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就業國家政策

  就業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政府和大學生,面對中國經濟的轉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表現得更為突出。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一、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各級政府要為高校畢業生創造工作條件,主要充實城市社群和農村鄉鎮基層單位,從事教育、衛生、公安、農技、扶貧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在艱苦地區工作 2 年或 2 年以上者,報考研究生的,應優先予以推薦、錄取;報考黨政機關和應聘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同等條件下,應優先錄用。

  二、黨政機關錄用公務員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應主要面向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考或招聘,擇優錄用。

  三、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其提供便利條件和相應服務。對企業跨地區聘用的高校畢業生,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要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取消落戶限制。

  四、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凡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自工商部門批准其經營之日起 1 年內免交登記類和管理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有條件的地區由地方政府確定,在現有渠道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和擔保。

  五、為高校畢業生辦理戶口和人事檔案手續提供便利。對畢業離校時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本人要求戶口和人事檔案保留在學校的,按規定保留兩年。在此期間,檔案管理機構對保管其檔案免收服務費用;本人要求將戶口轉回入學前戶籍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按照戶籍管理規定為其辦理落戶手續,人事、教育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服務機構負責辦理相關手續,人事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免費提供人事代理服務。本人落實工作單位後,公安機關按有關規定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六、畢業半年以上未能就業並要求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持學校證明到入學前戶籍所在城市或縣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和街道勞動保障機構應免費為其提供就業服務。對已進行失業登記的高校畢業生,有條件的城市、社群可組織其參加臨時性的社會工作、社會公益活動,或到用人單位見習,給予一定報酬。對於因患病等原因短期無法工作並確無生活來源者,由民政部門參照當地城市低保標準,給予臨時救助。此項費用由地方財政列支。

  七、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等職業學校 *** 大專 *** 畢業生,對就業困難的應屆高職 *** 大專 *** 畢業生,由勞動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門共同實施 “ 高職 *** 大專 *** 畢業生職業資格培訓工程 ” ,對需要培訓的應屆高職 *** 大專 *** 畢業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培訓費由教育系統承擔,職業技能鑑定費由勞動保障部門適當減免。

  關於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思考

  大學生就業創業是指“高校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在其即將結束學業完全進入社會之際實現同一定的生產資料建立勞動關係的過程。”大學生就業不僅影響到每一位大學生的自我生存和發展,也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有關問題的概述

  自1999年以來,高等教育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隨著我國適齡大學生大學入學率逐年增加,導致畢業生逐年增多,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共ll5萬,而到2009年,這一數字已達已達610萬,2010年高校畢業生規模繼續增加。

  如此龐大的人群,必然帶來巨大的就業壓力,雖然中國經濟在金融危機後有所復甦,但大學生就業形勢仍然不容樂觀,擺在人們面前的不再是重複了十幾年的老問題,而是一個全新的就業問題。

  1.產業結構調整的因素

  目前我國正在經歷一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的過程。產業結構調整包括產業結構的均衡化過程和產業結構的高度化過程,無論是產業結構的均衡化還是高度化,都將對就業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

  就產業結構衡化而言,其實質是通過調整壓縮長線產業,加速發展短線產業,使各產業部門不斷趨向平衡。而在這一調整過程中,被壓縮的長線產業部門必然將縮小生產規模,減少生產。於是,這些產業部門的部分生產工人以致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便會失去原有工作,導致失業情況的出現。

  就產業結構高度化而言,一方面,各產業部門技術水平的提高會產生勞動力溢位效應;另一方面,結構遞進過程中“朝陽產業”的興起和“夕陽產業”的萎縮,勢必導致產業結構性磨擦。

  其中,走向衰落的產業部門不可避免地排擠出大量勞動力,當這些勞動力不能及時為快速發展著的新興產業部門吸納時,便會形成結構性的失業群體。在中國結構性轉型時期,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其市場化程度又遠遠落後於前者的變化,造成現有的產業結構相對於大學生大學生的就業結構產生結構性的供求不平衡。

  2.就業單位的因素

  首先,不少用人單位招聘時偏重高學歷,如專科能幹的活用本科,本科能幹的活用研究生,造成人才極大浪費。其次是性別歧視。女大學生在就業時明顯處於劣勢,不少用人單位招聘時考慮女大學生生理、婚姻及生育等因素,把女生拒之門外,造成女大學生就業難。

  再次是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

  另外,還有的用人單位過分看重工作經驗,希望所招聘的人才不需培訓,而且能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但一般大學生是無法滿足用人單位這種要求的。


 

  3.畢業生方面的因素

  ***1***就業觀念陳舊。當前大學畢業生“重東部,輕西部”,“重城市,輕農村”的地域觀念仍沒有明顯改變,大多數高校畢業生就業理念普遍存在一些“誤區”,對自己期望值過高。在就業區域的選擇上,寧到東部爭搶崗位,不到西部發揮特長;從就業城市的選擇上,寧到大城市屈就,不到小城市高謀;從企業性質的選擇上,寧到國企外企做職工,不到中小民營企業做骨幹;“既要好地方,又要好單位,既要好待遇,又要專業對口”的“四保一族”在當今大學畢業生中並不少見。

  ***2***專業技能欠缺。

  雖然大學教育中包括實習環節的教育,但是相對於專業技能要求來說,大學生缺乏熟練的專業技能,不能夠直接上崗工作,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能力要求。

  ***3***社會實踐不足。

  社會實踐經驗只能從工作中不斷積累,這或許是應屆畢業生最大的欠缺和無法改變的現狀。

  ***4***崗位選擇單一。高薪的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崗位成為眾多畢業生追逐的熱點。畢業生限制了擇業的寬度和領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並且自己喜歡的工作。從就業態度的選擇上,寧可被動就業或不就業,更不願主動創業,從而造成學生就業願望與現實的矛盾,導致大學畢業生擇業預期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的錯位,也使得就業市場中出現了“很多人沒事幹,很多事沒人幹”的怪現象,這也直接導致畢業生就業機會的喪失和就業形勢的嚴峻。

  4.學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在這十年間,國家不斷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學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大量增設專業。有的學校在設定新專業的時候,沒有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沒有進行合理的市場調研,沒有把技能就業作為專業設定的核心,使供給需求嚴重失衡,學生畢業後崗位稀少,難有用武之地。

  許多學校爭先設定國家緊缺的熱門專業,但是當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的時候,共同進行就業競爭,使得原來的熱門專業又成了冷門,導致“多個學校專業相同,相同專業沒有就業”現象的發生。

  另外,高校往往只是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大學生工作態度、敬業精神、職業道德、人際關係處理等非認知技能的培養,這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當前採取的就業創業政策及其例項介紹

  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歐真志介紹,今年以來全省介紹了71場大學生現場招聘會、37場網路招聘會,提供14萬個職位,新增大學生實習見習基地101個。到6月中旬為止,廣東應屆大學生就業率已經超過60%***摘自6月13日廣州日報***。由此看來,政府政策扶持是解決就業創業的重要力量。

  1.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建立

  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是共青團服務大學生學生就業創業的一項重要舉措,與支援大學生開展小額貸款、廣泛開展就業培訓工作一樣,對於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可發揮積極的促進幫助作用。

  如深圳採取的大學生見習政策,對30週歲以下、持有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失業人員和本市新成長大學生勞動力,提供3個月以上、6個月以內免費見習培訓,其間每月給予800元補貼,併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對接收見習學生的企業,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建立,可以幫助大學生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就業創業能力。

  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建立,為企業搭建了一個選人用人的平臺。大學生到企業參加見習,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瞭解見習人員的機會,可以幫助企業發現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滿足企業的擴張性需求。

  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的建立,可以動員社會資源,緩解就業壓力,營造關心、幫助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濃厚氛圍。共青團選擇就業創業這個普遍性的、帶有共性的迫切問題作為服務大學生的切入點,遵循市場機制和社會公益活動的基本規則,廣泛動員和爭取在各類企事業單位中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不僅為大學生提供見習崗位,還體現了企事業單位的社會責任。

  2.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

  2009年3月17日,教育部頒佈了《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公告》。公告制訂了一系列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包括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應徵人伍服義務兵役;聘用優秀高校畢業生參與國家和地方重大科研專案;鼓勵和支援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強化對用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

  公告還指出:參加“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專案、服務期滿的畢業生可以享受以下優惠政策:公務員招錄優惠、事業單位招聘優惠、考學升學優惠、國家補償學費和代償助學貸款政策。

  政府還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這些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

  3.高校開展創業就業教育與培訓

  高校利用社會實踐活動,搭建大學生了解基層的平臺,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影響,引導和幫助大學生面向就業,把社會實踐與就業創業緊密結合起來。高校應利用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引導一、二年級大學生對專業學習有進一步認識,指導三年級大學生將社會實踐與就業結合,有針對性地實踐。

  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於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瞭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鍊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大學生創業基金專案的專案例項介紹

  大學生創業基金有別於普遍意義上的創業基金,最大的不同在於大學生創業基金多數由政府部門牽頭結合高校資源建立,公益性質的比重較大。對於大學生創業基金專案的成功首先取決於科學的專案計劃。計劃是實現未來目標的一種行動方案。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專案計劃的作用在於制導和控制。

  如上海交通大學便建立了一個以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長主抓,校科技處/高新辦和校就業中心負責推動落實的較為完善的工作體系,並在校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就業中心兩處設立常年受理點。

  在徐彙區、閔行校區等地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孵化基地。為擁有科技成果的高校畢業生提供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的場地,提供諮詢、建議等服務,併為那些具備創業條件的專案提供代辦公司註冊、提供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服務措施,把科技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成為大學生創業的示範性基地。大學生創業基金專案為許多想在自己專業研究出成果的人才打開了另一扇門,也讓他們充滿了創業的激情。

  三、當前政策對大學生就業創業衍生的問題

  1.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建設工作為大學生積累工作經驗和提高就業創業能力提供幫助,同時也為用人單位選人搭建平臺。但在實施過程中各地普遍出現了一些基地無人或見習學生流失的狀況,一方面是因為有些部分基地把大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另一方面一些大學生接受不了從基層開始的學習;另外,目前見習工作主推大四的學生,但大四學生忙於找工作很難靜心實習。

  而且,目前無論是教育部門還是勞動部門都沒有制定與當前情況相符的實習生制度,見習基地擴容雖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實習生制度,政府要制定一些向見習單位傾斜的政策,讓更多的見習單位願意接收實習生。

  2.國家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但是畢竟不是長遠之計,當大學生從這些優惠政策走出來後又得面臨巨大的就業與擇業的壓力;而且由於高校對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夠,大學生對於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出臺的各項就業政策與鼓勵措施大多不太瞭解,而且聽說過這些政策的也比較少。

  所以大學生對這些就業政策的認知不夠、瞭解不全面、關注度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對於國家的就業政策宣傳的力度和就業指導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3.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創業就業培訓與教育過程中,要更多注重對其創業相關的理念與方法的培養,要組織學生進行與專業有關的社會實踐或其他社會活動,而不是安排隨意且沒有多大的價值的工作,這樣可解決學生動手能力差,心理素質差,不能適應社會要求的問題,從而避免畢業生就業難現象的產生。

  4.雖然為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各級政府與高校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把創業門檻降到了很低限度,但令人尷尬的是,在如此寬鬆的政策下,站出來響應的大學畢業生仍是寥寥無幾。

  根據社會調查,大學生自主創業少的原因主要有:沒有創業的概念和能力,缺乏獨立思考能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學生畢業以後,因為缺少經驗和財力,從事的都是一些相當簡單和低層次的創業,如開快餐店、豬肉鋪等。甚至有調查顯示,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概率只有2%。由此可見,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時機選擇和必要的創業過程引導是關鍵。

  四、總結與建議

  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充分整合各方資源,建立開放性、綜合性的服務體系,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為大學生創業就業提供“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服務。建議:

  1.積極優化政策環境。首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廣泛收集政策資訊、崗位資訊、市場動態,彙編成冊免費發放給大學生,在政府網站上建立“資訊超市”,集中為大學生提供資訊參政議政服務。

  其次,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督促各部門、各單位不折不扣地落實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在就業培訓、就業見習、職業介紹、自主擇業、小額貸款擔保、稅收減免及社保補貼等優惠策方面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第三,建議將國家現有的再就業優惠政策普及到大學生就業創業人員。

  在商業貸款、政府和其他機構的無償自主風險投資資金、創業基金,以及在減稅減費減開業手續等方面,給予創業大學生同樣待遇。如廣東採取的九條新政助“全民創業”便是惠民很好的體現:1***試行註冊資本“零首期”;2***試行登記管理“零收費”;3***放寬經營場所要求;4***延長企業出資期限;5***擴大股權出資範圍;6***減少企業登記前置性審批許可專案;7***開展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登記;8***簡化登記程式,縮短辦照時間;9***免費提供企業登記公告服務。

  2.加強就業創業觀念教育與過程支援和引導。首先,針對目前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高校要更加重視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並通過創業課程設定與創業指導等手段著力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業水平。

  其次,學校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和技能的培訓。學校可開設一些與創業相關的專題講座,內容涉及如何把握商機,如何融資,如何承受壓力等,同時開展模擬創業,實地考察企業等豐富多樣的案例教學。最後,要為學生創業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探索畢業生自主創業的長效機制。針對不同年級學生,推出體驗創業、實踐創業、挑戰創業三個層次的創業支援體系舉措。

  3.強化就業創業實訓。一是大力推廣行之有效的培訓模式,廣泛開展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業計劃競賽、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等活動,增強大學生實踐經驗,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二是在有教學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和大學生院校建立一批培訓基地,擴大財政補貼物件,形成創業培訓網路。三是繼續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首先要注意行業和專業的針對性;其次,各地學校團組織在立足所處地區的特點發展見習基地的同時,還應該根據自身的專業特色合理安排見習基地的行業取向,力求平衡勞動力市場的供求結構。

  再次,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對就業有著不同的需求結構以及吸納能力,應該及時更新對勞動力市場的執行規律的把握,力求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推進工作能夠跟得上經濟發展變化的趨勢。

  4.提供系統幫扶平臺。要充分整合現有勞動人事市場資源,打破部門界限,專設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視窗,主動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崗位介紹、職業推薦、就業諮詢、就業指導等綜合服務,健全和完善統一的大學生就業市場。

  要規範大學生職業中介、教育、勞動、人事等有關部門,要強化對職介公司、中心、單位的登記管理,規範職介、招聘程式、條件和工資待遇,給予職介免費等優惠政策,依法保障大學生就業創業合法權益。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不知道有沒有幫助到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