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聞攝影剪輯中的圖形

  在資訊化時代,科技的不斷推陳出新不僅推動了現代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而且拉近了受眾與新聞媒體之間的距離。但與此同時,受眾對新聞媒體報道的質量和層次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受眾在閱讀新聞時,更傾向於對新聞構圖的審美認識,新聞攝影在新聞報道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新聞攝影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它是以圖片的形式對正在發生的事件進行抓拍,直接或間接地服務於新聞報道。攝影圖片是新聞攝影傳播事件資訊的重要表達方式,一般而言,新聞報道中所用的圖片都有一些簡短的文字加以說明。由於新聞報道涉及的內容很廣泛,因而新聞攝影涉及的內容也很廣泛。從新聞攝影構圖的角度來說,構圖內容只有主體、陪體和襯景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是一個相互配合的整體,其中主體是新聞攝影圖片傳達新聞資訊的主要載體,是整個圖片的重點,而陪體和襯景是襯托主體、協調圖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聞資訊事件情節必不可少的要素。圖形與背景新聞攝影圖片是由主體、陪體和襯景三個層次構成的。
    在新聞攝影圖片中,畫面中存在的最為明顯的視覺焦點,我們稱之為圖形,從圖形中我們不僅能夠獲取新聞事件本質特徵的相關資訊,還能瞭解圖片拍攝時主體形象所處的狀態。畫面中圖形之外的稱為陪體和襯景,這二者都是為了烘托主體形象而存在的,也是新聞攝影影象中陪襯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示了主體形象所處的環境,通過這些環境我們能夠對主體形象有一個更為全面的瞭解。圖形和背景的本質是服務新聞報道。新聞攝影的構圖是在找準拍攝物件之後,通過“在背景中突出主體形象使其成為視覺中心”的方式,來實現傳播新聞資訊的目的。也就是說,新聞攝影是利用圖片作為資訊載體,讓受眾通過視覺接觸與視覺思維的方式來獲取新聞資訊。攝影圖片中有引起注意的圖形與被人忽視的背景,因而新聞攝影的構圖中存在著“圖形與背景”的權衡關係。圖形可以作為整篇新聞資訊的核心,也可以用來輔助新聞報道,增加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與可感性。而背景則是襯托性的元素,它和圖形一樣都為服務新聞報道而存在。因而在新聞報道中,為保證新聞的趣味性和真實性,新聞報道時常採用一些圖形和背景作為新聞報道中的一個亮點,以此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圖形和背景是主次有別、相輔相成的關係。圖形是構成攝影圖片的主要元素,在新聞攝影中,圖形和背景的搭配要依據版面和新聞內容來決定。新聞報道中的圖形大多是為了給新聞內容增加真實感和吸引力的。而背景即為背後之物,以襯托主體為主,在新聞報道中,背景是為了襯托圖形、服務新聞內容而存在的,它能夠很好地突出新聞內容和圖形的效果。因此圖形和背景的搭配是主次有別、相輔相成的關係,只有明確了二者的關係,合理運用,才能使新聞報道更加突出。例如,一篇普通的新聞報道,它首先吸引受眾的地方莫過於標題和帶有新聞資訊的圖片。標題的擬定和攝影圖片的選擇都是依託於大眾心理而設計的,標題一般會採用生動、鮮活的詞彙來吸引受眾,而攝影圖片雖然可以自由選擇,但是要以能夠和新聞內容相一致為基本準則,只有這樣受眾才會產生瀏覽新聞內容的慾望。
    新聞攝影構圖中的圖形與背景攝影構圖中圖形和背景的使用技巧。在攝影構圖過程中,每一位攝影師在面對新聞事件時都必須對圖形和背景進行反覆斟酌、認真研究,有選擇地抓拍那些能夠呼應事件主題、傳遞畫面中心思想、強化新聞內容的物件;對於那些可有可無或者對錶現新聞資訊不夠深刻的物件應自動過濾,或儘量避免在圖片上出現,以免不利於表現主題資訊,甚至影響讀者的分析與判斷,這個選擇的過程就是確定圖形與背景關係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圖形與背景的關係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特殊情況下,二者之間的關係有可能發生轉變。但是不管二者如何轉變,只有那些表現力強、資訊涵蓋量大的新聞圖片才能有效傳播新聞資訊。根據需要將圖形與背景進行分離。雖然圖形的“前”和背景的“後”這一視覺效果取決於觀察者自身的判斷力,但對攝影者來說,其自主選擇和構圖的操作習慣更為重要。其實無論怎麼選擇和操作,最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攝影者在尊重客觀事物發展程序的基礎上,通過發揮自主能動性對新聞事件的主題進行刻畫和突出,以此達到突出主體形象,使讀者更加清晰明瞭地瞭解新聞資訊的目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了更加突出事件主題,攝影者有必要運用平衡原理對畫面進行合理建構,使圖形與背景相分離。然而應該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圖形與背景的分離往往不完全依賴於攝影者技術的操作,還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為此,筆者從視覺接受和知覺形成的角度出發,總結出了三點圖形與背景的分離原則:第一,圖形有形狀,背景相對來說沒有具體的形狀。在新聞攝影中,攝影者往往選擇那些具有形狀或具有明顯輪廓的物件作為表現主題的圖形,即將拍攝的聚焦點放在那些可以解釋新聞事件的“什麼人”、“發生了什麼事”、“事件結果”等資訊的物件上,並將其突出為圖片的主體形象。對於那些沒有具體形狀,或者是形狀不完整的形象最好避開,或者使其充當背景為主題提供註釋性、說明性的資訊。第二,圖形與背景搭配後應保持其可感性,給受眾留下想象的空間。聯想是人類的視覺感知特性,儘管圖片中呈現的只是二維畫面,但是人們在觀看時,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攝影圖片中主體形象的產生過程進行想象,並能夠跳出二維圖片的侷限,從內心深處感受整個事件。因此,圖形與背景的搭配要能使受眾產生聯想,激發受眾的想象力。第三,攝影圖片應多采用對比的手法,如通過體積對比、顏色對比、色調反差、虛實對比等獲得圖形與背景的適當分離。例如,在紅花與綠葉的攝影圖片中,就是採用色彩對比,這樣很輕易地就把主題襯托出來了。而在軍事攝影圖片中,軍事作戰的偽裝則是把這種色彩對比降到最低,以此營造一種作戰環境。圖形與背景的區別越大,我們越容易感知物件;反之,我們則不易察覺。因此,在新聞報道中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採用對比手法進行拍攝圖片,對深化新聞內容是很有幫助的。
    新聞攝影構圖中圖形與背景的誤用新聞攝影的構圖是對圖片中圖形與背景的權衡與把握,它強調把圖形從背景中突出表現出來,使其成為畫面的主體。應該注意的是,圖片中的圖形和背景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雖然背景常常被認為是為了加強或突出圖形,但沒有背景的襯托,圖形的特徵未必能真實地表現出來。新聞攝影的背景指的是新聞攝影畫面中主體以外的景物,攝影師可以利用鏡頭的仰俯、拍攝距離的遠近及拍攝方向的改變,來選擇主體與背景的關係,達到主從有別、主次分明的效果,從而使攝影圖片的畫面結構與新聞意義得到最佳的體現。新聞攝影中圖形和背景的距離搭配。新聞攝影注重視覺衝擊力帶給媒體和大眾的影響,它主要是依靠抓拍來完成對新聞資訊的記錄,因此從好的新聞攝影圖片中,我們不僅可以清楚地看到事件的“動作”,還能看到由動作所引發的相關反應。在新聞攝影中,動作和反應是兩個相互的主體,例如,有時動作和反應在同一個攝影畫面裡會同時出現;有時我們又能從抓拍的動作預見事件繼續發展的情形,想象出由動作引發的結果;有時由於受諸多因素的限制,攝影者抓拍時只能看出由動作引起的反應情形,但是通過這一反應情形我們能夠想象出這一反應發生的原因,也就是引起反應的動作行為。因此,新聞攝影中的瞬間拍攝能夠真實反映新聞事件主體形象的動作和反應,從而使瞬間情節能突破攝影圖片“二維瞬間”的侷限性,展示出較為完整的故事情節。新聞攝影瞬間抓拍之所以能具有這種功能,是因為攝影者認真考慮了圖形與背景的有機聯絡,使事件情節得到生動的體現。通過這一瞬間的拍攝,讀者很容易就能聯想到新聞事件的整個情形,加深了對新聞資訊的理解。相對於主體形象來說,背景在圖片中雖然扮演的是陪襯的角色,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它已經突破了陪體的一般意義,成為新聞攝影紀實特徵、見證特徵、審美特徵的有機組成部分。
    攝影師到了新聞現場,是新聞事件的目擊者,他在取景、抓拍時,常會留意儲存必要的背景,為的是能夠讓不在現場的讀者在看到照片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背景在新聞攝影中還能表明新聞五要素中的地點要素。它清楚地顯示著主體所處的地點或新聞事件發生的場所。而新聞事件與新聞場所之間的關係,又是形成新聞價值的重要因素。新聞報道中對背景的忽視。新聞攝影在實際操作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一般而言,這是由於在攝影過程中攝影者忽視了圖形與背景的關係,沒有充分認識到背景元素在圖片中的陪襯作用,只是一味強調主體形象在整個圖片中的作用而忽視了背景的存在。雖然通過這樣的圖片我們能夠獲取相關資訊,但是這種忽視了背景因素的圖片所傳達的資訊並不完整。因此,在新聞攝影時,攝影者應兼顧周全圖形與背景的關係,時刻考慮如何藉助背景對圖形做更多的解釋,讓受眾能夠從新聞圖片中發現更多更有價值的資訊。在新聞攝影中,任何一個圖形都需要由背景作為陪襯和補充,任何完美的圖形都離不開背景的搭配,背景的存在可以顯示出圖形的與眾不同。
    新聞是大眾每天都在關注的主要事件,而新聞中的圖形和背景對大眾又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吸引力。新聞報道中背景的忽略無疑給圖形和新聞內容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使得圖形變得平淡無奇,降低了受眾的興趣。因此,新聞報道中各個環節的設計都十分重要,任何一個環節都要經過千變萬化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結語面對不同的新聞現場,由於每一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不同,造成他們在拍攝時角度的選擇也有所不同。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新聞媒體的攝影記者,在拍攝同一新聞現場時所拍照片形態各異的原因,這其實也是攝影記者對攝影之美的由心表達。現在我國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廣大受眾對新聞報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的攝影記者應該更為深入地研究攝影構圖,更好地服務於新聞報道和廣大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