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大學生創業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需要關注的問題。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新形勢下及推進大學生創業的對策建議。

  

  1、扶持政策較多,但政策落實較難。針對大學生創業,我省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業,這些政策涉及到大學生創業補貼、稅收優惠、創業貸款等許多方面。以創業補貼為例,從2014年1月1日起,對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其在高校創業園、孵化園、科技園、創新創業俱樂部等創新創業平臺內孵化的創業專案,我省將給予1萬元創業補貼。然而,由於大學生對有關政策的關注和了解不夠,以及政策涉及部門多、協排程不夠,導致創業扶持政策知曉率低,許多大學生並未真正享受到創業政策福利,扶持政策並未落到實處。

  2、創業積極性高,但創業能力不足。在各方面的推動下,我省大學生創業熱情高漲,創業積極性不斷提高。據統計,2014 年,我省共有6100 多名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比上年增長43%,創業率達到1.7%;2015年上半年,我省已有5300 多名大學生實現創業,發展勢頭良好。不能忽視的是,雖然創業的大學生不斷增加,但是其在經營管理、人際交往、風險承受等方面的經驗和能力仍然較為薄弱。據四川省統計局近期對省內21所重點和普通本專科高校3000位應屆畢業生的調查,有58.5%的學生認為缺乏社會經驗和人脈關係是影響創業的首要因素;有55.9%的學生認為創業實習少、創業經驗不足是大學生創業路上的第二隻攔路虎。可以看出,當前,大學生急需提升創業能力。

  3、創業機會多,但資金等制約較強。目前,無論是在家教、餐飲等傳統行業,還是在資訊科技、生物技術等科技含量高的行業,都有大學生創業的探索和實踐。然而,對於大學生創業來說,迫切需要和欠缺的還有資金。雖然政府對於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援和優惠政策較多,但是單靠政府的扶持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高新技術等行業,所需啟動資金較大,而大學生籌資渠道較窄、籌資難度較大,制約了大學生創業工作的開展。因此,大學生創業需要突破資金等問題的限制。

  新形勢下加快推進四川省大學生創業的對策建議

  新形勢下,加快推進四川省大學生創業,主要可以從政府和高校兩個層面著手。

  ***1***政府層面。政府主要可以從創業政策、服務和平臺三個方面推進大學生創業工作。

  1、完善相關政策。首先,政府應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相關政策,確保大學生真正得到政策的支援。其次,政府應整合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適當減少牽頭部門,確保大學生創業真正得到便利。再次,政府應完善大學生創業資金支援政策,積極鼓勵社會組織、公益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以設立創業風險基金等多種形式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援,推動大學生多渠道、多形式的籌集創業資金。

  2、加強創業服務。政府應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第一,政府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優惠扶持政策的宣傳,重視政策的執行,提高政策知曉率,確保大學生能夠熟悉並用好創業政策。第二,政府應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服務機構,提高服務效率,推廣一站式服務,持續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幫扶等服務。第三,政府還應建立健全創業資訊服務平臺,持續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市場、政策等相關資訊,同時,推動開展網路創業指導和服務等工作。

  3、加快創業平臺建設。政府應推動創業平臺建設,支援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創業場、創業沙龍,支援建設各類創業園區、孵化基地等創業平臺,為大學生創造廣闊的創業就業機會和平臺。

  ***2***高校層面

  高校應著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精神和能力,具體來說,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

  1、注重營造創新創業氛圍。高校應注重創新創業文化建設,著力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具體來說,高校既可以通過校內廣播、電視、宣傳欄、講座等傳統方式宣傳創新創業理念;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等新媒體引導大學生關注並開展創新創業,從而在高校形成學校支援和指導創業、學生參與和主動創業的濃厚氛圍。

  2、強化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高校應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首先,高校應完善大學生培養計劃,制定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案,並確保方案順利、有效實施。在此基礎上,高校應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即結合自身實際,依據培養計劃,開設創新、創業和就業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並重視教學方法和質量,確保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奠定理論基礎。

  3、重視創新創業實踐。高校應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平臺。一是應加強學校創業實驗室、訓練中心等建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硬體平臺。二是應加快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創新創業協會等建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組織平臺。三是應繼續組織和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等活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展示平臺。四是應繼續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積極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奠定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