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成功者

  少之又少,這些脫穎而出的成功者都具備了哪些成功的要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贏在中國的6位網際網路創業者

  1、優米網創始人——王利芬

  王利芬曾是央視著名主持人,先後創辦過《贏在中國》等著名欄目,主持過《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等重大節目。在主持《贏在中國》節目中,雖然只是 個主持人,但她在這個舞臺上不僅給了許多創業者實現夢想的機會,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之後她在2009年9月辭去了央視的公職並開始創辦優米網,該網 站的定位是“服務於國家和知識群體”的網路電視。

  王利芬也是從《贏在中國》舞臺上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些風險投資,並創辦優米網。優米網是建設中國知識階層的網路精神家園,正如她所說“在肯尼迪政 府管理學院接受培訓時萌生出一個C2C的好點子,就是類似淘寶那樣搭建一個平臺,讓網友在虛擬空間裡實現自由交易,只不過交易的不是實物,而是精神產品 ——經驗和智慧”。

  2、團寶網CEO——任春雷

  任春雷曾今在2006年獲得首屆CCTV《贏在中國》全球創業大獎第四名,如今卻因為自己的團寶網拖欠工資、裁員等事件變得身敗名裂。他擁有17年 IT產業背景和企業管理經驗。在《贏在中國》獲得500萬風險投資,當時提出的創業專案是開機網,之後於2010年3月建立了團寶網,團寶網建立一年後, 任春雷大投資金推廣,並花費超過千萬元的費用邀請了何潤東、秦嵐、于娜等明星代言。

  然而面對2011年年末面對國內整個團購行業的“寒冬”期,任春雷最近也在微博表示,“難,創業難,非經過者難以理解之難;忍,咬牙忍,忍不能忍之 忍!員工、供應商、消費者、股東等各方只需考慮單方利益,而我作為CEO則需兼顧和平衡各方利益,同時不能忘記團寶的明天。堅守,一切只為團寶,只為我傾 情所愛之團寶”。

  3、同城網CEO——吳志祥

  吳志祥,蘇州同程旅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畢業於蘇州大學旅遊管理專業,2006年第一賽季CCTV《贏在中國》全球創業大獎第五名獲得者,如 今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創業團隊的共同奮鬥,建立了中國十大旅遊網站之一——同城網。2006年同城網專案在《贏在中國》欄目中得到500萬風險投資,並且 在2008年獲得國內某創投機構1500萬元風險投資。同城網在2006至2007年間連續26個月名列中國旅遊資訊類網站第一名。

  時至今日,當談到創業感受時,吳志祥會說,今天的一切源自我們的價值觀,源自創業團隊的共同努力。吳志祥看到了中國旅遊業這塊蛋糕,並且隨著中國旅 遊業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他想做中國最大最有特色的網上旅遊超市,把沃爾瑪的模式搬到旅遊業這個大市場上,而這其中就是藉助網際網路這個大平臺。而 且他之前進入阿里巴巴當過銷售員,很是欣賞馬雲,這給他闖入網際網路並熟悉該行業做了不少準備工作。

  4、Web2.0網站“測試人”創始人——浦濱

  1978年出生於上海的浦濱,主修計算機專業,曾就讀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2006年憑藉“測試人”網站獲得首屆《贏在中國》創業“人氣王” 大獎。他建立的“測試人”網站是帶著Web2.0特性的,網站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網站註冊人完全自助,自己出題,朋友答題,以測試朋友對自己的瞭解情況, 因為問題涉及到私密問題,受到人們的注意。

  浦濱回憶自己做網站已經是***前的事,只是那時候想建一個網站需要大量資金,專案很難做大,他認為自己在這方面知識還不夠就選擇去國外深造。 2003年,他和合夥人建立的“澳洲華人之家”網站曾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華人網站。之後回國創辦了“中國好友錄”網站,沒想到當時這個網站很受歡迎,而後 來的“測試人”的成功給了他更大的創業動力。

  5、購得易董事長——祖崢

  祖崢,這位海歸創業者,在第三賽季央視欄目《贏在中國》中獲得第三名,並獲得500萬風險投資,是該賽季比賽成績最好的一名海歸人士。祖崢從小就喜 歡發明創造,1975年出生於北京中關村,15歲隨父母移民美國。他畢業於波士頓大學計算機系統工程專業,曾在眾多家跨國公司如佳能、雀巢等擔任重要職 位,但還是於2006年回國創業。

  他所建立的購得易購物搜尋是一個購物搜尋網站,跟馬雲的一淘網構成競爭關係。正如祖崢期待的一樣,當初購物搜尋市場發展很快,但近期網站發展緩慢,網站流量甚至不如一個小型部落格網站。

  6、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

  自述高中第一次創業經歷李開復:曾是搗蛋的“小皇帝”,11歲的“留學生”,奧巴馬的大學同學,26歲的副教授,33歲的蘋果副總裁,谷歌中國的創始人,現在是創新工廠的創始人和執行長。

  他有著太多傳奇的經歷,為了他,兩家最大的it公司對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1977年,我第一次參與了美國junior achievement組織的“高中學生創業嘗試”課程。學生將在商業志願者的指導下創辦一個學生公司,發售股票,召開股東會,競選管理者,生產和銷售產品,財務登記,開展評估,清算公司。

  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學習商業執行的方式,瞭解市場經濟體系的結構和它所帶來的效益。參加這個課程,將由學生擔任員工並推選一個總裁,由總裁來設定公司名稱、產品的推出,以及目標客戶。當年,我被推選為主管市場的副總裁,負責銷售。記得那一年,我們所創立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讓學生們利用週末的時間到工廠裡來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割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這個小小的金屬圓環,就是專門用來扣住餐布的環兒。

  當時每個週末,工廠裡都集中了很多學生在做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建議讓學生家長來購買,雖然他們其實並不需要。最後,公司雖然有盈利,但是這些產品幾乎是在內部消化了。有了這次的切身參與,15歲的我忽然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其實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要有市場需求,真正好的產品是有人來拉住你的手,來懇求你,而我們的企業不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要央求親屬給面子購買,顯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過,這已經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礎。

  1978年,火熱的激情又開始在我心中燃燒,在聯合碳化物公司的贊助之下,我決定第二次參與ja組織的“ 高中學生創業嘗試”。而這一次,與眾不同的是,我站出來競選總裁。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講中,我結合上一次的切膚之痛,表示“自己的產品一定要有新的創意,而不是等著顧客,用懇求的目光看著他們以施捨的心情來購買,而是帶著激動的眼神、驚喜的心情來購買我們的產品。”在這樣的煽動下,同學們一致把票投給了我,而我也第一次自豪地在公司的領導名單裡寫上了,總裁:kai-fu lee。眼前的商業機會讓我鼓足了勇氣,我很慶幸我再一次選修了這門課,並真刀真槍第一次體驗了建立公司的感覺。

  一直到今天,我從書櫃裡翻出1979年公司的報告,看到那份已經發黃的由打字機打出的報告《j a s t,a junior achievement company》的時候,我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那顆年輕而狂熱的心。1978年,橡樹嶺中學裡的午餐時間被校方縮短。一些同學不斷向校方反映情況未果,一時間,學校和學生處於對抗的焦灼狀態。沒有了我辦的校刊,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呢?這時候,我突發奇想,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創辦一個公司?我們可以專門生產t 恤,在t恤上寫上標語,比如“延長午飯時間”等,這樣的t恤一定會受到同學們的追捧。

  想法一出,和幾個死黨不謀而合。在火熱激情的激勵下,我們迅速推選出了領導班子,除了我被推選為總裁外,負責市場的副總裁是麥克·艾森伯格,負責生產的副總裁是大衛·伊利亞斯,此外,還有負責人事的副總裁、祕書等等。作為總裁,我每週組織召開員工會議,在1979年的公司報告裡,我還清楚地寫著,“1979年的嚴酷寒冬裡,我們開會的地方暖氣系統發生了故障,因此,我們整個2月份的會議都被取消。雖然如此,我們的出勤率一直很高,整年的出勤率保持在86%以上。有四個員工保持了全勤,我們認為這是因為員工對我們的使命的認可。

  因為員工不多,幾乎每一個員工都參與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我們最後一次會議在1979年5月3日召開。”作為公司領導人,我首先面臨資金鍊的問題。除了一個公司的贊助,我們發起了100多個股東投資我們的公司,然後找了橡樹嶺一家生產t恤的工廠為我們生產t恤。每一件t恤上都寫著“longer lunch”,還畫著一條很長很可愛的臘腸狗。我們生產的第一批t恤是純棉的,但是,我們很快發現這樣的產品既會縮水又會褪色。於是,大家一致商討決定,只有往t恤的材料里加入35%的人造纖維或者滌綸,才能保證產品質量。又經過幾輪的試驗,我們發現,當t恤的材料由50%的棉和50%的滌綸組成時,才既不縮水,也不褪色,雖然這樣做,會使t恤的成本增加一點。當時,我們採取“直銷”的方式銷售t恤,比如找到有高中生的家庭,一家一家地去敲門推銷,這樣做雖然效果不錯,但是銷售進度確實比較慢。兩個星期下來,我們只售出了幾十件t恤,感覺不成規模,於是,在1978年的聖誕節以後,我們大膽採取了新的銷售模式,尋找批發商和專賣店。我們一下子賣給了批發商100件,地方零售商60件。我們會給批發商10%左右的佣金。

  根據當年我的記載,“莎倫和謝爾莎是兩位最好的推銷人員”,因為她們開發了最新的渠道。不過,我們這批高中生終究對機器不熟悉,許多t恤在印上臘腸狗的過程中出錯而報廢。這個生產過程中存在的 “不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淨利潤。在當年的報告裡,還清楚記錄了我們的困惑,“我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不合格率超過了我們原定的5%的目標,高達16%。這影響了我們的利潤。”不過,每個人都帶回家很多作廢的t恤,作為幹活時穿的衣服或當成抹布。

  1979年年中,我已經對建立公司的整個程式瞭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樣地撰寫了公司的財務報告,不但包括《收入報告》、《資產負債表》、還有《清算報告》,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運轉需要現金流的順暢,我們知道批發商對於付賬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他們需要30天才給我們結賬。我也第一次知道,當我們把商品銷售到田納西州以外的公司時,田納西州的稅率是不適用的。在寫財務報告的時候,我們驚喜地發現每個股東得到64.90美元的回報,這個結果創造了我們高中有史以來最高回報率的公司。讓我更自豪的是這個公司經過評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為了那一年的“company of the year”。這次小小的成功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收穫,而且是收穫一種“我可以成功的”信念。它讓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寶貴的成就感,有了對生活無所畏懼的衝動,讓我大有去建立一番新天地的勇氣。就如同初到美國後,我大聲念出1/7等於多少的時候一樣,別人認為我是數學天才,而我在這種鼓勵中得到了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時刻影響著我今後的選擇、生活、行為方式。勇於選擇,有一顆勇敢的心,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