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菜秋冬如何栽植的要點

  黃花菜在一年中任何季節栽植都能成活,但最適宜的栽植季節為花蕾採摘完畢後到秋苗萌發前和冬季霜降後。下面是Sara小編給大家分享了秋冬栽植黃花菜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1、土壤的選擇黃花菜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在各種性質的土壤中都能生長。對土壤酸鹼度要求不太嚴格,一般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均可栽培,以pH值為6.5~7.5之間最好。黃花菜根系發達,入土較深,因此最好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的壤土、黏壤土和沙壤土進行栽培。

  2、深翻整地黃花菜根系發達,整地要求深翻33釐米以上,以保證根系的正常生長。深耕能增大土壤中的蓄水量,減少乾旱危害。在整地時,根據地塊面積的大小規劃好人行道與修築好灌溉設施。在平地作畦栽培,一般每15行左右作為一畦。畦間溝寬25釐米左右,深15~18釐米。面積較大且平整寬廣地在四周和每隔4-5畦開一條寬25~30釐米,深30釐米以上的主溝,以利排水。

  3、施足底肥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可採用溝施或穴施。在栽植前,結合整地,按行距開挖30釐米以上的定植溝或深15~20釐米、寬25~30釐米的定植穴。每667平方米用腐熟廄肥3000~4000公斤、過磷酸鈣50~75公斤,分層施入,施後覆蓋5~7釐米細土,不使種苗根系直接接觸肥料,以防發生“燒根”現象。然後填進表層熟土,整乎後即可栽植,每667平方米再用人糞尿250公斤對水淋蔸。

  4、種苗處理在栽植前進行種苗修剪,可減輕植株水分和養分的消耗,減少病菌來源,使留下的部分葉片、短縮莖和根系有較強的生活力,栽植後能較快抽出新根和萌發新芽,提高成活率。修剪時,除去短縮莖下面的黑蒂和肉質根上的紡錘根,剪短根系至5~7釐米,清除已腐朽的根。然後剪短苗葉為6~7釐米,併除去殘葉。栽植前,將種苗投入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0%甲基託布律可溼性粉劑1000倍溶液中浸10分鐘,晾至表面不顯水溼狀後,再進行栽植。

  5、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黃花選單產的重要措施,必須根據黃花菜的分櫱習性、花薹與花蕾的生長髮育特性來定。一般平地、肥地和分櫱力弱的品種,每667平方米栽1800-2000叢為宜。栽植方式採取寬窄行叢植,寬行100釐米,窄行65釐米,穴距40~50釐米。

  6、適當深植黃花菜的根群從短縮莖上發生,每年從下而上發一次新根。如栽植過淺,易受秋冬乾旱威脅,影響成活和出苗,而且在栽後一二年內若遇大雨沖刷,就會造成根系外露,影響根系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利用,使植株生長髮育受阻。淺栽分櫱發生快,密整合叢,根系不發達,植株生長弱,花蔓細弱,花蕾數量少、重量輕,產量低。但是,栽植過深,分櫱過慢,進入豐產期推遲1―2年。因此,黃花菜必須適當深植,一般以13釐米左右為宜。栽植時,首先開好定植溝或定植穴,種苗植入後稍蓋土覆蔸,然後施肥、覆蓋本土,使種苗露出土面3釐米。覆蔸高度以平畦面為宜。

  秋冬季黃花菜的種植管理技術

  一是深耕翻土。

  黃花菜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採摘時間,不論晴天雨天,都要遭受採摘人員的踩踏,使土壤嚴重板結,造成通氣不良,從而影響根系的正常生長髮育。通過深耕晒土,使土壤中的水、肥、氣、熱協調,以利黃花菜根系正常生長髮育。同時,深耕晒土切斷了部分老根,還可惡化病蟲的生存環境。

  二是促發冬苗。

  秋後至越冬前,黃花菜蔸子將萌發成蔥綠的冬苗。黃花菜冬苗期是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養料的重要時期。冬苗生長愈旺盛,製造和積累的有機養料愈多,來年冬苗便發得快,出苗壯,為促使冬苗健壯,應在冬苗剛剛萌發時重施一次冬苗肥,每畝用250-350千克人糞尿或用8-10千克尿素兌水淋蔸,並做好病蟲的防治工作。

  三是培土壅蔸。

  黃花菜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植物,具有一年一層根,不斷向上生長的特點。通過培土壅蔸,加深土壤耕作層,一則可防止根系露出土表,免遭冬季冰雪霜凍侵襲,使其安全越冬;二則培土結合施臘肥,可增加土壤中的養分。培土壅蔸之前,可先深施磷鉀肥,每畝施過磷酸鈣35-45千克,氯化鉀5-10千克,或每畝施腐熟牛糞1500-2000千克,然後再用肥地皮、肥塘泥等覆蓋黃花菜蔸7-10釐米。

  四是清園消毒。

  清園消毒可減輕來年病害。方法是:將黃花菜地裡和周圍的雜草、落葉、病株全部集中起來燒燬;噴施2-3次石硫合劑,或每畝黃花菜地裡撒施25-40千克生石灰,對種蔸和土壤消毒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