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的栽培要點和病蟲害防治

  黃花菜耐瘠、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地緣或山坡均可栽培。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黃花菜的栽培要點

  1、合理密植。採用密植可發揮群體優勢,增加分櫱、抽薹和花蕾數,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一般多采用寬窄行栽培,寬行60~75cm,窄行30~45cm,穴距9~15cm,每穴栽2~3株,栽植4.5萬~7.5萬株/hm,盛產期達150萬~225萬株/hm。

  2、適當深栽。黃花菜的根群從短縮莖周圍生出,具有1年1層,自下而上髮根部位逐年上移的特點,因此適當深栽利於植株成活發旺,適栽深度為10~15cm。植後應澆定根水,秋苗長出前應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以利於新苗的生長。

  3、中耕培土。黃花菜為肉質根系,需要肥沃疏鬆的土壤環境條件,才能有利於根群的生長髮育,生育期間應根據生長和土壤板結情況,中耕3~4次,第1次在幼苗正出土時進行,第2~4次在抽薹期結合中耕進行培土。

  4、施肥。黃花菜要求施足冬肥***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薹肥,補施蕾肥。

  冬肥***基肥***。應在黃花菜地上部分停止生長,即秋苗經霜凋萎後或種植時進行,以有機肥為主,施優質農家肥3萬kg/hm、過磷酸鈣750kg/hm。

  苗肥。苗肥主要用於出苗、長葉,促進葉片早生快發;苗肥宜早不宜遲,應在黃花菜開始萌芽時追施,追施過磷酸鈣150kg/hm、硫酸鉀75kg/hm。

  薹肥。黃花菜抽薹期是從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的重要時期,此期需肥較多,應在花薹開始抽出時追施,追施尿素225kg/hm、過磷酸鈣150kg/hm、硫酸鉀75kg/hm。

  蕾肥。蕾肥可防止黃花菜脫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長採摘期,增加產量;應在開始採摘後7~10天內,追施尿素75kg/hm。同時採摘期每隔7天左右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加0.4%尿素,加1%~2%過磷酸鈣***經過濾***水溶液,另加15~20mg/kg九二O於17:00後噴1次,對壯蕾和防止脫蕾有明顯效果。

  黃花菜的病蟲害防治

  黃花菜主要病蟲害有 鏽病、 葉枯病、葉斑病、 紅蜘蛛和 蚜蟲等。

  鏽病

  鏽病主要為害葉片及花莖,初侵染產生皰狀斑點,後突破錶皮,破裂散出黃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有時很多皰斑合併成一片,表皮翻卷,葉面上鋪滿黃褐色粉狀夏孢子,皰斑周圍往往失綠而呈淡黃色,整個葉片變黃,嚴重時全株葉片枯死,花莖變紅褐色,花蕾乾癟或脫落。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第二代產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溫暖多雨條件有利病害發生,植株長勢弱,加重病害發生。栽種過密,通風不好,地勢低窪,排水不良以及施氮肥過多都使病害發生嚴重。

  防治方法:

  合理施肥,雨後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或地表溼度過大。

  採收後拔薹割葉集中燒燬,並及時翻土;早春鬆土、除草。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50%代森鋅500~600倍液或40%稻瘟淨600~7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葉枯病

  主要為害葉片,初侵染從葉尖開始呈現蒼白圓形小斑點,以後順葉邊緣逐漸向下擴充套件變黃褐色而乾枯,溼度大時病部產生黑色黴狀物。病菌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產生的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溫暖多雨條件有利病害發生,植株長勢弱,栽種過密,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等發病較重。

  防治方法:常用等量式0.5%~0.6%的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防治,出現病害後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葉斑病

  主要為害葉片和花薹。葉片初生淺黃色小斑點,擴大後呈橢圓形暗綠色病斑,最後發展成梭形或紡錘形大斑,邊緣深褐色,中央由黃褐色變成灰白色,病斑四周有黃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背面有粉紅色黴層。乾燥時易破裂,病重時全葉發黃枯死。花薹感病,症狀與葉部相似,有時多個病斑癒合成長達10多釐米的凹陷病區,病斑上常有較厚的淡紅色黴狀物,輕者影響花薹生長及花蕾形成,重者花薹折斷而枯死。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及厚垣孢子在病葉、薹稈和土壤中越冬,借風雨傳播。田間一般3月中下旬開始發病,是每年黃花菜發生最早的一種病害;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發病最重,6月下旬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合理施肥,增強植株抗病性;採摘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燒燬或深埋。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及時用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湖南省用三色粉***熟石灰、草木灰、硫磺粉20:10:1***在雨後噴撒,每畝45~60千克,兼有預防和治療效果。

  炭疽病

  主要為害葉片,從葉尖開始變成暗綠色,後變暗黃色,並向葉基擴充套件,病斑邊緣褐色,密生小黑點,嚴重時葉片枯死。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借雨水傳播,5~6月為害嚴重。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及時噴灑1:1:100波爾多液、50%甲基託布津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

  白絹病

  主要在葉鞘基部近地面處,整株或外部葉片基部,開始發生水漬狀褐色病斑,後擴大,稍有凹陷,患部呈褐色溼腐狀。在病部產生白色絹絲狀物,蔓延至整個基部,甚至附近的土壤中也有白色絹絲狀黴層。潮溼時產生紫黃色菌核,後變茶褐色至黑褐色,油菜籽大小。受害葉片因水分和養分輸送受阻而變黃枯死。菌絲從外部葉片擴充套件到內部葉片,最後使整株枯死。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風雨傳播;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高溫高溼度條件下易發病。

  防治方法:

  採收後清園,減少越冬菌源。

  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800倍液或70%託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褐斑病

  危害葉片,病部初生水漬狀小點,後變成淺黃色至黃褐色紡綞形或長梭形病斑,邊緣有一條非常明顯的赤褐色暈紋,再外層與健部交界處有一圈水漬狀暗綠色的環。病斑比葉斑病略小,一般為0.1~0.2釐米×0.5~1.5釐米,有時病斑癒合成不規則狀,後期病斑中央密生小黑點。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風雨傳播,一般發生在6~7月。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800倍液噴灑。

  紅蜘蛛

  危害葉片,成蟲和若蟲群集葉背面,刺吸植株汁液。被害處出現灰白色小點,嚴重時整個葉片呈灰白色,最終枯死。

  防治方法:用15%掃蟎淨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73%克蟎特2000倍液噴霧。

  蚜蟲

  蚜蟲主要發生在5月份,先危害葉片,漸至花、花蕾上刺吸汁液,被害後花蕾瘦小,容易脫落。

  農藥防治方法:用馬拉硫磺乳劑1000~1500倍液或樂果溶液噴灑。

  生物防治方法:新鮮小辣椒研磨兌水直接噴殺。

  特別注意:黃花菜鮮食地區,因為新鮮黃花菜每天採摘直接售賣,發現花蕾有蚜蟲嚴禁使用農藥噴殺,必須使用生物防治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