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網上創業故事

  隨著大學生網店創業的興起,網店創業指導成為網路資訊時代大學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青年網上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1:孟兵:用網際網路“改造”肉夾饃

  孟兵的每一次選擇都出人意料。

  三年前,學機電專業的他,進了網際網路公司做“碼農”;一年前,從網際網路公司辭職出來的他,又開起了肉夾饃店。

  但每一次選擇,都讓這個來自陝西的25歲小夥子,收穫頗多:

  先後在騰訊、百度工作時,孟兵年薪達30萬元,這在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裡,算是十分可觀的收入,但在孟兵看來,更關鍵的是,他收穫了“學會用網際網路思維創業”的財富;開起西少爺肉夾饃店***以下簡稱“西少爺”***後,孟兵更是被當成用網際網路精神進軍餐飲行業的代表,成為令許多年輕IT從業者膜拜的“大神”。

  之所以不斷有驚人之舉,孟兵認為,這是源於自己骨子裡的不安分。“我認為一成不變或者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生活或者工作,會令我沒有安全感。反而,未知的旅程,讓我充滿安全感。”孟兵說,不論是選擇網際網路公司工作,還是辭職創業,“都是為了尋求未知的可能。”

  “未知”的價值一點點在孟兵面前展現。前段時間,西少爺還獲得第三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團隊組第一名。有媒體將孟兵團隊的創業稱為:對肉夾饃進行“網際網路改造”。除了孟兵本人,西少爺眾多發起人大多數原是網際網路、金融等領域從業者,分別來自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小米、搜狐、寶潔、普華永道等大公司。

  除了從業經歷,他們還有另外的共同點:大多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對西安美食有著濃厚的情節。“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把店名叫做‘西少爺’的原因。”孟兵解釋,“西”既是指陝西,也指西安交大,更指肉夾饃這一陝西美食。

  “其實我們剛辭職時創立了一家名為‘奇點兄弟’的網際網路公司,後來才開始下定決心,做肉夾饃。”孟兵告訴記者,敲定做肉夾饃,除了源於對家鄉美食的喜愛,更是“看到了在消費體驗和商業規則被重塑的今天,餐飲這一位於網際網路側面的傳統行業,擁有廣闊的商業機會”。

  原來在深圳工作時,孟兵就曾經抱怨在深圳難以吃到地道的肉夾饃美食。“用肉夾饃作為創業發力點,也是我們長期觀察市場作出的判斷。”孟兵說。

  從一開始,孟兵就不打算開一家中規中矩的小吃店。最早開業的位於北京五道口網易大廈旁的西少爺肉夾饃店,自開業以來,便經常排著幾十米的長隊。這家店還創下過100天銷售20萬個肉夾饃的紀錄。

  有什麼祕訣?“營銷很重要。”孟兵舉例說,剛剛開業時,西少爺會推出優惠,凡是拿著網易、搜狐、谷歌、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公司工卡的人,就能在某段時間內享受一定量的免單。

  “這不單純為了向網際網路致敬。”孟兵認為,這些人是在網際網路世界裡最有影響的一批人,他們不僅玩網路,還生活在附近,當他們吃了之後,他們有可能會分享,他們的傳播影響力可能比隨便的路人大許多。

  同樣的方法在今年10月底西少爺中關村創業街店開業時,也被使用。“效果很好。”孟兵說,如果純粹是傳統的小吃連鎖店,可能就不會這麼做。

  但孟兵並不認為類似的營銷是最重要的。孟兵認為,自己在騰訊、百度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公司裡學習到的產品意識,還是最關鍵的。“我們要把網際網路精神中重視使用者體驗的核心理念融入到每一個小小的肉夾饃裡。”孟兵相信,如果堅持努力“讓使用者享受到極致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那就是真正在用網際網路精神做事,“在現在也最有可能獲得成功”。

  創業之初,為了“研製”出理想的肉夾饃,孟兵團隊用掉了5000斤麵粉和2000斤肉料,直接把廚房變成了實驗室。最終,他們總結出了一套控制肉夾饃質量的流程,“比如煮10斤肉的時候要加多少水、放多少調料能保證煮出來的肉味道最好,都有精確的線性關係”。

  肉夾饃成功“研製”出來後,他們又發起了長時間的試吃活動,並根據意見不斷快速迭代。孟兵回憶,先是團隊幾個人自己試吃,隨後又把試吃範圍從20人擴大到100人,最後才正式對外發布產品。

  不僅對肉夾饃本身,周邊細節也成為西少爺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突破點。孟兵舉了個例子:西少爺肉夾饃的包裝袋經過不斷優化,最終找到一款非常好的材料,不漏油,但又保證又透氣以保持肉夾饃的酥脆感,從結構上講,“它可以通過水分子,卻不能通過油質分子”。

  “類似的細節在我們的肉夾饃加工過程中,隨處可見。”孟兵一直認為,自己之所以對西少爺信心滿滿,主要就是因為“我們確實有過硬的產品品質,我們有絕不遜色於任何一家肉夾饃店的產品,這讓我們在市場中底氣十足”。

  一年多來,一家家新開的店面驗證了孟兵的“底氣”和信心。西少爺管理層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孟兵的辦公場所也從中關村創業街裡的一個小房間,轉移到望京SOHO數百平方米的寫字樓裡。

  在孟兵的公司裡,隨處可見被精心澆灌過的綠植。“一共有四五十盆吧。”孟兵笑著說,我們要在公司裡營造一種健康的、輕鬆的工作氛圍,這也跟很多傳統網際網路公司的文化很相似。

  對於接下來的發展,孟兵野心十足,“毫無疑問,我們接下來一定會擴張的”。

  “假如給我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在全世界開一千家店,另一個是在國內開一百家店,我希望開一千家店。”孟兵說,我希望我們的品牌能做到海外,它能代表中式快餐。

  站在望京SOHO的馬路上,本來略帶靦腆的孟兵談笑風生地“指點江山”,“這裡有微軟,有賓士,有眾多名滿天下的大公司,希望以後,人們會記得還有一個‘西少爺’”。

  2:90後陳晨:創業路,我們才起步

>

  一個沒見過海的西北姑娘卻靠賣軟殼蟹闖出了一片天

  寒假一過,陳晨又來到了她熟悉的這片軟殼三疣梭子蟹生產基地,開始新一年的養殖工作。

  “過年回家,很多親戚朋友都恭喜我,小小年紀這麼有出息,我只是笑笑。其實我的路才剛開始走,背後也有很多辛酸。”90後的陳晨說出來的話,和她稚嫩的長相顯得格格不入,“創業光靠腦子可不行,尤其是養殖軟殼蟹這一行。我可是個女漢子。”

  老家青海西寧的陳晨,上大學前還沒親眼見過海,但她僅僅花了3年的時間,從研究開發“軟殼蟹”獲得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到帶領團隊獲得團中央授予的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稱號,目前已經擁有8項專利。2014年3月,她和團隊成員註冊成立了“寧波格瑞特水產有限公司”,這也是國內首家研究、生產、銷售軟殼三疣梭子蟹的公司,目前年利潤達到了200萬元,未來5年利潤預計達到880萬元。但陳晨一直強調:“創業路,我們才起步,不驕不躁努力做好每一天。”

  創業初期家裡反對

  陳晨想把握自己的人生

  進入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前,陳晨對浩瀚的大海充滿了好奇和憧憬,“想看海,所以報考了這個學校、這個專業。”陳晨半開玩笑地說。

  去年讀大四的陳晨選擇了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一邊學習,一邊創業。“之前家裡不同意我做這個,父母希望我能坐在辦公室裡工作,輕鬆點,我們學院有200多名女生,只有3個人在創業。”陳晨坦言前期遇到了很多阻力,尤其對一個從來沒見過海的女孩。

  家裡的反對,不無道理。陳晨團隊的軟殼蟹養殖塘約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每年放苗前都要進行洗塘工作。“如果僱工,每天要支付300元工資。創業剛起步,我們一般自己動手解決。”穿上笨重的連體塑膠專業服,雙手拉著橡皮管沖刷水塘,陳晨常因為水壓過高,使盡了力氣也拉不住水管。

  而他們的工作時間可以用“披星戴月”來形容,因為三疣梭子蟹在凌晨蛻殼,陳晨必須在每天凌晨起床,從養殖塘中一隻只地撈起剛蛻殼的螃蟹,“目前,手工是最好的,用機械臂會傷到蟹,影響產量。”那些日子,每夜兩三小時的工作,讓陳晨的雙眼熬得通紅。夏日裡,養殖塘邊頻繁的實地監測也讓她晒黑了許多。

  另外,生活不便也需要她去克服,像養殖塘邊沒有女生宿舍、熱水器和獨立浴室等,“最困難的是,自己還在上學,所以公司、學習、生活各方面都要協調,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安排接下來要做什麼。”

  “這樣下去怎麼行?你哪裡像個女孩子?以後怎麼嫁人?”面對親友的不解,陳晨選擇堅持。

  2014年,陳晨團隊創立公司後養殖的軟殼蟹產量為2.84萬公斤,利潤達到了200萬元。家裡那邊反對的聲音慢慢消失了,“我不可能半途放棄。我自己的人生想自己把握。”陳晨說。

  軟軟的梭子蟹

  讓她走上了創業路

  其實,陳晨的創業路有些“偶然”的成分。

  從大一開始,她就頻繁進入實驗室,並決定去海島實地調查海洋物種變化的規律,竭盡所能保護那些快要枯竭的海洋生物。她先後去過東極島、南麂島、漁山島等40多個島嶼進行取樣。

  出海調查的過程異常艱辛,除了容易暈船,蚊蟲叮咬也是一大難題,“每次出海都是一次經驗教訓,有一次被蚊蟲咬了幾十個包,最後只能打消炎針,那段時間是最辛苦的。”陳晨說,那時候平均每個月都會去兩趟。

  頻繁地出海,讓陳晨更多地瞭解到海邊發生的事。經常會聽到漁民說近海漁業已經沒什麼資源了。帶著這個困惑,她在和老師溝通中瞭解到,恢復環境、漁業資源修復都需要一定時間,最為有效,也是突破可持續發展困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進行新型水產品的開發。

  有一次碼頭登船時,陳晨無意中接觸到了軟軟的梭子蟹,後來得知蟹在蛻殼時有一個特殊時期全身是柔軟的,被稱為“軟殼蟹”,不過只能偶爾得之。“當時我就想,這麼稀奇,要是這種全身柔軟的軟殼蟹能被開發出來,肯定有商機。”這個想法讓她眼前一亮,從此,她走上了創業路。

  掌握梭子蟹蛻殼變軟規律

  “挑戰杯”獲全國一等獎

  在實驗室老師的指導下,陳晨開始了軟殼梭子蟹的研究。通過實驗測定,她驚喜地發現,梭子蟹在軟殼狀態時最具高鈣低脂的營養價值。

  於是,在梭子蟹還沒孵化出來時,陳晨就開始跟蹤觀察、育種育苗,待梭子蟹長大後,對梭子蟹蛻殼的時間進行監測。陳晨說,對蛻殼時間的監測是整個過程中最艱辛的,為了不錯過這個關鍵時間點,陳晨和團隊的幾個成員輪流三班倒,“每個關鍵點都不放過,精確到秒。”

  “那個時候的我,每天都是一頂大草帽、一條沾滿泥巴的褲子和一雙拖鞋,晚上困了就在辦公室擠擠睡。”經過長時間地觀測,他們終於發現梭子蟹是在凌晨蛻殼的,整個蛻殼過程能持續兩三個小時,這讓他們興奮不已,“我們養軟殼蟹就像養自己的孩子一樣。”陳晨笑著說。

  隨後,陳晨和她的團隊經過對實驗資料的分析,掌握了梭子蟹蛻殼變軟的規律。

  2013年10月,在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陳晨帶著《軟殼三疣梭子蟹產品的開發研究》參賽,她的軟殼蟹第一次登上了全國舞臺,陳晨的展示區吸引了在場的20多位專家、院士前來參觀,成為全場的焦點,最終奪得全國一等獎。

  “創青春”大賽再獲金獎

  今年目標向全國拓展

  然而在軟殼蟹的養殖後期,陳晨又遇到了瓶頸。她發現,全身柔軟的軟殼蟹很容易被未蛻殼的堅硬的梭子蟹攻擊殺死。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陳晨多方請教,嘗試了很多辦法,終於找到了避免梭子蟹相互殘殺的方案——“單體筐養”,讓軟殼蟹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怎麼讓梭子蟹從實驗室“走”出去呢?2014年3月,在幾位創業導師的指導下,她和團隊成員註冊成立了“寧波格瑞特水產有限公司”,這也是國內首家研究、生產、銷售軟殼三疣梭子蟹的公司。陳晨作為股東之一,主要負責軟殼蟹商業價值的開發。

  在公司成立之後,陳晨還帶著她的軟殼蟹參加了2014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並捧回了全國金獎。她與隊友組成的“軟殼三疣梭子蟹綜合開發創新團隊”還被共青團中央授予了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稱號。

  “研究階段只是創業的初期,真正走出去,才讓我明白了市場的殘酷。跑到生鮮市場和酒店去推銷,有時候是被趕出來的,很少有好臉色,只有一家一家跑。”陳晨說,隨著權威的安全報告出爐,證明軟殼蟹營養成分測評效果良好,消費者試吃後也給予了好評,軟殼蟹的知名度漸漸擴大,這才逐步打開了銷路。

  “前兩年市場主要集中在寧波和上海,今年我們的目標是慢慢向全國拓展。”陳晨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