚷、滔滔名利、爾虞我詐立時淨化,在自己的鞋踏在街石上的清空聲音中聽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會走進一種清空的啟悟之中,流連忘返,可惜終究要返回,返回那種煩囂和喧嚷。

  13、大家都希望成為強者,崇拜著力量和果敢,仰望著膽魄和鐵腕,歷來把溫情主義、柔軟心腸作為嘲笑的物件。善良是無用的別名,慈悲是弱者的呻吟,於是一個年輕人剛剛長大,就要在各種社會力量的指點下學習如何把善良和慈悲的天性一點點洗刷乾淨。男人求酷,女人求冷。面無表情地像江湖俠客一般走在大街上,如入無人之境。哪一座城市都不相信眼淚,哪一扇門戶都拒絕施捨和同情;慈眉善目比凶神惡煞更讓人疑惑,陌生人平白無故的笑容必然換來警惕的眼神。

  14、善良,這是一個最單純的詞彙,又是一個最複雜的詞彙。它淺顯到人人都能領會,又深奧到無人能夠定義。它與人終生相伴,但人們卻很少琢磨它、追問它。

  15、社會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繹,秀麗山水間散落著才子、隱士,埋藏著身前的孤傲和身後的空名。天大的才華和鬱憤,最後都化作供後人遊玩的景點。

  16、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雪峰是偉大的,因為滿坡掩埋著登山者的遺體;大海是偉大的,因為處處漂浮著船楫的殘骸;登月是偉大的,因為有“挑戰者號”的殞落;人生是偉大的,因為有白髮,有訣別,有無可奈何的失落。

  17、中年是對青年的延伸,又是對青年的告別。這種告別不僅僅是一系列觀念的變異,而是一個終於自立的成熟者對於能夠隨心所欲處置各種問題的自信。

  18、與貧困和混亂相比,我們一定會擁有富裕和秩序,但更重要的,是美麗的安適,也就是哲人們嚮往的“詩意地居息”。

  19、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把並不存在的文明前提當作存在。文明的傷心處,不在於與矇昧和野蠻的搏鬥中傷痕累累,而在於矇昧和野蠻錯看成文明。

  20、矇昧往往有樸實的外表,野蠻常常有勇敢的假相,從歷史眼光來看,野蠻是人們逃開蒙昧的必由階段,相對於矇昧是一種進步;但是,野蠻又絕不願意就範於文明,它會回過身去與矇昧結盟,一起來對抗文明:外表樸實的對手和外表勇敢的對手,前者是無知到無可理喻,後者是強蠻到無可理喻。更麻煩的是,這些對手很可能與已有的文明成果混成一體,甚至還會悄悄地潛入人們的心底,使我們尋找它們的時候常常尋找到自己的父輩,自己的故鄉,自己的歷史。

  21、任何文明的洞窟,不管藏有多少實物,冠有多少美名,總有一個開啟它的小小鑰匙孔。中華文明的鑰匙孔,叫“君子”。

  22. 聖潔總會遇到卑劣,而卑劣又總是振振有詞,千古皆然。

  23. 現代,不僅僅是一截時間。現代是寬容,現代是氣度,現代是遼闊,現代是浩翰。

  24. 在我短暫的生命中,在許多生命中的某個瞬間,是那麼輕微的一句言語,在多年後在來細細的咀嚼,我依然覺得是那麼溫心和甜蜜。

  25. 人們在名譽的爭奪中最容易降低自己的生命方位,降低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26.一切美麗都是和諧的,因此總是渾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醜陋都是獰厲的,因此總是耀武揚威,囂張霸道。如果沒有審美公德的佑護,美永遠戰勝不了醜。

  27. 與其被謠言壓死,不如發出光亮把謠言驅逐;眾人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你,你把懷疑的目光投向謠言;傳謠者都是可憐人,他們能接受謠言,也能接受光亮;光亮是什麼?是那顆真正為眾人負責的心。

  28. 小時候,希望自己快點長大,長大了,卻發現遺失了童年;單身時,開始羨慕戀人的甜蜜,戀愛時,懷念單身時的自由。很多事物,沒有得到時總覺得美好,得到之後才開始明白:“我們得到的同時也在失去。”

  29. 有些事,明知是錯的,也要去堅持,因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愛的,也要去放棄,因為沒結局;有時候,明知沒路了,卻還在前行,因為習慣了。

  30.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31. 我們的歷史太長、權謀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內幕太厚、口舌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因此,對一切都‘構思過度’。

  32. 謠言的雪球不僅可以越滾越大,而且還會越滾越圓、越滾越險。這真是一個可怕的雪球。

  33. 假如你想要一件東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來找你,就永遠屬於你;它若不回來,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34. 惡者播弄謠言,愚者享受謠言,勇者擊退謠言,智者阻止謠言,仁者消解謠言。

  35. 有了朋友,再大的災害也會消去大半。有了朋友,再糟的環境也會風光頓生。

  36.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

  37.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38. 以平常態,做普通人,是最有滋味的人生。

  39. 老人的年齡也有積極的緩釋功能,為中青年的社會減輕負擔。不負責任的中青年用不正當的寵溺敗壞了老人的年齡,但老人中畢竟還有冷靜的智者,默默固守著年歲給予的淡然的尊嚴。

  40. 中年人的當家體驗是最後一次精神斷奶。你突然感覺到終於擺脫了父母、兄長、老師的某種依賴,而這種依賴在青年時代總是依稀猶在的;對於領導和組織,似乎更貼近了,卻又顯示出自己的獨立存在,你成了社會結構網路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點;因此你在熱鬧中品嚐了有生以來真正的孤立無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強大集於一身。於是,青年時代的多元體驗也就有了明確的定位和選擇。

  餘秋雨的名言精選

  1. 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際交往上,經常減肥、排毒,才會輕輕鬆鬆地走以後的路。

  2. “我們的歷史太長、權謀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內幕太厚、口舌太貪、眼光太雜、預計太險,因此,對一切都‘構思過度”

  3. 人們常常習慣於把那些對自己提出了不恰當批評的人看作小人,這其實是不對的。在很多時候,即便那些給我們帶來毀損和災難的人也未必是小人,因此,需要把對毀損的態度是一種特殊事件,小人是一種恆久存在。毀損針對個人,小人荼毒社會。

  4. 就人生而言,應平衡于山、水之間。水邊給人喜悅,山地給人安慰。水邊讓我們感知世界無常,山地讓我們領悟天地恆昌。水邊讓我們享受脫離長輩懷抱的遠行刺激,山地讓我們體驗迴歸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邊的哲學是不捨晝夜,山地的哲學是不知日月。

  5.領悟了自己還應該提醒別人。奧林匹克精神照耀下的各民族健兒的極限性拼搏是一種提醒,而始終無視生死鴻溝的探險壯士更是一種提醒:作為一個人,能達到何等樣的強健。強健到超塵脫俗,強健到無牽無掛,強健到無愧於緲緲祖先,茫茫山川。

  6. 民眾的良知在獲得啟蒙之前,他們恰恰是很多無恥暴行的參與者和歡呼者。

  7. 在文化上,無效必然導致無聊,無聊又必然引來無恥。但是,即使到了這種“三無”的低谷,也不必過於沮喪。因為只有低谷,才能構成對新高峰的嚮往。

  8. 嫉妒的起點,是人們對自身脆弱的隱憂。

  9. 小人用卑微的生命貼上住一具高貴的生命,高貴的生命之所以高貴就在於受不得汙辱,然而高貴的生命不想受汙辱就得付出生命的代價,一旦付出代價後人們才發現生命的天平嚴重失衡。這種失衡又倒過來在社會上普及著新的恐懼:與小人較勁犯不著。

  10. 鼓動人們為了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所謂觀念上的疑點,毫無顧忌地告密、揭發、反咬、圍攻、賣友。只要做了這樣的惡事,不僅能自保,而且還能瓜分受害者的遺產;如果不肯這樣做,則遲早災難臨頭。這就以對生命最終威脅的方式培植起人性深處的惡,使之蔓延膨脹,顛覆全社會的人格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