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溝通案例

  溝通無處不在,溝通效果不僅取決於我們如何說,還取決於我們的話是否被人理解,成功的溝通不在於話語的多少,成功的溝通往往是那些能抓住對方心理的交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現代社會需要和諧與平等的溝通,有了溝通就容易彼此理解,有了理解就便於雙方的步調一致、協同努力。對於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來說,只有通過有效溝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友好的夥伴關係,家校之間的合作才會有不竭的動力和源泉,家校協同教育才能獲得良性發展。家校合作的基礎是教師,特別是班主任。

  在寄宿制學校,班主任就好比學校的形象代言人,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不可避免。成功的溝通能幫助班主任在家長心目中樹立威信,增強信任感,從而促進家校之間的理解與合作。擔任班主任多年,和形形色色的家長接觸,我感悟到:當人與人之間都能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那麼我們的教育環境就會更加和諧,教育的凝聚力量和創造力最大限度的開發才有了可能性。

  學校剛成立了社團,班裡一名女生Z參加了其中的輪滑社。週四課外活動時,她不小心摔了一跤,磕掉了小半顆門牙。同學已經陪她去醫務室看過,簡單做了處理,醫生建議去醫院看看。

  晚自修下課之後已經是晚上9點半,我才知道了這件事。考慮到已經比較晚,與學生Z商量之後決定暫時不驚動家長。

  週五早上我電話通知了Z的爸爸,並且將醫務室的建議也告知家長。家長表示,週五下午2點半放學之後再帶她去醫院看。

  結果週五下午,我剛到家,就接到了Z的媽媽打來的電話。電話中家長語氣比較激烈,對我也有所怨言。雖然我當時感覺到有點委屈,但還是耐著性子聽完了她的話。然後我心平氣和地說:“現在當務之急是先帶孩子去專門的醫院看看,聽聽醫生怎麼說。然後我們週日晚上在學校見面詳細談,因為電話裡頭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你看這樣行不行?”同時我也提醒她,要去正規醫院看,並且保留好醫院裡的所有發票等,可能在醫藥費報銷的時候要用到。家長採納了我的建議,先帶孩子去了醫院。

  週日的晚上我們在辦公室見了面。他們一進辦公室,我就趕緊起身,給他們讓座,並給他們泡了茶。原本有點氣鼓鼓的母親看起來神色緩和很多。

  反思1:平靜溝通,環境需選擇。

  俗話說,說話要看場合。情感專家在分析夫妻吵架時也建議不要有外人蔘與,因為自尊心,大家都拉不下臉來,也因為旁人的“越幫越忙”,反而起到“煽風點火”的反作用,致使矛盾激化。

  通電話的時候,這位媽媽正在氣頭上,假如我也據理力爭,一場脣槍舌戰即將發生。或許我的義正辭嚴會讓她討個沒趣,但表面的勝利背後換來的卻是家校雙方之間心靈距離的疏遠。

  因此,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她先說出心裡想說的話,然後給彼此創設一個平等溫馨的溝通環境。走進辦公室、倒上一杯茶的過程,既讓她稍稍平息剛才的怒火,也顯示出我對她的尊重,不管她的態度如何,來訪者都是客。

  “你說一個女孩子,門牙掉了半截,簡直就是毀容了。這可怎麼辦?……”很明顯,孩子的母親很著急,也仍然有點激動。

  我暫時不發表意見,只是耐心地傾聽這位母親的抱怨。我一邊聽,一邊整理頭緒。然後我發現母親對於我的怨言,主要就是因為出差在外地的父親沒有跟她溝通好,沒有把我告訴他的訊息完整、清晰地轉告母親。所以母親誤會了我,以為老師想大事化小或者不想多費心思所以輕描淡寫地解決了這件事。

  反思2:瞭解真相,傾聽能解疑。

  傾聽能夠有助於瞭解事實的真相。傾聽意味著你努力體會對方的感受,是為了對方的緣故在聽。傾聽的時候,應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對方的話語上,而不要想著自己該怎麼回答;傾聽的時候,你完全接受對方所說的話,而不去評判話的內容和說話的方式;傾聽就是能夠複述對方所說的話,能夠描繪對方向你傾聽時的感受。

  我慶幸自己運用了傾聽的技巧,走進了對方的生活,知道了對方的內心世界。而這位媽媽因為我的傾聽,絮絮叨叨地把委屈和抱怨都一股腦兒倒了出來。由此,我也找到了她“怨從何來”的真相。

  “是啊,門牙真的很重要的。換成我是她的媽媽,也要著急的。好久好在,現在醫療技術比較發達,還是有辦法彌補的。只是最近這段時間她會有點彆扭的。不過Z倒是很鎮定,事情發生了之後,首先就到醫務室看過了。週四晚上因為太晚了,她就說暫時不要告訴你們,免得你們擔心,睡不好。看來,她不僅活潑而且還很孝順呢。”

  反思3:換位思考,理解為前提。

  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制。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絡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它即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我對這位媽媽的心情表示了認同,一句話語,讓她感受到了我對她的理解,此時此刻,她的委屈全都宣洩釋放了出來,我跟她的距離就拉近了。

  接下來關於Z受傷的事情又討論商量了一番。

  Z的父親接過話題,講起了女兒的學習情況。

  雖然家長是為受傷的事情而來,談到學習好像是跑了題。我仍然選擇了耐心交流。最後家長滿意而回。

  有時候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精細到位,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服務態度,無論是在多麼尷尬或者多麼困難的情況下都要體現自己的寬容大度,做好傾聽和溝通,避免在溝通中責備家長,使溝通陷入僵局。這樣,才能在尊重家長的同時贏得家長的好感,也贏得了家長的尊重和信賴,能換來家長對班主任的尊敬,對學校的信賴,使得家校協作呈現出新的態勢,也為學校贏得一份好口碑。

  2:

  有個故事這樣講道:

  爹對兒子說,我想給你找個媳婦。兒子說,可我願意自己找!爹說,但這個女孩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兒!兒子說,要是這樣,可以。

  然後他爹找到比爾蓋茨,說,我給你女兒找了一個老公。比爾蓋茨說,不行,我女兒還小!爹說,可是這個小夥子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比爾蓋茨說,啊,這樣,行!

  最後,爹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說,我給你推薦一個副總裁!總裁說,可是我有太多副總裁了,多餘了!爹說,可是這個小夥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婿!總裁說,這樣呀,行!

  這是一個成功管理溝通的故事,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將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現實,其中蘊含了極為深刻的溝通原理和技巧,值得深思。

  人具有社會屬性,時常為了一個設定的目標,在個人或群體間進行資訊、思想和情感的傳遞並達成共同協議,這樣的過程就是溝通。溝通有七部分四要素,七部分為溝通訊息源、編碼、資訊、通道、解碼、接受者、反饋;四要素為輸出者、接受者、資訊、渠道。溝通四要素缺一不可,共同決定溝通效果的大小。在上述小故事中,同樣包含以上四要素。爹為資訊輸出者,兒子、比爾蓋茨、世行總裁分別接受者,資訊為爹說話的內容,渠道為非正式的溝通渠道。

  一個成功的管理溝通案例

  之所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將原本不存在的事情變成現實,關鍵在於三點因素:第一,資訊輸出者編碼和資訊接受者解碼產生了差異,具體說來,資訊輸出者在資訊編碼時,有意地將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採用肯定語氣,表述成已經發生的事件,傳遞給資訊接受者。而資訊接受者在對資訊進行解碼時,產生錯覺,先入為主地認為事件已經存在,並且將該事件作為條件,進行推論。如,爹和兒子對話時,爹說:“我想給你找個媳婦。……這個女孩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兒!”其實此時,爹並就此事沒有取得比爾蓋茨的認可,這件事當然是不存在的。但是爹以肯定的語氣表明該事件已經存在,等待兒子進行決定,兒子聽到該資訊後理解為現在有一個女孩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兒,問他是否願意娶。

  兒子能否給予肯定答案,這就涉及到第二個關鍵因素——溝通的動力。佛洛依德認為人做事的動機之一就是渴望偉大,因此溝通體現為一種對未來價值的追求,促使他人去做事情的唯一方法是把他需要的東西擺在他面前或引導他去追求、需要。在故事中,爹已經探查了兒子的心理,兒子認為娶到比爾蓋茨的女兒將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因此,在爹說完,兒子會給予肯定答案“要是這樣,可以。”同理,爹分別與比爾蓋茨和世行總裁以同樣的手段進行了溝通,達到了效果。

  不可忽略的是第三點因素,這涉及一個邏輯問題,也就是雞生蛋蛋生雞的迴圈,爹用“將比爾蓋茨的女兒介紹給兒子當媳婦”為前提,得到了“兒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婿”,然後再以這個為前提,得到了“兒子是世行副總裁”的結果,再以此為條件,得到了“兒子是比爾蓋茨的女婿”的結果。這體現了資訊輸出者溝通的技巧。此外,非正式的溝通渠道營造的近距離氛圍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資訊接受者減少防備意識,對於成功溝通有一定的作用。

  總之,溝通無處不在,溝通效果不僅取決於我們如何說,還取決於我們的話是否被人理解,成功的溝通不在於話語的多少,成功的溝通往往是那些能抓住對方心理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