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公司品牌價值

  《商業週刊》連續6年與國際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進行有關調查,根據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的資料,計算各品牌的營業額淨值,能打入百大排行榜的企業,品牌價值須最少達27億美元,公司的1/3營業額來自所屬國家以外的地區,同時能公開其市場及財政資料,及具有較高知名度。

  達670億美元,今年再度高踞榜首。雖然市場開始失去對碳酸飲品的興趣,但可口可樂公司致力開發新飲品,故能力挽狂瀾。

  低碳供應鏈

  “打造低碳供應鏈的目標是為了與原材料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使用者一起合作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李小筠認為,低碳供應鏈不僅體現可口可樂對環保的重視,也可以降低總的營運成本,達到環保和經濟雙贏。

  可口可樂的供應鏈管理標準讓供應商們又愛又恨。1993年以來,可口可樂加大了對供應商在環保和社會責任方面的稽核認證力度,標準堪稱嚴苛。記者從供應商保齡寶公司瞭解到,可口可樂通託第三方公司來進行稽核,0分為綠色,三年後複審;1~7分為黃色,三個月自我完善,三年後複審;8~27分為橙色,一年複審;如複審連續28分以上,則取消供應商資格。保齡寶公司有關負責人認為,這也是幫助公司完成低碳轉型的一個好的途徑。

  1998年以後,可口可樂開始了全方位的供應鏈低碳改造。與綠色工廠不同的是,供應鏈的低碳化要寬泛和複雜得多。

  收縮供應鏈是一項很智慧的減排措施。可口可樂絕大部分飲料的生產、銷售、消費都在同一地區內完成,通過減少空跑和引進生物柴油技術,配送車隊的約20萬輛運貨車可以節約很多燃料。

  “碳友好”的回報利好可口可樂品牌價值

  不止存在於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可口可樂的“碳友好”戰略遍佈企業生態系統的各個層面。

  2008年奧運會以來,可口可樂與政府機構和PET樹脂及再生的行業領導人接觸,推進回收和再生專案的發展,並積極推廣可口可樂在材料和垃圾方面的迴圈經驗。

  通過公益的方式,可口可樂進行一系列的環境友好的佈局行動。從2005年開始,在青少年中推出的“留住一桶水”行動;向WWF捐助2000萬美元,用於資助保護全球最重要的七個淡水河流域,其中包括中國的長江流域;並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水利部以及商務部合作,協助政府改善國內的水資源管理與飲水安全。

  全面施行“碳友好”戰略,難免會讓人對可口可樂的投入的具體成本有所猜測。有關專家分析,除了像汙水處理、節水裝置等少數看得見的投資外,大部分低碳投資是隱性的而且持續時間較長。李小筠告訴《經理人》,這是對未來生態環境的長期投資,無法用會計上的數字來計算短期的成本和收益。

  英國氣候變化資本集團中國區總裁路躍兵認為,低碳經濟時代,跨國企業推行低碳發展路線,實施氣候變化的友好戰略,除了履行造福環境的企業社會責任,可大大改善與所在國政府與消費者的關係,獲得可持續的長期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