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大會領導講話

  科技創新是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總稱,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過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各位老師: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學校科技創新動員大會,我主要從以

  下五個方面談點看法,與同志們作些交流。

  一、開展科技創新大討論的背景

  把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作為我校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主線,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國家的發展形勢需求。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創新型國家建設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肩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中國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型大學為國家培養一代又一代創新型人才,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二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求。在學校“十一五”發展規劃和第十次黨代會上,學校已經確立了加快建設研究型大學的重要戰略。下一步就是採取什麼樣的舉措、什麼樣的路徑來實現目標。20xx年底,在學校第四屆建設與發展論壇上,大家初步達成了一些共識。普遍認為,實現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需要重點抓好幾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是提升教育質量;第二個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第三個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第四個是推進教育國際化程序。這些措施和舉措都可以作為加快向研究型大學發展的抓手,學校經研究決定,將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主線,本學期工作重點是科技創新大討論。

  回顧“十一五”以來,20xx年、20xx年學校的重點工作是人才培養,特別是從20xx年到20xx年上半年,學校集中力量抓本科人才培養,迎接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大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此期間,學校積極推進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尤其在博士生培養方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20xx年底,學校又召開了第三屆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如果把20xx-20xx作為學校的人才質量年,那從2008年開始,學校將做些什麼呢?學校領導班子認為,在這個時候,應該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為抓手,來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推進學校的科技創新水平,提升學校的創新人才培養能力,提高學校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的能力。

  關於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這麼幾個方面:一是,創新理念和創新精神的培育;二是,科技創新隊伍和條件建設,尤其要加強創新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實施科技創新要靠人,依靠教師,要建設一支符合研究型大學需要、富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師隊伍。三是,創新型校園文化建設,要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總之,這些建設的落腳點就是增強創新人才的培養能力,增強服務國家與社會的能力。本學期作為開展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第一個階段,重點開展科技創新大討論。基本內容包括:總結回顧過去五年的科技工作;分析找出科技工作的不足;明確今後科技工作該怎麼做,如何把科技創新工作做的更好。總的目標是更新觀念、完善制度、優化資源、提升能力。

  二、“十五”以來學校科技工作回顧

  第一,科技平臺和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學校科技創新條件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學校擁有省部級以上的科技平臺和基地28個,其中“十五”以來,新建的科技部、農業部、教育部、江蘇省等省部級科研平臺17個。在過去的7年,學校的科技平臺和基地有了明顯的改善,為我們引進人才、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服務社會能力、增強人才培養能力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學校在校內外綜合基地和科研基地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進展,如珠江校區教學科研基地建設,其中農學站得到明顯改善,園藝站和畜牧站重新建設,同時進一步建設和改善了公共服務站,大大提高了綜合服務能力。學校還加強了牌樓溫網室的基地建設,現在已經投入使用;土橋的水稻實驗站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先後培育了一大批新品種;另外,海南水稻南繁基地擴建和溧水農藥殘留降解試驗基地建設等都取得了良好進展。學校還與省內外的部分地區合作建設了一大批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為學校科技成果的研究、展示、轉化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第二,科研經費持續增長。“十五”以來,廣大教師投入科研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各類科研專案申報的質量明顯提高,特別是承擔國家級科研任務的能力明顯提升。“十五”以來,學校科技立項1472項,立項總經費5.72億元。科研經費從2001年的4300萬元增長到20xx年的1.52億元。每年增長都在20%以上。在科研立項經費中,國家級科研專案經費達到3.5億元,佔被資助總經費的70%,顯示了學校科研在國家級專案中的競爭力。

  第三,科技產出增長勢頭迅速。湧現了一大批高質量的論文和成果。“十五”以來,學校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100項。其中國家級成果6項,而且集中在2004年到20xx年,連續產出了6項國家級科技成果,展示了近年學校培育科技成果,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方面的成效。另一項指標是三大檢索系統收錄的論文從2001年的36篇增長到20xx年的437篇,7年來,學校三大檢索論文的數量增長了10倍以上,這也表明了教師科研水平和國際競爭水平的提升。總體上講,科技產出數量快速增長,質量也有較大提高。

  第四,科技服務不斷取得新實效。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科技大篷車”和“雙百工程”為載體,大力開展科教興農工作,不斷探索服務社會、服務“三農”的新路子,建立了多種科教興農新模式,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反響。近幾年和連雲港合作開展的“百名教授興百村小康工程”,得到了江蘇省委、省政府、農業部、教育部的好評,為連雲港的農業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現在正在進行新一輪“雙百工程”。

  第五,建設了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隊伍。建設研究型大學,提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是教師,建設一流大學,提高學校綜合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教師,教師的水平決定了大學的水平。有一支較強競爭力的科研隊伍是建立研究型大學的基本條件。目前,學校已經具備了這樣一個比較好的教師隊伍。過去的幾年,通過不斷完善教師考核體系、教師晉升條件、導師增列條件、科技獎勵政策等一系列制度,對教師提升科研水平形成了正確的導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總體來說,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比較高。科研條件有了較大改善,“十五”以來學校建設了一大批教學科研用房,科研空間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另外全校裝置總值從“九五”末的7000萬元左右增加到“十五”末的3.6億元,裝置的量和裝備的水平有了顯著提升,教師的科研條件有了較大改善。

  三、科技創新大討論的目的

  這次大討論是學校今後一個時期內開展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的序幕,目的是集思廣益,提出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明確我們今後要做什麼、怎麼做、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再次強調一下,目標就是十六個字:更新觀念、完善制度、優化資源、提升能力。

  首先,要更新觀念。提高對科技創新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廣大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科技創新是造就學術大師、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的基礎,是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的起點,也是提供強有力社會服務的基本保證。通過這次科技創新大討論,要在全校樹立科技強校的思想,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在研究型大學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為研究型大學建設做貢獻。

  第二,要完善制度。逐步形成與研究型大學建設相適應的科學管理體制。研究型大學建設制度先行,科技創新要充分發動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要完善和創新學校的政策導向機制,並將它作為提高辦學水平的一項重要任務,特別是要完善教師績效評估的政策和辦法,注重培養人才的實效、科研的質量和服務社會的成效。要形成有利於科技創新、科技產出的制度環境,形成有利於構建大平臺、組織大團隊、承擔大專案、培育大成果的人文、制度和政策環境。

  第三,要優化資源。積極探索構建大平臺,組織大團隊,承擔大專案,培育大成果的協作機制,整合優化學校科技資源,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四,要提升能力。要提出打造學術大師、戰略科學家和頂尖人才,以及加快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的具體措施和辦法,明確新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和平臺建設的措施和辦法,搭建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全面提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四、幾點要求

  第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我們應該認識到,開展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是根據國家發展需要和學校發展需要做出的判斷與選擇。加強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有助於大力推進研究型大學建設,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抓手和有力的手段,通過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統籌帶動學校的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和管理機制改革,符合學校持續發展的需要,也符合廣大教職員工的利益。全校上下務必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在進行科技大討論的過程中,希望學院、部門要做好正確的引導,多談那些我們能做的,能夠做得好的。對一些不正確的意見和建議也要給予合適的引導。各單位和各學院的領導要了解學校的科技工作,瞭解本單位的科技工作,瞭解科技創新工作。否則不但形成不了正確的導向,反而形成誤導。同時要進行廣泛的宣傳和發動,加強學習,瞭解國家在做什麼,需要什麼,外部的發展形勢是什麼,努力將大討論引向深入。

  第二,廣泛參與、集思廣益。希望廣大師生員工,尤其是教授、學術骨幹都能參與大討論,提意見,提建議,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活動中來。希望大家在討論過程中,不僅提出問題,還要努力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討論中發揮智慧,體現價值,做出貢獻。另外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習兄弟單位、兄弟學科、實驗室的好經驗。

  第三,重在落實,務求實效。這次科技創新大討論旨在為加強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提供思路、舉措和目標,要務虛和務實相結合,以務實為主。找出不足,明確目標,提出舉措,而且要形成固化成果。緊密結合學校和本單位、本部門實際,對學科點、拔尖人才、創新團隊、基地平臺等,該培育的要培育,該扶持的要扶持,相關的規章制度要建立健全。最後要形成一套有助於加速推進學校向研究型大學發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的措施

  和辦法,努力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謝謝大家!

  ***二***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的是學校科技創新大會。首先,感謝市科技局xx局長蒞臨指導工作。今天的會議很重要,儘管自建校以來,我校創新創業工作如火如荼,校企合作與專利方面的相關做法走得比較靠前,但仔細回顧,我們的創新成果還不盡如人意。此次召開會議,正是因為感受到了壓力和危機感,在這裡拋磚引玉,希望共同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

  一、 明確目標,營造共識

  有些同志認為,我們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為什麼要如此強調科研創新工作呢?其實,兩者相輔相成,並沒有衝突。幾年前,我們很多老師去過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交流,參觀學習了他們的專案制教學,對南洋理工的老師帶著學生研發企業的專案、接受企業的委託、與企業聯合開發的校企合作培養學生模式感到震撼。但是震撼之後,我們學到了什麼呢?有沒有學以致用呢?有,但是不多。今年11月20日,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深化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高校科研體制改革的方向,其中提到的校企深度融合,將會成為培養學生和促進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所以,我希望,我們能夠按照省檔案的指引,結合實際,在以培養學生為本位的同時,將專業設定與xx產業對接,不僅適應產業的發展,更要適當引導產業發展,利用2-3年的時間,紮紮實實推動創新工作,爭取有幾個團隊能進入新型研發機構行列,這也是吳月霞副市長考察學校時對我們的肯定和寄託的希望。

  二、 抓住機遇,釐清思路

  讓我感觸頗深的是,以前我在科技局的時候,一年科研經費才幾百萬,最多的時候不到三千萬元,但是今年我市的科研經費有1.8億元,明年將達到5億元!這充分說明國家、省、市對科研更進一步重視。目前,xx的產業研發能力較弱,我們作為擁有眾多教授和博士的本土高校,責任和機遇並存,我們應該要有所作為。幾年來,學校已投入幾百萬科研經費,但並沒有形成標誌性創新成果,我們要認識到這一不足。我們的兄弟院校、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在這方面開展得非常好,取得了眾多創新成果,在製冷系統領域這一塊,吸引了許多企業與之合作,在全國高職院校中樹立了良好口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既要向搞得好的學校學習,又要釐清思路,迎頭趕上。

  三、 完善制度,打造團隊

  我們學校的科研創新,將重點依託研究所,將之辦成引領產業發展,集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創新平臺;下一階段,將以二級學院為單位,圍繞各類創新工作多方籌集資金,通過打造一批創新型團隊,帶動一批有研究水平的教師積極投身科研。今後,我們也將在考核和評聘上面進行相應的調整,多方面促進我校科研創新工作的發展。對科研創新的考核將從對個人的考核,提升到對團隊的考核,提升到對校內研發機構的考核。評聘制度上,將實施評聘分開,根據業績和科研能力實施聘請。希望相關部門從管理的角度朝這個方向引導,組織好教職工們加強學習,充分掌握評聘分開機制的具體資訊。尤其校企合作處,要向市科技局諮詢和彙報,根據學校的思路,釐清工作主線,制定具體目標,踏實推進科研創新工作。

  最後,我堅信,xx職業技術學院將抓住發展的機遇,推動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