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如何防感冒

  又到了秋冬換季的時候,這時感冒多發。換季時節天氣多變怎麼防感冒呢?感冒不是不可預防的,做好一些細節就能有效拒絕感冒病毒的襲擊。今天小編介紹換季時節天氣多變怎麼防感冒。

  秋冬時節天氣多變怎麼防感冒

  1、多喝水

  大量的水可以將病毒從身體中帶走,防止脫水症***脫水症是感冒的併發症之一***。我國古代就有對付乾燥的飲食良方:“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換言之,喝白開水,水易流失,若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就不那麼容易流失了。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養生防感冒、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乾燥而引起的便祕,真是一舉三得。

  2、用熱水洗衣服

  流感病毒能在40攝氏度的溫度中生存,所以如果有家庭成員患上了流感,要用高於40度的熱水對衣服和被褥進行清洗,以殺滅病菌。

  3、常用香皂洗手

  如果不能定期用消毒溼巾擦手,就要經常使用香皂洗手。90%的感冒病毒都是通過手傳染,當我們握手、開辦公室的門、扶地鐵中的扶手時都有可能被感染。調查發現,在工作期間一天用抗菌洗手液洗手5次的人比其他人少生病。

  4、保持空氣流通,晚上關窗

  最好在早中晚各開窗通風三次,每次15分鐘為宜,既保持了室內空氣清新,又抑制了細菌的滋生。但晚上睡覺的時候一定要關窗,夜晚溫度低,冷風侵襲很容易引起哮喘等疾病的發作。

  5、與朋友散步

  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健康與運動科學教授大衛·尼曼表示,經常運動可刺激免疫細胞活力,增強抗感冒能力。研究發現,每週散步5次,每次45分鐘的成年人,比不愛散步的人感冒機率降低一半。另外,友情是“感冒病毒殺手”,《美國醫學會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稱,與朋友一道散步更有助於降低感冒危險。

  6、學會每天清洗鼻子

  因為感冒主要是由寄居在鼻咽部的感冒病毒引起,當鼻粘膜的抵抗力下降,病毒就長驅直入,引起感冒等疾病。所以,養成洗鼻腔的習慣,可以有效預防感冒。

  7、常喝雞湯

  經過長期研究證實,雞湯是一種效果良好的家庭“常備藥”,它能幫助人們有效抵禦嚴寒,驅走流感,如果將雞肉和蔬菜一起做菜還可起到消炎的作用。早期感冒患者通常會出現不斷咳嗽、鼻塞、鼻黏膜乾燥等症狀,這時,患者要儘量多飲用流質食物,以保持黏膜溼潤,便於清洗鼻部和喉部,此時飲用雞湯有助於將病毒排出體外。

  8、遠離香菜

  容易患感冒的人,應該避免食用香菜。因為這類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氣虛,而香菜味辛能散,多食或久食,會耗氣、損精神,進而引發或加重氣虛,導致感冒更加頻繁。除了反覆感冒外,氣虛者還常表現為多汗、乏力、倦怠等不適,上述氣虛症狀明顯者,最好少吃或不吃香菜。產後、病後初愈的患者也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氣虛,因此也應對香菜“敬而遠之”。

  9、每週運動5次以上

  與每週運動5次及以上的人相比,每週運動一次或完全不運動的人感冒次數多出了54%。中等強度的鍛鍊效果最佳,如每天和家人散步20—30分鐘;每隔一天健身一次;每週帶著孩子騎車幾次。如果家裡有跑步機,可飯後半小時在跑步機上邊運動邊看電視。寒冷季節應等到太陽出來之後再外出晨練。出門時氣溫較低可多穿件外衣,做完準備活動身體漸漸變暖時,再把外衣脫掉。運動後如有出汗要及時擦乾,注意保暖。

  10、多吃黃綠色蔬果

  夏天人們所吃的蔬菜水果以瓜、豆為主,瓜豆類蔬果中的胡蘿蔔素含量較低。所以秋季應重點應多選食橙黃色蔬果和綠葉菜。人體內的維生素A儲備容易減少,如不及時補充,到了冬春季節就容易出現眼睛乾澀及呼吸道感染。因此眼下要多吃南瓜、胡蘿蔔、西紅柿等橙黃色蔬菜。另外,由於瓜豆類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也較低,換季時容易感冒,所以多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必要。

  11、減少對食糖的食用量

  當志願者食用了100克的食糖後,在長達5個小時的時間裡,被稱為噬菌細胞的免疫細胞吞噬了比正常情況下要少的細菌。因此,減少對食糖的食用量有助於增強免疫細胞的抗病功能。

  12、平時可以多喝點醋飲料

  這是專家給我們的建議,因為醋有防毒的作用,民間一直都有流傳著“醋解百毒”的說法,而關於神奇“醋村”1800人20年無人患感冒的報道也證實了醋的保健功效。所以,在換季時節,常飲醋或醋飲料是提高人體免疫力,也是增強體質的好方法。

  冬天煲湯放點黃芪預防感冒的小百科介紹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燉肉的時候加點“料”,搭配一些有滋補作用的中藥材,比如黃芪,還能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黃芪是一味古老的中藥,向來被認為是益氣固表的能手,尤其擅長補氣,且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當服用能溫補氣血、健脾昇陽,有助增強體質,適合體質虛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群。它還是一味“百搭款”補品,與各種肉類都能搭配。黃芪瘦肉湯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黃芪燉牛肉可益氣補肺,養心安神;

  黃芪燉雞湯適合脾胃氣虛、肺氣虛弱的人,對產後體虛、面色萎黃、易出虛汗等症效果良好。根據個人情況,烹飪時還可以再添點其他配料,比如氣血兩虛的人可以加上幾顆紅棗,希望養肝、潤肺的人可加少許枸杞,而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的人則可加上適量茯苓。

  燉肉時黃芪量不宜過多,20克左右即可。烹調時可直接和焯好的肉一起燉,也可以先用黃芪煎成一碗水,等肉燉爛以後倒入。無論何種做法,都要注意湯汁不可太濃,醬油等調料不要放得太早、太多,一般可在肉七成熟時放醬油,九成熟時放鹽。燉好後吃肉、喝湯皆宜,每週1~3次。此外,有明顯陰虛、鬱熱證表現,如手足心熱、兩脅脹悶、大便祕結等症狀的人不適合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