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素養在工作中的地位如何

  職業素養及其在工作中的地位

  中國知網***CNI***I***將職業素養定義為: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範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很多企業界人士認為,職業素養至少包含兩個重要因素:敬業精神及合作的態度。敬業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將自己作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發揮出實力,對於一些細小的錯誤一定要及時地更正,敬業不僅僅是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給的每一份工作。態度是職業素養的核心,好的態度比如負責的、積極的,自信的,建設性的,欣賞的,樂於助人等態度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那麼,呢?

  《一生成就看職商》的作者吳甘霖回首自己從職場慘敗者到走上成功之道的過程,再總結比爾·蓋茨、李嘉誠、牛根生等著名人物的成功歷史,並進一步分析所看到的眾多職場人士的成功與失敗,得到了一個寶貴的理念:一個人,能力和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在職場要成功,最關鍵的並不在於他的能力與專業知識,而在於他所具有的職業素養。提出,一個人在職場’中能否成功取決於其“職商”,而職商由以下l0大職業素養構成:工作中需要知識,但更需要智慧,而最終起到關鍵作用的就是素養。缺少這些關鍵的素養,一個人將一生庸庸碌碌,與成功無緣。擁有這些素養,會少走很多彎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前面已經提到,很多企業之所以招不到滿意人選是由於找不到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的畢業生,可見,企業已經把職業素養作為對人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如成都大翰諮詢公司在招聘新人時,要綜合考察畢業生的5個方面:專業素質、職業素養、協作能力、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其中,身體素質是最基本的,好身體是工作的物質基礎;職業素養、協作能力和心理素質是最重要和必需的,而專業素質則是錦上添花的。職業素養可以通過個體在工作中的行為來表現,而這些行為以個體的知識、技能、價值觀、態度、意志等為基礎。良好的職業素養是企業必需的,是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是大學生進入企業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