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主創業需要什麼前期準備

  21世紀是“創業時代”,創業活動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部分,鼓勵創新與創業,已成為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競相實施的國家戰略。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一、積累社會經驗,建立人脈網路;

  中國社會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社會道德理念遠遠高於生活實際。從小人們就被以很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著、教育著、灌輸著、管束著,無論是正規學校,還是沒有文化的家庭,即使父母都是流氓混蛋,他們也會要求子女做聖人!

  老鼠不知道這種現象緣何而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受教育的時間越長,你與社會實際脫節的愈厲害——因為,你始終被一種理想化的教育欺騙著、矇蔽著。

  很多知識分子與社會格格不入,許多老師只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裡,與社會的溝通能力很差。

  我們不能埋怨中國社會的平均文化素質太低,因為這是現實,你必須接受。如果你想自主創業,就必須學會與這個文化素質不高的社會打交道,否則,這個社會根本不認你。

  客觀地說,不是我們社會的素質太低,而是,我們要求的起點太高;如果你能深入瞭解這個社會,就會發現大多數人***無論其文化素質高低***本質還是善良的,只是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衝突時,多數人會首先考慮個人利益而已。

  大學畢業生一般要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去理解、適應這個社會,有些人可能會需要更長的時間,這取決於個人的心態和適應能力。在這期間,要廣泛建立人脈關係。

  關於“人脈”一詞,老鼠在《大學中能學到什麼》一文中有詳盡釋疑,本文不再贅述。如果你還是認為“人脈”是一個貶義詞的話,那老鼠建議你還是放棄自主創業的打算吧!

  二、 瞭解供銷渠道,把握市場動態;

  創業前這幾年,你最好選擇與你即將創業的專業相同或相近的公司及企業作為學習的基地。

  你的目的是去學習,所以,不要計較收入高低。要多長心眼,多做工作,多接觸業內人士。

  你要注意瞭解該公司的進貨渠道***或是原材料的來源***,從哪裡進貨,價格是多少?進貨的質量與季節有沒有關係?一年中不同時間的進貨量等等;儘量爭取機會參與進貨,與你未來的供應商先行建立良好的關係。

  其次要了解銷售渠道,公司產品的理想銷售目標是什麼?實際都賣到了哪裡?價位如何?客戶都有哪些?他們的需求是什麼?他們對目前產品的滿意和不滿意之處各是什麼?銷售環節也是你必須要介入的關鍵部位,一定要與一部分客戶建立直接聯絡,並努力研究他們的喜怒哀樂,這可能是你事業起步最關鍵的一點。

  建立人脈還包括在採購、銷售的隊伍中,培育自己的關係網,其中的某些能人,可能就是你未來公司的骨幹力量。

  建議想創業的大學生在畢業後首先到小一點的公司去做上一年半到兩年,小公司人員少,內部管理不夠嚴格,很容易跨部門工作,有利於你全面掌握各方面資訊。第一份工作至少要做到一年半以上,因為這樣你才能全面地瞭解這個行業一年四季的經營情況。

  第二份、第三份工作可以短一點時間,但最好接近完整的一年。這時你可以選擇大公司就業,注意觀察瞭解大公司的部門設定以及各項管理制度和實際執行情況,同樣要設法接觸大公司的供銷渠道,注意與小公司進行比較其差異。

  三、 學習管理經驗,明確優勢劣勢;

  無論在大小公司,你都要注意觀察瞭解其基本運營成本。

  每月的房租、水電等消耗;

  員工工資及獎金;

  意外支出可能有哪些?

  會計如何做賬?

  如何與客戶談判?

  合同怎麼籤?

  與工商、稅務、城管、派出所都發生哪些聯絡?

  國家相關的政策法律有哪些?

  哪些是剛性規定?

  哪些是原則規定?

  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

  法政策

  《就業促進法》第七條國家倡導勞動者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鼓勵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簡化程式,提高效率,為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提供便利。

  釋義

  本條是關於勞動者在就業中的個人義務和作用及國家的相關責任的設定。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是指勞動者應當樹立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和多種方式就業觀。要徹底克服等、靠政府安排就業,將職業分成高低貴賤等舊觀念,樹立靠提高技能參與競爭就業,靠自身努力加上政府扶持實現就業和尊重勞動、尊重技能等新觀念。“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是勞動者實現就業的根本手段。“自謀職業”,是指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資訊、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自己獲得就業機會。“自主創業”,是指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資本、資源、資訊、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創辦實業,解決就業問題在今後的就業工作中,全社會應形成牢固的自主創業意識,使自主創業成為就業的主渠道。政府方面應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自主創業思路,指定自主創業政策,開發自主創業門路上,同時,要在工商辦照、稅款減免、場地申辦、辦理信貸、資金支援等各個環節上簡化程式,提高效率,為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提供便利。

  稅收政策

  個體自主創業稅收政策的物件:在法定勞動年齡內,具有本市戶籍的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零就業家庭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登記失業人員、畢業年度內在校期間創業的高校畢業生,以及畢業年度離校後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從事除建築業、娛樂業以及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廣告業、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網咖、氧吧外的個體經營者。

  享受稅收政策的額度和期限: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期限最長不超過三年。

  大學生自主創業必備的硬體

  硬體一:經驗

  大學生長期呆在校園裡,對社會缺乏瞭解,特別在市場開拓、企業運營上,很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紙上談兵的誤區。因此,大學生創業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方面,去企業打工或實習積累相關的管理和營銷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參加創業培訓,積累創業知識,接受專業指導,提高創業成功率。

  硬體二:資金

  一項調查顯示,有四成大學生認為“資金是創業的最大困難”。的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金,再好的創意也難以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因此,資金是大學生創業要翻越的一座山,大學生要開拓思路,多渠道融資,除了銀行貸款、自籌資金、民間借貸等傳統途徑外,還可充分利用風險投資、天使投資、創業基金等融資渠道。

  硬體三:技術

  用智力換資本,這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之路。一些風險投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願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因此,打算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大學生,一定要注意技術創新,開發具有自己獨立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吸引投資商。

  硬體四:能力

  大學生由於長期接受應試教育,不熟悉經營“遊戲規則”,技術上出類拔萃,理財、營銷、溝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創業獲得成功,創業者必須技術、經營兩手抓。建議可從合夥創業、家庭創業或低成本的虛擬店鋪開始,鍛鍊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