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個人創業資訊

  移動網際網路創業,是指利用使用者手持移動終端提供增值服務從而獲取利潤的一種方式。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百度釋出90後移動網際網路創業調查報告

  洶湧的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大潮,讓90後創業者逐漸站在舞臺中央。日前,百度手機助手聯合科技創業平臺36氪對600多位90後移動網際網路創業者進行調查,釋出《中國90後移動網際網路創業者調查問卷》***簡稱《問卷》***,揭開了90後創業者的神祕面紗。

  深圳趕超京滬成為“90後創業聖地”

  濃厚的創業氛圍和豐富的軟硬體資源,使深圳成為90後移動網際網路創業者的第一根據地。《問卷》顯示,超過33.9%的90後選擇在深圳創業,超過了北京的30.7%和上海的12.9%。

  今年以來,隨著“網際網路+”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國家及各級政府對移動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的利好政策持續釋放,相信有望刺激更多二線城市吸引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進駐。

  大學已經成為90後創業的搖籃。《問卷》受訪者中,有35%的人在18至22歲期間就開始嘗試第一次創業。另據國際知名大學生創業聯盟Enactus***創行***統計,截至今年5月,其在中國的24個省份242個高校擁有創業專案,幾乎覆蓋了所有985和211高校。對於中國的90後創業群體,創行中國負責人表示,對於正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國來說,青年一代的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格外重要。

  90後創業需除掉三隻攔路虎

  相比於資歷豐富的創業者,投身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中的90後創業者面臨的困難更為突出。據《問卷》結果顯示,在“現階段公司發展中,你認為最欠缺的部分”的投票調查中,資金、人才、推廣渠道成為擋在90後創業者成功道路上的攔路虎。超過50%的90後認為資金和推廣渠道是創業過程中最欠缺的部分,同時也有49%的人認為,人才也是阻礙創業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

  90後創業公司普遍遭遇攔路虎,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百度移動分發事業部副總經理熊振表示,首先,90後創業者缺少人脈資源和融資渠道;其次,很多異想天開的產品缺少有說服力的使用者資料或市場表現,致使90後創業公司的死亡率更高。

  熊振指出,尤其在推廣渠道上,“如何尋找更多免費的品牌曝光、流量推廣,甚至是藉助大平臺搭順風車的機會,對創業公司而言意義重大。”據介紹,百度去年推出的“金熊掌”獎專注於挖掘有潛力的小微開發者團隊,併為其提供包括培訓、流量、雲服務、投融資等一系列量身定製的免費支援。

  資料顯示,百度作為國內第一大移動分發平臺,APP日分發量達1.74億次,接入APP數量超過160萬,構建了百萬以上開發者的生態體系。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有心創業一定要快

  兼職貓創始人王銳旭

  同學找兼職非常痛苦,看到需求創辦兼職貓

  王銳旭是廣東汕頭人,“90後”大學生創業者,兼職貓創始人兼CEO。2013年他上大三那年,成立廣州九尾資訊科技有限公司,3個月後推出兼職貓APP,隨即獲得百萬元天使投資。2014年12月,兼職貓獲得300萬美元A輪融資,公司估值過億元。2015年1月,作為“90”後創業代表,他受邀參加中南海教科文衛體座談會,與國務院進行面對面交流,掀起一股90後創業熱潮。目前,王銳旭所創立的兼職貓APP已覆蓋全國近兩百座城市,使用者突破300萬人。

  王銳旭自稱是跨行創業者,“本科讀的是中醫藥,本來應該是當醫藥代表的,但是後來陰差陽錯地去做了網際網路方面的創業。”他表示自己的創業經歷非常平實,“依然走在學習的路上”。

  王銳旭大二開始創業,他說:“我們是白手起家開始了創業之路。大二時我們成立了一個團隊,從2個人做到80多個人,我們很慶幸能夠拿到一些大的專案,第一桶金是幫中國移動做學院推廣,在每個學校新生迎新時做銷售卡和充值,那時候賺第一桶金大概有5000只蝦吧***笑***。因為我大二時做過很多兼職,派過單、做過保安、也做過模特經紀人,所以我們看到兼職這方面是大學生的剛需,也看到很多大學生以前找兼職都是非常痛苦的,他們需要兼職中心介紹,交幾百塊錢,往往交了錢還不一定找得到工作。我們看到了這方面的需求,所以創辦了兼職貓。”

  王銳旭說:“外界給我貼了很多標籤,比如座上賓、大學生創業、跨行創業、網癮少年,不管怎麼說,這些標籤都已經過去了。我希望大家對兼職貓團隊更多的印象是,我們在校園兼職這個領域所作出的努力。這個專案也是希望幫助到更多大學生通過兼職、做社會實踐,最後促進他們就業和創業。”

  魔力創新公司創始人尤永超

  昔日擺攤賣糖畫 如今擺臺秀文化

  尤永超是河南人,民間手工藝人,通過不斷學習掌握了米雕、麵人、草編等民間表演技藝。2008年尤永超首次創業做餐飲,2012年他再次創業,將傳統手藝作為文化表演進行商業化運作,與美食節等相配合,將人氣化為收益。

  尤永超在現場分享中表示,自己是一個草根創業代表,是初中畢業生,是一個外地人,來到廣東這個地方,感謝廣東這個地方。樸實的尤永超雖然不善言辭,但是熬糖製作糖畫時非常專注。

  昨天在分享會現場,尤永超進行了糖畫表演。一個爐、一鍋糖、一隻勺子、一支細籤,一雙手靈活遊走,一幅糖畫栩栩如生……尤永超祖輩幾代人,都在開封街頭以擺攤賣糖畫為生。在南粵大地,尤永超成立深圳魔力創新公司,組建起了一個超過30個檔口、40多名民間手工藝人的團隊,專門承辦各式美食節,通過傳統手藝吸引客流。

  尤永超的經歷展示了傳統手工藝人如何在現實生計和傳統文化中找到平衡,並且做到互利共存,給傳統手工技藝賦予新的生命力。

  Zaker創始人李森和

  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延續的過程

  李森和是廣東汕頭人,2006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2010年12月研發推出國內首款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社會化閱讀軟體Zaker,2011年成立廣州堅和網路科技有限公司***Zaker***。在他的帶領下, Zaker已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互動分享和個性化定製的閱讀平臺,以其優雅的排版設計與舒適的閱讀體驗著稱,被視為社會化閱讀的開創者與標杆,產品下載量超過1億次。

  和王銳旭一樣,李森和表示,創業是因為家裡條件不怎麼樣,只是想努力賺一些錢貼補家用。李森和表示,創業早期也很困難,他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創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延續的過程,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嘗試才會有這樣的機會。”

  他說:“Zaker也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獨立出來了。創業過程中,人是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再有,團隊文化的建立也非常關鍵,如果團隊持續性保持創新跟創意的話,對於後續的發展影響會非常大。”

  李森和總結認為,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有非常多的機會,如果有心創業,一定要快。一眨眼,移動網際網路已經5年了,再過2年,這個行業會越來越成熟,巨頭對小公司的壓力將越來越大,“Zaker能走到今天,就在於我們走得早、走得快。但是,一旦開幹,一定是破釜沉舟,沒有什麼退路,不要老想著失敗之後怎麼辦等負面問題。創業沒有成功和失敗,它是一個過程,這個專案過程中碰到難點,我們可能要通過一些創新或者改變去重新調整,或者尋找新機會的切入點。而不是說完了,或者全部關掉或者停幾年再想,它其實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李森和介紹,Zaker目前主要做內容聚合,“我們不生產內容,而是做一個整合的平臺,把所有媒體最優質的內容發給我的使用者。我們的說法是‘資訊不打烊’,傳統媒體生產內容可能是早上9點鐘有人幹活,晚上6點鐘下班,其實我認為使用者對內容的需求是不停歇的,只是不同的階段需要的內容不一樣。我們現在的資料反映早上7點鐘是使用者看內容最集中的時間,晚上11點鐘又是一個高峰期,但是傳統媒體在這兩個時間點都不生產內容,傳統媒體的轉型其實跟這也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