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小龍蝦繁殖技術方法

  蝦在養殖的時候,繁殖技術也是一個很關鍵的技術,蝦要怎樣繁殖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蝦繁殖簡介

  蝦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種類很多,包括青蝦、河蝦、草蝦、小龍蝦、對蝦***南美白對蝦,南美藍對蝦***、明蝦、基圍蝦、琵琶蝦、龍蝦等。其中對蝦是我國特產,因個大出售時常成對出售而得名對蝦。對蝦生活在暖海里,夏秋兩季能夠在渤海灣生活和繁殖,冬季蝦要長途遷移到黃海南部海底水溫較高的水域去避寒。冬季蝦的活動能力很差,也不捕食。每年3月分散在各地的蝦開始集中,成群結隊地向北方遊。經兩個月的旅行到達渤海近岸淺海,開始了它們的繁殖,雌蝦經過長途旅行已疲憊不堪,產完卵後大部分就死去了,只有體力較強的才能繼續生存,剛孵出的小蝦身體結構要發生很多變化,經過20多次蛻皮才長為成蝦。雄蝦當年成熟,雌蝦要到第二年才成熟。蝦有兩倍於身體長的細長觸鬚,用來感知周圍的水體情況,胸部強大的肌肉有利於長途洄游。腹部的尾扇可用來控制身體的平衡,也可以反彈後退。

  淡水小龍蝦繁殖方法

  一、池塘的準備。在投放親蝦前應對池塘進行清整、維修,清除多餘的淤泥,修建防逃設施,池埂四周的雜草不必清除,有利於親蝦的掘穴、交配、產卵。同時進行必要的清野、消毒、殺滅敵害生物及疾病源,進水時要進行徹底的過濾,防止敵害生物及競爭生物的進入;進水後要種植或移植水生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三者兼顧,水生植物總面積要佔全池面積的2/3左右,同時還要增設一定量的人工隱蔽物。初次進水的深度要稍高,保持在1米以上,適當施放基肥,一般每畝施放腐熟有機肥200公斤左右。

  二、親蝦的投放。親蝦的投放要在晴天的早上進行,避免陽光直射,投放時要注意分散、多點投放,不可集中一點放養。外購親蝦到池邊後,必須讓親蝦充分汲水後方可投放,畝投放親蝦量控制在30公斤以下,雌雄比1.5:1至2:1;也可直接投放抱卵親蝦,畝投放量控制在20公斤左右,適當搭配5%數量的雄蝦,防止抱卵蝦經過搬動後受精卵脫落,放養雄蝦可以再次交配、產卵。也有在前一年養殖的基礎上,有意識地留取部分成蝦不捕,作為親蝦在池中飼養後繁育苗種。

  三、管理。親蝦投放後,必須加強動物性飼料的投喂,保證親蝦繁殖的營養需求。經過7-10天精心飼養,親蝦會逐步掘穴交配產卵,一旦大部分親蝦進洞後,可慢速排出部分池水,水深控制在60釐米左右。在加強投喂的同時,要經常檢查親蝦的抱卵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並適時追肥培育水質,使早期繁殖後離開母體的稚仔能及時、充分的得到適口的、營養豐富的天然餌料。當發現親蝦大量抱卵或有一定量的稚蝦時,要及時捕出雄親蝦及產過苗的雌親蝦,儘量減少存塘量,為抱卵蝦的受精卵孵化及離開母體的稚蝦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至11月份,氣溫逐步降低,大量的親蝦及大規格的幼蝦已陸續進洞,有的洞口甚至已經用泥土封死。此時應逐步把池水加深,直到加至與淡水小龍蝦的洞口稍低部位,力保淡水小龍蝦洞中有一定的水位或相對較潮溼。冬季氣溫高時,仍有部分淡水小龍蝦在洞口附近活動,可適當投喂一定量的餌料供其使用,日投喂量可視攝食情況、天氣狀況、氣溫的高低靈活掌握,並及時調整,通常是天氣晴好、氣溫高的下午投喂,投喂地點應選在四周***中間土堆的四周***洞穴較多的地方。

  蝦類的繁殖方式

  1、親蝦培育

  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格為20—50克、雌雄比為1:1的100對蝦作為親蝦,選後的親蝦飼養在覆蓋有玻璃鋼瓦和供熱加溫系統的6×8×l米的水泥池中,每天按在池蝦體重的10%投喂新鮮剪碎的“龍蝦”頭。紅螯螯蝦前部外側呈紅色,顏色鮮豔,螯長度超過體長;雌蝦的螯基本都呈藍色,長度小於體長。成熟的雄蝦生殖突位於第五步足基部呈明顯的棒狀;雌蝦的生殖孔開口於第三步足的基部。在飼養親蝦池中放入一些洗淨消毒的網片作親蝦的隱蔽物,每天吸汙換水,保持光照12I:12D***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

  2、交配與產卵

  4月下旬親蝦開始交配產卵。紅螯螯蝦的交配是軟殼交配,交配前雌蝦要進行生殖蛻殼,在雄蝦產出精子的12小時內雌蝦開始產卵。雌蝦產出的卵受精後為深黃色,粘附在腹足以及尾扇向內捲曲形成的空腹內。一隻重為48克的抱卵蝦懷卵量為326粒,懷卵量高的-蝦抱卵達441粒,低的只有27粒。

  3、胚胎髮育

  紅螯螯蝦的受精卵為深黃色,隨著胚胎髮育逐漸轉變為黃橙色、紅橙色、淺灰色。將抱卵蝦分為4個組作胚胎髮育對比試驗發現:在19℃條件下紅螯螯蝦蝦卵的胚胎髮育極其緩慢;在21—23℃時,孵化出膜時間為41天,80天有幼蝦脫離母體;26℃時受精卵30天孵化出膜,52天幼蝦脫離母體;29—30℃時,25天孵化出膜,40天脫離母體。

  4、幼體培育

  紅螯螯蝦幼體孵化收集後放入土池中飼養,生長初期幼體主要以有機碎屑及小球藻等單胞藻類為食。水體中有機碎屑、單胞藻類是否豐富對提高紅螯螯蝦幼體成活率至關重要,如果餌料數量不足會發生自相殘殺。通過對幼蝦解剖發現,幼蝦腸胃中基本沒有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的殘骸,這主要是幼蝦活動能力差對浮游動物不易獲得的原因。經7個星期飼養,幼體平均規格可達7.6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