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交易市場分析

  一切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後;在調查研究中,如果找不出原因和解決辦法就不能放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

  一 、2015年二手車交易市場資料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1-11月,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為2178.66萬輛,同比增長3.34%。其中,乘用車銷量為1868.13萬輛,同比增長5.89%。增速最快的仍為SUV車型,同比增長為51.12%。縱觀2015年二手車市場整體走勢,在前4個月中,二手車銷售資料起伏較大,最高增至44.11%,最低則有-25.40%,儘管4月之後到10月之間,起伏高低不下,但是在10月份出臺購置稅減半之後,車市出現回暖現象,預計12月二手車市場將會出現一定規模的增長。

  根據經濟水平不同,二手車交易量也同樣有分割槽。從2015年1-10月的全國二手車交易情況來看:華東區佔比最大,達到32%;其次為中南區,達到20.21%;華北區達到19.49%,西南地區為15.70%;東北地區為7.53%;西北地區5.07%;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華東、中南區共佔總交易量的51.49%。

  從10月份的總體交易情況來看,北京、上海、廣東、山東等二手車交易活躍地區出現了明顯交易下滑跡象,環比分別為-21.24%、-8.25%、-16%、-8.02%。這種市場異動表現來自於經濟下滑及二手車限遷政策的長期疊加效應的顯現,而1-10月累計同比的正增長3.36又印證了二手車穩定向上的大趨勢並未改變。

  根據資料顯示,2015年基本型乘用車仍然為主要流通車型,佔比為59.63%、其次為客車12.86%、貨車11.55%、SUV4.85%、MPV3.70%,其中相比2014年,基本型乘用車、SUV、交叉型乘用車、掛車佔全部交易的比例均有所增加,客車、貨車、MPV、摩托車,其它車比例均有所下降,低速載貨車佔比與去年持平。

  此外,對於價格也是有選擇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購買二手車是為了方便、實惠。所以,購買二手車在考慮安全的同時最注重的就是價格了。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資料顯示,2015年二手車交易價格在3萬以內的佔比最大,為43.89%,3-5萬佔比19.05%,5-10萬佔比20.28%,10萬以上佔比16.78%,整體交易量與交易價格呈現線性關係。但是在3-5萬和5-10萬間選擇時,選擇後者的數量更多一些。顯然,消費者在最求價格的同時,也考慮到了車輛的整體價值。

  2015年即將過去,在之前的幾個季度裡面,資本對二手車市場的追逐近乎“瘋狂”,一年中就有近100億元湧入。一夜之間大街小巷,二手車廣告鋪天蓋地,輪番轟炸著我們的視聽。鉅額資本入市讓行業享受到了紅利,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有一種消費叫“二手車”,交易平臺的關注度和交易量也呈現上升勢頭。然而,更多的二手車經銷商依舊茫然,他們的追求並不高,那就是怎麼能“站著把錢掙了”。

  我國二手車市場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歷經30多年的發展已取得了飛速發展。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資料顯示,2014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達到900萬輛,今年前三季度交易量為688.44萬輛,相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68%,累計交易金額為3954億元,預計全年交易量將超過1000萬輛,今年二手車交易量增長率將超過新車的3倍。

  儘管2015年二手車交易市場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其實也還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果車企想要2016年車市順暢發展,還有很多不得不掃清的障礙。2015年即將過去,2016年車市又將迎來哪些新機遇,得到哪些新發展呢?

  二、當下二手車市場存在的弊端

  1、消費者對二手車瞭解不透徹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對二手車的印象還停留在路邊的“收車”字樣。而且,現在車市的車源絕大部分是5-7年的車型,而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僅考慮車輛的價效比,同樣注重車輛的品牌和外觀。因此,3年以下車齡的二手車需求量很大,但供給緊缺。

  2、消費者對交易價格存在疑慮

  二手車定價機制很特殊,一車一況,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無論是車主賣車,還是消費者買車,都對二手車價格存在疑慮,希望自己在交易過程當中不會上當受騙。這需要競價機制的引入,如今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正在形成,未來車況資訊透明化將為價格透明化打下基礎。

  3、對於二手車認知度不高,擔心買到問題車

  消費者不敢買二手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害怕買到有問題的車,或者擔心沒有質保,維修成本高企。目前,雖然一些企業看到了市場空白,推出了延保產品,但國家沒有相應的支援政策,行業沒有可以參考的準則,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也不高。調查顯示,只要二手車的車況能夠經過第三方公司的認證,又有質保和延保服務,那麼就可以打消80%消費者的顧慮。

  4、限遷政策成為阻礙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資料,目前全國共有333個地級市出臺了二手車的“限遷”政策,且大部分城市的二手車准入門檻為國四排放標準車型,其中允許國五以上排放標準遷入的城市13個,國四以上排放標準遷入的城市250個,國三以上排放標準遷入的城市48個,國二以上排放標準遷入的城市僅有4個。此外,山東、江蘇、吉林等地區,還對車輛的使用年限做了限制,要求註冊5年以上的車輛不予回收,這意味著車齡五年以上的二手車將不能流入這些區域。

  如此嚴厲的“限遷”政策對消費者、二手車流通業、汽車廠家都造成了嚴重影響。首先,造成消費者資產大幅縮水。 受限遷影響,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汽車交易價格大幅下跌,造成車主資產貶值,迫使其降低置換意願,延長使用年限。雖然不少地方同步推出鼓勵報廢的補貼政策,但補貼資金只是杯水車薪,而且加重了財政負擔。其次,嚴重阻礙二手車流通。“限遷”政策導致各地形成地區封鎖和貿易壁壘,導致同一省區內不同地市之間的二手車都無法流通。再次,抑制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

  儘管二手車市場還面臨著各種問題,但大多數人還是對二手車交易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祕書長沈榮表示:2016年我國二手車市場的發展將迎來一個新契機。2005年開始實施的《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已經進入了修訂階段,行業所關注的二手車稅收、二手車臨時產權登記制度、“限遷”等政策都在修訂之列。這些問題都有望在2016年得以解決,給行業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支援。

  中國二手車市場交易規模分析:

  產業資訊網釋出的《2015-2020年中國汽車後市場調查評估及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達到479.14萬輛,並沒有按照預期突破500萬輛大關。而在2013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二手車市場將會有所反彈,並在當年將會有爆發式發展,更有相關人士認為2013年二手車的交易量可以達到550萬輛。但是,市場並沒有像之前預期的那樣發展,增速也低於了原先的預計。

  根據最新發布的資料,2013年,我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量達到了520.33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增長8.60%,交易額也達到了291***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2.62%。面對這一資料,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國內二手車的銷量並沒有達到預期水平。

  資料顯示,2004年到2013年十年間全國二手車交易量增長了四倍,但是,近五年來,我國二手車交易量的增長率卻呈逐年下滑態勢。

  2009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量增長率為21.9%,從當年開始,雖然交易量一直有所增高,但增速卻一直放緩。

  2014年12月,全國31個省市共交易二手車60.18萬輛,環比上月增長11.63%。從二手車市場的主要交易品種上看,12月二手轎車共交易35.06萬輛,環比增長12.47%,交易額248.7億元;客車8.82萬輛,環比增長17.2%,交易額38.72億元;載貨車7.43萬輛,環比增長14.06%,交易額40.06億元;越野車2.21萬輛,環比增長4.74%,交易額34.17億元。12月全國二手車交易額399.39億元,環比上月增長20.49%。

  2014年1-12月全國共交易二手車605.29萬輛,相比上年同期增長16.33%,交易額3675.65億元,相比上年同期上漲26.03%。其中,基本型乘用車351.43萬輛,同比增長15.25%,交易額2264.21億元。客車90.27萬輛,同比增長16.63%,交易額425.89億元。載貨車76.74萬輛,同比增長14.85%,交易額334.76億元。越野車20.33萬輛,同比增長21.86%,交易額300.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