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信貸風險

  信貸風險的形成是一個從萌芽、積累直至發生的漸進過程。在還款期限屆滿之前,借款人財務商務狀況的重大不利變化很有可能影響其履約能力。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預防信貸風險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預防信貸風險的方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企業是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載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並加速融入全球經濟,我國金融企業既面臨重要的發展機遇,也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如何在更加註重滿足實體經濟需求的同時,確保銀行授信審批管理更加規範化、科學化,對防範信貸風險、提高貸款決策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把好授信風險控制各個關口。完整的授信方案由授信結構和風險控制措施兩部分組成。要在授信方案中充分揭示、評估授信業務風險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對為銀行帶來的經濟效益予以充分反映,真正體現平衡風險與收益的要求,切實把好風險管理第一道關口。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合規性審查力度。在客戶信用等級認定環節上,提高客戶評級工作的連續性和時效性,把好信貸客戶風險控制關口;在授信業務受理環節上,嚴格按照審批操作規程及相關規定,加大受理深度,對申報要件的齊全性、資訊披露充分性、申報內容完整性進行審查,把好合規性受理審查關口;在授信業務審批環節上,認真執行監管部門和銀行信貸政策,把好授信風險控制的決策關口。

  二是合理控制審批節奏,有效保證均衡審批。授信審批量在不同月份間陡升陡降的現象,對保證審批質量乃至貸款質量有害無益。審批量在一段時間內的超量集中,一方面會嚴重衝擊正常的審批工作,另一方面也容易誘發各種違規違紀操作,最終埋下新的風險隱患。應牢固樹立風險控制、質量至上的觀念,合理確定審批工作週期,並予以制度化;通過建章建制,化被動受理審批為主動調控審批節奏,避免審批量的大起大落,保證月度間信貸審批量相對均衡。

  三是強化財務分析與跟蹤,關注企業財務變動趨勢。銀行各分支機構要充分重視調查報告中財務情況說明,不能以填列的財務簡表替代財務分析,應深入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及其變化的主要原因,尤其要說明金額佔比較大的主要科目異常變化情況,對於存貨、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容易用來掩飾企業真實經營狀況的科目,要進行深入分析。同時,要加強對報表真實性的判斷。

  四是強化對銀行相關效益的分析。銀行各分支機構在申報信貸審批業務時,應測算客戶每年對銀行的貢獻度,除對發放該筆信貸業務銀行直接的利息收入或手續費收入進行測算外,還要測算由該筆信貸業務帶來的相關效益,包括存款、結算量、存量盤活額度、中間業務收入等。同時,還要對由該筆信貸業務給銀行帶來的市鋤會以及對銀行經營策略的影響等進行分析,做到直接與間接,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詳細分析辦理此筆信貸業務所帶來的收益。

  五是制定全行貸款審批標準,指引銀行各分支機構做好信貸業務。針對一些經辦銀行在開展對外營銷時,因行業政策指引、信貸審批業務指引的缺失,以及經營指標的壓力等因素,造成無方向的“海馴與營銷,找不到或找不準目標客戶的主要風險點及規避風險的措施等問題,使營銷效果大打折扣。或過分地追求“零風險”的審批現象,客觀拉大了與營銷及市場的距離,審批效率同樣大打折扣。可以考慮制定信貸審批業務和行業政策指引,通過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資金流動規律的分析,有效識別和控制信貸執行各環節的關鍵風險點,從動態的、發展的、全方位的視角鎖定並抉擇目標市場,對信貸准入標準作出明晰的指引,指導基層銀行尋找和確定目標客戶、優化產品和改善服務,從而提高信貸營銷及審批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六是開展行業及政策調研,提高信貸營銷與審批效率。要加強對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研究,加強巨集觀經濟、行業、客戶調研等工作,制定出符合銀行發展戰略的重點行業、產業的營銷方案,以提高營銷效率與審批效率。這樣做,一方面有利於確保信貸經營者和專職審批人能及時瞭解客戶,瞭解基層,貼近市場,掌握資訊,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使審批工作更好地適應營銷,營銷工作更好地適應風險控制工作的要求,確保審批條件設定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另一面也有利於提高信貸營銷與審批對把握營銷方向的識別能力。增強銀行信貸營銷與審批工作共同承擔的、不可分割的職能與責任。可以考慮逐步按重點產業、行業分門別類制定相應的信貸政策,並組織開展對重點優質客戶的貸後回訪工作,協調解決基層銀行在重點產業、行業信貸營銷與審批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有效營銷。

  七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開展積極而審慎的信貸業務創新。信貸業務產品創新,是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理念和機制的必然,也是信貸營銷與審批決策“為客戶提供最好的銀行服務”的必需。信貸業務產品創新,主要體現在根據企業、客戶所要求的差別化、個性化服務和滿足不同型別的客戶需求等方面;對風險型別不同的客戶,實行不同的服務標準;強化信貸營銷在審批決策中的參與度、信貸審批在信貸營銷中的指引與服務。要根據不同區域和客戶的實際情況,體現區域差異、客戶差異、風險控制的差異,對經濟發達城區和經濟相對落後的郊縣區域,根據其區域信用狀況和市場發育程度,採用不同的抵押物品種和抵押率,不搞“一刀切”,從而有效控制風險。

  八是開闢審批“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流程,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對重點客戶、低風險信貸業務開闢審批“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流程,實行“優先”、“即批”和“專人跟蹤”服務。優先受理和審批總行重點客戶申報的低風險信貸業務,做到即到即批,從信用等級的申報、認定,到信貸業務的受理、審批都有專人跟蹤,確保限時服務落到實處,進一步提高審批效率。

  九是建立信貸審批內控長效機制,實施貸款審批“後評價”,加大審批決策人員責任。現行的信貸審批制度,重在對不良貸款審批的責任認定,而對否決專案或不可操作的審批條件的設定,普遍處在一種無監督的狀態,完全依靠審批決策人員的自律,不可避免地出現個別審批決策人員過分地追求“零風險”的“道德風險”,影響貸款審批的質量與效率,阻礙有效的信貸營銷。因此,需要找出一個有效監測的管理方式。基於這一認識,建議對否決專案或多次變更或無法落實審批決策條件的專案嘗試“後評價”,分析、測定審批決策人員對審批責任的承擔是否足夠,有否轉嫁營銷成本;評價是否適應銀行總體發展戰略要求和“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理念;評價審批條件的合理性是否適應貸款客戶群體結構、是否影響貸款的投放到位。通過“後評價”,可以有效地監督和計量每個審批決策人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加大審批決策人員的責任。

  十是加強市場分析與調研,關注企業市場競爭力。企業所處的市撤境以及市場競爭力,是決定其貸款償還能力的重要依據之一。同樣,深化和完善一系列的市嘗行業和產業政策的調研工作,是一個合格審批決策人員不可缺少的工作,最終體現其專業能力,即分析判斷能力,識別、評估授信風險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而且,營銷者更要重視市場分析與調研,在授信業務調查報告中要加強對客戶的生產環境及上下游市場對客戶的影響、客戶所在外部發展環境、客戶的主要競爭對手及優、劣勢分析等內容的調研和分析。不能過於簡略,或描述程式化,儘可能多地對客戶自身所處市撤境及主要競爭對手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為信貸審批提供充分的決策支援。這些都需要申報信貸業務的基層銀行高度重視,並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在授信方案中對企業所處的市撤境以及市場競爭力進行充分分析和披露。

  與此同時,加強銀行授信審批管理,還要在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建立信貸審批內控長效機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確保銀行業保持穩健執行。

  信貸風險存在問題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從廣義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實施信貸政策,建立和健全內部授權授信制度,制定、貫徹和執行信貸操作程式,以及建立信貸風險監測和控制機制等諸多相互協調、制約的制度系統及其對制度執行效果的監督系統。狹義上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僅指貸款發放前的調查工作、貸款存續期間的管理工作以及貸款出現風險後的監督、控制和處理工作。本文采納狹義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概念,在分析當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試圖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實際操作對策。

  當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管理工作薄弱,信貸檔案資料漏缺嚴重。主要表現為借款人和保證人的財務資料、貸款抵押憑證、貸後檢查報告、催收通知書等資料的漏缺。信貸檔案是銀行發放、管理、收回貸款這一完整過程的記錄,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檔案不全,不僅對貸款的風險分析造成困難,也構成了依法收貸的障礙。

  二、沒有嚴格執行貸款審貸分離制度。主要表現為:審貸分離機構設定遲緩;審貸分離機構流於形式,如信貸人員常常在貸款審批前已填好貸款合同、借據等法律檔案和放款憑證,出現合同簽訂日期和貸款借據日期早於貸款審批日期,貸款金額和期限與審批金額和期限不同等現象。

  三、貸款"三查"制度不落實。主要表現為:一是貸前調查流於形式;二是貸中審查報送不嚴;三是貸後檢查對貸款人貸款使用情況跟蹤表面化,忽視對借款人貸後資信情況、抵押物、質押物的變化情況以及保證人經營情況和或有負債的變化進行跟蹤調查。

  四、貸款經辦人員法律知識薄弱,法律意識不強,貸款失去法律保護。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⑴保證人主體資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⑵一些商業銀行未對抵押物、質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⑶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押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押登記,造成抵押行為無效;⑷變更主合同主要條款、延長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債務人債務數額,未徵得保證人書面同意,致使保證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⑸不能充分運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斷或中止的規定,維護銀行的依法收貸權。

  五、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視對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現在:⑴一些基層行長權力過大,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層行長亂批貸款、亂投資、亂擔保等;⑵貸款責任無法落實,最終導致無人負責,不了了之;⑶行長經營目標考核辦法不科學,助長了行長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為了完成指標任務,不得不採取違規的做法。

  六、違規賬外經營嚴重。違規賬外經營是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 題。其違規經營主要採取私設賬外賬、亂用科目、調整賬表和繞規模貸款等形式,並主要投向房地產公司或其他高風險收益領域。由於賬外經營是在隱蔽情況下進行的,這部分資產沒有處於有效的監督之下,甚至參與了違法犯罪活動,因而這部分信貸資產處於巨大的風險之中。造成違規賬外經營的主要原因包括:⑴前幾年規章制度不健全,下放基層行權力過大,加之地方經濟發展過熱,資金需求與規模控制矛盾突出,導致了一些基層行經營行為出現嚴重偏差,違規經營逐步擴大;⑵個別行領導受個人或小團體利益驅動,無視國家金融法規,置國家三令五申於不顧,存在僥倖心理,隱瞞不報,結果漏洞越來越大;⑶部分行經營管理混亂,內部控制不嚴,監督機制形同虛設。

  從根本上看,造成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貸管理機制包括三個方面:制度、機構以及激勵和約束系統。信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權授信規定、信貸工作程式、信貸工作每一程式的內容和目標。信貸管理機構主要解決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分工,從機構這個角度確保信貸工作中的權力受到其他部門的制約,分清信貸工作部門的職責,保證信貸工作中的每一項權力都受到相應的監督和制約。激勵和約束系統致力於發揮每一位信貸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通過明確信貸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加大對信貸工作人員的紀律約束,保證信貸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具體來說,商業銀行解決信貸管理低效率的問題,應該採取以下對策措施:

  信貸風險的特點

  ***一***客觀性

  只要有信貸活動存在,信貸風險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客觀存在,確切地說,無風險的信貸活動在現實的銀行業務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二***隱蔽性

  信貸本身的不確定性損失很可能因信用特點而一直為其表象所掩蓋。

  ***三***擴散性。

  信貸風險發生所造成銀行資金的損失,不僅影響銀行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更多是引起關聯的鏈式反映。

  ***四***可控性

  指銀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對風險進行事前識別、預測,事中防範和事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