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

  濟寧市在全市範圍內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每年引領不少於500名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下面小編帶你看看。

  :靈活就業畢業生,可享社會保險補貼

  “將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全部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範圍,力爭使每一名有就業意願的未就業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實現就業或參加到就業準備活動中。做好未就業畢業生離校前後資訊銜接和服務接續,通過‘濟寧大學生就業’微信服務平臺、微博、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搭建提供就業創業政策、崗位資訊和就業創業服務的新通道。”據市人社局就業促進科工作人員張慧慧介紹,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畢業生就業服務機構和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將摸清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就業創業指導、職業培訓、創業培訓、就業見習等就業服務,積極為離校未就業畢業生辦理就業失業登記、求職、落戶、檔案代理、社會保險等。”而且,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在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實名登記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將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數額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最長不超過3年,所需資金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

  另外,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納入就業創業培訓五年規劃中,確保每一名有就業創業培訓意願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都能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並對參加培訓的畢業生,除了提供職業技能鑑定服務,還可享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鑑定補貼和創業培訓補貼。

  :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

  張慧慧告訴記者,2014年至2017年,在全市範圍內實施新一輪大學生***包括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年期內的畢業生***創業引領計劃,每年引領不少於500名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對畢業生創辦小型微型企業的,進一步完善工商登記“綠色通道”,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對2013年11月28日以後首次領取營業執照並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小微企業,給予不低於1萬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畢業生和畢業年度內的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按規定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而且,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可在創業地按規定申請額度不超過1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勞動密集型小微企業可申請最高不超過40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在電子商務網路平臺開辦“網店”的畢業生,也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企業、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將設立天使投資和創投基金等多種形式為自主創業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援。

  :組建創業大學,“一對一”指導

  張慧慧說,為了讓更多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夢想,將優化整合創業培訓實訓資源,組建創業大學,系統實施創業培訓實訓計劃。通過購買社會化服務等方式加強與專業培訓機構合作,創新培訓實訓方式,推行創業模組培訓、創業案例教學和創業實踐模擬。建立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導師團,對有創業意願大學生的創業專案、創業規劃、創業技巧和創業信心等實行“一對一”指導。

  同時,各高校建立創業學院,落實創業課程學時和學分規定,推動在校大學生普及創業教育;積極開發創新創業類課程,多形式加強創業師資隊伍建設,豐富創業教育形式,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並且,各高校進一步改進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設定,積極聘請專家學者、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優秀校友擔任就業導師,為畢業生提供個性化諮詢指導。

  此外,還將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學合作,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院校自2014年起、高職***專科***院校自2015年起建立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完善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經費撥款、院校設定的聯動機制,促進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向社會發布人才需求資訊,引導高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探索制定行業崗位標準,促進高校依據市場需求完善專業培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