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做好預算管理有什麼意義

  預算管理是指企業在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對未來的經營活動和相應財務結果進行充分、全面的預測和籌劃,並通過對執行過程的監控,將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目標不斷對照和分析,從而及時指導經營活動的改善和調整,以幫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業和最大程度地實現戰略目標。那麼?

  做好預算管理的意義

  是計劃的數量化

  預算不是簡單的收支預計或僅把預算看作財務數字金額方面的反映,預算是一種資源分配,對計劃投入產出內容、數量、以及投入產出時間安排的詳細說明。通過預算的編制,使企業經理人明確經營目標,工作有方向。

  是一種預測

  它是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收支情況的預計,預算執行者可以根據預測到的可能存在的問題、環境變化的趨勢,採取措施預做準備,控制偏差,保證計劃目標的實現。

  是一種控制手段

  預算以數量化的方式來表明管理工作標準,控制是以確定的管理工作標準,對行動的度量和糾正偏差。所以預算管理是過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後控制。事前控制是投資專案或生產經營的規劃、預算的編制,詳細的描述了為實現計劃目標而要進行的工作標準。事中控制是一種協調、限制差異的行動,保證預期目標的實現。事後控制是鑑別偏差,糾正不利的影響。

  是一種協調

  公司的總預算是由各分預算彙編而成的,從組織預算編制到預算執行,各相關部門必須協商溝通、相互配合,有利於管理層工作協商一致,導致出更好的計劃和執行效果,這也是預算管理的基本目的。經董事會批准的預算,表述了計劃期企業的業績展望,所有經理人員和僱員一定要努力工作達到計劃目標。預算是預算期之煎編制並獲得董事會批准的計劃,通過實際執行結果與預算之差異分析,可以評價相關經理人員和僱員的工作表現。

  有利於完善企業基礎管理

  預算編制必須有各項相關的定額,如人員、物料消耗定額等。要求定額合理並隨定額條件變化而修正。預算的編制與預算控制對資訊要求面廣量大,要求資訊傳遞及時準確,促進資訊管理髮展。

  精益生產的手段

  它是即時供產銷的生產經營方式,預算及預算控制是資源的合理配置與調配,也是精益生產適行的管理手段。

  是考核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的標準

  預算是以數量化的方式來表明管理工作的標準,其本身具有可考核性,因而可以根據預算執行情況來評定工作成效,分析差異改進工作。

  預算的編制到執行控制和業績評價,完整的體現了管理上為實現預期目標而進行的協調活動。預算管理工作在整個企業管理工作中就象綱與網的關係。建立以預算為中心的管理體系是由於預算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

  預算管理的目的

  1.制定計劃,預算有助於管理者通過計劃具體的行為來確定可行的目標,同時能使管理者考慮各種可能的情形;

  2.促進合作與交流,總預算能協調組織的活動,使得管理者全盤考慮整個價值鏈之間的相互聯絡,預算是一個有效的溝通手段,能觸及到企業的各個角落;

  3.有助於業績評價,通過預算管理各專案標的預測、組織實施,能促進企業各專案標的實現,保證企業各專案標的不斷提高和優化,是體現企業業績的一種好的管理模式;

  4.激勵員工,預算的過程會促進管理者及全體員工面向未來,促進發展,有助於增強預見性,避免盲目行為,激勵員工完成企業的目標。

  預算管理的常見問題

  在預算管理工作中,常常遇到過以下情形:

  預算是財務部的事情,部門內部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整天忙著銷售、採購、生產等等事情還做不過來呢。

  每年的預算目標管理層都決定了,各個部門就是分解目標,配合編制。

  預算就是討價還價的過程,目標總是會被砍一刀的,所以產出目標儘可能留餘地,費用成本儘可能寬鬆點。

  預算執行與實際的差距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是預算編制的問題,還是實際執行有了偏差?到底如何調整?

  預算有什麼價值呢?是不是就在管控成本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