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生活中習得的領導力

身邊的很多人和事都告訴我們領導力的真諦:我們要做什麼,而非要成為什麼。當人們產生讓世界變得更好的願景時,每個人都能成為領導者。

文 /【美】Vinita Bali 編譯 / 之 瀾

已經有很多描述那些改變一個公司或者組織的大人物的文章,講述他們的成長和成就。其實,還有很多人都在日常生活中為人榜樣,但一直默默無聞。我們能從這些人身上學到哪些關於領導力的經驗呢?是什麼塑造了他們,讓他們同樣具有影響力?是什麼讓他們對目標堅定不移?

領導力是一種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它在我們面對日常的機會和挑戰中形成,由我們的成功和失敗來衡量。在我的信條和經驗中,領導力是能從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習得的,並帶入到工作中讓我們成為更好的領導。

我自己跨文化的經驗已經在我自己的領導力中有所體現。我發現:不論在任何國家,在何種文化背景之下,每個人都可以是領導力的表率。他們通過自己的個性和天性的力量將這些領導力表現出來。

無論在任何領域,領導力都是關乎人的精神和信念的。加德納***暢銷書作家***曾經說:領導力就是持續的創造力。這種能力,是對優秀的不懈追求,它充滿活力,創造出無盡的成功——不管我們談論的是成功的體育明星、藝術家,還是商人、公司,或者學者。

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學到哪些領導力呢?

性格和本質是領導力的核心

任何事都沒有像領導力這樣關乎人的個性和本質。這意味著你能改變某些事情,或者將它變得比你發現它時更好。而事關責任時,這就意味著你能贏得尊敬。領導力可以在日常中練習,比如:在學校、家裡或者其他場合。

性格這個詞來自於希臘語,意思是雕刻,它的名詞形式的意思是“標誌”或者“獨特的品質”。施瓦茨剋夫將軍說:“優秀領導力的主要成分就是好的性格。因為領導力事關行動,而行動是由價值觀決定的。”我相信貓王說的:“價值觀就像指紋,沒人是相同的,但是會在你做的任何事情上都留下它的痕跡。”

500強CEO平均每六年就卸任,管理教育和公司治理領域必須對此在領導力上有所反映,這將影響到我們生活的世界的品質。Tony Hayward離開BP不是因為產品質量的問題而是他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缺乏領導力和以身作則的態度。

領導力行為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它必然在少數時刻體現出來,但是卻是由長久以來的點滴小事塑造出來的。

領導力是挑戰的適應能力

管理教育一直在強調分析判斷能力、創造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適應能力有所忽略。讓出色的領導區別於別人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職位或者某個領域的專家,而是他們能適應挑戰的能力。也就是說,能應對那些不能預測但隨時會出現的情況和環境。

不同於2010年BP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2001年百特歐洲的透析儀造成西班牙和克羅埃西亞50人喪生。調查首先從引起病患死亡的儀器產地入手。公司很快發現,這些儀器均產自百特2000年3月收購的一家制造商。百特公司的CEO Harry Kraemer立刻著手處理問題,首先他向社會道歉,要求董事會削減他本人的薪水,然後立刻建立制度和流程以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真正的領導力是精神和行為的統一

20世紀最偉大的領導者之一甘地,用他的信念和真實的勇氣改變了歷史——不僅是印度,也包括世界其他很多地方的歷史。

他示範了一個成功領導者的行動:他指出了方向、亮明觀點,他挑戰已有的思維模式,他激勵向目標努力的行為。他的精神準則、目標和行為完全而且始終統一。甘地可能是近代惟一的變革領袖。他沒有辦公室,也沒有在生前或死後得到任何官方獎章。但是他在死後的60年間仍然鼓舞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他還做了其他有效的領導者做的事情:他熱情地傾聽,他將獨立理念規範化,並制定出實現這個目標的戰略。他總是親力親為,他總是在擁護者的中心,用自己的行動實踐為目標制定的戰略,以此來激勵他人。


甘地的故事是很多面的,但關鍵的一點是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性格——這是對目標的言行永不放棄的執著。

當我在可口可樂公司工作的時候,我曾有幸見過拳王阿里。當他被問及是什麼造就了一個冠軍時,他說:“冠軍不是在體育館裡練就的。冠軍們是被他們靈魂深處的渴望、夢想、信念造就的。”

做好你自己——每天如是

沉默的大多數***這些真正的冠軍***每天早晨帶著做到最好的心情起床。他們不一定是公司或者國家的領導,他們隨處可見——老師,或者農夫,或者你的爸爸媽媽,這些人相信個性和本性的力量,他們被言行合一的價值觀驅使。我們不經常提及他們,因為他們隨處可見。但當我們傾聽和觀察,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很多行為堪為典範,這些行為是非常明顯的,不需要深究的,也是絕對意義上的而非相對意義上的。這在每個組織、國家裡都存在,就經驗而言,這能創造出非凡的成果。

一個組織的文化和環境不僅僅靠高層領導人來影響,而是靠高層領導人激發和鼓勵人們做正確事情的態度來影響的。按照吉姆·柯林斯的觀點,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有三條紀律框架:守紀律的人、守紀律的想法和守紀律的行為,也就是消滅權威、制度或者控制。

沃倫·本尼斯***全球最具權威的領導力專家之一***說:“做一個領袖就是做你自己。這很容易但也很難。”

失敗者很少按照戰略行動,而是按照位高權重者的判斷行動。但是那些位高權重的人要麼做錯誤的選擇,要麼做方便的選擇,因為其他選擇都非常困難。

實現大想法

在我的經驗裡,當人們產生讓世界變得更好的願景時,每個人都能成為領導者。但往往他們都沒有一個把它變成現實的巨集大想法。我選擇的三個故事,都事關人的精神和意志,講述了人們改變規則的願望和勇氣。每個故事裡都包含了領導力的內涵。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叫Thimakka,一個沒受過什麼教育的臨時工,她住在南印度的農村。她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並被以詩歌、音樂和舞蹈的方式流傳。Thimakka是一個真正的環境主義者,她和她的丈夫在村裡培育榕樹的樹苗並且植在路的兩旁。在第一個十年裡,Thimakka一共在4公里的公路旁種了284棵榕樹。Thimakka沒有資源,但她源源不斷地通過行動和成就感染其他村民。她通過身體力行成為領袖,她沒有被貧困擊垮,也沒有讓任何事情成為她夢想成真的障礙。

這是一個人用夢想改變了很多人命運的故事。亞拉文眼科醫院的創辦想法是降低印度不必要的失明。亞拉文眼科醫院創辦於1976年,它通過一個傑出的洞見創造了一個非凡的商業模式並改變了盲人的世界。這個洞見是,全世界的盲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通過藥物干預治癒的。但在很多案例中,這些干預需要通過手術來實現,但是卻因為沒有醫生而錯失良機。亞拉文眼科醫院創立的商業模式,是讓30%的收費手術為70%的免費手術支付費用。這個模式創造了35%的手術利潤,這些盈利又被投入到擴張之中。從一個只有11個床位的診所開始,這個醫院現在已經收治了240萬的病人,每年實施超過28萬臺白內障手術。亞拉文的醫護人員來自偏遠地區,他們接受培訓,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帶來改變的不是教育,而是態度和對人的信任。

另外一個廣為人知的領導力故事來自孟加拉:格萊珉銀行,它貸款給婦女,甚至沒有擔保人的窮人。格萊珉銀行的成功是它特殊的結構——參與機制。每5人組成一個貸款小組,每6個小組建立一箇中心。採用2—2—1順序放貸,小組長最後得到貸款,體現“先人後己、為人服務”精神,貸款者參與中心活動,定期開會。最有意義的是,這是一種社會構思,人們以彼此的社會和經濟責任感參與其中。

這些故事的共同點,是主人公就是我們身邊的人,他們沒有通常意義的辦公室,但是卻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人,創造了真正具有價值的事業或者理念。這些領袖沒有時髦的故事,但是卻是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他們的領導力。在這個意義上,他們已經解釋了什麼是領導力——我們要做什麼,而非我們要成為什麼,而這些就是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習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