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爾遜的創業動力是源自於家庭暴力

  他剛剛以近1億美元的價格賣掉了自己的公司,但企業家馬克·皮爾遜***Mark Pearson***並不會因得到這筆現金而變得浮誇起來。他通過幫助普遍百姓節省一些小錢而賺到自己的財富,揮霍恰恰不是他的風格。當我在英國倫敦塔橋附近一家不起眼的酒吧裡與折扣網站MyVoucherCodes.co.uk背後的這個人會面時,他看起來並不像是處於休假的心情之中,儘管他發了筆橫財。事實上,他看起來幾乎不願意停下來喘口氣,更不用說幾天不上班了。

  “對於我來說,這只是個開始,”他說,說話時沒有碰他放在桌上的那杯酒,“真正的機遇還在未來。當你第一次創辦一家企業時,你無法把精力集中在其他任何事情上。但現在我已經安全地完成了一次創業歷程,現在是時候開始幫助其他人像我一樣創業了。”

  皮爾遜自己從政府統建公寓搬到鄉村豪宅的歷程已經讓他在英國成名,在這個國家,擁有高出自己身份地位的想法這種情況正變得越來越少見。最近被稱為“極度精英主義”的英國,社會流動性已經陷於停頓狀態,而範圍狹窄的少數精英群體佔據了所有高層職位。在諸如這樣的狀況下,像皮爾遜這樣的致富故事看上去簡直令人驚訝;你在美國聽說過的這類故事,肯定不會在這個思想偏狹、嚴重受階級觀念影響的國家裡發生。今天,他想要分享他在擺脫貧困的道路上吸取的經驗和教訓,希望以此鼓舞新一代企業家踴躍崛起,向現狀發起挑戰,並且通過自己的奮鬥走上世界舞臺。

  他的商業生涯始於成立一個叫做MyVoucherCodes.co.uk的網站,該網站的簡單業務就是為英國人提供廉價的交易。但他告訴我,他的雄心油然而生的真正時刻是在聖誕節之前決定性的一天,地點是利物浦一個破舊不堪的城區裡一棟很小的統建公寓。當時10歲的皮爾遜和他的母親、妹妹以及可怕而暴力的繼父住在那個公寓裡。

  “我對那天的記憶是:繼父掐住我母親的脖子,聖誕樹則倒在地上。”他回憶說,“我們不得不在一個婦女庇護所裡度過剩下的假期。我記得警察走上前來,和母親說話,我很快意識到,我是留在這個房子裡的唯一一個男人。我得努力工作,照顧我的家人。我認為那是在我心裡真正播下創業種子的時候。”

  不過,這顆種子過了好長時間才發出一棵嫩芽,在皮爾遜艱難度過了困難的青春期之後。到他16歲離開學校,入讀當地一家烹飪學校時,他才第一次勝過他人,在一次全英烹飪大賽上獲勝。“我是一個叛逆而憤怒的孩子,常常向教師撒氣,”他承認說,“我對此並不感到驕傲,但那是我發洩情緒的方法。對我而言,人人都是魔鬼。很容易看出我會如何情緒失控。”

  在拿到這個獎項之後,當時18歲的皮爾遜得到了在位於倫敦市中心的著名酒店和餐廳克拉裡奇***Claridge’s***工作的邀請。他當即離開利物浦,在戈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手下工作了幾年,那時拉姆齊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一名成功的餐廳老闆,而不是一位滿嘴髒話的電視名人。皮爾遜後來從自己的老祖母那裡籌到一小筆貸款之後,便開始經營自己的連鎖餐廳,而那筆貸款在短短几個月之後就還清了。那三家小餐館很快實現了不錯的盈利,皮爾遜每天把“一袋袋現金”存入銀行,他掙到的錢超過了他曾經認為自己可能掙到的數額。當時他並不知道,與他後來賺到的錢相比,這些看起來不過是些小錢而已。

  “當我脫手這些餐廳的時候,我在銀行裡存有1萬多英鎊,”他繼續說道,“這是我曾經擁有過的最多的錢。”

  這位年輕的企業家當時才23歲,渴望獲得更多的成功,於是決定嘗試成立一家數字化企業。“當我回首往事時,我不由得會覺得好笑,因為我不懂技術,也不瞭解網際網路,只知道自己想成立一家可擴大的公司,”他說,“所以我去了一些論壇,詢問其他年輕企業家能否向我提供一個不錯的創業設想。”

  在沒有現成的好設想的情況下,他決定效仿他家鄉最著名的輸出品——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抄襲了美國人的一個創意然後付諸執行。他開始銷售新鮮的玫瑰花瓣,在上面寫上簡短的資訊,這是一個“不上檔次”的想法,但卻引發了英國民眾的共鳴。生意興隆了起來,皮爾森和他以花店為業的母親很快就夜以繼日地工作起來,好滿足顧客的需求。由於聰明的搜尋引擎優化***SEO***以及聯盟營銷***affiliate marketing***,他從合夥人那裡獲得的利潤很快就與主要業務賺到的利潤相當了,之後這位處於興盛時期的企業家從大西洋對岸的美國那裡又借鑑了一個創業設想。

  “我奶奶的廚房裡有這樣一臺難看的冰箱,上面貼滿了這裡提供10便士折扣或那裡提供5便士折扣的優惠券。當時電子商務正在騰飛,我認為優惠券是非常老式的以紙媒為基礎的做事方式。我觀察了美國的情況,那裡有不少流量巨大的優惠券網站。我突然醒悟了。”

  於是他把網站設計外包給印度的一位程式設計師,後者對建立一個初級的網頁只收取300英鎊***略低於500美元***。這個網頁並不漂亮,但它開始引來了流量,而且關鍵的是,引來了廣告收入。“現在我會對那個網頁發笑,因為它真的很難看,”他開玩笑地說,“有一天我會把那個網頁的照片裝上相框掛在我的牆上。我總是討厭空談創業構想而沒有推出產品的人。在市場發生變化之前推出產品是非常重要的。”

  2006年,就在信貸危機和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破產之前,他推出了這個專案,結果引起了節儉的英國人的共鳴。“我們的年營業額從30萬英鎊增長到次年的100萬英鎊,一年之後又增長到300萬英鎊,然後是500萬英鎊和1,000萬英鎊,利潤率都在50%。不錯。”

  隨著業務增長,他成立了一家叫做MarkCoMedia的母公司,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精明的投資,其中包括向一家叫做“最後一分鐘門票”***Last Minute Tickets***的票務公司投資100萬英鎊,以及以600萬英鎊收購一家叫做VouChaCha的移動業務競爭對手。今年6月份,MarkCoMedia本身被數字化交易公司Monitise收購,後者向大約350家銀行和支付服務公司以及包括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三星***Samsung***、電訊盈科旗下的PCCW Mobile、土耳其移動運營商Turkcell以及黑莓***BlackBerry***在內的移動客戶提供服務。

  你會認為,賣出5,500萬英鎊的價錢會是一項達到巔峰的成就。但這位企業家最自豪的時刻並不是簽署那份重大協議;也不是在2011年獲得聲望很高的安永年度企業家獎***Ernst and Young Entrepreneur of the Year award***。對他來說,決定一生的時刻是為他母親和妹妹購置她們自己的住宅。他眉開眼笑地說:“我母親每年在她的新住宅裡生活半年的時間,還有半年的時間則在巴貝多海灘上度過。”

  現在,從優惠券企業家轉型為網際網路營銷大師的他正在計劃做些回饋社會的事情,並且花些時間陪伴他的配偶以及他們兩歲大的雙胞胎。

  “我想在貧困的青少年身上投資,”他說,“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擔心自己最終會困守一份永無出頭之日的工作。我想告訴年輕人,他們也可以創辦他們自己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