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怎麼種植

  苦苣為菊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嫩葉,味略苦,營養豐富,具有清肺止咳、益肝利尿、消食健胃等作用。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苦苣種植技術,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苦苣種植技術

  一、品種選擇

  苦苣主要有花葉和板葉型別。花葉品種葉簇半直立,株高35釐米、開展度約30釐米,呈盤狀,葉緣深缺刻,微有苦昧,較耐熱,單株重0.5~0.8千克,生育期70~80天,目前國內栽培品種多屬此類,如博龍太、瓦龍妮、美國大苦宦等。

  二、播種育苗

  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水分適宜、2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塊作苗床。播種要均勻,每畝用種量50克,播後覆細乾土厚約0.5釐米,幼苗具6~7片葉時定植到大田。利用溫室、大棚和遮陽網等設施全年皆可播種。春季育苗移栽,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為宜;秋季多直播,7~9月均可播種,以8月中旬播種為佳,也可育苗移栽。秋播正值高溫多雨季節,應做好遮陽降溫、防雨驅甥工作。

  三、定植

  苦苣忌連作,前茬以蔥蒜類、豆類作物為佳。採用壟作或高哇栽培,定植前每畝施優質有機肥3000~50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硫酸梆5千克。翻耕後築旺寬1.2米,按行距30釐米、株距20釐米定植,每畝栽1萬株。早春露地栽培應鋪元色地膜,秋季栽培鋪黑色地膜。

  四、田間管理

  定植後撓足緩苗水,5天后幼苗恢復生長,保持土壤溼潤。葉簇生長期除保證充足水分外,應及時追肥,每畝施尿素15千克,同時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餌海液。為減輕苦味可進行軟化栽培。覆蓋黑色遮陽網遮光,並保持葉片乾燥,將外葉頂部扎住。定植緩苗後,開始中耕。前期要淺,中期要深,後期做到不傷根。葉簇旺長期後,以澆代鋤。

  五、常見病蟲害

  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等傳染病和生理性病害,蟲害主要有期蟲、地老虎等。

  六、採收

  苦苣播後90~100天或定植後30~40天,葉片長30~50釐米、寬8~10釐米時即可採收,宜在早晨採收,或採後捆紮,放入清水中假植4~5小時,或用保鮮膜包裝。每畝產量2500千克左右。

  苦苣簡介

  苦苣,學名:Cichorium endivia L.,是菊科菊苣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嫩葉可食。每100g嫩葉含水分95.1g、蛋白質1.2g、鈣77mg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適生食、煮食或作湯。

  苦苣葉披針形。頭狀花序,約有小花20朵,花冠淡紫色,雌蕊柱頭雙叉狀淡藍色,雄蕊5,連成筒狀,花葯淡藍色。種子短柱狀,灰白色,千粒重1.6g。種子發芽力可保持10年,生產中多采用儲存1-3年的種子播種。

  苦苣食用價值

  每百克鮮苦苣菜中含蛋白質1.8克,糖類4.0克,食物纖維5.8克,鈣120毫克,磷52毫克及鋅、銅、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B1、B2***0.2mg***、C***88mg***、胡蘿蔔素***3.22mg***、煙酸等。此外,還含有臘醇、膽鹼、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學物質。苦苣中含有維生素C88毫克,胡蘿蔔素3.22毫克,分別是菠菜中含量的2.1和2.3倍。苦苣嫩葉中氨基酸種類齊全,且各種氨基酸之間比例適當。

  苦苣不僅在中國廣為人知,在歐洲也有不少知音。據介紹,歐洲常見的苦苣菜其形狀與中國苦菜十分相似,亦開 黃花,莖中空,折之有白色漿液流出。故歐洲民眾俗稱其為"牛奶菜"。歐洲農夫們普遍稱苦苣菜為“豬婆菜”。據說母豬在產仔後只要經常餵給它新鮮苦苣菜就能增加其奶水,確保仔豬的健康成長。此外,苦苣菜在歐洲也是一種食用蔬菜,歐洲民眾常採集嫩葉做色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