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策劃方案示例

  中華茶道的修行為“性命雙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雙修亦即身心雙修。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蓮緣禪茶文化園推廣策劃方案

  一、文化旅遊將成為新世紀旅遊休閒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最早利用和飲用茶葉的國家。同樣,中國有茶文化旅遊的悠久歷史和傳統。茶業旅遊活動也最早出現在我國。歷代的文人墨客以及旅行家對茶葉旅遊都情有獨鍾。歷代詩人遊覽大好河山和名勝古蹟時留下的許多名詩,很多都與茶的旅遊有關。如“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遊湖北玉門寺附近的茶園時寫下雄奇豪放的詩句,讚美茶樹的旅遊觀賞性和保健性。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徐霞客遊記》中,多次提到在廬山、黃山旅遊與品茗的意境,體現了茶葉是旅遊的最好伴侶。清代乾隆皇帝一生六次下江南巡視,曾幾度到杭州的龍井寺、獅峰山下胡公廟遊覽,品嚐龍井茶,並下旨把龍井茶作為每年的貢品。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國茶業旅遊一直伴隨著茶葉生產的發展,可惜的是近年來人們只注重單一收穫茶葉產品這一經濟功能,忽視了茶旅遊這潛在著巨大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功能。

  二、中日韓旅遊金三角

  山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也是最美麗的半島。由濟南、青島等八城市構成的半島城市群,是我省旅遊資源最富集的地區。全省639處景區和資源點中,70%以上分佈在這裡,堪稱國內最佳旅遊觀光度假目的地。

  山東省旅遊局局長李德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半島是我省發展國際旅遊的前沿,發展國內旅遊的主陣地,要借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發展與振興,打造魯日韓“旅遊金三角”,帶動全省旅遊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大家熟知韓國和日本的茶道世界文明,而茶道本身源於中國,韓國和日本與中國的文化交流也多以茶為主,

  作為金三角的第一站擁有“藍天、碧海、金沙灘、佛教”的日照應該最具有發展前景,而作為金三角最好的交流媒介就是“禪茶”。所以禪茶文化園是最適合發展形式的文化、旅遊觀光園。

  一、 策劃背景:

  蓮緣禪茶文化園簡介

  依託具有1400餘年歷史的日照佛教文化,立足於巨峰綠茶,投資 180萬元打造成佔地 100 餘畝的“蓮緣禪茶文化園”。蓮緣茶廠為原鐵佛山茶廠,始建於1988年,是集名優綠茶的種植、生產、加工、貿易、科研、旅遊觀光、禪茶文化研究於一體的綠茶企業。可發展茶園近千畝,僅茶場的有機茶園的面積就高達400餘畝。現有專業生產禪茶職工58人,年產禪茶5萬斤。是江北唯一一家以生產禪茶和禮品茶為特色的發展型企業,以弘揚和發展禪茶文化及齊魯傳統禮儀文化為己任。

  二、 禪茶文化,

  禪茶是採用嚴格的融於佛法的生產加工工藝,經過特殊的茶藝表演,從而啟迪佛性,昭示佛理的佛門用茶作為一種特殊的心性修養形式,禪茶文化其目的就是在於通過強化當下之覺悟,實現從迷到悟、從俗到雅的轉化。一念迷失,禪是禪,茶是茶;清者清,濁者濁;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覺悟,茶即禪,禪即茶;清化濁,濁變清;雅化俗,俗化雅。茶味即是水味,水味即是茶味,茶水交融,密不可分。這種修行理念不僅默契佛陀的本懷和佛法真意,而且特別契合現代人的根基,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法門。禪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禪茶文化的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將正氣溶入感恩中,溶入包容中,將和氣溶入分享中,將雅氣溶入結緣中;從而弘揚禪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實禪茶文化,發揮禪茶文化凝集人心、化解矛盾、優化自身素質、和諧自他關係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蓮緣禪茶文化成本分析:

  禪茶廠:50萬

  禪茶文化館:30萬

  禪茶素食廳:20萬

  禪堂:20萬

  禪茶賓館:50 萬

  l 禪茶銷售廳:5萬

  水電費用:略

  其他費用:5萬

  二、 策劃目標:

  合理規劃蓮緣禪茶文化園蓮緣禪茶文化佈局面

  迅速提升蓮緣禪茶文化知名度

  準確找到蓮緣禪茶文化園盈利點

  吸引魯東民間絕技絕活人士

  推出產品——“蓮緣禪茶”

  三、具體方案

  1、整體佈局:

  ***1***門口:

  設定雕塑:安放一個雕刻心經的大茶壺,可以迴圈流水。作為蓮緣禪茶文化園的標誌性建築。

  ***2***樓門: 兩個大紅燈籠標有“禪茶”字樣

  ***3***樓門兩側: 以書法體書寫“品蓮緣禪茶參萬法性空”置於兩面,突出禪茶文化園特色。

  ***4***入門口:功夫茶臺佛像頭、佛像肚、佛像旁邊金元寶;茶客撫摩佛像肚子象徵著尤容乃大;茶客撫摩佛像身邊的金元寶象徵著財源滾滾。設有小型電子顯示器,顯示是第幾位來書院的茶客。

  [建議]在旁邊設定一大的電子顯示屏,能讓茶客看到自己是第幾位到書院的茶客,感受到其獨一無二的號碼,並且凡購買茶葉的遊客,將號碼列印在“蓮緣禪茶”的包裝上面,以示紀念,從而提升“蓮緣禪茶”的高附加值及其銷量。

  ***5***禪茶文化館: 高僧及其他居士、名人字畫的展示及售賣。包括蓮緣禪茶文化成長曆程圖片實物展,講述禪茶文化的產生、發展、壯大、成熟以及與海外佛教界的交流等。採用現代裝置與先進技術,建成高標準現代禪茶文化展示園;茶史廳以實物、圖表、文字等形式,採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禪茶的起源、發展史等;茶藝廳通過茶藝表演,讓遊客在高雅的環境中品茗的同時,充分感受到中國禪茶文化的豐富內涵。

  l

  ***6***禪茶賓館:適合機關單位特別是宗教界培訓、文化交流等大型活動。走系列商務主題路線,主動出擊,啟動商務行銷戰略,策劃系列活動,邀請相關單位參與;根據客戶需求,為其提供閒適安逸的商務活動場所;邀請相關媒體在此做專題節目或活動。

  2、整體推廣

  ***1***、整體定位:

  佛教文化有特殊的旅遊功能,能滿足遊客求知、求美、求奇的旅遊動機,還能滿足深層次的情感需求。

  日照是座具有休閒的生活與濃郁的文化氣息相結合的旅遊城市,在日照,喝茶是生活的一部分,無論達官貴人還是鄉村農民都喝茶,而日照以其北依青島、西靠臨沂、南接連雲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碧海、藍天、金沙灘、佛教的城市特色深得廣大遊人的青睞。禪茶文化園建在日照自然會有很多的賣點。

  打造日照佛教文化及禪茶文化的重要基地,將佛教文化與茶葉文化聯姻,走產業化市場化的道路。

  因此我們對禪茶文化園的定位: 禪茶文化根據地

  ***2*** 獨特銷售賣點提煉:參禪+休閒

  ***3*** 整體推廣語:遊齊魯聖地 品蓮緣禪茶

  ***4*** 禪茶文化園的LOGO:

  識別性是企業LOGO重要功能之一。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不斷加劇,公眾面對的資訊紛繁複雜,各種logo商標符號更是數不勝數,只有特點鮮明、容易辨認和記憶、含義深刻、造型優美的標誌,才能在同業中突顯出來。它能夠區別於其它企業、產品或服務,使受眾對企業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提升了logo設計的重要性。

  禪茶文化園作為日照佛教文化的重要基地,在LOGO的設計上,要符合佛教禪宗的意境。

  ***5***推廣媒介選擇:

  在媒介選擇方面,根據蓮緣禪茶廠目前的現狀,急需提升的禪茶文化園知名度。那麼在媒介的選擇上面,我們建議選擇以下媒體:

  公交車亭燈箱:

  電視專題:

  報紙廣告:

  建立網站:

  其他:

  3、蓮緣禪茶

  ***1*** 禪茶生長於山青水秀,雲蒸霧繞的山東省日照市山區,日照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溫暖溼潤,年平均溫度為12.6℃,年平均溼度大於72%。日照東臨黃海,北依青島,南接連雲港,西靠沂蒙山區,隔海與韓國、日本相望。晝夜溫差明顯,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屬黃棕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遠離現代城區的汙染,山水相映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禪茶色澤翠綠鮮活、氣味清香高雅、湯色清澈融和、滋味醇厚甘甜,形態美觀大方的特點。禪茶不僅有三德:“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茶且不發”,而且祛肺痢,保健康。護齒明目、解渴生津,增長善根。因此飲茶便成為禪門修道的最好輔助。

  ***2*** 目前市場現狀:茶葉的傳統區域性消費習慣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現代的、多元化的茶葉消費趨勢。禪茶應該迎合現代市場新的需求,著力打造區域品牌,以佔據市場一席之地。據瞭解,江浙一帶茶業企業都在品牌上面下功夫。如,“龍冠”西湖龍井的生產廠家杭州龍冠實業公司為了加強自身品牌保護,就在“龍冠”品牌的基礎上,同時推出註明原產地的系列品牌產品,如龍冠西湖龍井、龍冠錢塘江龍井等。

  ***3***蓮緣禪茶賣點:

  產地:江北綠茶的第一生產基地日照;

  功效:清心提神之功效,護齒明目;

  ***4***蓮緣禪茶廣告語:

  ***5***廣告表現:

  ***6***推廣方式及媒介選擇:

  4、品牌連鎖運營

  5、各地寺院為中心的銷售

  6、各禪宗道場專供

  7、綜合的銷售

  從旅遊經濟學的角度看,禪茶文化具有深遠的發展內涵。這是因為

  1、佛教文化的知識內涵。佛教文化中包含著的大量的經過佛教教義整合的人類文明,從中可以瞭解到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經濟、科技、文學藝術的發展面貌。同時,佛教經卷所蘊含的豐富哲理,也頗具有知識的吸引力。

  2、佛教文化的藝術魅力。這一魅力主要體現在佛教文化的載體上。可供遊人欣賞的佛教文化載體主要有寺廟、佛像、佛事用品、佛教組織、佛教節日、佛事活動等。每一件都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和精美的藝術珍品,是吸引遊人進一步接受佛教文化薰陶和產生審美感受的旅遊吸引物。佛教文化載體在向遊人傳遞資訊的同時調動其審美愉悅,因而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3、佛教文化的獵奇引導。以佛教文化為旅遊產品重要內涵的旅遊區域,是一個充滿著神祕感的世界,這種神祕感對遊人有著極強的吸引力。

  4、佛教文化的情感滿足。對佛教信徒和佛教信仰者來說,佛教情感需求是他們與佛教聯絡的紐帶,這一情感紐帶是吸引他們到佛教文化地旅遊的重要因素。還有很多屬基本意義上游人,他們只追求對佛教意識的超脫,正是這種超脫觸發了他們的旅遊動機,通過動機轉化為實際行動而得到心理補償,獲得心理平衡。從旅遊的意義上說,無論是宗教式情感滿足還是通過追求佛教意識超脫而獲得心理平衡,都是因為佛教文化的支撐。

  茶道內涵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含茶禮、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享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心養性、參悟大道。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和茶文化之間。

  茶道的內涵大於茶藝,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我們這裡所說的‘藝’,是指製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裡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有道而無藝,那是空洞的理論;有藝而無道,藝則無精、無神。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藝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