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產業市場分析報告

  在配套政策護航下,未來五年電影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文化產業整體向好也有利於電影產業鏈的發展。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參閱。

  篇一

  2011年3月6日明確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計劃將文化產業打造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特別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影院建設”以及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提升國家軟實力的戰略。

  具體包括:

  1、電影院對於影片首輪放映的分賬比例原則上不超過50%;2、建議影院年度地產租金原則上不超過年度票房的15%;

  3、影院以簽約形式加盟院線的,原則上不少於三年。簽約期間,影院如改簽加盟資產聯結在50%以上院線的,經不簽約院線協商,可改簽加盟資產聯結院線;

  4、電影院廣告放映經營權逐步迴歸到電影院,製片方可再經營貼片廣告。協議內容包括三項:

  在原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中國將增加14部僅支援3D與IMAX放映方式的特種片電影;

  美方票房分賬從原來的不超過18%升至25%;增加中國民營企業釋出進口片的機會,打破過去國營公司獨大的局面。

  從全國影院票房分檔來看,1000萬~2000萬票房的影院有208家,1000萬以上票房的影院有290家***出自藝恩諮詢***

  影院的影廳大小組合:根據場地、電影的綜合效果、經營效益、管理,一般合理的組合是300座中廳+150~200座的中小廳+100~150座的小廳+50~100座的豪華廳。

  單座投入產出:假定二線城市或三線發達城市,8廳/1200坐席/中高階影院,單座成本大概0.86萬元,單座收入大概1.6~2.1萬元。投資回收期:假定上座率為30%,投資回收期為5年;上座率35%,投資回收期為4年;上座率40%,投資回收期為3年。這裡假定租金成本為15%。前期投資成本、租金成本、上座率是影響投資回收期的幾個重要因素。

  篇二

  電視劇仍是電視臺凝聚觀眾主要手段,綜藝節目市場由省級衛視主導

  •電視劇、新聞/時事及綜藝位居各型別節目收視前3:這3類節目佔觀眾收視總時間的55%,且收視比重均高於播出比重,節目資源使用效率高。•電視劇省級衛視全天收視份額最高:省衛視大容量播出、多家聯播和首播獨播搶佔資源以及高調營銷宣傳等增強了電視劇收視競爭力。•電視劇地面頻道晚間收視優勢明顯:地面頻道佔據了晚間超過一半的電視劇收視市場;19:00~22:00貢獻了60%左右的電視劇收視份額。•綜藝節目市場省級衛視佔主導:省級衛視訊道綜藝節目收視份額在上市,2010年佔有44.9%的收視份額,超過中央級頻道。2009~2010年各類節目收播比重及資源使用效率

  2010年全天及晚間各級頻道電視劇收視份額

  資料來源:CSM

  資料來源:CSM

  2009~2010年各級頻道綜藝節目收視份額

  資料來源:CSM

  資料來源:CSM

  熱播國產劇:題材集中於社會倫理、都市生活、近代傳奇類

  熱播引進劇:題材集中於都市生活、言情類

  1、國產劇

  播出

  •核心播出題材集中於社會倫理和都市生活:我國電視劇的主播題材***播出比重超過10%***集中在社會倫理和都市生活,自07年以來播出量每年都在增長,且連續四年比重超過10%。2010年社會倫理題材播出比重達到14.1%,都市生活題材達到13%。

  •播出增長很快的題材有近代傳奇和反特/諜戰題材,2010年分別達到

  12.9%和10.1%。軍事鬥爭題材09年有大幅提升,2010年依然上升。言情、警匪、武俠題材播出量減少比較嚴重。收視

  根據對2010年晚間18:00~24:00時段80個地區收視率前20名的400餘部電視劇分析:

  •播出量大的題材產生的高收視劇目也多,整體收視效果較好。2010年社會倫理題材進入各地前20名的比例最大,在400餘部劇中比例佔到15.5%;其次是近代傳奇題材佔15.3%,而且這兩大題材2010年均較2009年在20名內所佔比重有所增加,對拉動收視作用很大。

  •部分題材逐步開始從數量走向質量發展。2010年在高收視電視劇陣營中數量增多的題材還包括反特/諜戰、言情、軍事鬥爭、神怪/玄幻、懸疑、公案、戲說演繹等。言情劇播出比重整體降低,但在高收視陣營中的比重上升,說明該類題材電視劇整體數量縮減但質量有所提升,競爭力有所加強。

  2、引進劇

  •香港劇始終以都市生活題材取勝,2010年播出量佔比3.9%最大。•臺灣劇以言情劇見長。2010年播出量佔所有電視劇播出總量的1.9%。•韓劇的言情劇已經成為業內標杆。2010年播出量佔所有電視劇播出總量的3.1%。

  •最近熱播的泰劇則以都市生活類為主。

  引進劇的主要播出平臺是地面頻道,衛視訊道約佔6%的比重,但衛視訊道播出影響力更大。根據2010年的統計,晚間時段引進劇在湖南衛視的播出收視效果最好,浙江衛視、安徽衛視、中央八套也都表現不錯。

  篇三

  電視劇總製作量降中企穩。連續4年保持在每年400部以上,2007~2009年發行部數逐年遞減,2010年企穩回升。儘管較2007年減少了近百部,但總集數卻創4年最高。

  電視劇播出遍數下降:從2007年的6.8遍/部下降到4.7遍/部,說明電視劇供給過剩

  •電視劇越拍越長:2007年~2010年,分別為27.7集/部、28.9集/部、32.1集/部、33.7集/部。

  •晚間黃金時段電視劇播出與收視之間形成穩定結構關係:電視劇播出份額穩定在24%~30%,收視份額穩定在32%~38%。

  •市場容量固定,資源使用效率下降。電視劇電視市場中的競爭力已經接近臨界點,市場盤子就這麼大,對電視劇需求已經趨於飽和。

  國內藝人經紀市場

  1、國內藝人經紀服務市場呈現出市場集中度較低、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特徵;

  2、國內主流藝人經紀公司:華誼、天娛傳媒、橙天娛樂、海潤影視、中視影視經紀工作室、鑫寶源影視、光線、博納;

  3、海外經紀公司:好萊塢的大型藝人經紀公司如CAA和WMA紛紛通過在國內設立分支機構的方式進入我國藝人經紀市場。海外藝人經紀公司在國內尚處於前期摸索階段,除少數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人簽約海外藝人經紀公司之外,大多數藝人都是簽約境內的經紀公司;

  4、影視製作公司:擁有影視製作資源支援的藝人經紀公司能為旗下籤約藝人提供更多寶貴的出演機會,並藉助影視劇業務來快速提升簽約藝人的知名度和商業價值,這是吸引知名藝人加盟的決定性因素。

  5、藝人經紀業務收入驅動因素:***1***藝人規模;***2***藝人知名度;***3***影視劇價格上漲推動片酬上漲;***4***企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