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大學生創業有何優惠政策

  才剛畢業的大學生,想創業又沒錢,不知道能做什麼了,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畢業大學生免費創業服務

  1、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可免費獲得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創業指導服務,包括政策諮詢、資訊服務、專案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各地在充分發揮各類創業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並給予相關政策扶持。對基地內大學生創業企業要提供培訓和指導服務,落實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創業成功率,延長企業存活期。

  2、2014年至2017年,將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通過提供創業服務,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提升創業能力,幫助和扶持更多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各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為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做好人事代理、檔案保管、社會保險辦理和接續、職稱評定、權益保障等服務。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工商登記、場地支援、稅費減免等各項創業扶持政策。

  畢業大學生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支援

  1、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小額擔保貸款。

  2、從事微利專案的,可享受不超過10萬元貸款額度的財政貼息扶持。對合夥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的,可根據實際需要適當提高貸款額度。

  3、在電子商務網路平臺開辦“網店”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政策。

  畢業大學生稅收優惠

  1、持《就業失業登記證》***註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附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從事個體經營的,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2、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小型微型企業,按規定落實好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3、留學回國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符合條件的,可享受現行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政策。

  推薦閱讀:

  杭州畢業大學生創業優惠

  杭州市政府近日下發的《關於支援大眾創業促進就業的意見》,據介紹,將於2月1日起施行,10餘個相關配套檔案目前正在抓緊制定中。

  就創新政27條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就業為主,向鼓勵創業與促進就業相結合轉型。幫扶物件以高校畢業生為主,兼顧各類勞動者。同時,新政也全面推進蕭山、餘杭、富陽三區與主城區就業創業一體化。

  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新政,我們以畢業不到5年的高校畢業生小明為例,跟大家主要講講跟大學生相關的就業創業政策。

  如果小明同學想創業,他以後可以享受到這些——

  根據新政,小明如果在市區創辦企業或做個體工商戶的話,連續繳納社保12個月以上,可享受一次性創業社保補貼,標準為5000元。

  這還是小意思。他在市區創業的話,還可以申請創業專案無償資助,標準為2萬到20萬元。

  如果創業資金不夠,還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一般為30萬元,最高可貸到50萬元。對於小明來講,這些貸款,將實行全額貼息。同時,如果他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在30萬元以下的,由擔保機構提供擔保的還可以免除反擔保。

  這樣的創業,是不是一下子少了很多的負擔,解決了啟動資金的問題。

  如果小明從事的是農村電商,他還可以享受到這些——

  如果小明對電商感興趣,在市區的行政村、縣***市***從事電子商務創業或在市區從事農產品銷售創業,達到一定網路銷售額度的,符合享受一次性創業社保補貼、帶動就業補貼條件的,標準就能上浮20%了。

  如果小明招用畢業年度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還可按為其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費之和享受社保補貼。當然,這個是有期限的,不超過3年。

  可見,如果從事農村電商的,大有可為。

  如果小明是去小微企業就業,他可以享受到這些——

  小明在小微企業就業依法繳納社保12個月且工資收入低於上年度市區全社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話,他可以享受到每年2000元就業補貼。這個也有期限的,不超過3年。

  錄用小明的小微企業也能得到包括社保補貼和創業擔保貸款在內的實際好處。根據新政,小微企業招用畢業5年以內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城鎮轉業復退軍人達到規定比例可申請總額不超過3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且有貼息,期限不超過4年。

  筆者獲悉,新政除了鼓勵高校畢業生、在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外,對各層面的勞動者都有相應的政策扶持力度。

  其中,新政也鼓勵科研人員創業——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的,經原單位同意,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係,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原單位應根據專業技術人員創業的實際情況,與其簽訂或變更聘用合同,明確權利義務,進一步完善科研人員創業股權激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