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訊號營銷案例分析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楊薇 絲洛芬文胸微商4個月“賺到”瑪莎拉蒂

  “只做了4個月的微商,就能得到一輛產品公司獎勵的瑪莎拉蒂。有時候想想,真的和做夢一樣。”昨天,在義烏經銷文胸產品的楊薇告訴記者,剛剛前一天接到公司的通知,說是車子已經在4S店辦好了預定手續,預計下月中旬就能提車。

  天“降”豪車不亞於買彩票中大獎。楊薇表示,得知訊息後興奮了一整天。當以前遙不可及的夢想變成現實以後,她接下來的目標,是計劃繼續拓展銷售團隊,爭取以更高的業績躋身為產品公司的合作人。

  偶然網購成了文胸微商

  在成為微商之前,楊薇是義烏市場上一名普普通通的服裝經商戶。

  “20xx年到去年上半年的時候,生意還湊合,多少也賺了點錢,還在義烏買了套房子。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感覺生意越來越難做,因為網店和微商對傳統市場的衝擊太大了。”楊薇介紹,當時,一方面要打起精神應付越來越激烈的價格戰;另一方面,得想辦法解決產品積壓、店鋪轉租不易等難題。

  勉強維持半年多後,迫於現實壓力的楊薇不得不結束實體店鋪的生意。關起門來仔細一算,過去一年虧了20多萬元。

  店鋪關門了事,又虧了不少錢,諸多不順終於擊垮了這個生於1993年的女孩的身體。“今年年初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我有乳腺增生,讓我多注意調養並選用無鋼圈的文胸。”楊薇說,回家用手機瀏覽微信朋友圈時***/***,剛好看到有人在賣一款“絲洛芬”無鋼圈可調整型文胸。想起醫生的話,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以團購價買了5個。

  收到貨後,楊薇馬上試了試,感覺很舒適,胸部的整體塑形效果也很好。心情愉悅之下,楊薇把自己使用該文胸前後的照片和體驗心得晒到了朋友圈中。不久,便有幾個圈友發來資訊,問她這是哪裡買的,多少錢?

  “當時也沒多想,就給自己留了3個,把另外兩個轉賣給了圈友。”楊薇介紹,圈友使用後也發訊息說這款文胸不錯,這下子吸引了更多圈友的關注,很多人都表示想買。這讓她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於是,楊薇再次以團購價購入30個文胸,並按產品公司的要求以每個199元的零售價在微信朋友圈中銷售。在短短一週時間內,她一共賣出130多個文胸,賺了2700多元。這也是她通過微商挖到的“第一桶金”,同時也使她自動升級為“絲洛芬”的經銷微商。

  欲做微商界“文胸女王”

  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文胸的初次成功,激發了楊薇再度創業的熱情。

  為了實現夢想,原本對微商行業及運營技巧似懂非懂的楊薇,開始四處尋找業內人士,反覆求教微商的經營理念、策略和方式,彌補自己在移動網際網路商務方面的專業短板。

  “經過一段時間的資料蒐集,發現國內使用無鋼圈文胸的女性還不到7%。而且,對任何一名女性來說,文胸都是必不可少的貼身用品。因此,我相信自己經銷的這款文胸有很大的潛在消費市場。”楊薇介紹。

  隨後,楊薇開始組建自己的微商銷售團隊,以拓展銷售渠道並逐步提升文胸產品的銷售額。因為之前經營過實體服裝店,她積累了一定的行業和客戶資源,在組建團隊時有著一定優勢。通過朋友圈相互傳播,她初建的500人微信群很快就滿員了。

  與此同時,隨著文胸越賣越多,楊薇在今年5月首次達到“一次性進貨500個”的標準,自動升級為“絲洛芬”文胸的總代理。

  從5月份銷售額100多萬元、6月份銷售額300多萬元,到7月份銷售額780多萬元,再到8月份銷售額1800多萬元,楊薇在4個月內完成的銷售額已經佔到“絲洛芬”總銷量的40%左右。她的微商團隊也快速增加到了10個。

  楊薇表示,如果一切順利,在今年最後一個月有望實現單月銷售額5000萬元的目標。這個目標現在來說還有點遠,但從下轄團隊反饋的銷售狀況來看,還是有很大的希望。“到那個時候,我或許會成為義烏微商界的‘文胸女王’。”

  4個月“賺到”瑪莎拉蒂

  在“絲洛芬”的代理機制中,針對代理商不同的單月銷售額劃分出不同獎勵額度和獎勵方式。其中,代理微商的單月銷售額如果能達到1600萬元,就能得到一輛瑪莎拉蒂小總裁3年的使用權。只要代理微商沒有違反合作協議的行為,3年後該車將過戶到該代理微商名下。

  “楊薇和她帶領的團隊在8月份實現銷售額1800多萬元,已經達到了上述標準,所以她和團隊成員除了能拿到總銷售額13%的返款獎勵外,她個人還‘賺到’了一輛瑪莎拉蒂小總裁。以楊薇的努力和表現,相信她3年後肯定能真正擁有這輛車。”絲洛芬服飾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謝先生告訴記者,該車已經在義烏的瑪莎拉蒂4S店下了訂單,將在10月12日左右交付使用。

  謝先生介紹,“絲洛芬”文胸一開始就把微商作為唯一的代理銷售渠道,沒有選擇傳統的實體店經營和網店經營,一是為了削減經銷環節,最大程度提高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二是希望通過高額獎勵機制,挖掘更多像楊薇這樣的新銳微商加入他們的創業團隊。

  另據瞭解,“絲洛芬”的代理微商如果能達到單月銷售額2500萬元,就可以成為“絲洛芬”的聯合創始人,在應得獎勵之外還能擁有2%的分紅。這也是楊薇今年最大的努力目標。

  二

  你沒把富軍看成雷軍吧!這幾天微信朋友圈傳的賣米的故事。貌似現在網際網路思維賣手機,開餐廳都不時髦了,越是接地氣的東西就越受歡迎。羅振宇最近賣會員,賣了3萬個會員,據說一天收入800萬。我要賣粉絲會員,能賣300個麼?

  三個月,一個人,依靠微信朋友圈,賣掉100000斤各式慄米,總值接近200萬。慄米,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有機大米品牌,發展成有300個長期客戶,2萬名潛在高階客戶的大米品牌。在華語商學院的圈子裡,富軍已經成功打造出這麼一個形象:“買有機好米,找富軍!”

  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賣米是和太太打了一個賭

  在20xx年之前,富軍一直在做五金配件外貿生意,這個從小山村出來的山東漢子,考上大學,在上海白手起家,從不懂一句英語開始,到每年和老外完成一個多億的訂單,富軍的第一次成功創業走的是千千萬萬個小企業家都走過的路——聰明,勤奮,執著,在上海找到一方立足的天地。

  賣大米,純屬偶然。富軍太太的家鄉在東北,家裡做飯,孩子大人平時都只吃家鄉寄來的有機大米。送給朋友,大家也都說好。有一天,太太跟富軍開玩笑:你這個金牌銷售,啥時候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把咱家鄉的好大米推廣出去,讓我們認識的人都能吃得健健康康的。

  “我當時就和老婆誇海口了,開玩笑,我富軍能跟外國人做幾個億的生意,賣大米有什麼難。然後就真的做了。”

  一接手就後悔了,富軍發現,國內市場和他熟悉的外貿根本就是兩回事。他接手時,慄米主要走一些政府特別採購渠道。

  “以前和老外打交道很簡單,老客戶幾年都不用見一面。沒想到一轉國內市場,發現做渠道這麼辛苦,雁過拔毛。更致命的是,市場上的有機大米太多,中國老百姓又有信任危機,慄米在市場上知名度接近於零。富軍開始覺得,手中有糧,心裡很慌。但既然在老婆那裡誇下海口,無論如何這事得幹下去。他頭皮一硬。數數倉庫,剛好有20萬的新米出爐。

  送!“好東西是不怕試的!”富軍決定先把大米送出去,客戶體驗好了自然會回頭來找他買米。

  微信好友加出了靈感

  富軍的朋友圈內某條被點讚的訊息,微友們對富軍的訊息不吝誇獎。

  有糧在手,但往哪送是一個問題。

  富軍把自己所有的社會關係梳理了一遍,還發動外貿團隊裡的小夥伴,把這些年打過交道的大米潛在客戶全部列出。

  這個豪爽的山東漢子,最早送米都是10斤、20斤、30斤的送,就像小時候村裡招待客人那樣。也不管有用沒用,富軍說,做事先做人,做人要大方。

  不過,在最初一波大米送出之後,賣米事業有點舉步不前。老客戶總是有限的。接下來該送給誰呢?

  正巧那時候商學院組建了“玄奘之路”戈壁之旅,喜歡跑步的富軍上路了。

  旅行的時候大家都愛找樂子,有一天,富軍與和隊裡的同學比賽:到了戈壁,看誰能先收齊三十個微訊號——那個時間,20xx年年初,微信很熱,人們開始不再交換名片,而改用加微信。

  一比賽,爭強好勝的富軍就燃起了激情。他開始逢人就要微訊號:“你好,很高興認識你,我叫富軍。”重複一陣子之後,他發現“戈友”們熱衷於建群。這下富軍找到了竅門:每次他只要認識一個群主,被拖進群后,就可以加到很多好友。這比“點對點”地加快多了。富軍立刻從打賭的兄弟裡勝出,一週的戈壁之旅,富軍的微信好友發展到一千多名。

  或許是艱苦的戈壁挑戰賽加深了微友的感情,也或許是相似的背景和經歷讓大家特別有共同話題。富軍還發現,當他嘗試在朋友圈內介紹自己的大米時,效果出奇得好。

  自商業需要事件營銷

  富軍不遺餘力推銷大米的形象並沒有遭到大家的反感,相反,人們開始記住了這個自信、開朗、樂善好施的“富軍”,他在商學院的微信朋友圈中勾勒出了一個公眾形象。

  有趣的是這時候,他的好友加到了3000,而見面超過三次的不到10%。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雖然沒見過富軍,但都知道,他是商學院裡賣米最有名的人。

  隨著微信好友的迅速擴張,線下的互動也變得重要起來。

  富軍策劃過兩次線下活動,都帶來了很好的效應。

  一次是在“戈八迴歸日”上——這是第八屆戈壁挑戰賽後,走完戈壁的各個商學院學生重回都市生活後的第一次大規模聚會。富軍贊助了迴歸日的所有大米,怕大鍋燒米不夠香,富軍還臨時買來八個全新的電飯煲,蒸煮慄米。這件事一度引發美談。

  雖然從來沒有正兒八經做過品牌,但敏銳的富軍發現,事件營銷總會帶來爆炸式的效應,有趣的話題能夠在商學院圈子裡引發關注和討論。

  誰能吸引眼球,引發話題,誰就能得益。在社交化網路裡,這個規則經久不衰,沿用到小規模的朋友群裡,一樣有效果。

  12月1日,上海國際馬拉松又給了富軍靈感。跑步和賣米如何結合到一起?富軍決定繼續強化自己給人的印象:為了賣米,老闆可以不遺餘力親自上陣。

  於是,就出現了馬拉松賽場上那隻揹著米袋子奔跑的憤怒的小鳥,這隻揹著米袋子,渾身貼滿二維碼的小鳥吸引了大量媒體的關注,連上海馬拉松最美麗選手廖智都來合影,這個“憤怒老闆”登上了各大新聞頭條,

  商學院的同學都看到了,富軍不但成了話題人物,而且還成了新聞熱點人物。

  從2月份和老婆開玩笑決定賣米,到之後開始向微信好友贈送大米。到8月26日正式開始登記賣米時,富軍發現,糧倉裡的米已經沒貨了。新米需要預約購買。

  之前適銷對路的圈層營銷在這個時候顯現出了威力。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富軍每天都收到微信上訂米的訂單。

  人們在微信朋友圈跟他打招呼,通常就是:富軍,我認識你,你家大米我吃過,很好,我要定一年。”

  到11月底,富軍累計了全年訂戶200個,銷售大米200萬。

  這真的是他一個人創下的成績,訂戶大都來源於各種熟悉或者素未謀面的微信好友。

  朋友圈內容建構

  富軍的朋友圈訊息維持在每週6條。起初,一切都緊緊圍繞“慄米”,如各種慄米銷售組合套餐,健康生活方式。當積累了三萬好友之後。富軍的朋友圈自成了一個“媒體釋出中心”,上面出現了很多商學院活動召集,社會公益活動釋出,各種商業資源互動資訊,諮詢求助。

  在他朋友圈上,他甚至替一個朋友吆喝過300萬的二手蘭博基尼和50萬的勞力士錶;當有一天他想召集山東老鄉聚會時,短短兩天就通過微信集合了150位國內外山東籍企業家;而諸如尋找場地贊助,商業贊助,只要釋出訊息,很快就能實現各種資源的對接;一家高階會所開業,富軍通過微信朋友圈為對方帶去了半年內1000高階人次的客流。

  富軍把朋友圈完成了一個自媒體,在打造慄米品牌的過程當中,每當遇到問題,他就求助,慄米的名字,到廣告語,到很多活動的創意都來自朋友圈高手的創意。朋友們也通過關心富軍事業,到對慄米這個品牌產生強烈的認同感。發展到後來,更把富軍當作了有求必應的“萬能訊息中心”。

  每天在朋友圈吆喝自己的產品,會有人反感麼?

  “有,但是更多人給我點了贊,並且每天我都有大米訂單。嫌我煩的朋友們也無非是親切地和我調笑一下:富軍跌進米缸了,有時候看到我發慄米的訊息,他們還會友好地提醒我:富軍再說話,禁言三週!”

  但越是這樣,富軍這個人越是和他的慄米緊緊捆綁在一起。

  “大家因為信任我富軍,所以信任我富軍賣的有機大米,他們認可我這個人,然後認可了我創造的慄米品牌。”

  回過頭,仔細統計富軍的朋友圈內容,可以看到有幾個關鍵詞的重複概率非常高:健康,感恩,真誠,大米,善心,理想,行動,堅持。

  富軍在商學院的朋友圈裡成功塑造了:健康,開朗,幽默且執著的賣米大漢形象。這和熟練運用微信這個平臺作適銷對路的圈層營銷分不開,更和他因賣米打造出來的品牌形象以及人格魅力離不開。

  創造品牌真的需要很多錢麼?不,富軍的故事告訴你,一個小企業,如果熟悉“媒體”的運作方法,照樣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時間裡實現很高的收益。

  200萬,只是慄米的開始。富軍的微信平臺將為他帶來更多的空間和可能。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