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業園的模式

  創業園大家應該不陌生,其中的科技創業園大家也是有所瞭解的,但是是什麼呢?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模式,存在著“培養載體分散、資源整合平臺層次低、官產學融合性不高”等問題,而“大學和大學科技園”聯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機制是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教育培養的一條新途徑:各方共營創新基礎教育體系形成創新創業素養的生成源,打造精品創新實踐活動形成創新創業的能力結構體,共推大學生創業園的發展形成創新創業的有效平臺。構建“結構緊湊、各要素功能得以有效實現、創新創業內涵得以體現、創新創業智力人才得以生成”的培養模式系統。

  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近年來,由於高校擴招、經濟增長緩慢等多方面因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隨之而來的是各類社會問題也凸顯了出來。政府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推動大學生就業工作,“創業教育”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諸多學者及教育工作者也對此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正是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大學創業教育帶上了一些功利目的。筆者認為,創新人才培養並不是培養能夠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創業人才”,而是為大學生多元化品性發展服務,培養他們多維度、多層次的品質系統,使之適應多樣性的社會發展與競爭態勢,並且在社會各領域中,有意願、有能力藉助於所學知識創造出新的價值,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國內主要創新培養模式分析

  培養創新型人才是一項極其精密的培養系統工程。在我國,可以分為三種模式:① 講求以傳統高校教育教學體系為主導,發揮傳統效能的的高校自我培養型。② 以吸引社會主體廣泛有效參與、企業為主導的校企合作型。③ 以建立大學生創業示範園為主導的政府推動型。

  第一種模式在我國高校中最為普遍,這種模式中,高校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承擔者。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全過程具有極高的社會實踐性和廣泛參與性,藉助於企業主體、金融界等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而高校作為知識創新的主體,依舊是秉承傳承與創新知識為核心功能。斯坦福大學榮譽校長傑拉德·卡斯帕爾在北大百年校慶上曾經有針對性地指出:“大學促進公共福祉的主要方法,是促進知識的增長而不是更多其他的行動。”大學基本社會職能決定了大學無法獨立完成大學生創新培養,可以說大學生創新培養是大學不能承受之輕。這種模式即不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也不利於高校自身發展。

  第二種模式中企業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參與者。企業是應用工程技術、工藝技術創新的基本主體,在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不斷髮掘自身的各種優勢資源和潛力優勢,滲透到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合作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一種重要模式。然而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即缺乏一個資源整合平臺。創新並非是科技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體制、政策等環境要素的建設,後者是造成當前創新不足的關鍵所在。只有通過整合高校、企業、政府、金融等各類資源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創新培養體系。

  以政府主導的大學生創業園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和促進大學生創業企業不斷成長,營造有利於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的政策環境。該模式通過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實體、政府組織等社會資源,在投融資平臺、服務創新平臺、稅務政策減免、工商照顧、行政事務外包、校內外資金等方面給予相應優惠,以構建一個

  相對完善的創業平臺,此為創業型人才成長的重要實戰平臺。但是由於大學生創業園是由政府主導,其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大學生創業培養,難以同高校形成聯動,同高校的創新教育培養體系融合度不高,在大學生創新培養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三、“大學——大學科技園”聯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模式分析

  近年來,隨著大學科技園的蓬勃發展,也給大學生創新培養模式帶來了新的啟發。從功能上看,大學服務社會功能的延伸和發展的成果之一就是大學科技園的產生。1999年,兩部委***科技部、教育部***第一次對大學科技園的功能給予了明確定位:“大學科技園應當具備四種基本功能,即技術創新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和培養基地以及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基地。”從參與主體上看,大學科技園依託的主體是高等學校。我國大學科技園的基本模式有3種:① 一校一園模式——以所在大學為依託,由大學獨立建立或者大學與地方政府或高新區共同建立。② 多校一園模式——由多所大學資源優勢互補聯合建立。③ 虛擬大學科技園模式——以網路為基礎,超越現實性物質因素制約。正是由於科技園和大學之間的緊密關係,使得大學科技園更加容易與大學產生聯動,從而可以深入地參與到大學生創新培養體系中。基於這個基礎,筆者初步探討了大學——大學科技園聯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模式。

  ***一***共同完備創新基礎教育體系

  教師的素質是創新教育的關鍵。大學彙集了各個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他們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發揮著領航作用,具有強大的教育教學能力;大學科技園聚集了大量的企業家、研發機構負責人、銀行家、風投專家、法律顧問、政府部門科技工作者等專家人才。由他們所共同組成的創新教育師資隊伍使得構建完整且系統的創新基礎課程結構體系成為了可能。

  大學創新基礎教育體系並非單純的課餘創業實踐或者簡單地開設創業教育課程,而是要把創新課程置於教學體系,在專業課教學中強調創新教育。大學科技園的教師隊伍則以互訪講學、案例教學、學術交流、創業導師等方式參與其中。這些兼職教師經驗與學術兼備,他們豐富了創業教育資源,開拓了大學生的創新思路,提高了創新興趣,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

  另外,大學科技園通過鼓勵教師到大學科技園創新創業,使得更多具有創業經驗的科教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只有對科學研究創新過程的真實感受,才能把握創新教育實質,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將創新教育融合於課堂教學過程,使得課堂教學不再照本宣科。

  ***二***共同開展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

  創新實踐是整個創新教育過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的環節,創新實踐為大學生提供了實現自身想法和展現實踐能力的基本平臺。而學校教育在這方面,其主要方式是舉辦各種科研、設計、開發、創業模擬和競賽,以及組織大學生參加高校教師研究課題中的部分工作。高校自身提供的實踐性教學平臺,在時間和質量上,都存在現實性缺陷。而大學科技園作為一種教育載體,其功能本質之一就是提供富有真實度的創新過程教育,這正好彌補了高校傳統創新創業教育的不足之處。

  高職科技園模式的創新

  高職院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轉型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高職科技園是中國特色高職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創新高職院校企合作機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速中小企業孵化、拓寬社會服務渠道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具體的結合高職科技園的功能定位,進行高職科技園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探究。

  1 高職科技園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研究的意義

  我國已逐步形成了經濟優勢互補,功能定位清晰的區域發展格局。對於佔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院校,無論從教育資源、技能人才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來講,都是功不可沒的。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科技園順應時代需求應運而出。其對技能人才培養、創業孵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功能成為新時期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推手。也是高職院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產學研合作的示範基地、師生創業的實踐基地、培養創新創業的戰略性平臺。如何面向市場,建立政府、高校、企業等各種力量參與,可持續發展的高職科技園是當下應深入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2 高職科技園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的體現

  目前,高職科技園創新模式發展,面臨系列問題:怎樣融合政府、高校、行業、企業、資金等關係,理順執行方式,創新科技園的管理機制均處於探索之中。

  2.1 科技園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創新性平臺

  通過高職院校和政府、企業合作,建立人才培養、企業孵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三位一體的高職科技園。在科技園建設過程中引進知名企業進駐,形成“校中廠”的辦學模式。充分的貼合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結合高職院校的課程內容設計和職業規劃標準發揮企業優勢,共同培養學生實際崗位的操作能力,打造高技能型人才。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標準不斷提高。***1***高職科技園充分利用入園企業瞭解到市場行業的生產行情,加強對學生培養方式的共同規劃設計,基於聯培共育的嵌入式培養模式,最大限度發揮校企資源共享優勢,實現人才培養的職業化。***2***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充分依靠科技園內部企業的生產實踐中心對學生進行工學交替的實踐性教學。一般情況下,科技園內部的研究中心都擁有實際生產環境的工作場所,高職院校可以組織學生定期進入科技園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並選出比較優秀的學生參與到企業的創新性專案研究過程中來,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環節的有機融合,達到零試用期人才培養目標。***3***高職科技園運營過程中,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鼓勵學生自主創業。聘請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研發攻關,促進教師的科研源泉。也為學院人才培養和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堅強的人力資源保障;為社會輸送更多高階技能人才,形成人才培養的良性迴圈機制。

  2.2 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助推器

  我國《國家大學科技園“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是我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攻堅期。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行高職院校科技園模式的創新建設規劃,聚合創新資源,建設科技創新平臺,促進官、產、學、研、金的有效融合,實現政、企、校多方共贏局面,在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創新體系中發揮引領作用。

  高職院校科技園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充分的利用好現有的教育資源,將自身擁有的師資力量、土地資源和實驗儀器裝置進行合理的規劃使用,並和園區內部的企業進行聯合,以技術改造為突破口,通過在高職科技園開展實踐研究,解決企業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還要在後續的研發過程中,充分的重視到技術市場化的推廣,將技術創新及其創新成果產業化,拉動區域經濟的轉型發展。

  2.3 打造人才的匯聚地,促區域發展

  科技園的靈魂是高科技人才,只有充分調動高科技人員參與園區的建設,才能使其發展充滿活力。充分的利用各級政府和高職院校的政策優勢,以支援學生、教師或科研人員靈活多樣的方式到大學科技園中創業。同時,不斷吸納優秀科技人才、創業人才進駐園區,重視人才、激勵人才、培養人才,創造讓人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和合理流動的機制和環境。提升高職院校科技園的綜合競爭力。

  在進行高職院科技園模式的創新過程中,要充分的注重科技園內部企業的聯合,建立校企聯合培訓機構,在整個區域範圍內進行人才招聘和培養,不僅僅面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還要對區域內的所有人民群眾提供技能培訓服務,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地人才支撐,加速實現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的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區域創新系統和區域創新企業叢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轉型。

  2.4 高職科技園創新體制,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溫室”

  在進行高職院校科技園模式的創新研究過程中,要充分的意識到科技園的管理體制創新是推動高職院校科技園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在高職科技園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推進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和不斷適應科技園健康發展的優惠政策,在高職科技園內部建立一套完善的戰略競爭機制,促進高職院校科技園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在進行高職院校的科技園創新過程中,要充分的考慮到創新的系統性,制定高職院校科技園管理執行機制、人才引進管理機制、校企合作執行機制等,為入園企業發展提供保障。***1***充分的利用好高職科技園的科技優勢,將高新科技專案在科技園內部進行孵化,及時的將高職院校科技園中的技術成果轉化成為實際的生產力.***2***高職科技園利用綜合服務平臺,為中小型企業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援。***3***高職科技園可以充分的發揮出高職院校的師資、科研、實驗室、圖書館等資源,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源動力。

  3 高職科技園模式的創新發展對策

  通過近幾年高職科技園實踐發展,已取得不錯的成績,在新形勢下更應抓住歷史機遇、創新發展。果斷採取措施:***1***緊抓各項政策機遇,發展園區內涵建設;***2***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障高職科技園長期穩定發展;***3***創新機制,實現特色發展;***4***深入前沿科技,自主創新發展。高職科技產業園這個世界經濟浪潮中湧現出的新生事物,必將有力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為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