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創業心得體會

  現在自己做創業的青年朋友越來越多,那麼自己創業有什麼好的創業體會呢?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你帶來的“”,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篇1:

  創業四次,不是很成功,醞釀第五次重新再來,晒出十大心得和派友分享。

  第一次創業:廣東汕頭 -手機店

  大學剛畢業,只有夢想,心高氣揚。對手機不熱愛,不專業,導致沒有成功。

  第二次創業:汕頭久寧電子有限公司

  創業之初,好高騖遠,一心只想做個世界偉大的公司,不務實際,對短期的規劃不好,管理經驗不足。合夥人關係處理不好,過於人情,水滸氣過重。

  第三次創業:1+1飾品店

  專案過小,無法達到創富的條件。

  第四創業:常客茶業、好記網路公司

  只有激情,對茶業不專業,對商業模式不夠認識。一切理想化,前景很性感,結果很悲慘。

  這次創業維持2年,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不健康的團隊,不適合的創業土壤。每天重複著做想同的工作,可結果卻遙遙無期。

  離開創業公司,現在成為職業經理人,從事化妝品行業,已經工作1年。這麼長時間以來,我跳開創業反思創業,總結如下十條:

  第一:方向比方法重要

  有句話叫先做對的事,再對的做事。創業最痛苦的就是南轅北轍,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一個創業者選錯了行業,你再怎麼努力也是白費,只會讓你越陷越深。所以,創業的第一法則就是選方向。判斷自己方向是否正確,你得問自己:你做的了這個事情嗎?你有錢做這個事情嗎?這個事情的前景夠大嗎?你選的模式對嗎?

  第二:既要抬頭看路也要低頭拉車

  一個企業只有人拉車沒有人看路,走不遠走不長;但只有人看路沒有人拉車,則必亡。在做茶業的公司的時候,我們就犯過這樣的錯誤,我們想了很多,但一直做不好,執行不行。大家只看路,沒人去拉車。

  第三:先活著,並活下去

  創業之初,要常常想著自己怎麼活著。一個只有C照的人,就不要想著上天去開飛機。先活著,就得適當顧忌自己的短期利益,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情,力不從心的事情不要麻木冒險,不能親信捷徑。先修內功,然後擴充。先有飯吃,然後在想吃的更好。

  第四:不要學水滸,要學西遊與三國

  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創業不是打家劫舍,所以兄弟情義不能過於凸顯。一起創業是戰友,不是兄弟!商城如戰場,制度化的企業才有未來。多學西遊記,團隊雖小,但各有武功!多學三國,創業成果不是股東的,不是創始人的,而是大家的。公司門口停滿小車,如果都是你自己的,那你就註定要失敗;連你最普通的員工都有車的時候,你就成功了。沒有人願意只看你吃肉,而自己喝湯。沒有人甘心無償為你賣命!你沒有那麼偉大。

  第五:心小點,眼低點,腳步快一點

  上市企業很多,蘋果只有一個。你能成為微軟、蘋果、阿里巴巴?我看未必。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成為將軍。眼光要低,不要想成不了百強公司的企業你不幹。腳步要快,想到的,就得幹到,特別是像電子商務的輕公司,三個月就一個輪迴。你不快,別人就跑遠了。到時候變成了一個開始看不見,中間看不起,最後又看不到的人。悲哀!

  第六:有夢想很好,但夢想要照進現實

  有夢想很好,但只有夢想你會死的很慘。一切理想化,前景很性感,結果很悲慘。關鍵是什麼?不要以為馬雲只會站在講臺上天馬行空,他的背後站著18大金剛,阿里巴巴彙集全球最頂級的人才。只有馬雲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再美好的夢想,沒有照進現實都是狗屎。想法誰都有,關鍵是看你做不做的到。

  第七:1+1一定要大於2

  創業必須有一個團隊。這個團隊裡1+1一定要大於2。最痛苦的情況是,你出技術,而他出錢,他不專業,但是又愛折騰,隔三差五的出點餿主意,或是給你的注意添堵。怎麼辦?創業之初就得約定好,簽好股東協議。奉勸一句,最好不要找只有錢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人合作,這樣你的成功率會很低。除非他什麼都不管,而你又什麼都會。有好專案不怕沒有錢!關鍵是你真金,不是鍍金。

  第八: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你是創始人,你是老闆或是你還有老闆,你們要請職業經理人吧,你放權嗎?投了錢,不要以為你什麼都會?一定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不要以為你會了直通車推廣、關鍵詞優化,就連美工都歸你指導。你得讓更裝專業的人來幹。老闆可以自己幹,總經理未必要自己幹。不要以為投錢就了不起,不要以為創始人就很了不起,想做大,就得放手。你要乾的是你自己能幹的好的,要不然不要多嘴,放權!

  第九:現實基礎決定你的生死

  現實基礎是什麼?是錢。股份該得的要得。但是你要是長期參與公司經營,工資必須得要。在作為職業經理人的時候每月1萬,創業可以只拿4千,夠維持,但一定得有,要不然長期以後你心裡會不平衡,你老婆會有意見,除非你的私房錢夠多。創業就是革命,要全神貫注,就不能有所分心。一個創業者,在養不起老婆孩子的前提下,你得慎重考慮。攘外必先安內,要不然你會死的很慘!

  第十: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創業有風險,入行要謹慎!選好專案要分析好市場,最好做個可執行報告。一個未來的產業,我覺得並不適合新手創業,因為還等到賺錢就光榮犧牲了。未來的行業是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他們的乾的,不是我們這些創業小牛犢。但創業要及時,天時不等人,錯過了就沒有機會了。前期是誰先幹誰贏,中期是誰專業誰贏,最後誰有錢誰贏!有60%的把握就去幹,人間沒有100%的事情存在。

  篇2:

  比爾·蓋茨的神話,使lT業、高科技業成為大學生眼中的創業金礦,以至於不少學生不屑於從事服務業或技術含量較低的行業。其實,高科技創業專案往往需要一大筆啟動資金,創業風險和壓力都非常大,大學生如果對自身經驗和能力認識不足,對創業的期望值又過高,一開始就起點較高,很容易失敗。因此,大學生創業不妨放平心態,深刻了解市場和自己,然後從小做起,從實際做起,第一步走穩了再走第二步。

  缺乏經驗是目前大學生創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少大學生創業者不習慣對其產品或專案做市場調查,而是進行理想化的推斷,例如:“如果有3億人需要我們的產品,每件售價1OO元,我們就有300億元的銷售市場。”這種推斷方法是站不住腳的,而且常常起著誤導作用。大學生在創業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一些可行性研究也可委託專業機構進行,在瞭解市場的基礎上創業,才能長久。

  在強調團隊合作的今天,創業者想靠單打獨鬥獲得成功的機率正大大降低。團隊精神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創業素質,風險投資商在投資時更看重有合作能力的創業團隊。如今大學生一般都有個性,自信心較強,在創業中常常自以為是、剛愎自用,這些都影響了創業的成功率。因此,對打算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強強合作,取長補短,要比單槍匹馬更容易積聚創業實力。

  大學生在校期問普遍缺乏職業規劃培養,創業意識淡薄。創業意識支配著創業者對創業活動的態度和行為,是創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自主創業的難度較大,限於大學生年齡、經濟條件等各方面制約,大多數同學並沒有創業意識。儘管現在的大學生獨立意識較強,但卻缺乏真正的自主意識,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認識不清,往住不能發現自己的創業潛質或者說商業潛質。

  大學生的理解還儀僅停留在設想和概念上,由於缺乏相關的企業經營管理知識,他們往往不能制定詳細的創業計劃.缺乏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市場涮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倉促選擇自主創業不僅難以獲得所需的資金,而且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也將處於劣勢。大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一方面是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則是實踐能力與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實踐能力 與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然而我同學校則足停留在學生就業教育的階段中,很少有學校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一些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也多流於形式。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對國家在學生創業方面的方針政策知之甚少,創業技能及實踐能力更是無從淡起。我國傳統觀念較多認為,大學生創業是一種“衝動”、“逞能”、“瞎折騰”,足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提倡,加之學校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要求,往往導致大學生對校同創業活動沒有足夠的興趣。

  大學生自主創業需要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與外國成熟完備的創業環境相比,我國現在的創業環境還很不完善,導致大學生創業成功少,失敗多。政府需要在法律法規、創業培訓、創業扶持、創業環境、專案配套、創業保險等各個方面進一步完善和健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備, 以創業資金為例,大學生創業需要啟動資金,而我同家庭經濟收入普遍不高,特別是一些來自農村的大學生還在為衣食溫飽擔憂,不可能依靠家庭籌措創業資金。閃此大學生創業時很難籌措到所需啟動資金,創業也就無從談起。由於創業風險高,失敗多,很多有創業意識的大學生也放棄了自主計劃。

  金融危機給大學生自主創業雖然增加很多制約因素,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重要意義已引起社會、國家和大學生的關注:大學生應認清當前的形勢,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適應當前就業形勢,轉變傳統就業觀念,走自主創業之路,用信心和能力找到就業門路,用自己的成功實現自我價值。

  當前,社會輿論為大學生自主創業創造了相對寬鬆的環境。一方面各種媒體通過廣泛宣傳大學生創業的成功典型,引導社會形成崇尚創業、以創業為榮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新聞

  媒體開闢了各種形式的“勵志創業”欄目,舉辦“創業論壇”,定期宣傳國內外創業成功的案例,交流成功的經驗,影響和帶動一批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通過自主創業走向成功之路。成功的創業不僅解決了創業者本人的就業問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緩解社會的就業壓力,增加社會物資財富。創業本身的成功還可以使創業者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產生良好社會示範效應,有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於那些大膽轉變就業觀念,勇於接受自主創業風險挑戰的大學生,社會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和支援,通過宣傳不斷擴大創業典型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給予大學生輿論上的導向和支援。

  在創業帶動就業思路的指導下,同家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金融、稅收、創業培訓及指導等諸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對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2***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在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的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自籌資金不足的可申請不超過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對合夥經營就業的,可按規定適當擴大貸款規模。從事當地政府規定微利專案的,可按規定享受貼息扶持。***3***享受職業培訓補貼。有創業意願的學生參加創業培訓時,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可以享受更多公共服務。國家在鼓勵支援高校畢業生通過多種形式靈活就業,保障其合法權益的同時也強化了對高校畢業生創業指導服務,提供政策諮詢、專案開發、創業孵化、開業指導、跟蹤服務的“一條龍”服務,對於符合規定的學生還可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政策。

  篇3:

  我認真學習了實施方案和黃鶴局長的重要講話。認識到作為了一個黨員幹部必須具備四種“作為”。

  一要“想作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是幹事創業的“能量源”。黨員幹部首先要有“作為”的意識,在思想上引起重視,克服“在崗在位混日子,無事無為每一天”的消極思想和狹隘心裡。要時刻想到自己的崗位來之不易,崗位來自黨和人民的重託,來自組織和領導的信任,常懷感恩之心,長存報國之志,把每一件工作都幹得出色,不但要“成事”,而且更要“成效”。

  二要“能作為”。能力決定成效。能力體現素質水平。一個想幹事、想作為的人必須還要有“能力”去作為,必須具備崗位水平,滿足崗位職責要求。能力來自哪裡?來自學習。要向書本學習,向領導學習,向先進學習,向實踐學習。既要學習黨的政策理論,把握巨集觀大局,又要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解題”本領;既要學習國家法律法規,把準人生航向,又要學習單位規章制度,定準工作座標,做到不偏不離,窮己所能,盡力而為。

  三要“會作為”。會作為反映了幹部和職工的領導和幹事水平。會作為就是以人力、財力、物力、時間的“低成本”獲得最大、最好的成效。會作為體現了科學發展、行政生態理念和服務作為的理念。會作為要在幹事創業中始終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瞻前顧後的思維,注重執行成本,注重方式方法,注重社會價值,真正實現“創新、創優、創大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四要“有作為”。有作為,簡而言之就是幹成事。有作為是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的最終體現。是黨員幹部“愛崗敬業”、“崗位建功”的現實寫照。每名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做到“有作為”,出成效,真正樹立崗位意識、服務意識、績效意識。同時,各級各部門還應發現和培養真正“想作為、能作為、會作為、有作為”的黨員幹部,做到在崗位上重用,榮譽上重獎,提拔上重點考慮。唯此,更能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創新、創優、創大業的激情。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