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生要創業

  大學生創業群體主要由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組成,由於大學擴招引起大學生就業等一系列問題,一部分大學生通過創業形式實現就業,這部分大學生具有高知識高學歷的特點,但是由於大學生缺乏相對應的社會經驗,所以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幫助。大學生創業逐漸被社會所認同和接受,創業者同時也肩負著提高大學生畢業就業率和社會穩定等歷史使命。在高校擴招之後越來越多大學生走出校門的同時,大學生創業就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一個社會新問題。

  那麼當我們走出社會就想問,?

  一、大學期間創業的優勢

  如果你在大學畢業以後馬上開始創業,你就是一位年輕的創業人,因此你應當知道你們這種年輕創業人具有的相對優勢。這些優勢可能會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作為一名年輕的創業者,你的長處有:毅力、貧窮、無牽無掛以及,容易找搭檔和你的無知。

  1、毅力

  不要驚歎於毅力的重要性。如果你對創業有所瞭解,那麼你很可能聽說過長時間的加班。據我所知,這再正常不過了。我簡直不知道有哪個成功的創業者只從九點工作到五點。長時間的工作對於年輕的創業者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可能不像之後那樣擁有高效率。

  2、貧窮

  你們的第二個優勢,貧窮,可能聽起來不太像,但它確確實實是一項很大的優勢。貧窮意味著你可以低成本地生活,這一點對於創業者來說尤為重要。幾乎所有失敗的創業者都是因為用光了錢。可能這樣說會有失偏頗,因為往往還有一些潛在的原因。但甭管你的問題是什麼,低成本創業能使你有更多恢復元氣的機會。鑑於大多數的創業者在起步的時候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對於他們而言,改正錯誤、恢復元氣的空間非常重要。

  大多數的創業者最後開發出來的產品,和他們最初計劃的不太一樣。成功的人能夠通過嘗試一些原本不成功的專案來獲得成功。因此,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最糟糕的事情無非是制定一個預先設定的、死板的計劃,然後為了實現這項計劃投入大量的金錢。所以你最好還是低成本地運作,讓你的想法有充足的時間慢慢成熟。

  近年來,畢業生的報酬很低,這就使他們具備了年長的創業者所不具有的優勢,因為軟體行業的主要成本就是人力。那些拖家帶口、要還房貸的人處於這方面的劣勢。所以我偏愛25歲勝過32歲的人,這便是其中的一個原因。32歲的人相對而言可能會是一個更好的程式設計師,但是他們的生活成本也可能會更高。然而,25歲的人具備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以後還會更多***,但能夠像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低成本地生活。

  在我們創立Viaweb的時候,Robert Morris29歲,我30歲,但我們仍然像23歲的人一樣。我們幾乎沒有任何資產。我甚至想還房貸,因為這意味著我至少還有一處房產。現在回過頭來想,一無所有反而是一項優勢。我沒有受到約束,而且我習慣了低成本的生活。

  相比低成本的生活,有一點更為重要,就是以平價的思維思考問題。蘋果公司當年最暢銷的產品Apple II 如此火爆就是因為它很便宜。這款電腦非常便宜,而且用起來也很便宜,作為一種現成的外部裝置,能夠像錄音機一樣儲存資料,又能像電視機一樣。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電腦是Woz為自己設計的,而他買不起別的東西。

  我們從同樣的現象中獲益良多。我們當時的價格真是低廉得不像話。最高的服務費才一個月300美元,比正常價格低了一個數量級。回過頭來想,這項舉措是正確的,但我們那樣做並不是因為我們很聰明,而是對於當時的我們,一個月300美元像一筆鉅款。就像蘋果公司一樣,我們創造了便宜的東西並風靡全球,只不過是因為我們那時候很窮。

  有很多創業者會選擇這樣一種模式:很多人賺了成本的幾十倍或者上百倍,然而其他人卻不能效仿,因為他們甚至不能想象那樣一種可能。例如,傳統的長途電話經營者根本不會想到網路語音電話,然而它還是出現了。貧窮對你來說很有幫助,因為你個人的侷限和科技發展的方向是一致的。

  二、大學畢業生們的選擇:工作,讀研,還是創業?

  直到前段時間,大四畢業生們無非面臨著兩種選擇:工作或是讀研。依我看來,越來越多的人會有第三種選擇:創業。但是創業的普遍程度到底如何呢?

  我敢肯定,通常情況下大多人預設的選擇會是工作,但是創業這一選擇也會逐漸變得像讀研一樣火爆。在九十年代末,我的教授朋友們常常向我吐槽接收不到研究生,因為大學生們都去為創業公司賣命了。如今這種情況再次出現,我也不會大驚小怪,但不同之處在於:區別於以往為別人打工,這次他們是在開創自己的事業。

  說到這裡,雄心勃勃的學生會問:為什麼要等到畢業?為什麼不在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確切地說,為什麼要讀大學?還不如直接去創業呢!

  一年半以前,我在一次演講裡說到,Yahoo, Google以及Microsoft創立者的平均年齡為24歲,如果研究生可以創業,那為什麼大學生不可以呢?我很慶幸當時是以問題的形式提出的,因為現在我可以說那不僅僅是一個反問句。當時的我簡直不能想象對創業者會有最低年齡的限制。拿到大學畢業證是一個社會階層身份的轉變,並不表示你到這個時候在生理上才成熟。顯然有很多大學生和大多數研究生具有同等的技術能力。那麼為什麼大學生不能像研究生那樣開始創業?

  然而。現在我終於意識到了畢業所意味的改變:你失去了失敗的藉口。不論你的生活如何艱難,你會發現在所有人的眼裡,包括你的家人和朋友,他們忽略你所有的低位元位數,而認為你隨時都有一份工作。如果你是在校大學生,在暑期實習期間編寫軟體,你仍然會被看做是一名學生。然而,如果你畢業後找了一份程式設計的工作,你將馬上被打上“程式猿”的標籤。

  在校大學生創業自帶“安全艙口”。如果你利用大三與大四之間的暑假進行創業,別人會覺得這不過是一份暑期實習。因此,如果創業失敗,你在秋季開學時和其他大四學生一起回到校園,沒有人會覺得你失敗。因為你的職業是學生,而你在這方面並沒有失敗。然而,一年之後你畢業,開始創業,如果你沒能在秋天繼續讀研究生,所有人會認為那就是你的職業。因為你現在是一個創業者,你必須謹慎地對待這份事業。

  幾乎對於所有人來說,其他人的看法能夠是最能激勵一個人——甚至比絕大多數創業者人盡皆知的目標***比如,我要成為有錢人!***來得實在。每個投資週期後的一個月,我們都會舉行一項叫做“原型日”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每一位創業者都會向其他人介紹他們目前所獲得的成果。你可能認為他們根本不需要更多的動力。他們為他們酷炫而新穎的點子而工作;他們近期有足夠的經費;他們在玩一個只會有兩種結果的遊戲:財富或者失敗。你會覺得有這些動力就足夠了。然而,這項展示的目的就是激勵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投入到更多的工作中去。

  即便你明確地表示,創業就是為了成為有錢人,大多數時候,錢這東西太遙不可及,或者只是一個虛幻的股票價值,而不是真金白銀的現金,你所得到的金錢可能很虛幻。而真正能夠日復一日激勵你的,其實是因為你不想別人覺得你很差勁。

  你可能無法改變這一點。即使你可以,我也不覺得你願意去改變;如果有人真的一點兒不在乎同伴對他的看法,那他很可能是一個神經病患者。因此最好的辦法是,你把這種壓力當作一陣風,並讓你的小船順著這陣風航行。如果你知道你的同伴最終將把你推向某個方向,不妨選擇優秀的同伴,然後調整你自己的定位,從而使他們能把你推向一個你喜歡的方向。

  畢業改變了盛行風向,這會導致一切截然不同。創業的過程很艱難,那些成功了的人也是九死一生的倖存者。即使在目前,創業過程勢頭正好,也難保不會在之後陰溝裡翻船。在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壓力稍微增加一點點,也足以把你反轉到失敗的境地。

  我們剛開始創立Y Combinator的時候,我們鼓勵人們在校園裡的時候就開始創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Y combinator是以暑期專案的形式發起的。我們到現在還保留了這個專案的某些形式——每週一次的全體聚餐就是一個很不錯的點子——但是,我們的路線是:讓大家等到畢業以後創業。

  這是否意味著你在校園裡不能創業呢?並不是這樣。Sam Altman,也就是Loopt的聯合創始人,在我們投資他們的時候他剛剛完成了大二的學業,並且Loopt很可能是我們迄今為止投資的最具發展前景的創業公司。但Sam Altman是一個很特立獨行的人。在我見到他的不到第三分鐘,我還記得我當時在想:“啊,19歲的Bill Gates估計也就這德行吧!”

  既然可以在大學期間創業並獲得成功,為什麼我們還要告訴人們不要做呢?基於同樣的原因,一名可能真的是濫竽充數的小提琴家在應邀對別人的表演進行評價時,他常常會說這些演奏者的才能不足以把演奏小提琴作為自己的職業。一名音樂家的成功需要決心和才能,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一個人對一樣東西不太確定,他可能會放棄;對於有足夠決心的人來說,他們會這樣想:“管他呢,反正我是會成功的。”

  因此我們的官方政策是:只給毫不動搖堅定創業的大學生創業專案投資。坦白地說,如果你對此還不是很確定,你應該再等待一陣子。開辦公司的機會並不會因為你不能立刻去做而流失。可能你現在擁有的想法不能付諸實施,但這不會是你的最後一個點子。因為每個想法在淘汰,新的想法又會變得具有可行性。歷史上,創業的機會只會隨著時間增加。

  在那種情況下,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不再等上一段時間?為什麼不先工作、先讀研,然後再開始創業?的的確確,這可能會是一個好辦法。根據我們最青睞的申請人群,如果讓我為創業者選一個最佳點,我會說很可能是那些25、26歲的人。為什麼?25、26歲的人相比21歲的人有什麼優勢呢?而且更老一點兒不是更好嗎?有什麼是25歲的人能做而32歲的人做不到的?這些都是值得推敲的問題。

  三、無牽無掛

  無牽無掛這一點和貧窮很相似。人在年輕的時候可以靈活很多——這不僅僅是因為你沒有房產或者大量的員工,也意味著你不太可能擁有穩定的戀愛關係。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有很多創業公司因為某團隊成員不能隨意搬家而陷入被動。

  例如,Kiko的發起人正在去舊金山灣區進行下一輪創業的路上。如果他們要把想做的事業做的更好,去舊金山更合適。而且他們很容易地就決定去舊金山了,因為據我所知,他們都是單身狗,沒有人有穩定的女朋友,並且他們的全部家當一輛小汽車就能裝完——或者更確切一點,要麼一輛小汽車能裝完,要麼太不值錢了,即使丟掉也無所謂。

  他們好歹是在波士頓。那如果他們是在內布拉斯加州呢?就像跟他們一般大時候的Evan Williams?最近,有人寫到,Y Combinator的缺點在於你不得不參與其中。沒有其他的辦法。我們和創業者的對話必須親自進行。我們可以一次投資12個創業公司,但我們不能同時出現在12個地方。然而,即使我們可以像魔法般地阻止人員的外流,我們也不會那樣做。我們如果讓人們們待在內布拉斯加州,也不會是在幫他們的忙,因為創業園區以外的地方對於創業者們簡直是毒藥。很多東西可以間接證明這一點。你可以知道在休斯頓或者芝加哥創業有多難,創業成功率極為低下。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壓抑了這些城市的創業——也許是一百種細微瑣碎的事情——但肯定是有原因的。

  也許這種現象會有改變。也許隨著創業成本越來越低廉,創業者們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下去,而不是隻能在合適的環境下才能創業。也許37signal這種模式在未來會成為一種趨勢,但也許不會。歷史上,總是有一些城市是發展特定某些工業的中心,如果你不在其中的一個,你就會處於一個劣勢。所以我的猜測是37signal這種只是一個異類。我們這裡說的是一種比web 2.0網站老得多的模式。

  也許舊金山灣區的,創業成功率高於邁阿密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舊金山矽谷地區聚集著更多的創業型人才。一項成功的創業專案絕不會是一個人的功勞。他們往往以談話的形式開始:有人提出某個好的點子,他的朋友會說:“是的,這個想法不錯,我們一起嘗試一下吧。”如果第二個人沒有說“我們一起嘗試”,這番創業根本不可能會發生。這也是大學生們所具有的優勢。因為他們身邊到處都是會那樣說的人。在一所好的大學,你和很多很多上進並且技術過硬的人集中在一起——很可能比你之後會經歷的集中度要高。如果你的原子核發出了一箇中子,那麼它很可能立馬能與另一個原子核相撞。

  4、方便找聯合創始人

  人們向我們提出關於Y Combinator最多的問題是:我能從哪兒找到一個聯合創始人呢?這是30歲的創業者面臨的巨大問題。他們還在校園的時候,認識很多不錯的聯合創始人,但到了30歲,要麼就是他們與這些人失去了聯絡,要麼這些人被工作束縛著不願意離開。

  在這方面,Viaweb也是一個異類。儘管我們年齡漸長,我們並沒有被工作束縛住。我之前一直嘗試著成為一名藝術家,藝術家的工作不那麼拘束,至於Robert,雖然當時都29歲了,由於1988年學術生涯出現的一些***,他仍然還在上研究生。因此,是“蠕蟲病毒”讓Viaweb成為可能。否則Robert在那個年齡會成為一名助理教授,才沒有時間跟我一起搗鼓這些瘋狂又投機的專案呢。

  人們問我們的大多數有關Y Combinator的問題我們都會有相應的回答,但是這個聯合創始人的問題除外。沒有真正意義上好的答案。聯合創始人應該是那些你已經認識的人。到目前為止,能遇到他們的最佳地點是學校。那裡有很多聰明的人;你可以對他們在特定任務上的表現進行比較;每個人的生活都很不固定。正是因為如此,從校園萌生了許許多多的創業專案。其中的Google,Yahoo,以及Microsoft,都是由在校園的相遇的人創立的***在Microsoft的例子中,校園指的是高中***。

  很多學生認為他們應該等待一陣子,有更多的經歷以後再創辦一個公司。其他事情也是一樣的。然而所有的事情不像是他們看起來那樣。大多數的學生沒有意識到他們在所有創業者中所擁有的最稀缺的資源——聯合創始人。如果等得太久,你可能會發現你的朋友們被專案纏身,而且他們也不願意放棄這些專案。他們越是優秀,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也越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種方法:在你累積你工作經驗的同時,也要積極地策劃你的創業。當然,無論你去工作、讀研或是幹嘛,請記住要經常碰面來進行規劃,這樣創業的想法會一直存續在每個人的腦海裡。我也不知道這是有用,但是試一試又不會虧。

  意識到你們作為學生擁有的優勢,這一點很有幫助。你同學中有些人很可能會成為成功的創業者;而在一所科技大學,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到底是哪些人呢?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會關注那些不但聰明,並且有非常強的建設性的人;關注那些能夠有始有終都在做某些專案的人。這就是我們應當關注並留意的。最重要的是,除了學歷,甚至是你實施的想法,我們要關注那些開發新東西的人。

  其他能夠結識聯合創業人的地方就是工作單位了。肯定不如在校園的機會多,但你可以做一些別的事情來提高可能性。最重要的事情,很顯然,你得在一個充滿了很多聰明的年輕人的地方工作。另外一點就是,你工作的公司要位於創業園區。在一個到處都是創業機遇的地方,你是很容易說服你的同事跟你一起辭職的。

  你可能還需要留意一下你受聘時候簽訂的勞動合同。大多數人會認為你在被公司僱傭期間的任何想法和點子都屬於這家公司。在實際操作中,很難證明你在何時擁有了何種想法,和程式碼相關的更是難以說清。如果你準備創業,在你被僱傭期間就不要寫任何的程式碼。或者至少要拋棄你在被公司僱傭期間所寫的程式碼,然後從頭開始。並不是說你的老闆會發現然後告你,倒不至於到這個地步;投資人、收購人或者擔保人***如果你足夠幸運***會首先敲打你的。從剛剛起步到你可以買得起遊艇,這期間一直會有人質疑你的程式碼是否在被其他人合法所有,你要能夠有充分的理由否認這種指控。

  目前為止,我見過的最過分的勞動合同是Amazon的。除了那些常用的和員工點子有關的條款,你還不能和別的曾經也在Amazon工作的人同時成為創業的發起人——即便你根本不認識他們,或者根本不是同時在那兒工作。我猜想他們要實施這項條款一定也很煎熬,但是他們竟然還做出了嘗試,簡直不能太糟糕。既然有那麼多的選擇,你最好選擇一個讓你有更多選擇的地方。

  說到那些工作的好地方,Google當然是一個。但是我注意到了有點兒恐怖的事情:Google裡創業數為0。在這方面Google簡直是一個黑洞。人們好像太愛在那兒工作了而捨不得離開。所以如果你有一天想開創自己的事業,從目前的證據來看,你還是別在那兒工作了。

  我知道這可能是一個奇怪的建議。如果他們讓你生活得很好都不願意離開,為什麼不在那兒工作呢?這是因為,實際上你可能達到了區域性最大值。你需要某種活化能,來開創一番事業。所以一個好的僱主會把你哄得渾然不覺地留下,即使離開對於你會是一個贏局。

  如果你想創業的話,最佳的工作地點可能會是一個創業公司。沒有既定的經驗,很多東西可以被快速地嘗試並改變。到最後,你要麼解決了問題,變得很有錢;要麼創業公司被收購,這種情況下你會在那兒工作,離開也會很容易;或者最大的可能是,創業失敗,你又重獲自由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